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志刚 杨刘玥
[摘要]效率与公平关系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热点,特别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重大论断的提出,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成为学术界深刻关怀的重大命题。学术界大多集中于学理依据、演进历程、基本原则、价值意蕴等,已取得丰硕研究成果,但基于中国式现代化高度的前瞻性研究和比较研究还有欠缺、历史演进阶段划分还待深化、基本原则阐释与现实结合还待密切、价值意蕴切入视角较为局限等。未来研究应更多站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高度、拓宽学科视野广度、加大多重比较力度、拓展规律阐释深度,应成为学术界的学术自觉。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效率;公平;辩证关系;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3—0012—07
[作者简介]郜志刚,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杨刘玥,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刻阐述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其中之一就是“效率与公平”[1]的关系。研究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成为学术界深度关心的重大命题。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本研究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还需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强化高度、以多学科视野拓宽广度、以多重比较加大力度、以规律阐释挖掘深度。
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学理依据
国内学术界在探讨效率和公平关系问题时,大多以马克思主义公平效率观为基础、以西方公平与效率理论为借鉴、以中国共产党效率公平思想为来源,这三部分构成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的主要学理依据。
马克思主义公平效率观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的理论基础。学术界主要立足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三大视域展开研究。第一,马克思通过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价值规律等内容论证了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要义,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对我国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劳动者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第二,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深刻剖析了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从资本再生产和积累、资本原始积累和前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的内容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为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共同富裕,以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高资本运行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3]第三,马克思通过揭示“平等的权利”和“公平的分配”的矛盾困扰,阐发了以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方式来提高社会整体效率,要依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来分配收入,这体现了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对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引导更多人自愿参与到生产劳动中去,提高经济效率水平,具有重要启示。[4]
西方效率与公平观对我国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具有一定借鉴价值。第一,以西方经济学为视角,阐释效率和公平的互补关系,基于动态和静态相结合,从公平规则与“均等分配”“社会平等”与市场缺陷、动态地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最大化说明两者关系的经济内涵,为我国在对效率与公平进行取舍权衡时提供了选择借鉴。[5]第二,以西方公平效率理论的演化为线索,基于古典经济学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时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时期和自由主义经济学复兴时期四个时期,公平与效率关系理论经历了公平优先阶段、效率优先阶段和平等效率交替理论的形成阶段,学术界以此为依据来分析比较中西方市场经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演化差异。[6]第三,以若干典型国家公平与效率具体结合状态为分析样本,认为西方国家对公平与效率的选择实践是基于不同国家自身的独特特征,这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调整效率与公平关系提供了有益经验教训。[7]还有西方研究者对中国共产党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进行了评价,中国共产党作为平衡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领导力量,肩负解决效率与公平问题的战略性方针政策制定职责,是引领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定海神针”;中国提出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二者关系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蕴含着浓厚的儒家文化基因,经济平等理念指导中国在经济现代化建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效率公平的思想精髓,使在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仍具备科学的意识形态,奠定了审慎应对世界挑战的思想理论基础,着力避免了西方资本主义在调整效率与公平关系时所出现的二者对立。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式现代化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提供了直接依据。第一,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角,中国共产党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基于不同历史时期深化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理论体系,在维护社会公平、提高经济效率的过程中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8]第二,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视野,效率与公平关系经历了以公平促效率、以效率促公平、效率与公平更加平衡的探索历程,证明了实现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是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统筹兼顾二者为有效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历史依据。[9]第三,基于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建构交互性社会关系、提出人人享有的分配格局、建设共同体生产活动等现实举措包含我国对物质富足的诉求和对财富公平正义分配的现代化取向,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反思,区别了东西方基于不同生产关系对待经济问题的逻辑差异,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在分配正义问题上坚持创新成果的信心与底气。[10]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关于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问题的主要学理依据,我们发现:国内学者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效率公平思想时大多从不同视角围绕其公平正义观展开,但也要着重突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公平与效率的关联性,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基点加强对二者辩证关系的学理性认知,总结得出对中国式现代化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现实指导结论;在研究西方效率公平观时大多依据理论的演化线索展开,但西方理论因其固有的立场,不能作为理论指导更不能作为立论或研究的依据;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效率与公平观念时,我们不仅要以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历史发展脉络与逻辑演进为依据,而且要具备问题意识,与时俱进,从不同视角看到历史经验及成就对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下正确处理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中蕴含的价值、存在的不足及现实启示。
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历史演进
学术界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效率与公平关系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划分主要从历史时段、不同学科、不同政策等视角展开研究。
第一,基于不同历史时段。一是依托百年党史历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耕者有其田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平均主义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效率优先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更加注重公平时期探究中国共产党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百年实践历程。[11]二是立足新中国历史,建国初期是“公平优先”阶段,改革开放后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阶段,新时代以来是“更加注重公平”阶段。[12]还有一种观点,把中国共产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探索和实践分为五个阶段,即追求绝对公平,实施平均主义政策;坚持效率优先原则,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美好生活。[13]三是以改革开放以来为时间轴,划分为公平与效率相分离、“兼顾公平与效率”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注重效率,维护公平”和“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三个阶段。[14]
第二,基于不同学科审视。一是哲学上,中国共产党公平效率观的历史嬗变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公平的贫困”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二个阶段是“贫困的公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确立,第三个阶段是新阶段“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统一”。[15]二是政治经济学上,基于不平等的边际收益分析政府对效率与公平的权衡问题,把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重效率”的经济起飞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公平”的经济成熟阶段、以更加注重公平问题为“高标准”的大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16]三是伦理学上,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遵循的是集体主义社会伦理;改革开放时期打破“平均主义”意识,坚持“效率优先”原则是自由主义的社会伦理理念;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机会公平,发展共享”代替“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的是“包容性增长”的共同体主义伦理思想。[17]
第三,基于不同政策。一是围绕经济政策,基于新中国分配制度的演变,把效率与公平矛盾的形成分为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按劳分配与平均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变革收入分配体制生产效率提高、21世纪初收入分配要实现效率与公平并重三个节点。[18]二是围绕社会政策,改革开放之初,“效率基础上的公平”观是社会公共政策取向选择的必然,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下,公平与效率之统一是我国社会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基本选择。[19]
西方有学者基于“共同体”视角,分析了中国经济与社会价值体系间的深刻关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转换是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以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共同富裕”为始,到邓小平同志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国始终向着经济财富与社会福利间的平衡做出不懈努力,表现出我国在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历史进程中的广阔视野和纲领性战略。
综上所述,当前学术界研究从不同视角切入,清楚划分了我国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演进阶段,有针对性地阐释了不同发展时期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差异。但是,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和拓展的当下,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背景下透彻研究不同时期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思路和举措,是目前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历史维度着手,在深入探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逻辑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现实背景,运用辩证发展的思维透视我国在不同时期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实践历程,突出梳理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与中国式现代化生成的相互作用,从而清晰梳理效率与公平关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阶段性发展脉络。
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基本原则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基本原则研究,学术界大多通过追溯人类文明史的代表思想、立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展开研究。
第一,基于追溯人类文明史的代表性观点。一是从社会契约思想来看,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从人的自然状态出发,提出人民主权和权利平等的原则,以“公意”思想论述了基于平等的自由观,为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平等与公平的原则下,发挥国家制度和组织手段的作用控制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平衡,构建以公正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启发。[20]二是从自由主义平等观来看,罗尔斯为解决偶然因素给社会带来的不平等问题,在正义的第二条原则强调了“差别”,即应该在保障社会全员基本利益的前提下着重关注劣势群体,使他们享有真正平等的机会,以此谋求人与人之间的共同利益。我国在追求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过程中坚持差别原则,以先富带动后富缩小区际差异,坚持社会公正的互惠互利规则推动形成彼此合作的良好局面,有益于增强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内生动力,这与罗尔斯提出的正义原则相契合。[21]三是从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来看,马克思在揭露资本主义平等剥削的实质过程中,立足人的彻底解放形成了分配正义思想,针对社会的分配方式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和在共产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原则的设想,是对资本主义正义原则的超越。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与生产相适应的制度原则和分配原则,提高了广大人民的劳动效率,着力避免了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创造了前提,这与马克思的公平正义思想一脉相承。[22]
第二,基于辩证唯物主义。一是从对立统一规律出发,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正确处理好这对关系必须坚持统一性原则和矛盾性原则,既要明确效率和公平在中国式现代化下概念、范畴的区别,在统一中把握对立,还要从实践上和观念上看到二者的紧密联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互促效率与公平,在对立中把握统一。[23]二是从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出发,我国在与时俱进中实现效率与公平新旧关系的更替,坚持促进发展原则,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下,就需依据新发展阶段、秉持新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格局理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在显著提升效率的同时促进公平正义。[24]三是从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出发,通过物质性与精神性、总体性和差异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等关系的辩证统一来分析共同富裕的价值共识,运用辩证逻辑的方法挖掘其中内蕴,这与我国在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中坚持的辩证原则贯通衔接。[25]
第三,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一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来论述,在看到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并未完全消除,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仍存在着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我们需准确判断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公平正义与社会经济的关系。[26]二是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来论述,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肩负着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诉求的重大责任,只有坚持党全面领导的根本原则,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效率与公平实践才能够拥有物质支撑、精神引领和制度保证。[27]三是从人民主体地位来论述,人民作为现代化发展成果的受益主体,是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推动者,也是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成果的享有者,必须深刻把握人民性原则,发挥人民群众在创造财富和共享财富中的主体作用。[28]
海外学者与媒体从多个方面展开解读。基于人民主体,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考虑了不同社会阶层的长期需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模式,体现了中国遵循平等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基于领导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现党性原则,使中国共产党统筹效率与公平成为可能,引领中国走向共同富裕;基于分配制度,中国坚持的基本分配原则关注初次分配、实行再分配政策、重视第三次分配,这些针对共同富裕的政策措施与西方的福利政策有所不同,有利于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实现平等。
综上所述,学术界虽然从不同视角阐释了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但还应与中国式现代化新境遇紧密联系,推进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的原则性研究与中国式现代化时代特征的互融互通,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框架,挖掘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新内涵,突出正确处理好这对关系的根本遵循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关联,加深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与实现效率、公平统一的原则性问题的交互研究。
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价值意蕴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价值意蕴,从理论意蕴看,学术界主要对马克思公平效率观继承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效率思想丰富完善两个视角切入研究;从现实意蕴来看,学术界主要从中国共产党执政、新时代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当代全球治理等角度展开分析。
第一,理论意蕴。一是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公平效率观的角度来阐释,我国赓续并丰富了马克思提出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按劳分配理论等内容,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下正确处理好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关系、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劳动和劳动者的关系,坚持效率和公平的统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随着时代变迁趋向高质量发展。[29]二是从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效率公平思想的角度来阐释,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我国深化并拓展了毛泽东倡导的“公平优先,均中求富”理念、邓小平提出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论、江泽民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胡锦涛提出的“更加注重公平”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倡“更有效率、更加公平”,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30]
第二,现实意蕴。一是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角度来阐述,社会主义制度下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既要保证权力运行,还要担当起公平正义的执政责任,确保执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提高执政效率,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1]二是从新时代的发展角度来阐述,新时代境遇下发展与分配关系的新定位就是实现“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相统一,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在进阶式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夯实基础性制度。[32]三是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角度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公平正义的叙事,其中之一就表现在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从国内看,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就是要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的同时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实现现代化的分配正义,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从国际看,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就是要把公平正义注入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交往道路中,做大人类社会“现代化”蛋糕,使人类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缩小国与国之间的发展差距。[33]四是从当代全球治理角度来阐述,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推动自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通过对外投资、出口消费品等方式助推世界经济发展,通过援助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发展,使中国现代化和世界现代化形成国内国际的治理互动,有利于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34]
海外学者对我国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价值意蕴研究较为多元。一是立足中西比较,认为我国能够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得益于社会制度,从中国共产党危机处理的治理效率来看,其与西方社会后果产生的巨大差异使中国成为制度比较的合法赢家;从社会公民所重视的社会目标来看,我国的非西方模式使几亿人摆脱绝对贫困,进一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同时缩小了在社会领域与西方的差距。二是聚焦社会保障,认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社会效率公平,为落实新时代公平正义观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世界社会治理提供了有效借鉴。三是关注改革措施,中国在市场、对外开放、民生等领域推出的大力度改革方案,既有利于本区域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也与世界经济的振兴息息相关。[35]四是梳理时代挑战,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发展为经济强国的同时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为社会不均衡与收入不平等。
综上所述,学术界以多维视角总体把握了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价值意蕴。但是,现有研究仍存在局限性,较少学者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视角探索我国在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社会分配公正中蕴含的更深层次意蕴。因此,在理论意蕴的研究上,要学术追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效率公平观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新发展,深入挖掘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上升到战略高度的理论价值,从理论层面阐释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在中华民族复兴中发挥的价值引领作用;在实践意蕴的研究上,既要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多角度研究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实现的新突破,又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时代境遇,从宏观视角探析统筹兼顾效率与公平蕴藏的时代内涵,明晰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研究展望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鲜活的实践要求理论能够作出及时回应,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需要作出“彻底”研究。时代是思想之母,未来研究需要依托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历史背景、拓宽学科视野、加强多重比较、注重规律阐释等。
一要站在中国式现代化高度。当前,学术界已科学归纳了我国不同时期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发展脉络和认识轨迹,阐述了各个阶段效率与公平价值观的侧重点,但在中国式现代化新视域下探究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仍有很大空间。既要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理论体系作为历史发展进步的产物,站在中国式现代化高度对二者关系的历史沿革进行考察,明确各个阶段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经验的个性与差异;又要在掌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发历程、理论内涵和实践变革等基础上,看到中国式现代化与效率和公平的系统关联,阐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问题上的创新及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
二要拓宽多学科视野广度。处理好效率和公平辩证关系的现实实践贯穿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涉及面广,需要多学科视野给予审视。在已有政治经济学、伦理学、哲学学科探讨基础上,还需运用历史学深入剖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实践历程;运用社会学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效率、公平问题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分析效率公平关系的演进与社会稳定运行的相互影响;运用逻辑学思考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内在逻辑,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二者关系中包含的逻辑转向。除此之外,还应推进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跨学科研究,以“组合拳”使效率和公平关系得到全方位阐释。
三要加大多重比较力度。从国内域际、国际国内效率和公平关系的比较研究来看,可以分别展开横纵向对比。在横向上,既可以从我国地域新实践的角度,研究各区域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独特性,比较东西南北中的实践差异,促进效率公平关系的落地研究;还可以从中西方比较的维度来看到理论与理论间的差异,看到西方处理效率公平问题发展模式的弊端,对比得出我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特殊性与创新性。在纵向上,以我国不同历史阶段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的演进为线索,通过梳理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及学术界研究资料,对关于两者关系的内容展开概念分析和文本解读,依据不同时期处理两者侧重点的转变,比较党和政府在处理效率公平关系时的价值定位、政策制度、实践向度等区别。
四要拓展规律阐释深度。学术研究要回应重大时代问题,不能陷于为研究而研究的自我娱乐怪圈,迫切需要在唯物史观的大逻辑中加大规律性研究。要透析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研究其内在的本质的规律性联系。依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大规律,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看,研究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对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变革的适应性规律;从社会发展的主体看,研究处理两者关系中既回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利益需求又发挥主要力量作用性规律;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看,必须看到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事关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研究处理两者关系在顺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趋势下的应然性规律。
综上,本研究从正确处理好这对关系的学理依据、演进历程、基本原则、价值意蕴内容进行了总体把握,并对未来学术探讨给予研究展望,认为未来应更多站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高度、拓宽学科视野广度、加大多重比较力度、拓展规律阐释深度上强化学术自觉,以使该研究迈向深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3-02-08(1).
[2]卢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境界及实践意义[J].财经问题研究,2021(3):21-27.
[3]张雷声.从异化劳动论到剩余价值论——马克思经济思想的科学变革[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3):1-8、155.
[4]王芷晴.马克思分配正义视域下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4(1):5-8.
[5]陈江生,李珠峰,杨国斌.西方经济学视域中的公平与效率[J].科学社会主义,2005(5): 83-85.
[6]戴沐,汪荣有,霍季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3-12.
[7]何大昌.世界主要国家公平与效率具体结合状态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2(3):23-29.
[8]赵文京,赵海月.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富裕三重维度探析[J].学术探索,2024(3):18-25.
[9]林盼.中国式现代化追求效率与公平的统一[J].历史评论,2023(3):11-16.
[10]魏传光.中国式现代化的公平正义价值底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J].甘肃社会科学,2023(4):10-17.
[11]陈燕.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理论演进与实现路径[J].科学社会主义,2021(3):115-120.
[12]牛庆燕.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及精神内涵[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1):1-10、18.
[13]王众,于博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探索与启示[J].学习与探索,2020(2):61-68.
[14]张伯里.新的发展阶段中效率与公平问题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179.
[15]胡绪明.试论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J].求实,2011(7):32-36.
[16]孙豪,毛中根.效率公平权衡:理论框架与中国实践[J].浙江社会科学,2019(11):4-11、40、155.
[17]罗诗钿.论“包容性增长”理念中的效率与公平——社会伦理理念嬗变的视角[J].理论导刊,2011(2):8-11.
[18]谢志华.论收入分配公平和效率的统一[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36-46、97.
[19]赵昕.转型期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公平与效率之统一[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84-88.
[20]史云贵.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价值基础——兼论公平与自由、平等价值的相关性[J].江苏社会科学,2008(2):109-115.
[21]吴忠民.社会公正与中国现代化[J].社会学研究,2019(5):1-18、242.
[22]郝亚光,陈友伦.公平正义原则形塑共同富裕的现实指向[J].江汉论坛,2024(2):13-20.
[23]黄晓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方法论思考[J].中州学刊,2023(3):5-10.
[24]陈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24(3):1-10.
[25]张旭,俞相成.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辩证逻辑及时代指向[J].理论观察, 2023(9):5-9.
[26]王丹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观的实践基础探赜[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6-36.
[27]邸允庆,蒋俊明.价值·历史·进路:中国共产党领导共同富裕实践的三维探析[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516-524.
[28]解丽霞,王众威.人民主体·公平正义·制度构建——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演进主线[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1):14-23、181-182.
[29]邹智贤,王皓.经济哲学视域下公平与效率关系之和解[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166-170.
[30]朱哲,于时雨.共同富裕视域下公平与效率均衡问题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23(3):248-254.
[31]王永凤,吴凤.中国共产党推进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3):22-26.
[32]郜志刚.准确把握新时代公平正义与发展的辩证关系[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4(1):69-76.
[33]魏传光.中国式现代化的公平正义叙事体系[J].江苏社会科学,2024(1):27-36、241.
[34]吴忠民.论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互动的双向积极意义[J].教学与研究,2022(11):33-46.
[35]海外学者热议习近平关于中国经济重要论述[J].人民论坛,2016(1):25.
责任编辑:杨伟民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平正义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BKS022);江西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研究创新工程项目“习近平关于公平正义系列论述的原创性贡献研究”(项目编号:23ZXQM20)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