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视角下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路径探析

2024-07-07 13:49王锦榕
财务管理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预算绩效事业单位

摘要:在各级财政部门预算部门近20年的不懈探索和努力下,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由普及理念的探索阶段进入全面实施的落地生根阶段,预算绩效管理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行为的法规基础,《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修订顺应了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政策要求。鉴于此,在阐述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历程基础上,解读新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有关预算绩效管理指导性意见的改进之处,分析制约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问题,在新《规则》视角下探究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路径,以促进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预算绩效

0引言

2022年1月,财政部更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由原财政部令第68号(以下简称“68号令”)修订为财政部令第108号(以下简称“新《规则》”),此次修订既有对财政法律法规新规定的体现,也有对财政有关改革发展新成果的反映,旨在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事业单位平稳运营与健康发展[1]REF_Ref157954951rh*MERGEFORMAT。新《规则》发布后,其明确强调的“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引起各方广泛关注,直接响应了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的“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目标,用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既有工作成果,以推进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持续重视和完善,提高有限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对不同类型社会群体不同程度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满足。本文在阐述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历程基础上,尝试对调整于不同阶段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指导意见的更新之处进行解读,并于新《规则》视角下探析解决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现状问题的对策,助力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

1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历程

事业单位作为使用公共财政资源的重要组织,在推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历程顺应国家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展和方向,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2] 。

1.1第一阶段:事后绩效评价探索阶段(2003—2009年)“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于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拉开序幕。中央财政选择部分部门开展重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并先后就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中央级行政经费项目、中央级农口部门项目、中央级民口科技计划(基金)经费、财政扶贫资金等绩效评价工作制定专门管理办法,通过制定制度框架体系,为各部门开展绩效评价提供依据。同时期,东部和个别中部省份也开始探索预算项目事后绩效评价,2003年北京、广东率先开始试点,2004年山西开始试点,2005年浙江、江苏、湖北开始试点,2007年山东、天津开始试点,2008年福建等地开始试点。随着试点工作的开展,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中央部门(指与财政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含武警部队)、政党组织、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和部分省份有关绩效评价方面的制度根基逐步夯实。

1.2第二阶段:预算绩效管理探索阶段(2010—2014年)按照党中央关于政府绩效管理的要求,2011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监察部领导,包括中组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自此确立了中国绩效管理两大体系,即以监察部为核心的政府绩效管理和以财政部为核心的预算绩效管理[3]。随后,财政部接连发布《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等部门规章制度,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的逐步完善,助推绩效管理由事后绩效评价向事前绩效目标管理扩展,保障预算绩效管理逐级规范化。这一时期,中央部门项目绩效评价和绩效目标试点范围逐年扩大,地方财政则在事后绩效评价全面推开的基础上,对延伸绩效管理环节、提升绩效管理层次进行了不同程度探索,闯出各具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新路径。

1.3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实践阶段(2015—2017年)2015年实施的新预算法首次将预算绩效管理以法律形式确定,按照其提出的“讲求绩效”要求,中央财政全面推开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接续针对中央部门绩效目标管理、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出台制度,加快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随着中央财政对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各项举措落实的有力推动,2016年之后,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我国预算绩效改革获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基本实现绩效目标编制全覆盖,初步建立绩效目标与预算资金同步管理机制;二是经试点后迅速推开绩效目标动态监控和绩效自评[4] ;三是形成重点绩效评价常态化机制;四是社会公众对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报告和自评结果的公开,广泛关注且予以认可[5] 。

1.4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阶段(2018年至今)

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2018年预算绩效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出台,标志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上升至国家治理的战略高度。《意见》围绕“全面”和“绩效”两个关键点,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进行了整体规划[6] 。2018年以来,依照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路,中央和地方层面加快制定修订各项制度办法,相继出台《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中央部门项目支出核心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试行)》《北京市预算绩效管理办法》《青海省预算绩效管理条例》等,改进从绩效目标管理至评价结果应用等环节的管理流程,旨在提升绩效管理层次、扩大绩效管理范围。随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也不断健全相关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并将工作成果与绩效信息通过预决算方式公开。

2新《规则》推进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着力点作为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行为的核心规则,新《规则》保持了68号令的章节框架,其中“事业单位应当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修订的亮点之一,既体现了国家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的精神,又与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的新要求相匹配[7]。68号令发布于预算绩效管理探索阶段,根据上文论述,此阶段绩效评价理念已在各级政府逐步确立,事后绩效评价工作也全面推开,财政部提出要将绩效理念糅合进预算制定执行的全过程;而新《规则》出台正值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阶段,修订内容直接反映了《意见》关于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要求,督促事业单位持续重视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通过新旧规则对比发现,新《规则》全文多个章节共提及“绩效”或“效益”等相关概念10次,其推进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着力点为以下4个方面。

2.1提升绩效意识,财务管理要瞄准绩效

新《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提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三条提出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第四条新增提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其从立规目的、财务管理基本原则及主要任务等方面,一再强调当前事业单位开展财务活动要注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新《规则》从“实施绩效评价”到“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措辞的改变,不仅是绩效管理覆盖面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环节到全流程的跃迁,也是对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准确认识,还是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即绩效管理不再局限于对执行结果开展绩效评价,还需全面融入事业单位管理本身,通过将绩效贯穿事业单位预算、收支、资产、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监督等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提出有针对性的绩效提升措施,实现业务与财务双向融合,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更加完备、公共服务质量逐步提升。

2.2夯实工作基础,预算管理要贯穿绩效

新《规则》第十五条提出“事业单位应当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十八条在重申“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未纳入预算的收入不得安排支出”的规定;第二十二条在强调“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的要求基础上增加了“实行项目库管理”的规定。这些调整,一是顺应《意见》中有关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结果考评等全过程中贯穿绩效理念;二是将绩效关口前移,要求事业单位坚持依照项目安排预算的原则,实现预算绩效源头管控;三是通过健全作为事业单位实现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前提的收入支出管理制度[8],将收入支出全面纳入预算绩效管理,使强调资金收支规范的预算管理与强调支出产出效果的绩效管理紧密结合,做到“花钱必问效”,真正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2.3转变管理理念,资产管理要遵循绩效

新《规则》第七章“资产管理”第三十八条提出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和规范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第三十九条提出“事业单位应当……结合资产存量……优先通过调剂方式配置资产……租用等方式”。新《规则》着重强调事业单位配置资产的依据之一是遵循绩效目标,一方面体现了资产管理的绩效导向,符合新《规则》提出的“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总体要求;另一方面旨在将资产管理从由实物管理向价值管理提升,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绩效管理。

2.4促进可持续发展,财务监督要保障绩效

新《规则》第十一章“财务监督”第六十三条在原条款基础上强化了要求,新增提出“事业单位应当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第六十四条将68号令的第六十一条相关表述进行优化完善,明晰了各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新《规则》的修订内容,既是对事业单位所在行业领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也是绩效导向新形势下对财务监督内涵和外延的扩展,即发挥财务监管工具作用,在保证资金合法合规使用基础上,实现资金使用的绩效最大化,推进事业单位稳步发展。

3制约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问题

3.1绩效理念尚未完全转化为绩效行动

相较于传统预算管理,预算绩效管理意在“借鉴管理企业的办法管理政府”,管理着力点从财政收支拓展到财政资金使用效果。近些年,虽然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贯彻实施意见或落实方案,修订完善本部门本地区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但就事业单位而言,“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问题依然存在,“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还没有牢固树立。究其原因,一是单位主要领导重视不够,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充分,在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形势下,没有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落实中央“过紧日子”要求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实,把事权与支出责任结合起来。二是单位主要责任部门对绩效管理的内涵认识不深入,方法掌握不透彻,没有按照“谁花钱、谁负责”的原则,层层压实预算绩效管理责任,个别部门甚至被动完成规定动作。同时,财务部门话语权不够,业务部门参与有限,业财融合不紧密,使得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成效大打折扣。三是事业单位与公众之间因缺少沟通渠道,在预算决策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控制约束与自下而上的服务诉求未能通过一定途径相互接触、交流、反馈,使得公众的绩效理念呼应不足。

3.2传统预算管理方式影响经费有效支出

我国事业单位按收入来源划分为不同类型:仅依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为参公事业单位或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可获得财政拨款以外收入,且能统筹使用以弥补财政资源不足的事业单位,则归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根据《预算法实施条例》和修订的新《规则》,事业单位对非财政拨款资金的收支管理不再享有“特权”,应与财政拨款资金一样,遵循同一预算管理规则。具体而言,作为实施综合预算的主体,事业单位应将各类收支统一纳入预算管理,严格落实“无预算不支出”;并且,在进行预算支出时,无论各类事业单位的收入构成有何差异,都要以“过紧日子”作为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加强成本控制,注重预算约束的“刚性”机制。但受传统预算管理方式影响,仍有事业单位未充分理解自觉接受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对单位非财政拨款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要求内涵,存在部分资金游离于预算绩效管理之外的情况,如个别事业单位未将非财政资金纳入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即未科学合理编制绩效目标、实施绩效监控、开展绩效评价,并应用评价结果,从而使得部分政策和项目存在“拍脑袋”决策的问题,潜在财政风险和经济安全隐患不容忽视。除此之外,就支出而言,事业单位虽已执行“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但由于部分单位仍持有“先把资金占上,等执行中再说”的想法,且财政监督和审计侧重事后监管,对项目执行缺乏目标管理、大数据全过程监管的手段,导致部门资金需求很急与支出进度缓慢共存,财政资金紧张与大量资金结余共存,因而对资金使用质量产生影响。

3.3资产管理意识滞后且管理流程不顺畅

在事业单位,长期以来,资产管理是其薄弱环节。一方面,资产管理理念滞后。一是存在重资金轻资产、重采购轻监管、重配置轻使用等问题,如资产管理员与业务部门在预算编制时沟通不充分,致使新增资产配置预算不能与年度业务工作需求紧密联系,缺乏预见性与准确性,影响资产在实现单位绩效目标中充分发挥保障作用;二是本位主义意识根深蒂固,为跨单位的资产配置增加难度。另一方面,资产管理流程不顺畅。一是由于过去资产管理不够规范,使得部分单位仍存在“资产家底”不清、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不全面等历史遗留问题,阻碍事业单位达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二是与流程管理有关的调出、调入、移交等制度落实疲软,导致调剂使用、共享共用难以付诸实施,因此出现经费预算不足的单位资产配置短缺,而资金充沛的单位较为随意地采购没有配置标准约束的资产,待临时需求过后又长期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3.4绩效监控和责任约束作用不强

随着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逐步深入,事业单位虽在绩效评价应用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探索,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仍未得到有效应用,全过程绩效管理的成果挖掘分析也不够,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是绩效监控和自评结果大数据分析不到位,对于及时改进项目管理、精准优化预算安排、削减低效无效支出等方面的作用亟待加强;二是主管部门还未有效建立绩效结果应用挂钩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的约束机制,部分主管部门在资金分配时未切实应用绩效评价结果,存在“宽、松、软”等问题,对一些绩效差、执行进度低的项目仍然批准预算申请,造成资金连年结转结余、闲置浪费;三是制度建设有待完善,绩效监控工作落地不扎实,在实际应用中,因主管部门及各单位普遍未建立项目监控整改责任和奖惩机制,导致项目执行、管理人员缺少约束力,而预算监督人员提高绩效监控质量的积极性难以被激发,进而不利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

4新《规则》视角下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路径4.1转变绩效管理意识,开展财务绩效评价

针对“绩效理念尚未转化为绩效行动”的问题,按照新《规则》提出的指导性意见,事业单位应把绩效视作财务管理的核心目标,并在预算、收支、资产、财务报告、监督等财务管理各个环节切实履行。为此,事业单位首先要转变观念、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意识。第一,提升单位领导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使其认识到各自职责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参与人员绩效管理业务知识培训,破除本领恐慌和畏难情绪,从而加深二者对“预算绩效管理是由不同管理环节构成的闭环管理”要义的理解。第二,将财务管理活动围绕提升绩效这一目标任务开展,于过紧日子下打破原有的经费管理意识和经费使用习惯,将财务工作放在更大的格局中考量。第三,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也可将财务绩效评价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基于财务导向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以规范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在构建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时,基础性评价指标可涵盖凭证管理的规范性、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资金管理的安全性等;其他指标的选用,应重点关注财务是否有效参与事业单位的业务规划制定,财务是否有效参与重大项目决策,申报的业务项目是否有明确的战略导向,预算指标的确定与业务规划的制定是否相匹配,预算的编制与计划的制定是否完全融合等,以此建立“重引导、重分类、重动态”的财务绩效体系框架,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和运行质量的提高。

4.2强化预算收入管理,加强预算控制约束

新《预算法》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统一纳入预算管理;《政府会计准则》对预算会计的定义界定为 “预算会计是指……发生的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进行会计核算”;《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强化部门和单位收入统筹管理”,并对“各类收入”的范畴进行明确规定。新《规则》在相关上位法改革要求基础上,进一步将“未纳入预算的收入不得安排支出”作为刚性约束,既是落实全口径预算管理,又是对正推行的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的呼应。政策法规的出台是强化预算收入管理、加强成本控制约束的宏观保障,与此同时,还应重点推动两个方面的工作。

(1) 基于预算管理一体化,加强事业单位项目管理。首先,将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明确预算资金项目化,做到所有预算编制应当以项目为载体。资金预算安排时,通过将全口径预算资金统一纳入“项目库”管理,提前完成项目优先性排序,规划资源配置,助力单位领导全面掌握资源信息,提升科学决策的可能性,推进预算编制的精确性;预算执行中,分解项目实施方案,实现按项目建设需求使用预算资金,并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避免资金的浪费和流失。其次,将项目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前期通过入户调研、数据收集、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等方式,运用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按照绩效目标、投入成本、产出质量与效益匹配对应的原则,厘清项目成本内容、成本结构和历史成本水平,剔除无效和低效成本,实现科学测算、全面衡量各方投入成本、降低项目成本的目的。最后,以成本数据为基础,逐步建立不同行业领域的定额标准体系,从而提高财政资金补助的精准性,调动预算单位主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2) 财政部门要持续注重对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的规范管理,实现对预算单位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闭环监管。首先,关注事前合规管控,在账户开立环节,要统一账户开立标准,明确各类型开户审批要求;其次,加强事中预警监控,即引用内外部巡视、审计等检查结果,建立大类业务场景和细项内控规则,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确保从源头防范资金挪用和舞弊等违规事项发生,保证不合规业务无法成功支付;最后,强化事后常态监督,除执行银行账户开立审批工作、银行账户年检工作、银行账户备案工作等标准化规程外,还需关注系统对各事业单位资金运行状态的在线巡检,线上开展分级分类督办,线下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安全评级,及时发现、督办整改、闭环跟踪各资金风险事项,有效落实资金监控要求。

4.3遵理念、健制度、建系统,多措并举推动资产管理提质增效新《规则》将绩效目标作为事业单位配置资产的依据之一,是把资产管理与实现单位绩效目标相挂钩,意在提升资产管理的工作定位。在落实新《规则》要求时,需具体做到:

一是在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遵循绩效理念,即依照绩效理念对处于不同环节的资产开展全方位管理,由实物管理向价值管理延伸,顺应资金与资产并重、规范与绩效并行的管理要求。一方面依照业务需求配置资产,体现资产在实现单位绩效目标方面的物质保障功能;另一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资产管理制度、配置情况、保障水平、运行效果、安全完整性等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每年度从绩效管理视域出发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进行绩效评价,并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奖优罚劣依据,督促事业单位最大程度提高存量资产利用率,且在编制下一年度资产采购预算时,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计划[9]。

二是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机制,即紧扣资产管理流程各环节,如预算、配置、使用、调换、处置及绩效评价等,完善一系列配套制度,并通过定期监督检查保障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三是加快业财融合模式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贯通资产的实物量管理与价值链管理,推进资产信息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的衔接与整合,实现业财数据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及时反映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他情形。

4.4补齐预算绩效管理短板,促进绩效问责一体化

新《规则》主要从宏观财经纪律和微观财务制度两方面强调财务监督的重要性,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更明确的指导方向。随着政府组织治理方式的不断变革,新形势下财务监督的焦点从对资金使用是否规范的事后监督检查,转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财务监督关口前移,意在有效保障绩效目标的实现。结合新《规则》,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还需做以下改进。

一是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问题整改责任制,对无故未报送绩效评价结果或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部门和单位进行约谈,追责问责整改不到位、敷衍整改的单位和个人。

二是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管理改善、政策调整的关联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正向激励和约束作用,切实做到“花钱要问效、有效多安排、低效多压减、无效要问责”。例如,对往期绩效评价结果等级为良好及以上的项目,优先给予预算安排保障,并对项目责任单位的新项目入库遴选和预算控制数给予政策倾斜。

三是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结果通报制度,推动将绩效结果纳入政府、部门、干部绩效考核体系,调动各级履职尽责的积极性,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约谈通报。

四是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畅通社会公众参与绩效管理的渠道,可通过公开征集意见、公众意见调查、座谈会或论证会等方式,向其潜移默化灌输绩效理念,引导社会公众关注绩效评价结果及其应用情况,形成良性的舆论监督环境,激励财政部门、预算部门和事业单位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是加强财务、监督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与综合素质,要求相关人员强化所处行业知识和财务知识的融合,主动参与到业务全流程中,并帮助识别业务改进的机会,尽快具备承担现代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能力,使财务监督和绩效管理真正发挥在财政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5结语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历程积极顺应国家预算绩效管理政策导向,分为事后绩效评价探索阶段(2003—2009年)、预算绩效管理探索阶段(2010—2014年)、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实践阶段(2015—2017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阶段(2018年至今)。出台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阶段的新《规则》相较公布于预算绩效管理探索阶段的68号令,围绕着财务管理要瞄准绩效、预算管理要贯穿绩效、资产管理要遵循绩效、财务监督要保障绩效4个方面,更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尽管当前事业单位仍需面临制约预算绩效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问题,例如,绩效理念尚未完全转化为绩效行动、传统预算管理方式影响经费有效支出、资产管理意识滞后且管理流程不顺畅、绩效监控和责任约束作用不强等,但相信在新《规则》的不断应用和促进下,通过实施转变绩效管理意识、开展财务绩效评价,强化预算收入管理、加强预算控制约束,补齐预算绩效管理短板、促进绩效问责一体化等策略,将助力推进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1]财政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修订出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答记者问[J].财务与会计,2022(4):4.

[2]郑涌,郭灵康.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理论、制度、案例及经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1.

[3]佚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2(12):6-11.

[4]王泽彩.预算绩效管理:新时代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实现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8(4):6-12.

[5]郑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这十年[J].中国财政,2022(20):42-45.

[6]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29):5-9.

[7]刘用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修订重点难点解析:聚焦三大改革背景与二十项重要创新[J].会计之友,2022(5):8-12.

[8]赵早早,韩晓明,黄婕,等.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出台:如何做实绩效管理与财务监管?[J].财政监督,2022(4):40-53.

[9]张洪军,谢青蕊,徐迎雪,等.基于绩效管理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评价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3(11):93-97.

收稿日期:2024-02-05

作者简介:

王锦榕,女,1992年生,硕士研究生,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预算绩效管理。

*基金项目:2023年度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宁夏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旅游开发研究”(23NXYBDH08);2023年度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宁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23NXBZS04)。

猜你喜欢
预算绩效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探析
新农村公共服务预算绩效评价问题探讨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