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新建
摘 要:在羽毛球训练的过程中,各种运动损伤时常发生。为有效预防运动损伤,提升训练成效,达到训练目的,本文着重分析了羽毛球专修学生在训练中经常出现的几类运动损伤,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羽毛球专修学生的训练提供参考和指导,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关键词:羽毛球训练;常见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羽毛球是一项对技术、体能和战术要求较高的运动,也是备受大学生群体喜爱的一项运动。然而,在羽毛球训练过程中,由于学生对这项运动的了解不足、预热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容易造成各种运动损伤。因此,授课教师需要对学生在羽毛球训练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损伤成因及特点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
1 羽毛球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
1.1肩部损伤
1.1.1肩关节的结构原理
在羽毛球运动中,肩关节时常处于持续的旋转或拉伸状态,可能导致肩袖与滑囊承受牵拉、压迫和摩擦的负担。肩关节可以被视为一个在凹槽中滚动的圆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运动幅度的增加,肩关节润滑液的消耗会加速,若无法及时补充,便会产生损伤或导致转动受限。
1.1.2肩关节的损伤分析
当肩关节负荷过大的情况下,容易引发肌肉损伤和肩周炎等问题。羽毛球运动中常见的肩部损伤包括盂唇软骨破裂、关节囊增厚以及“肩部撞击症”等。作为肩关节内部的一种软骨组织,盂唇连接着关节囊与韧带。关节囊的紧缩程度决定了肩部的活动幅度。学生在击球时,如若动作姿势不规范或用力过度,极有可能导致盂唇撕裂。其表现为静态下无痛,但抬肩时疼痛加剧,同时关节内可能伴有异响。
1.2“高尔夫肘”
1.2.1“高尔夫肘”的形成原因
“高尔夫肘”,也称肱骨内上髁炎。由于前臂屈肌和旋前圆肌的持续紧张,肱骨内上髁附着的肌腱受到长期牵拉,从而发生慢性劳损性损伤,进而引发肌腱细微撕裂及退行性改变。在羽毛球运动中,“高尔夫肘”的形成主要与运动员过度运用正手大力扣杀和正手抽球等技术动作有关。这些动作会使前臂屈肌和旋前圆肌反复紧张收缩,特别是当运动员过度屈腕时,更容易导致“高尔夫肘”的发生。
1.2.2羽毛球运动中“高尔夫肘”的损伤原理
在羽毛球运动中,“高尔夫肘”的损伤主要源于运动员前臂屈肌和旋前圆肌的过度使用。这些肌肉在持续性的紧张收缩过程中,特别是进行正手大力扣杀和正手抽球等动作时,导致肱骨内上髁前臂屈肌附着点长时间承受拉伸,从而引发慢性劳损性损伤。症状主要表现为肘部外侧部位的疼痛、压痛、肿胀以及关节活动受限等。羽毛球挥拍动作需要学生频繁使用肘部,在高强度、重复性运动下,若学生挥拍发力不准确,便容易发生肘部损伤。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前热身时,肘部、手腕和手指等部位的热身并不一定充分,加之技术动作不当,肘部疼痛的现象便随之出现。此外,羽毛球拍过重、拍线磅数过大、打球时间过长等因素,都会加重肘部的负担,从而诱发“高尔夫肘”。
1.3髋关节损伤
羽毛球运动要求学生在场地内频繁地进行各种复杂的动作,包括蹬跨、起跳、启动制动、变速变向等。这些动作的完成主要依赖于学生的下肢关节部位,然而,这也使得这些部位较易出现运动损伤。在训练过程中,当学生看到球落下的位置离自己还有一段距离时,会下意识地抬腿猛跨,渴望能一步到位追上球。在这个过程中,股骨头与髋臼之间会产生剧烈撞击,这就可能导致关节间的摩擦和磨损,引发“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1.4眼部损伤
羽毛球运动中所导致的眼部损伤,多数源于羽毛球瞬间撞击眼球。虽然羽毛球的质量较轻,但其飞行速度却很快,且球头坚硬。羽毛球与篮球不同,篮球的体积较大,当其击中眼部时,大部分力量可由眼眶骨骼吸收,而羽毛球的体积较小,当其击中腿部时,力量则几乎全部被眼球吸收。因此,当羽毛球击中眼部时,其后果往往比较严重,可能引发眼睑、结膜、角膜的钝挫伤,以及前房积血、虹膜睫状体挫伤、晶状体挫伤、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挫伤等。此外,在双打比赛中,由于队友间距离较近,动作幅度较大,球拍可能在不经意间甩飞,撞击到队友眼部,导致损伤。
2 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2.1合理充分的准备和放松活动
在开始羽毛球运动前,学生需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以提升肌肉和关节的适应性及灵活性,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运动结束后,适当的放松活动亦不可或缺,如拉伸、按摩等,助力肌肉恢复,缓解肌肉疲劳。对于易发生运动损伤的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学生必须进行针对性强的热身准备活动。例如,肩部可进行顺、逆时针绕圈运动,绕圈幅度由小到大,逐级递增,以达到全面活动的目标。此外,准备活动的持续时间也非常重要,一般建议为10到30分钟,强度控制在最大摄氧量的45%左右,心率保持在100—120次/分。同时,确保准备活动与正式训练或比赛的时间间隔在15分钟以内。值得关注的是,在冬季,准备活动时间应适当延长,以便学生适应寒冷环境的生理需求。
2.2羽毛球训练中肩部损伤的预防
羽毛球是一项以挥拍击球为主的运动。学生在击球时,常常需要转动身体并带动手臂向出球方向进行击球,在这个过程中,肩关节起着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它不仅起到了连接手臂和身体的作用,而且需要承受着各种运动中所需的屈、伸、外展、内旋等动作,无论是高远球、吊球还是杀球,这些动作都需要大幅度地调动肩关节。因此,肩关节在羽毛球运动中具有绝对受力的作用。学生在训练中需要注意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和发力方式,还要避免用力过猛或者发力不当造成运动损伤。在运动前做足热身准备,学生可以围绕三个基本运动轴进行屈、伸、外展、收、内旋、外旋、环转等运动。充分的预热、适当的肩部活动、适度的用力和正确的动作,能避免肩关节在羽毛球运动中发生损伤。
2.3羽毛球训练中“高尔夫肘”的预防
首先,教师应该从理论出发,为学生讲解握拍、挥拍的动作要领,并进行动作示范,让学生明确各个动作的要点和技巧。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握拍和挥拍的动作练习,这个过程较为枯燥,却是不可省略的。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能熟练掌握正确的动作,使手腕、手臂和肩膀等关节协调配合,提高击球效率,有效减少手腕和肘部的过度扭转,避免错误的动作导致肌肉紧张和关节负担,从而降低损伤风险。其次,教师在训练的强度和密度安排上,确保合理性和科学性是预防“高尔夫肘”的核心。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适当的训练强度与密度,避免疲劳状态下的长时间持续性训练。最后,加强学生前臂和肘部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提升关节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合适的训练装备也有助于降低受伤的风险。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确保他们懂得如何挑选符合自身技术水平和力量的羽毛球拍,避免使用过重或过轻的球拍,以及过紧或过松的球拍线,从而确保学生的击球效果并减轻肘部负担。
2.4羽毛球训练中髋关节损伤的预防
在羽毛球训练中,髋关节损伤的预防至关重要。教师需要着重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通过示范、讲解及反复练习,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提升救球技术水平,并增强运动损伤预防意识。在实际运动中,学生应遵循稳定性和精确性原则。过度跨越身体极限的步态动作可能会给髋关节带来过大压力,增加运动损伤风险。因此,学生应学会通过平稳步伐、改变身体姿势及精准球路判断来调整位置,以降低髋关节压力,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加强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与稳定性训练也至关重要。针对性的锻炼,如深蹲、单腿站立、侧向抬腿等,有助于增强髋关节周围肌肉群的力量与稳定性,提升关节支撑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如此一来,学生在救球时能更好地应对运动挑战,降低受伤风险。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体能状况,让学生加强体能训练,确保学生具备充足的体能支撑。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在救球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避免运动损伤。
2.5羽毛球训练中眼部损伤的预防
羽毛球运动中眼部损伤的风险不容忽视,这种损伤往往源于高速飞行的羽毛球或突发状况下球拍与眼部的意外碰撞。鉴于眼部损伤的严重性,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防范眼部损伤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和专注力。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的防守技巧,以降低因技术动作失误导致的眼部受伤风险。在羽毛球运动中,学生需要保持高度专注,密切关注球场动态,及时躲避可能袭向眼部的球。此外,加强场地设施的安全管理亦至关重要。室内球场应保证良好的照明条件,确保学生能清晰地看到球的运动轨迹。同时,教师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球网、球拍等运动器材,及时更换破损或老化的设备,以降低因器材问题导致的眼部损伤风险。佩戴眼镜的学生需要确保运动过程中眼镜能紧密贴合面部,有效保护眼部安全。
3 结语
预防羽毛球训练中的运动损伤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努力,不断深化对运动损伤预防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全面的热身与放松活动、精确的技术动作指导、科学的训练规划以及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可以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优化训练成果,进一步提升羽毛球训练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崔威.专修与选修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比较分析及预防措施:以南京体育学院为例[J].拳击与格斗,2022(7):85-87.
[2]华先玮,荆雯.羽毛球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6):195-198.
[3]彭家鹏,杜丹莉.羽毛球运动中肩关节损伤原因及预防措施[J].运动与健康,2023,2(4):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