鹿邑县马铺镇大豆栽培技术

2024-07-11 06:44:00王红艳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5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大豆

摘 要 推广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对增加农民收益和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为了帮助种植户落实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大豆产量、品质,介绍了河南省鹿邑县马铺镇大豆种植过程中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与壮苗培育,以及田间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 大豆;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河南省鹿邑县马铺镇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0.010

大豆是河南省周口市主要的秋粮作物,2023年全市大豆播种面积7.49万hm2,每667 m2产151.16 kg,同比每667 m2增产3.65%。近年来,周口市鹿邑县马铺镇积极推广“良种+良法”技术,在基层农技人员的帮助下,广大种植户选择良种、科学播种,并采取合理密植、作物轮作等方式预防落花落荚,切实提高了大豆产量,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收益,还间接促进了马铺镇大豆加工产业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和推广大豆栽培技术,对马铺镇的农业经济发展有积极帮助。

1 选种与种子处理

选择良种是实现大豆高产的基础,从近年来周口市大豆种植情况来看,豫豆24号、周豆46号、周豆25号等品种均有良好表现,可作为大豆种植的优选品种。马铺镇农技部门在每年大豆播种前30天左右,通过官方网站、村广播、村告示栏等向种植户推介优良大豆品种,种植户可根据推荐自行选择。

确定大豆品种后,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具体过程如下。1)晒种。播种前7天,在晴朗天气将大豆均匀摊铺在平地上,晾晒2~3 d后装入袋中,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备用。2)拌种。播种前1天,使用药剂进行拌种。比较常用的拌种药剂为根瘤菌剂,每10 kg大豆种子使用500 g药剂,轻轻翻拌保证药剂均匀黏附在种子外皮上。若种植地块中缺乏微量元素,还可使用硼砂、钼酸铵等进行微肥拌种。

2 地块选择与整理

大豆生长期内对氮、磷、钾、钙等营养元素的需求量较高,要想实现大豆高产栽培,必须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好的地块。同时,大豆开花结荚期马铺镇雨水较丰沛,易出现积水内涝情况,因此种植地块要具备良好的排灌条件,既能满足干旱时的灌溉需要,还能在田间积水时尽快排涝,避免出现大豆根腐病等病害,达到稳产增产的目的。此外,上一年种植过大豆的地块,需要更换作物种植种类,不宜重茬种植,防止病害重复为害。确定好种植地块后,在深秋进行1次整地,使用旋耕机深翻土壤,深度不得小于30 cm,既能破碎板结土块,清理土壤中的树根、石子等杂物,营造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又能减少土壤中越冬虫源的数量,降低翌年种植过程中发生病虫害的概率。

3 适时早播

大豆播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条件、大豆品种、土壤肥力等,种植户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最佳播种时间。在气候条件正常、土壤肥力中等的情况下,马铺镇春播大豆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夏播大豆在6月中下旬播种。适时早播对提高大豆产量和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有一定效果,但需要注意,春播大豆播种时间不宜太早,否则会由于地温不足降低大豆种子的出苗率。根据往年的大豆种植管理经验,春播大豆通常在地表温度稳定在10 ℃以上,且土壤含水量为20%~40%时开始播种[1]。马铺镇大豆种植常用的方式有垄体分层种植和窄行密植两种,前者适用于植株较高、生长周期较长的大豆品种,后者适用于植株矮小、生长发育周期偏短的品种,种植户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栽培技术。

4 田间管理

4.1 及时补苗

大豆播种7 d后便可出苗,种植户要加强田间管理,观察出苗情况,对局部出苗不全的,要及时进行补苗;若局部豆苗过于稠密,要进行间苗,避免幼苗互相争夺土壤中的养分。若出现较多坏死苗,种植户要整株挖出并查找原因,由于病害或虫害导致的豆苗病死情况,要立即用药控制,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补苗时,要带土移栽,以提高补种成活率。对后补的豆苗要做好标记,定期观察生长情况,确保豆苗成活。间苗时,要优先清理弱苗和病苗,并在间苗后持续观察一段时间,保证植株株距合理,为大豆营造良好的

生长环境[2]。

4.2 科学施肥

大豆生长期对各类养分的需求量较高,种植户要根据立地条件及大豆植株在不同生长期的养分需求,做到科学施肥。播种前要施入基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每667 m2施用量为2 000~2 500 kg;若立地条件较差,在施入农家肥的基础上还要配合施入少量磷钾复合肥,每667 m2施用量为10~15 kg。大豆生长初期,虽然根部的根瘤菌能起到固氮的作用,但不能完全满足大豆植株的生长需要,因此在此阶段要适当追施氮肥。施肥采用开沟条施的方式,每667 m2施入尿素8~10 kg,或磷酸氢铵10~15 kg,对提高大豆产量有良好效果。大豆进入开花结荚期后,可补充少量的微量元素,如0.1%的钼酸铵溶液,每667 m2用量为1.5~2.0 g,兑水30 kg,施肥方式为叶面喷施。

4.3 清除杂草

杂草除了会与大豆植株抢夺土壤养分外,还为害虫滋生和病菌传播提供了有利环境,因此播种后种植户要做好田间封闭除草工作,帮助大豆植株健康生长。若大豆苗期出现少量杂草,可通过人工拔除的方式进行除草;若大豆田间杂草较多,要优先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根据不同的除草时期,选用的除草剂也有差异。在播种后、出苗前这段时间,选用广谱除草剂50%施田补,每667 m2使用施田补乳油200 g,兑水50 kg后均匀喷洒地面;大豆出苗后,根据田间杂草类型选择相应的除草剂,避免农药滥用造成环境污染。例如,对单子叶杂草(千金子、狗尾草等),采用精稳杀得除草剂,每667 m2用量为50 g,兑水40 kg喷雾使用;对双子叶杂草(一年蓬、马齿苋等),使用克阔乐,每667 m2用量为30~35 g,兑水50 kg后喷雾使用。

4.4 排水灌溉

大豆根系发达,具有一定的耐旱性。但要想实现高产栽培,水分供应也至关重要。大豆从出苗后至开花前这段时间的需水量较少,占整个生长期耗水量的10%左右,通常在播种前灌溉1次,便可使种子发芽,满足前期生长所需。开花结荚期需水量较大,占整个生长期耗水量的60%~70%,在此阶段种植户要加强田间管理[3]。若大豆生长过程中雨水偏少,要及时灌溉,避免缺水影响大豆正常开花结荚。遇连续降雨天气,若在雨后观察到田间有积水,需要及时开沟排水,必要时还需要人工松土,以打碎板结土块,保证根系的正常呼吸。

4.5 落花落荚防治

4.5.1 合理密植

要想预防大豆落花落荚,种植户必须坚持做到合理密植,让光能和土地利用率最大化。大豆种植密度与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等因素有关,通常早熟品种播种密度需要大一些,晚熟品种则小一些;分枝多的品种不宜播种过密,分枝少的品种可适当提高播种密度。土壤肥力较好、养分充足的地块,要适当增加播量,在不影响植株长势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地力。结合马铺镇实际情况,立地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每公顷留苗23万~25万株;土壤较贫瘠的地块,可适当减少株数,这样既能保证养分的充足供应,有利于植株健壮,又对防治落花落荚有一定效果[4]。

4.5.2 与高秆作物间作

若田间只种植大豆一种作物,既不利于空间的充分利用,又会增加病虫害发生概率,不利于培育壮苗,易出现落花落荚现象。基于此,种植户可将大豆与其他作物间作,结合马铺镇实际情况,比较理想的轮作作物有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以大豆和玉米间作为例,种植户需要掌握的技术要点如下。1)合理施肥,维持土壤肥力平衡,避免出现过度耕种造成土地退化的情况。2)适当留根,大豆成熟后,贴着地面收割,保留部分根系,既可以抑制田间杂草生长,还能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为玉米高产创造有利条件。3)采用大小行种植模式,种植玉米时按照大行宽1.6 m、小行宽0.4 m的行间距播种。在玉米大行中种植两行大豆,大豆的行间距为0.4 m,大豆与玉米之间的距离为0.6 m。

其中,玉米的间作密度为每667 m2种植4 000株,大豆的种植密度为每667 m2种植8 000~10 000株。

4.5.3 化学调控

在立地条件较好或种植密度较大的大豆田间,为了避免大豆枝叶徒长、田间郁闭导致落花落荚,种植户要采取适当的化学调控措施。从以往马铺镇大豆落花落荚的防治经验来看,不同生长阶段应用效果较好的化学调控方式有以下3种。1)大豆分枝期至初花期,选用25%多效唑溶液,每公顷用药225~250 kg,兑水2 000 kg后进行喷雾,可延长叶片的功能期,优化田间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减少花荚脱落;若田间有较多徒长的植株,使用0.2%矮壮素,每公顷用药80 kg,兑水500 kg后喷雾,可使植株矮化,避免徒长并确保营养供给花荚[5]。2)大豆初花期至盛花期,选用15%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每公顷用药600 kg,共喷施2次,为提高药效尽量选择在无风天气或阴天进行喷药,能抑制光吸收,减少干物质的消耗,达到培育壮苗、减少落荚的效果。3)大豆盛花期至结荚期,选用30%增产灵溶液,每公顷用药360~380 kg,按照说明书加水稀释后,每7 d喷施1次,连续2次可提高单株开花数,预防花荚脱落。

5 病虫害防治

5.1 常见病害的防治

马铺镇大豆种植中常见的病害有花叶病、根腐病、霜霉病等,以大豆霜霉病为例,该病对大豆的幼苗、叶片、豆荚及籽粒均产生危害,是造成大豆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根据霜霉病的发生规律通常采取以下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大豆种植时采取轮作模式,将大豆与玉米轮作,每2~3年一轮。大豆收获后,在秋季用耕地机深翻地块,翻垦深度为30 cm,可清除田间病叶残株,减少越冬菌源。中温、高湿天气下霜霉病会集中暴发,因此种植户必须加强田间管理、做到合理密植,通过间苗的方式避免大豆植株过于密集,保证田间的通风和叶片采光良好,降低雨后田间的空气湿度,以此有效减少大豆霜霉病的发生;适当增加中耕次数,尽量在雨后中耕,以破碎板结土壤及清除田间杂草,保证植株健壮生长。2)化学防治。播种前通过药剂拌种的方式预防霜霉病,采用福美双、敌克松等药剂拌种均有良好效果。70%敌克松药剂用量为大豆种子质量的0.3%,翻拌均匀后再播种,可预防大豆苗期发生霜霉病;植株发病初期,种植户可使用75%百菌清悬浮剂1 000倍液,每667 m2用药量为40 kg,每10 d喷药1次,连续喷施2次可见成效。

5.2 大豆常见虫害的防治

马铺镇大豆种植中比较常见的害虫有蚜虫、食心虫、豆荚螟、豆天蛾等,以豆天蛾为例简述其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择抗虫大豆品种是减轻豆天蛾危害的有效方法,种植户可挑选成熟期晚、皮厚、秆硬的品种进行种植,如周豆11号、豫豆29号、毛豆928等;同时秋季深耕、冬季冬灌能够有效降低越冬虫蛹基数,避免来年大豆种植过程中虫害暴发。2)生物防治。对种植面积较大的大豆田,可采取以菌治虫的方式,通常使用杀螟杆菌(每克含孢子量100亿个),按照菌剂与水1:600的质量比进行稀释后,以喷雾形式用药,每667 m2用药量为50 kg,能够有效杀死豆天蛾幼虫和成虫。3)物理防治。利用豆天蛾成虫具有较强趋光性的特性,在大豆田内安装黑光灯,间距30~40 m,达到诱杀成虫的效果。4)化学防治。使用45%马拉硫磷乳油1 000倍液,每667 m2用药量70~80 kg,每7 d喷施1次,连续用药2~3次可以见效。

6 结语

基层农技人员应当结合马铺镇的气候特点、立地条件,从专业角度提出符合当地实情、具有可操作性的高产种植技术,并在全镇进行宣传推广,助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长安,朱庭强.安康市玉米大豆种植现状及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J].现代农村科技,2022(11):22-23.

[2] 章胜.夏汛灾后大豆种植技术探索:以铜陵国华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J].基层农技推广,2021,9(2):93-94.

[3] 张玉,谷莉莉,曹丽,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除草剂的种类及其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22,42(7):71-75.

[4] 乔金友,郝雨萱,孙健,等.黑龙江省大豆玉米轮作轮耕机械化生产工艺方案设计[J].农机化研究,2020,42(3):1-6.

[5] 胡波.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研究[J].基层农技推广,2021,9(3):76-77.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王红艳(1980—),大专,农艺师,主要从事种植技术研究。E-mail:512852261@qq.com。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34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园林病虫害科学防治的有效措施浅谈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对龙眼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探讨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