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到来,跑者们再次迎来了“用脚步丈量城市”的路跑之旅。进入4月,国内不下百场的马拉松赛事让跑友们直呼:“跑不完,根本跑不完”。
统计显示,国内每年举办马拉松比赛超过1000场,每场的参与人数从数百到数万不等。一名马拉松长跑忠实爱好者如果一年参加10场以上的比赛,花费大约在3-5万元。这对举办地而言,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消费无疑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这一现象的背后,既有城市自我推广的诉求,更有跑步经济的商业驱动:在各大赛事的舞台上,除了运动员之间的较量,更是不同运动品牌的“商业战场”——跑步运动的盛行直接带火了跑鞋市场。
当下,跑鞋市场正在迅速增长,成为运动鞋类中增速最快的品类。据艾瑞咨询估算,目前国内核心跑者和大众跑者的人群分别为1亿人和3亿人。对应人群每年购买2双和0.5双(两年买一双)跑鞋,如果以500元/双的均价测算,预计跑鞋市场规模已达1750亿元。
在以纪录和PB(个人最好成绩)为标尺的竞技体育赛场,成绩与名次往往比商业广告更具有说服力。冠军脚上的鞋,以及路跑赛场上破三分段的穿着率,无不彰显着运动品牌的江湖地位。
市面上的跑鞋款式繁多,品牌众多,从高端到低端,从专业款到休闲款,应有尽有,满足了各种类型跑者的需求。不同品牌的跑鞋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力图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跑步体验,将科技和舒适性完美结合。
消费者对跑鞋品类的需求增速,整体受到以下因素的驱动:一、居民收入的增加,促进运动和健身装备的消费;二、专业跑步赛事渐趋大众化,推动专业竞速跑鞋品类增长。
目前,为满足跑者的不同需求,从跑鞋品类中,衍生出许多细分领域,如休闲鞋、慢跑鞋、竞赛跑鞋等。不同跑鞋在功能和穿着场景上有较大区别,但一些品牌在对跑鞋的描述中存在混淆名称、夸大性能等问题,比如:将并不适用于跑步运动的普通休闲鞋描述成跑鞋,或将普通跑鞋包装成貌似科技含量十足的专业跑鞋。
随着跑步鞋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出台相关标准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广大跑者的运动健康来说都是十分必要。
除此之外,理智的消费模式应根据个人的经济实力和实际跑量,来决定购买跑鞋的品类、数量和频率。越来越多人投入到马拉松比赛以及日常跑步健身运动当中,如何选择一双适合自己的跑鞋显得尤为重要。
4月,本刊编辑部着眼跑鞋市场的现状、发展和趋势,通过探究目前国内相关市场动向以及品牌背后的赛道争夺,观察细分消费市场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本期轮值主编 罗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