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中,童年的夏夜像一幅温馨而宁静的画卷,遥远又亲切。每当太阳西沉,晚霞如火球般染红了半边天的时候,家乡的天空便开始上演一场璀璨的星空秀,星星仿佛顽皮的孩子,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点缀在蓝黑的夜幕中。微风轻轻地摇曳,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像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街道和巷子里,会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人们各自忙碌着,有的在门前洗衣洗菜,有的在街头纳凉聊天,孩子们在追逐嬉戏,俨然一幅生动的夜景图。
忆往事,最先跃入脑海的是邻居们的夜间聚餐。所谓聚餐,其实就是些简单的咸菜、野菜、凉拌菜或清炒一盘院子里种的蔬菜。李三家拿来玉米窝头,赵老头家蒸了红面鱼鱼,张姨家炖了一锅烩菜,人们将各家的食物都放在一块大石头上,石头就像天然的餐桌,虽然不太平整,用起来却也方便。将食物摆好后,大家蹲在石头周围,我夹你家一筷子豆角,你舀一勺我家的稀饭。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似乎非常享受这样的就餐氛围,无拘无束地享用着朴素的粗茶淡饭。大人谈论着农事,分享着生活的点滴,笑声和谈话声交织在一起,飘散在空气中,让人感受到一种淳朴的和谐。孩子嘴里塞满了食物,也不甘落后地加入大人的话题中,叽叽喳喳地讲述着学校里发生的故事,眼睛里闪烁着满足的光芒。
后来,我上了大学,常常回想起童年夏夜里邻里们热闹坐街聚餐的情景,心中涌起的永远都是一种特别的温暖情愫,以及对昔日那些邻居深深的怀念。
清凉的夏夜,麦秸堆成了孩子的乐园。那时,我们通常会玩许多有趣的游戏,其中最常玩的是捉迷藏。对于捉迷藏,麦秸堆是一个绝佳的藏身之地。我们会分成两组,一组负责藏,另一组负责找,藏在麦秸堆里的孩子会尽量掩盖自己的身体,只露出一双眼睛,屏住呼吸,等待着被找到的那一刻。而负责找的孩子,则会仔细观察麦秸堆,寻找任何可能暴露藏身地点的线索。有时,我们还会故意发出一些声音或做出一些小动作,以迷惑找人的孩子。这种刺激和紧张感,使得捉迷藏成为我们最喜欢的游戏。
麦秸堆给予我们无尽的乐趣和创造的空间。在那里,我们可以忘记烦恼,尽情沉浸在童年的纯真和快乐中。
在那个没有电视更没有互联网的年代,看露天电影便成了童年夏夜里大人和孩子共同的期盼。村口的大榕树下,或是学校的操场上,一块大幕布悬挂起来,便是我们的电影院。夜幕降临,我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拿着小板凳,来到放映场地。用板凳占好座位后,手捧着父母给的一毛钱去买瓜子。那个年代没有别的零食,场子里往往只有一个卖瓜子的大爷,瓜子是最普通的原味瓜子,但对我们来说,那是一种奢侈的享受。电影正式放映之前,往往会有一些宣传片,对于没看过电视的人们来说,那些画面的吸引力不逊于正片。记得那时,我们管这部分影片叫“加演”。电影开始了,放映机发出嗡嗡的声音,白色的光束投射在幕布上,生动的画面便神奇地出现在眼前。我们紧紧盯着幕布,尽管画面不如现在清晰,声音也常常混着杂音,但我们依然全神贯注,舍不得错过一个镜头,偶尔还交流着哪个是坏人,哪个是好人,遇有危险的镜头还会不自觉地叫一声。
随着电影的结束,人群逐渐散去,我们也会带着满足感回家。那一毛钱的瓜子,虽然微不足道,却成了童年记忆中最甜蜜的一部分。它见证了我们对电影的热爱,对夏夜的期待,也记录了我们那段无忧无虑、充满梦想的童年时光。
跳皮筋是女孩子夏夜里较常玩的游戏。跳皮筋就像一个小小的舞台,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无论是勇敢地尝试新动作,还是在伙伴面前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都充满自如和轻松。一根长长的橡皮筋,两端分别由两个小朋友用手握住,其他的孩子轮流用脚尖挑起来左右交叉换步,边跳边念叨着童谣或是自编的顺口溜。那些节奏感十足的童谣,伴随着欢笑声,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景。即使偶尔摔倒或失误,也会被其他孩子温暖的鼓励包围,然后笑着再次站起来,继续跳。跳皮筋看似简单,但其实需要一定的技巧和默契。从单人跳到双人跳,甚至多人跳的复杂花样,每一次成功的跳跃都会赢得伙伴的掌声和欢呼。那时的我们,虽然没有手机和电脑游戏,却有着彼此之间真挚的友谊和共同的快乐。
打扑克也是那个年代消夏的一大乐趣。当夜幕降临,大人收拾完锅灶,孩子吃饱喝足,家里便摆出了扑克牌的战场。我们会围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头顶是繁星点点的夜空,耳边是蛙鸣虫叫的交响曲,身边则是亲人和朋友的笑声。大人会点上一盏昏黄的油灯或蜡烛,有电的时候便在院子里挂一个灯泡,孩子则兴奋地围在旁边,迫不及待地期盼着能起到一手好牌。昏暗的夜色中,扑克牌在我们稚嫩的手中翻飞,我们学着大人的样子,叫着“炸了”“起了”“毙了”。那个时候,我们玩的扑克游戏一般是“拖拉机”“升级”“滚猪”。虽然我们并不一定完全懂得游戏规则,那份参与的快乐和激动却是真切的。我们会为抓到好牌而欢呼,会为出错牌而懊恼,每一局游戏都充满了变数和乐趣,即使在夜晚微凉的空气中,我们的脸颊也会因激动而泛起红晕。随着夜色越来越深,游戏也渐渐结束,我们在大人的催促声中依依不舍地收起扑克牌,心里暗暗期待着下一个夏夜的到来。
童年的夏夜里,我们与大人一起包过端午节的粽子,蒸过七月半的面人,点着驱蚊的“火药子”,在油灯下写过作业,躺在房顶上听过老人们讲述传说和神话,与小朋友一起看过“兔子唰唰吃着刚刚挑回的野菜”……
童年的夏夜是如此美好而难忘,那里有星空的闪烁,有微风的轻摇,有邻里的和谐,有孩子的欢笑;那里有纯真的游戏,有简单的快乐,有家人和伙伴的陪伴……那些美丽的夏夜,是我们童年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梦幻。
无论时光如何华丽流转,那如诗如画的童年时光,都将永远驻足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绚丽的风景。
作者简介:徐晓霞,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太原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博爱》《山西日报》《语言文字报》《山西晚报》《辽宁青年》《清远日报》《太原晚报》《金陵晚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