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宫遇到苏东坡

2024-07-11 07:23徐亚娟
中国铁路文艺 2024年7期
关键词:东坡苏东坡故宫

作者简介:徐亚娟,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铁路文艺》《大学生》《新青年》《作家文摘》《北方文学》《黑龙江日报》等报刊。出版散文集《时光里的慢火车》。

如果真的有幸遇见苏东坡,你希望在哪里。眉山,岭南,还是黄州?待我读过《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之后,忽然通透,或许最适合的遇见,就是在这些深藏于故宫楼阁间的书画中。

那是被世间纷争拷打后,重新站起来的苏东坡。

那是青葱少年历经世事后,沉淀下来的,才华横溢的苏东坡。

那是为五斗米折过腰,为妻儿砍过柴的,温暖有趣的苏东坡。

那是仰望过星空,亲吻过大地,始终饱含着理想信念的苏东坡。

那是一个最好的苏东坡。

这本书选取了故宫收藏的相关艺术藏品,由书、画及人,把苏东坡的精神世界和艺术成就联系起来,由苏东坡的人生际遇回溯他所经历的时代。

整本书基调都是淡淡的,素描一般,不着痕迹。既不扼腕叹息也不嬉笑怒骂,悠悠然浅笑低吟,也或者就像坐在高高的草堆旁边,听祖母缓缓地讲那过去的故事。

近千年的时光,早已风干了是非。近千年的时光,苏东坡还在这些书画文章间和我们对话。

何其有幸!

如果东坡先生还在,或许他应该就是这样的。

纵然“尘满面,鬓如霜”,我也依然希望你在“小轩窗,正梳妆”。

如果东坡先生还在,他就应该是这样的。

清风吹拂,明月朗照。赤壁还在,苏东坡先生还在。

东坡先生说,即便千古风流人物,也会在一段历史中落下帷幕。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各得其所。从此或是凝固于史籍,任后世人解读评说;或是付与笑谈,随一阵风而消散。人间的悲欢离合,月亮的阴晴圆缺,是亘古不变的规律。人又怎能违背自然的规律,执着求得一劳永逸的顺遂与圆满?

东坡先生还说,人世间一切苦心经营的建设都是虚妄,如梦境般脆弱虚幻,转瞬即逝。淡漠了改变现实的雄心与执念,并不意味着他决然孤行的避世与超脱。他只是找到一条与良莠交织的现实平行共处的方式。

心随境转,随遇而安。

没有什么会对苏东坡构成真正的障碍。那是苏东坡字里行间的大智慧,亦是他笔墨之间的大境界。

沉默,那是真正的苏东坡。

还是读诗文吧,还是读字画吧。其实,都在文里,都在字画里。东坡先生说,体会到几分那是你的境界,与我无关。

如今,当我们隔着时空回望,即便苏东坡身上的光芒仍在灼灼照耀后世,在文化艺术史上留下难以磨灭的璀璨印迹,但那并非他努力经营的结果。

艺术于苏东坡,与其说只是怡情悦性,不如说是一个人内在精神的反映、承载与寄托。形式无从框束他或深邃或激越的情感。苏东坡的艺术,是情至深处自然演化而成的结果。

没有刻意,更无意于自己的才华,仿佛浑然无知。但至情至性所到之处,于无心间的自然抒发与挥洒,却不经意中让他的艺术扩展出新的意韵与气象。

黄州,惠州,儋州。命运流变中的数次颠簸辗转,成就苏东坡艺术的融合。随同他一再被贬的足迹,他的内心格局亦被壮大拓展成为更加高远辽阔的所在。如同静置于黑暗中发酵酝酿的酒,面对外部无数次的无常变动,接纳与内化让他的精神渐渐逸出余味无穷的芬芳。

他的艺术就此呈现出一种生命的韧劲与厚重。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在苏东坡的身上逐渐消失。在良莠交织的现实中,他实现了自我人格的升华与完成。

艺术天地的苏东坡是一面镜子。美好映照,相映生辉。丑陋相对,相形见绌。

他置身的时代,他的社会关系,整个宋代的精神风貌,借由这面镜子而毫发毕现。时代辜负了苏东坡的生命,却成全了他的精神。没有苦痛波折的际遇,苏东坡将会是不完整的苏东坡。

不论身处怎样的境遇,都不必为此而太过在意。将近千年前的苏东坡,仍给身处不同境遇中的人,带来启发与力量。他是闪烁于夜空中的明星,精神世界有这样的人照耀,人永远不会孤独,内心永远会被鼓舞。

祝勇先生的文字淡然、绵密且富有余味。

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信念,化作饱含情感能量的书写。以至于每每合上书页,仍然长时间无法抽离。

隐藏于文字背后的心路历程,在脑海中如画卷一般徐徐展开。

原来,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不论相隔多么遥远,在各不相同的境遇中,透过这些文字,总能让人清晰地感受到情感的脉动。

与文字相映,大量真迹图片所带来的内心激荡与震动,或许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图因文字解读而愈显珍贵,文字有图佐证而更为深刻。封藏于艺术背后的情感,在目光与纸页浸润的瞬间复活。

庆幸那些承载一个人精神的物证,即便经历漫长的岁月仍能完好留存。

无论是东坡先生还是作者祝勇先生,抑或此刻捧书阅读的我,我们跨越不同时空,通过这本书相会。

相对无言,百感交集。

有幸在故宫遇到东坡先生。

猜你喜欢
东坡苏东坡故宫
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献蚝帖》
雪中故宫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苏东坡·定风波》
苏东坡学无止境
故宫
东坡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