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

2024-07-09 18:42石忠义文薏涵
现代管理科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人力资本

石忠义 文薏涵

[摘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基于201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异质性研究发现,在东部地区与中等规模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作用更强;中介效应研究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推动全球价值链升级、增强创新质量两条路径赋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基于此,提出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强化创新质量;调整产业格局,推动全球价值链升级等政策建议,以期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进程。

[关键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全球价值链升级;创新质量;人力资本

一、 引言及文献综述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基于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打造自主可控、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过程,能够实现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效益持续提升。现阶段,我国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如“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任务1。党的二十大报告也着重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不难看出,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是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迫切需要。

作为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新业态发展提供重要载体与平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作为专门一节列出3;《“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建设泛在智联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4;《“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5。一系列政策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2023年8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域名总数为3024万个,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1129万个,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21.23亿户,较2022年12月净增2.79亿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的比重为55.4%6。这意味着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其能够更好地为产业转型提供支撑,从而推动产业融合与集群式发展,逐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那么,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究竟能否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两者存在的影响机制是否具有异质性特征?回答好上述一系列问题,有利于扎实推进数实融合,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现有文献,学术界主要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效应。张翱等[1]以“宽带中国”政策实施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代理变量,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其对区域发展差距的影响作用,他发现“宽带中国”政策能够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邹环[2]认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且该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郭金花等[3]指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提质增效。李治国等[4]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推动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高远东等[5]认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综上所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对区域经济、数实融合、企业创新与城市绿色发展产生影响。

针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学术界主要从理论与实证层面分别进行研究。就理论方面而言,夏杰长等[6]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也是把握全球大国竞争主动权的关键支撑。黄汉权等[7]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结构优化、绿色智能、安全可控等重要特征。就实证层面而言,李政等[8]研究发现,2008—2019年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水平整体呈逐年上升态势。林木西等[9]指出,研究期内全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呈上升态势。徐鹏杰等[10]通过实证发现,现代产业体系可通过财税效应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总体来说,学术界主要从理论层面以及水平测度方面探索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较少涉及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效应与影响因素分析。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大多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企业创新与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并着重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水平的测度展开分析,而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直接影响方面尚处空白,有进一步完善空间。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空间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两者可能存在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以及异质性特征。这在丰富该领域研究的同时,为进一步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数据创新与算力,能够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发挥先导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渗透融合。细言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以数据作为主要生产要素,能够极大程度提高我国传统产业技术含量,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11],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其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为产业发展提供信息技术平台,不仅能提高经济活动中各环节信息资源利用率,还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各部门运营成本[12]。这能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促使各类产业融合发展,进而驱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其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产业之间交汇融合,加速生产要素、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多方合作[13]。产业间交互融合能够加速产业集群化发展,并在现代化产业圈中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产业系统,最终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14]。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显著正向影响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2.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路径分析

(1)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渠道效应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推动全球价值链升级[15],而全球价值链是加速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16],三者相辅相成。第一,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大幅节约生产环节成本,提高中间品经济运行效率,倒逼产业增加研发强度,从而增强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推动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第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普惠性特征,能够驱动数字要素合理流动,促使产业链结构优化升级,增加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机会,从而实现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推进,全球产业链受到严重冲击。为应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我国须把握产业转移规律,主动参与全球产业布局调整。由此,全球价值链升级可能会加速产业链重构,进而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全球价值链升级有利于带动链上产业配套合作,平衡各产业间劳动生产效率[17],引领未来相关产业发展方向,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不仅如此,全球价值链升级能够进一步加速产业集聚,提高价值链上各产业关联度,促使产业融合发展[18],实现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全球价值链升级赋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2)创新质量的渠道效应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互联互通共享特征,能够加速知识信息编码,实现低成本信息交换,打破信息流动时空壁垒,促使创新要素在区域及产业间传播[19]。这能够进一步加速知识流动效率,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强化创新质量。与此同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广新的数字技术,推动服务提供方式创新,在科学调配创新资源的同时,还可降低信息交易成本,提升创新效率与创新质量[20]。

创新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进程。一方面,创新质量是产业创新成果与研发能力的体现,能够帮助产业吸引投资、扩大市场,从而抢占更多市场份额[21],倒逼区域创新水平进一步提高,加速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进程。另一方面,创新质量提高会带动区域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与市场竞争环境,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并吸引更多资源要素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22]。在集聚效应之下,各类产业能够加速转型升级与融合重组,依托研发优势丰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链布局,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提高创新质量赋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三、 研究设计

1. 变量设定

(1)被解释变量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CMIS])。现代产业体系是以智慧经济为主导、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现代农业为基础,通过五大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形态,具有创新性、再生性、生态性、系统性、规模性、精准性等本质特征。基于现代产业体系内涵及特征,本文参考已有文献研究[23-25],从产业创新、产业绿色、产业效益、产业金融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衡量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水平(表1)。于此基础上,借助熵权TOPSIS法,测度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综合指数。

(2)核心解释变量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Dig])。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中国建设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有效赋能产业变革与经济发展。本文参考范德成等[26]的研究内容,以邮电业务总量占GDP比重衡量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3)中介变量

全球价值链升级([GVC])。本文借鉴王钧天[27]的做法,采用如下方式进行测算:

首先,确定企业中间品进口额:

[MoAm=jMomj1-mj]  (1)

[MpA=kMpk1-mk]  (2)

式(1)中,[MoAm]表示企业一般贸易进口额;[MpA]表示企业加工贸易进口额;[Mk]表示中间贸易商进口额占企业进口总额之比。

其次,计算企业国外产品附加值率([EFP]):

[EFP=YsAXtA=MpA+MoAm×MoAD+MoAXtA] (3)

式(3)中,[YsA]表征企业中间品进口额;[XtA]表示真实出口总额;[D]表征国内销售值;[MoA]代表一般贸易出口额。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当[YsA]≥[XtA]时,[EFP]=1。

最后,测算全球价值链位势([GVC])。根据非竞争投入产出表分解产出的国内附加值率([DVAR])与国外附加值率([EFP]),国内外附加值率之和为1。同时,将国外产品附加值率代入[GVC=ln(1+DVAR)-ln(1+EFP)]中得到全球价值链嵌入地位的测算结果。

创新质量([Ri])。创新质量可以反映企业创新活动的精度,现已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本文参考严海宁等[28]的研究内容,采用本年发明专利授权数占总专利授权数比率衡量。

(4)控制变量

本文参考学术界已有文献,将如下变量作为控制变量:(1)政府干预程度([Gov]),用财政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表示;(2)交通基础设施水平([Inf]),用省份人均道路面积表示;(3)城市化程度([Urban]),借助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值衡量;(4)对外贸易([Et]),选取产品进出口总额进行衡量。

2. 模型构建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验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影响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具体模型如下所示:

[CMISit=α0+α1Digit+α2Cit+μi+νt+εit]  (4)

式(4)中,[CMISit]表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水平;[Digit]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i]与[t]分别代表省份与年份;[Cit]为一系列能够影响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控制变量集;[μi]与[νt]分别代表个体固定效应与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α0]为常数项;[α]表征各变量回归系数。

为激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赋能效应,还需要考虑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水平。本文进一步利用Koenker和Bassett提出的分位数回归方估计基准模型[29],以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水平分位数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可以反映不同构建水平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现代产业体系影响的动态性,以揭示二者相互融合的条件性问题。

本文采用回归模型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传导机制,具体模型如下:

[Mit=β0+β1Digit+β2Cit+μi+νt+εit]  (5)

[CMISit=χ0+χ1Digit+χ2Mit+χ3Cit+μi+νt+εit] (6)

式(5)中,[Mit]代表中介变量,包括全球价值链升级、创新质量与人力资本。值得注意的是,[β1]、[χ1]与[χ2]系数的显著性,能够判断其是否具有中介效应,以及存在何种形式的中介效应。

3. 数据说明

基于数据可得性考虑,本文剔除港澳台及西藏数据,选取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IFR数据库、WIND数据库及各省市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针对缺失数据,采用差值法补齐;针对数值过大数据,以对数化方式进行处理。表2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四、 实证结果分析

1. 基准回归分析

时空双向固定效应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影响的基准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列(1)为未加入控制变量时的检验结果,不难看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每提高1%,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水平会提高0.362%。列(2)是加入控制变量后的检验结果,其中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之间仍保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影响效应略有下降,为0.344。这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显著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假设H1得到验证。究其原因,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光纤网络扩容提速与5G规模化应用,提高物联网在各产业领域覆盖水平,以此增强产业体系技术竞争力,加速数实融合发展,进而实现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分析控制变量检验结果可以发现,政府干预程度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意味着政府干预程度加深有利于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能够有力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城市化程度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城市化程度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对外贸易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对外贸易能够显著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2. 稳健性检验

为使上述结果更加可靠稳健,利用替换估计模型、替换解释变量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1)替换估计模型。为规避组内自相关、组间异方差及同期相关的多重干扰,借助FGLS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列(1)。结果表明,在替换估计模型的情况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系数有所降低,但整体仍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上述基准回归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2)替换解释变量。本文参考贺晓宇等[30]的研究方法,利用地级市互联网渗透率(互联网接入用户数占总人口数比重)与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关词汇的词频之积,衡量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行回归分析。表4列(2)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回归系数为0.277,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实证结果具备较好的稳健性。

(3)增加控制变量

为尽可能避免遗漏变量带来的估计偏误,本文在模型中加入金融业发展水平([Fid])与人力资本([Edu])作为控制变量,重新进行回归检验。其中,金融业发展水平利用金融业产值与GDP比值衡量;人力资本通过平均受教育年限表征。表4列(3)结果表明,金融业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均为正,且通过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意味着上述变量均能显著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同时,在加入两个控制变量之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仍能显著促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再次验证基准回归检验的可靠性。

(4)内生性处理:工具变量检验

考虑到上文可能存在由反向因果等引发的内生性问题,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阶滞后项([Digt-1])作为工具变量,使用2SLS估计法展开内生性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列(1)数据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阶滞后项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以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存在合理性。第二阶段检验结果表明,在考虑内生性的前提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效应仍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意味着基准模型回归结果稳健。此外,采用工具变量法检验后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回归系数大于基准回归系数,说明在不考虑内生性问题的情况下,很可能会低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促进作用。

3. 异质性检验

(1)区域异质性

中国地域辽阔,区域间要素禀赋各有不同。基于此,本文结合国家统计局划分方式,将30个省域划分为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由于东北仅有三个省份,样本量相对不足,故将其与东部合并,进行分区域检验。表6列(1)至列(3)为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东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最为强烈,在中部地区的影响效应稍弱,在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弱。

(2)城市规模异质性

参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对城市的分类,本文将30个省域城市中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归为大规模城市,大城市与中等城市归为中等规模城市,小城市归为小规模城市,进一步进行分组回归。表6列(4)至列(6)为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中等规模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最为突出,在小规模城市的影响最弱。可能的原因在于,近年来大规模城市逐步向数字化转型,具备较强的数字化水平与数字基础设施,可以有效赋能产业链集群发展,实现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等规模城市发展势头强劲,在技术创新水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小规模城市相当一部分数字化建设刚刚起步,难以在短期内对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产生影响,不利于实现城市级资源集约化汇聚和数实融合的智能化供给,使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小规模城市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相对较弱。

五、 中介效应检验

1. 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检验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探讨全球价值链升级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是否发挥中介作用,结果见表7列(1)至列(2)。分析数据可知,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情况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为0.172,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为0.312,而全球价值链升级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为0.185,均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中,间接效应为0.032,中介效应为9.3%。这说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推动全球价值链升级促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即全球价值链升级在两者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假设H2成立。

2. 创新质量路径检验

表7列(3)至列(4)是以创新质量为中介的检验结果。分析数据可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创新质量的影响为0.231,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为0.288,而创新质量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为0.243,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其中,间接效应为0.056,中介效应为16.3%。这说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提升创新质量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即创新质量在两者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假设H3成立。

六、 结论与建议

在阐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理论机制的基础上,本文从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选取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域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传导机制以及异质性研究。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显著促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第二,异质性研究发现,在东部地区与中等规模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作用更强。第三,中介效应研究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推动全球价值链升级、增强创新质量两条路径赋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述结论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显著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且这一影响效应在东部地区更显著。为此,中西部地区要紧紧抓住数据与算力这一核心生产要素,以“东数西算”为牵引,适度超前布局数据中心、算力网、5G等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东部地区则要根据数字基建不同领域实施差异性发展策略,可由政府主导5G基站、轨道交通、能源互联网数字基建,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推动高新技术与专门领域数字基建专业化发展,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赋能。

第二,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强化创新质量。如上所述,创新质量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为此,要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强化创新质量。细言之,政府层面要加大对基础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通过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解决“卡脖子”技术瓶颈,还要激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攻克核心技术,提高关键生产设备与工艺水平,强化创新质量,发挥创新质量的中介作用。

第三,调整产业格局,推动全球价值链升级。如上所述,全球价值链升级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为此,要积极调整产业格局,推动全球价值链升级。各地区要在巩固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综合性服务外包的支持力度,培育新优势。例如经济发达地区聚集各类高端人才,可以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研究开发等产业;国际化程度较高地区往往民营和外资经济活跃,可以重点发展互联网、现代医药等产业,重塑产业优势,推动产业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进而赋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 张翱,孙久文.数字基础设施、边界效应与区域发展差距[J].城市问题,2023(10):77-84.

[2] 邹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24(1):65-73.

[3] 郭金花,朱承亮.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企业创新影响研究——作用机制与效应检验[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3,43(10):39-55.

[4] 李治国,李兆哲,孔维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包容性绿色增长: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J].浙江社会科学,2023(8):15-24.

[5] 高远东,裴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J].财经问题研究,2023(8):116-129.

[6] 夏杰长,李銮淏.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基础、约束条件和关键突破[J].河北学刊,2023,43(6):113-122.

[7] 黄汉权,盛朝迅.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特征、演进规律和构建途径[J].中国软科学,2023(10):1-8.

[8] 李政,王一钦.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测度及发展状况研究——来自我国地级市层面的经验证据[J].工业技术经济,2022,41(10):67-76.

[9] 林木西,王聪.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测度与区域差异研究[J].经济学动态,2022(12):23-36.

[10] 徐鹏杰,张文康,曹圣洁.产业结构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J].经济学家,2023(5):78-88.

[11] 龚新蜀,李丹怡,赵贤.新基建投资、产业融合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4):9-13.

[12] 郑智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二代涉入与家族企业绿色创新——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准自然实验[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3(9):91-104.

[13] 钞小静,刘亚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条件—过程—结果”协同联动的视角[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3(4):1-11.

[14] 任保平,李培伟.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系统逻辑[J].学术界,2023(10):85-100.

[15] 王冉.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23,39(20):40-44.

[16] 王霞,傅元海.构建自主可控现代制造业体系面临的挑战、路径与对策[J].当代财经,2023(8):3-16.

[17] 崔琳昊.全球价值链嵌入如何释放居民消费潜力?[J].消费经济,2023,39(5):26-37.

[18] 易海峰,刘宏.全球价值链嵌入、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碳排放效率——来自中国地级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6):106-111.

[19] 王奇,牛耕,李涵.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金融包容性发展:中国经验[J].财贸经济,2023,44(7):91-107.

[20] 于志慧,何昌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创新质量——基于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23,37(9):57-67.

[21] 倪一宁,孟宁,马野青.进口竞争、对外技术引进与企业创新质量提升[J].世界经济研究,2023(7):92-106.

[22] 景国文.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促进了FDI流入吗?——兼论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西部论坛,2023,33(3):82-93.

[23] 张晨,唐伟博.数字经济对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3,42(11):26-37.

[24] 王学凯.现代化产业体系水平的测度与时空演变特征[J].现代经济探讨,2023(10):1-13.

[25] 范合君,何思锦.现代产业体系的评价体系构建及其测度[J].改革,2021(8):90-102.

[26] 范德成,肖文雪.数据要素配置与区域创新:赋能效果及作用路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40(20):30-41.

[27] 王钧天.全球价值链嵌入地位与中国上市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J].产业经济研究,2022,21(6):101-113.

[28] 严海宁,黄欣鹏,刘震海.结构变迁视角下的社会保障缴费对企业创新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23(9):74-85.

[29] KOENKER R, BASSETT G W. Regression Quantiles[J].Econometrica,1978,46(1):211-244.

[30] 贺晓宇,张二宇.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质量提升[J].现代经济探讨,2023(11):40-53.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字经济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直播电商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GB163)。

作者简介:石忠义,男,硕士,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形象策划;文薏涵,通讯作者,女,硕士,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创新创业教育。

(收稿日期:2024-01-23  责任编辑:苏子宠)

猜你喜欢
人力资本
陕西省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浅析人力资本出资法律问题
企业培训模式下的投资选择研究
基于CGSS2013调查数据的我国区域间收入不平等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改革研究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