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康复学纳入康复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24-07-09 10:06:59张啸雷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4年5期
关键词:运动损伤改革建设

张啸雷

摘 要:随着体育运动的普及和竞技水平的提高,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也在一定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这不仅影响了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而且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了威胁。因此,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提升运动员的康复效果,已成为体育界和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运动康复专业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途径,其教学质量和效果关系到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康复效果。因此,加强对康复课程体系的改革,将运动损伤康复学纳入其中,具有积极意义。文章论述了将运动损伤康复学纳入康复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及策略,以期为康复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运动损伤;康复课程体系;改革;建设

现如今,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群日益庞大,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在一定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不仅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也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了压力。在该背景下,传统的康复课程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运动损伤康复人才的需求。因此,将运动损伤康复学纳入康复课程体系并加快改革步伐至关重要。

1 将运动损伤康复学纳入康复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1.1适应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趋势

伴随运动热潮的兴起,运动损伤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将运动损伤康复学纳入康复课程体系改革显得尤为必要。此举不仅能满足大众对于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知识的迫切需求,还有助于提高大众的健康水平。改革康复课程体系,将运动损伤预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运动康复人才,应对运动损伤带来的挑战,为社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1.2提升康复教育的专业性和实用价值

传统的康复课程体系通常侧重于基础理论和一般康复技能的培养,对于运动损伤这一特殊领域的关注度不够。所以,将运动损伤康复学纳入康复课程体系改革,有助于提升康复教育的专业性和实用价值。学校通过引入运动损伤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发病机理、预防方法和康复技术,提升他们在运动损伤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1.3促进康复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运动损伤康复学涉及医学、体育学、康复学等多学科领域。将运动损伤康复学纳入康复课程体系改革,有助于促进康复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资源,构建跨学科的教学团队和合作机制,能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同时,这种交叉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1.4推动康复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和社会对康复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康复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运动损伤康复学纳入康复课程体系改革,能为康复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培养具备运动损伤康复知识的专业人才,能推动康复技术在运动损伤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康复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这也将促进康复行业规范发展,为提升康复医学的社会影响力做出贡献。

2 将运动损伤康复学纳入康复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路径

2.1增设运动损伤康复课程

首先,运动损伤康复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理论层面上,课程应涵盖运动损伤的基础知识,如损伤的分类、成因、预防策略,使学生深入了解运动损伤,并结合案例分析,在真实情景中学习处理运动损伤的方法与技巧。在实践层面上,课程应设置实验和实训环节,让学生有机会亲自操作,并掌握运动损伤的检查、评估和处理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不仅能理解运动损伤的理论知识,还能将其应用于实践中,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运动损伤康复课程应强调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运动损伤处理涉及医学、康复学、运动学等多学科知识,在增设运动损伤康复课程时,应注重跨学科的融合与渗透。学校可以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授课,分享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课程内容也应体现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使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运动损伤问题。

最后,运动损伤康复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随着医学和康复技术的发展,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学校增设运动损伤康复学课程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通过设置创新实验项目、开展科研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探索新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

2.2整合跨学科知识

第一,应从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的交叉融合入手。运动医学关注运动中人体的生理变化与损伤预防,康复医学则致力于运动员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与健康重建。将二者结合,学生在学习运动损伤知识时,既能了解损伤的发生机理与预防措施,又能掌握康复手段。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加入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及运动医学等知识,同时融入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康复心理学等核心知识。

第二,应注重运动康复与体育训练的协同互补。体育训练旨在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与竞技水平,运动康复则关注运动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与健康管理。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应强调这两者的相互支持与补充作用。一方面,引入体育训练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与训练要求,进而在预防运动损伤方面更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结合运动康复知识,指导学生制订康复计划,促进损伤部位的快速恢复与功能重建。这种跨学科知识整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技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在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领域的专业能力。

第三,加强运动康复与心理健康的联动教学。运动损伤通常伴随着身体上的疼痛与功能受限,同时可能引发心理上的焦虑、抑郁情绪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学相关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教师还可以探索建立跨学科的教学团队与合作模式,由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2.3引进混合教学模式

首先,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需要针对运动损伤康复课程的特点精心设计。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如制作运动损伤案例分析视频、康复动作图解,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中直观了解运动损伤的类型、成因和康复方法。另一方面,线下教学注重实践操作和互动讨论,教师可以设置模拟康复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康复技能,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运动损伤康复理论的理解。

其次,在教学模式方面,混合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结合。在运动损伤康复课程中,线上教学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相关知识;线下教学则能为学生提供更真实、更具体的康复环境和专业指导。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选择线上或线下的教学方式,或将二者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

最后,在技术应用方面,混合教学模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学习管理系统构建线上教学环境,共享教学资源,实现互动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模拟真实的康复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4建设专业师资队伍

第一,运动损伤康复涉及医学、体育学、康复学等多学科,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更新知识体系,提升他们对运动损伤康复最新理论和技术的掌握能力,并鼓励教师参与临床实践、积累经验,以便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第二,在运动损伤康复课程体系建设中,学校需要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包括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理论素养的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提高整体实力。还要注重培养青年教师,通过导师制度、科研项目等方式,帮助他们快速成长,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第三,运动损伤康复是一项关乎患者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工作,要求从业者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所以,应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放在首位。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和师德表现予以综合评价,确保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符合运动损伤康复课程体系建设要求。

2.5建设实训基地

一要模拟真实场景,确保学生在接近实践工作环境的条件下进行操作。实训基地应配备先进的康复设备,如理疗仪、运动器械,以模拟各种运动损伤康复场景。实训基地的布局设计也应符合康复中心的常规流程,包括接待区、评估区、治疗区,以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整个康复流程。

二要强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可以设计综合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还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康复师或医生参与实训基地指导,与学生分享操作经验和案例,帮助学生掌握康复技能。强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康复人才。

三要注重产学研合作与资源共享。康复教育领域需要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可以引入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推动康复教育创新发展。同时,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效率,可以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实训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践操作。产学研合作与资源共享,能提升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康复人才提供保障。

3 结语

将运动损伤康复学纳入康复课程体系改革,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其不仅是对现代社会健康需求发展趋势的适应,也是提升康复教育专业性和实用价值的途径,更是促进康复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关键,对推动康复行业创新与发展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邬盈盈,李卓.《常见疾病康复》课程思政初探:以运动损伤康复为例[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2,39(3):205-208.

[2]刘彦君.水中运动疗法对排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康复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2022.

[3]李炎.“校园足球”运动损伤防护及康复培训需求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21.

课题信息:

三亚学院“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课题编号:SYJGSX202252)

猜你喜欢
运动损伤改革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改革备忘
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分析与对策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38:20
高校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34:26
田径训练运动中损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06:26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