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教师管理信息化研究

2024-07-07 13:48王贤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18期
关键词:管理信息化区块链技术高校教师

王贤

摘  要:当前高校教师的信息管理存在着安全性保障缺乏、开放度偏低、共享性与服务性不足等问题。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升教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可溯性、共享性与高效性,其基本技术框架包括基础数据层、核心机制层与用户应用层。为促进区块链技术更好地服务高校教师管理信息化,应采取自上而下的系统建构和应用推进,规范严谨的信息采集与源头认证等对策;同时将宏观信息的社会共享与微观信息的有限开放相统一,并将教师的信息管理与其档案建设和绩效考核相关联。此外,还应处理好新建系统与已有系统兼容性缺乏的矛盾、系统构建的短期高耗费与系统应用的长期经济性的矛盾以及教师信息认证的传统中心权威与去中心化的矛盾。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高校教师;管理信息化;技术架构;兼容性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4)18-0005-10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faculty, such as lack of security, low openness, lack of sharing and service, and so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facul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block chain technology can improve the security, traceability, sharing and efficiency of teach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ts basic technical framework includes basic data layer, core mechanism layer and user application layer.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lockchain technology to better serv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of university facult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top-dow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promotion, standardized and rigorous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source authentication should be taken; at the same time, the social sharing of macro information and the limited opening of micro information should be unified, and teacher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hould be associated with their file construc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addition, we should also deal with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lack of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new system and the existing system,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hort-term high cost of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long-term economy of system application,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entral authority of teacher information certific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Keywords: blockchain technology; university faculty;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technical architecture; compatibility

随着高校教师队伍的日益庞大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师信息管理模式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提高教师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信息管理的创新。为此,2017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的意见》(以下简称《信息化意见》)指出,通过建立教师管理信息化系统和构建教师队伍大数据,促进教师工作决策的优化,提高师资建设、资源配置、教师评价等方面的高效性,以实现对教师队伍的科学、精准和高效管理,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综合治理水平。

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教师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多种可能和技术支持。区块链技术是建立在点对点网络的基础上,利用链式结构验证、存储数据,采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生成、更新数据,应用非对称加密方式保证数据传输、访问安全,并采取通过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智能合约来操作数据的计算范式[1]。区块链以其去中心化、“去信任”、可追溯性等特征及其所具有的去中介、高效、透明、安全和成本低等优势[2-4]获得了越来越多计算机、金融等领域学者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市场、公共管理与教育技术等领域。2016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该报告总结了区块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将其定位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有效技术手段[5]。我们要利用区块链技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6]。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日渐成熟,其在多个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日益成为可能。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仅促进了公共管理方式变革和管理效率提升,而且也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管理理念。尽管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信息存储、电子政务、货币交易等方面,并具有了较多的实践经验与技术创新,但是区块链技术在大多领域的应用总体上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从已有文献来看,当前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金融领域、电子政务、教育技术和档案管理等方面,有关“区块链+教师管理”的相关研究非常缺乏。已有的一些相关研究虽然为本文提供了一些参考,但不具直接借鉴意义,仍不能形成对高校教师管理信息化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作为一种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区块链的迅速崛起将给教师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哪些新的突破和优势?其对高校教师管理信息化提出哪些新要求?高校和政府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一技术发展?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和分析的重要议题,也是本文的主要写作指向。

1  高校教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不足

2017年教育部出台了《信息化意见》以后,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作得以积极推进。当前“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也已初步建成,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通过该系统平台“一人一账号”式的管理,高校教师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正日益得以改进。然而,从现实来看,高校教师的信息管理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1  信息存储的防伪性和安全性难以保障

当前,高校教师的信息存储主要采取单一平台集中管理和中心化数据库保存的形式。教师的信息主要由各高校统一搜集和存储,或通过“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化管理。这种管理和存储方式所具有的防伪性与安全性相对较弱。单一中心的存储方式,容易因为中心数据库的损坏而导致存储信息受到破坏,甚至会引发管理系统瘫痪或信息全盘丢失的风险,教师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完整性难以得到保障。而一旦破坏产生,教师数据库的重建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很多信息由于年代久远,难以溯源,也难以保障其完整性与真实性。此外,中心化的数据存储方式,相比分布式的存储方式,往往存在较多安全漏洞,更容易受到外部恶意入侵的攻击。其中一些重要的原始数据与资料,可能会存在人为伪造、篡改、破坏的风险,从而难以保障信息的原始性与真实性。

1.2  教师总体宏观信息的开放度与透明度偏低

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开放度与透明度是教师管理信息化的根本目标之一。《信息化意见》也提出了建构教师队伍大数据的目标,其旨在为每位教师建立电子档案,建立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全国教师基础信息库,并将之作为教师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数据来源。这要求进一步开放教师总体的宏观数据信息,让利益相关者,包括决策者、科研工作者、社会群体和业内人士等,都能了解和掌握。而从现实来看,高校教师信息的开放、共享仍比较缺乏。教师的信息主要由各高校留存,出于人才保护、隐私保护等各种目的,学校不会主动、自觉或乐意公开教师的整体宏观信息。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对最新建立的“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也提出了分级管理的制度,即教师系统分为国家、省、市、县、校等五级用户。上级管理员可以监管和查询下级管理系统及其教师信息,反之则不可。因此,可以查阅教师总体宏观信息的人员非常有限,教师总体情况“黑匣子”终不能为多数人所打开。比如,一般人无法获知不同地区之间、不同高校之间教师的学历数据、在职进修与培训数据、科研业绩数据等。

1.3  不同院校与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性缺乏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教师的信息由各高校自行采集与管理,因此教师信息的存储相对分散、凌乱,难以形成统一规格,导致不同高校之间教师信息数据库难以形成有效对接与共享。此外,更为甚者,哪怕是在高校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各自所持有的教师信息往往也难以实现共享。由于教师信息的采集长期缺乏统一性、完整性,其信息覆盖面往往也比较窄,而不同部门对教师信息管理的侧重点又有较大差别,导致教师每年都需要给不同部门重复填报或提供诸多个人信息。比如高校的科研管理系统、绩效考核系统、人事信息系统等,虽然各系统需要采集的信息有诸多共同之处,但彼此之间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导致教师重复劳动。《信息化意见》提出了通过建立教师管理信息化体系,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称评聘、评优评先、考核评价和项目申报等工作提供信息和管理服务,实现教师信息“一次生成、多方复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的目标与要求。但从现实来看,现有的系统与这些目标的实现仍然具有较大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系统信息采集的覆盖面不足,且一般的信息化技术还难以保障信息的真实性与权威性,也难以实现信息保密与开放的自由、自主切换。

1.4  教师数据信息的应用性与服务性不足

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冗余环节,而且还在于充分应用教师相关数据信息,提高对教师队伍的认知与了解,并为教师发展服务。《信息化意见》提出,通过“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支持教师精准培养与促进教师培训专业化。包括利用教师基础信息库,预测教师供需,检测教师质量,监控教师发展,为教师培养改革与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撑。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其基本要求是对教师数据信息进行统一、规范的采集与管理,并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师数据的开放与透明,而不能让数据局限于少数管理者手中。教师发展、教师供需、教师评价等方面工作的科学、有效推进,不仅需要为数不多的高校或政府相关行政管理人员的努力,更需要大量的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特别是作为教师本身的大量学者的参与,以及来自社会各利益相关群体的监督。而这一切的根本要求就是进一步建构优质的教师数据库,并日益开放访问、查阅权限,提高数据信息的应用性,进而通过不同群体对信息的共享与研究,使来自教师总体共同努力而形成的数据性资源,最终转变为服务教师发展的服务性资源。

2  区块链技术概述

近几年来,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它被视为继大型机、个人电脑、互联网、移动/社交网络之后计算范式的第五次颠覆式创新[7]。区块链技术的革命性使其成为具有触发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巨大潜力,并日益被各个相关行业领域所关注。

2.1  区块链技术的内涵

区块链的基础理念来源于2008年日裔美籍人中本聪所发明的比特币。从本质上分析,区块链是一种互联网数据库技术,其也被称为分布式账本系统。与传统的中心化数据存储模式不同的是,该系统中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参与到数据的维护与供给中,并从而使其数据存储与运作具有去中心化与公开透明的特点。简单而言,区块链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技术,通过技术组合,将相应的数据进行打包形成“区块”,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将其进行串联,形成“链”[8]。因此,区块链是一种全新的分布式数据结构,其是由大量的数据包联结而成的一个巨大的数据网络系统。其技术优势在于,根据数据包生成的时间顺序计算,系统中上一个数据包所包含的所有信息加上新产生的信息,必然会完全复制在下一个数据包中,然后一起传递给下一个区块。同时数据在系统中的传输具有密码学方式保障的不可篡改性和难以盗取性。而且任何一个区块上的信息发生变动,其都会扩散到整个区块链系统;任何一个单一节点都难以对数据信息进行人为篡改。这就保障了信息存储的完整性、可追溯性与不可更改性。

2.2  区块链技术的特征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存储与流通的安全性,并使人们可以在虚拟空间中以“去信任”的方式进行自主协作。通过大量不可篡改的数据包与区块所组成的网络系统,互联网终将搭建出一个充满信任的世界。具体而言,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特征包括去中心化、时间戳、非对称加密、智能合约和共识机制等。

一是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去中心化特征主要源于其采用的分布式存储模式。这个模式之下的整个网络体系是没有中心点的,各节点之间是平等的关系,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点对点的直接数据传输。区块链技术打破了传统中心节点存储信息的模式,每个节点都具有所有存储信息的“副本”,这样确保上链的信息都可以进行溯源,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溯源性[9]。同时,这种分布式存储方式使得区块链系统中的任一节点出现故障,都不会对整体数据造成太大影响。这就大幅度降低了传统中心化存储模式所存在的因中心瘫痪而带来的整个系统数据丢失或出错风险,保障系统的稳定性。此外,分布式存储的另一大优势是防伪性和防篡改性保障。任何一个用户,只有掌控了整体系统中51%以上的节点,才能对相关数据进行修改或删除。而且由于系统中的数据是相互联通的,任一节点上的信息发生改动,其他相关节点都可以对其真伪性进行监督,从而保障了数据流转的安全性。也正因为如此,通过区块链技术所建立起来的数据及其相关交易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可以解决虚拟网络中陌生人之间难以相信的问题。

二是时间戳。数字时间戳技术的应用保障了信息的可追溯性、可验证性与不可篡改性。时间戳通过对区块链上的每一笔数据作时间标记,用以证明区块链中相关信息创建、修改或访问的时间,其扮演着公证人的角色,但比一般的公证方式更具公信力。系统将信息数据化,进行打包后形成区块,并按照区块打包形成的时间顺序进行链接,从而形成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序的区块链,通过这种方式所形成的区块链上的每个区块上面的信息都是上一个区块形成之后,该区块创建之前的数据信息,从而保障了区块链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严谨性。

三是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是保障数据信息安全传输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发起区块链信息传输的用户在对信息进行加密传输时会形成2种密钥,即公有密钥与私有密钥。公有密钥是用户发给系统中可信任方的密钥,可信任方应用该公有密钥对机密信息进行加密后发回该用户。该用户通过自己所持有的相应私有密钥对该信息进行解密,进而获取读取权限。如果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系统中的其他用户所截获,其也会因为没有破解信息的私有密钥而无法读取该信息,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这就保障了信息的安全传输。

四是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保障区块链系统中相关程序自行运转,实现高效管理,以及避免规则在运行过程中被人为干预、控制与篡改的重要技术。智能合约要求所有参与者必须遵守共同的程序规则。用户可以自行编写相关程序或命令,并将之部署到区块链上。当程序或指令所规定的条件达到时,系统就会自动运行相关程序或执行相关操作,从而减少了人为监控所耗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五是共识机制。共识机制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根本目的是使系统在缺乏一个中心控制的情况下,能够让任意2个没有互信基础的用户就彼此之间交易的合法化达成共识。在分布式结构系统中,不同用户主要通过异步系统进行通信与状态复制,而异步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时有发生,并导致错误信息的出现。因此需要在系统中定义容错协议,以保障各方用户达成可靠共识。通过这种共识机制,区块链中的所有节点都具有完整的信息账本,2个节点之间不需要额外的更多信息便可达成共识。此外,系统通过奖励资源给与维护者,同时处罚破坏者的方式,来促进区块链系统实现自主运行。

3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架构

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多方面颠覆性创新为高校教师管理信息化带来了更多可能,其对进一步优化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与机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启发。相对现有不足,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架构及其优势如下。

3.1  应用框架及优势

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去中心化、时间戳、非对称加密、智能合约和共识机制等技术特征,可以较大幅度地弥补和改善当前教师管理信息化所存在的安全性、共享性、服务性缺乏等不足。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多方面技术创新与优势,彼此之间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促进和融为一体。其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师信息管理中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基本技术应用框架包括5大方面,这5大方面技术特征的相互融合及其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技术等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推进高校教师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打破教师信息权威来源垄断、信息安全完整存储、宏观教师信息对称共享、教师信息智能高效管理以及教师信息的利益相关者集体自觉维护等效用。从具体层面分析,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具有至少以下4大方面的优势。

3.1.1  信息存储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教师的大多数信息由各高校或政府部门所掌握,并执行单一数据库存储和监管制度。这种中心化的存储方式,容易遭受外来的破坏和攻击,导致数据库信息被伪造、篡改与盗取,从而使信息存储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受到威胁。区块链技术采取信息分布式存储模式,其信息存储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更具有保障。由于其系统中的每个节点都呈现平行联结状态,系统中的任何一个节点(政府、高校、部门或个人)都可以完整复制和存储相关数据,而任何一个节点中相关数据的改动,包括数据被访问等信息,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并被完整地复制到下一个访问节点中,进而使数据的伪造、篡改几近不可能。

3.1.2  信息流转的可溯性和透明性

教师信息总是在不断流转中,教师因信息更新或工作调动而导致的信息流转时有发生。当前,教师的档案信息主要以纸质形式进行保存,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始材料或证据,也主要是纸质材料。这些纸质材料都会随着教师工作的变动而多次被转移。在流转过程中,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会对信息的安全性带来毁灭性影响。此外,纸质材料在不断地被查阅、翻动过程中,还会存在丢失、被损毁或被篡改的风险。而一些历时久远的重要资料,往往难以追根溯源,对相关信息的认证或重建也举步维艰或异常繁琐。对此,如果采用时间戳、非对称加密等区块链技术来进行数字化管理,就可以实现信息流转的永久可追溯和无法篡改等效果,使教师信息的每一来源、更新与流转都有证可循,进而形成一段完整的数据史。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信息流转也更具透明性,任何凭空捏造、无中生有的虚假信息都难有容身之所。

3.1.3  信息供给的共享性和动态性

在传统模式下,高校教师的总体信息主要掌握在政府或高校管理者手中,非常缺乏信息的共享性,数据的跨部门、跨高校互用性(Inter-operability)非常有限。互用性是指信息系统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与其他系统共同实现数据访问和协同工作的能力[10]。从管理信息化的视角来看,互用性已被认为是向公众、企业和公共部门提供跨部门协作服务的能力[11]。而随着信息共享重要性的日益凸显,高校教师的信息管理也将日益从“存储”转变为“共享”与“应用”。而对于信息共享,当前的模式主要为2种:一种是“多对一”的模式,即各部门被要求将数据上传到共享交换平台,由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统一管理,依申请使用[12]。这种模式需要来自领导层面的推动与授权,不具亲民性和便利性。另一种则是“多对多”模式,即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作为技术平台不承担管理职能,数据共享行为由各部门在平台上发起和完成[13]。这种模式无疑更加符合信息高频共享的需求,但需要更为有力的技术支持。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等技术特征正好适切了这一模式的需要。通过非对称加密,区块链系统可以催生公有链、私有链以及联盟链等多种信息共享的渠道,丰富和满足了不同信息管理与服务需求。高校教师的所有信息,根据其性质、重要性、所有者意愿以及不同场景需求,分类施予不同保密方式。对于宏观数据信息,可以通过公有链形式形成对全体社会的开放;对于部分重要信息可以通过联盟链形式向可信任群体开放。此外,在传统管理模式中,教师信息的更新非常滞后(比如一年或数年更新一次),任何单位或个人都难以获得教师总体的最新数据。而区块链技术的融入使得这一切变得更为可行。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系统,系统中的每个参与人都能随时读取或更新数据,而任何一个节点的数据更新都会同步到整个系统,从而形成教师信息的动态性供给。

3.1.4  信息管理的便捷性与高效性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具有智能合约与共识机制等技术特征,其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师信息管理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对于一些通用业务(比如部分信息截取输出、分类读取和生成相关证明材料、不同类型信息的搜索与查阅等),系统可以形成业务办理的自动化工作流。简单而言,工作流就是完成特定过程所必需的一系列相关步骤或逻辑,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传递、执行”[14]。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良好的共识机制,其系统可以根据用户所设定的相关程序,按规定条件和步骤自行运行,且具有不受人为干扰和具有不可篡改性特点,因此可以形成高度可信的自动化工作流。这就极大地改进了传统业务办理中需要多个部门协同配合、流转周期长、相互认证繁琐等诸多不足,大幅度降低了传统服务需要大量人手操作、人工验证与层级审批的工作量,并可以有效减少在操办过程中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的损失。

3.2  基本技术架构

从高校教师管理信息化发展以及克服现有管理所存在的不足出发,同时在借鉴国外区块链技术应用相关场景经验的基础上,尝试性构建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自下而上分别由基础数据层、核心机制层、用户应用层3部分构成,其具体架构如图2所示。

由图2所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架构的底层是基础数据层,处于顶层的是用户应用层,过渡层则是核心机制层。在这之中,数据层是基础,是应用层的核心数据供给以及机制层的主要加工对象;应用层是目的,其为数据层提供数据更新,同时以获取应用层与机制层处理后的相关数据为主要目标;机制层是技术核心,其根据相关指令,并按照设定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和相关操作,其是整个系统高效、稳定、有序运行的保障。各技术层的具体功能和设置如下。

3.2.1  基础数据层

基础数据层封装了底层数据区块的链式结构,并包含数据加密、时间戳等技术,是整个区块链技术体系的基础,也是各个平行结构式节点进行数据存储、整合和更新的中心。用户对相关信息的更新,最后都会上传到基础数据层,使系统中的任一节点都可以对其进行访问。数据层的数据主要以“数据信息+时间戳”的形态存在。由于高校教师的基础数据量相对较大,且其数据会随着被访量的增加而不断地被迭代,进而变得更为庞大。然而,由于其数据传输与迭代具有不可逆性与不可篡改性,因此再庞大的数据,也可以实现安全、稳定和完整的存储。

3.2.2  核心机制层

核心机制层是区块链技术进行逻辑运算与执行相关命令的核心,是区块链技术的智能中心,其至少由网络机制、合约机制、共识机制等部分构成。其中网络机制包括网络分布式组合、数据传播以及数据验证等方面;共识机制主要封装网络节点的各类共识算法技术;合约机制是区块链技术实现可编程性能的基础,其中主要封装各类脚本以及各种智能算法与合约。其他机制,比如激励机制、分配机制等,主要根据不同的系统设计需要而进行必要增减。在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中,核心机制层可以通过预设或生成的智能合约、算法规则与共识机制,实现对教师相关信息的数字化运作与高度自治,确保信息管理的快捷、高效与安全性。

3.2.3  用户应用层

用户应用层,即用户应用界面,主要用来封装区块链技术的各种应用场景。其主要包括权限管理、信息查询、数据维护等通用板块,以及其他拓展性服务板块。权限管理包括不同层次用户的注册、登记、登录等场景,也包括对自身信息保密设置、信息开放等级设置、查阅相关数据申请、批准数据查阅请求等功能设计。信息查询则主要是提供搜索和查阅服务,系统中的不同等级用户都可以查阅自身管辖之下或管辖之外的公开性信息。管理员或教师个人,出于其他目的,比如科学研究、团队组建等需要,也可以申请查阅部分保密信息。数据维护主要是教师个体对自身信息进行更新、修改和完善的场景,这是基础数据层教师原始数据的主要来源。其他服务则是根据教师多样化需求而设计的一个服务窗口或通道,比如教师信息认证、教师评价、人才搜索等,这是提高系统服务能力的一个设置。随着数据共享需求的日益频繁,系统的服务性业务会日益增多。

4  区块链技术推进高校教师管理信息化的基本要求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师信息管理是一种新的尝试与挑战。对于管理者而言,区块链所具有的技术创新会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的便捷性与高效性;对于教师个体而言,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性与服务性会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认同感。而要利用好区块链技术,促进高校教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广大高校以及教育部等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与实施推进工作。

4.1  自上而下的系统建构和应用推进

高校教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以相应系统的建构为基础。由于高校教师管理信息化工作涉及全国几千所高校的上百万个教师,其影响力之广,重要性之大,不是任何一个单位或高校所能独立完成的。《暂行办法》规定“教育部负责国家级教师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管理工作,统筹指导各地开展教师系统建设与应用工作。”因此,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创建,应借鉴“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经验,由教育部等政府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合完成系统的建构和推广应用工作。当前,区块链技术方兴未艾,其在多方面的应用还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和技术难题,而可资借鉴的相似信息管理系统或商用平台仍非常缺乏。为此,政府应首先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研发与顶层设计工作,并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促进形成对新技术应用的事前预见、事中监管与事后治理配套制度,同时努力实现通过新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推动高校教师管理理念、模式与方式的转变。在系统的具体研发上,政府可以采取财政购买的方式,将其委托给相关高校或软件公司来完成。

4.2  规范严谨的信息采集与源头认证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要实现教师信息的更多共享,首先须要对教师信息进行规范严谨地统一采集,进而使全国范围内不同院校教师的信息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与可比性。此外,区块链技术虽然对信息存储的安全性、不可篡改性具有良好保障,但是其本身却无法识别源头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而在区块链技术背景下,源头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异常重要,因为信息一旦获得真实性认证,并上传区块链系统,其将在不断地迭代中得以永久保存,且不会再被证伪。因此,加大对源头信息的查验、审核、认证工作,意义重大。为更好地保障教师信息源头的真实性,《暂行办法》规定“教师信息采集工作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学校管理员或教师本人录入。为确保信息准确,教师考核结果、待遇、师德和专业技术职务等信息应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填报。”同时,也正因为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不可篡改性特征,教师的信息一旦得到认证,其在随后的所有应用场景中,都将不再需要进行真实性认证,实现“一次认证,终身可用”的效果。因此,教师源头信息认证虽然会花费较多时间,但其影响深远,是必须要严谨而努力为之的重要环节。

4.3  宏观信息的社会共享与微观信息的有限开放相统一

进一步扩大信息共享,提高教师信息的开放度是优化服务质量和促进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此,《暂行办法》提出要“确立教师系统基础信息地位”“建立教师队伍大数据”,并将之作为教师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数据来源;同时提出“坚持分级有序开放的原则”“支持教师系统在更广层面的应用”,为教师管理评价工作提供信息服务,实现教师信息“一次生成、多方复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为此,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应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的“非对称加密”等技术优势,一方面将高校教师的宏观信息(比如数量、结构、分布等)通过公有链的方式向社会公布,实现全体共享;二方面,对于部分不能全部开放的信息,可以通过联盟链的方式向联盟成员开放,比如实现高校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具有合作协议高校之间的信息共享;三方面,对于教师个体的微观信息,可以采取有限开放或教师自愿开放的方式来推进共享。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信息可追溯性等特点,系统应通过设置相关的奖惩机制,鼓励教师更多进行信息开放,同时对于恶意泄露他人私密信息的行为进行追踪与处罚。对于一些需要严格保密的信息,则可以采取由上级管理部门批准访问的方式来获取查阅权。

4.4  将教师的信息管理与其档案建设和绩效考核相关联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虽然对信息的管理具有便捷性、动态性等特征,但其庞大的源头数据更新主要依赖于教师个体的提供、管理与维护,而管理部门主要起到信息认证和审核的作用。因此,为促进教师信息的动态更新,提高教师自我管理、更新和维护相关信息的积极性,高校应该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与教师个人的档案建设与年度或聘期绩效考核相关联,进而规定以系统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为凭据,完成对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级聘任、职位升迁工作,从而起到督促教师自觉自愿地对自身信息进行更新的目的。《暂行办法》规定“教师信息如发生变化应及时更新”,并明确提出,为加快实现教师信息“伴随式收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须确保每年3月底之前完成上一年度教师信息全面更新工作,9月底之前完成本年度上半年教师信息全面更新工作。当然,除必要的行政要求以外,教师系统信息的更新与维护,更多的还是依靠教师个体的自觉与自主。因此,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促进教师理念的转变,让自我信息更新和管理变成教师的一种常态和自觉,并将其看成是教师自我总结、自我建设、自我反思的一种手段和途径。

5  区块链技术推进高校教师管理信息化需处理好的几对矛盾

区块链技术的颠覆性创新使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具有无限可能。但是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建构更是如此。因此,这一过程必然引发诸多问题与矛盾,对此,不仅要有迎战困难的心理准备,更要尽可能做到事前预知,并找准应对策略。

5.1  新建系统与已有系统兼容性缺乏的矛盾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应该充分考虑与已有系统的兼容性问题,提高对现有系统信息的利用率。当前“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也已初步建成和得以推广应用,并采集了大量的教师信息。此外,不少高校或地方政府都建设有自己的相关业务管理系统,比如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科研信息系统、教师进修系统和教师基本信息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必然具有技术应用、建构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兼容性。但是这些系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教师数据信息,不应粗暴舍弃,导致信息重复采集的大量人力浪费。为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可以同时做好3个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丰富和扩充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所覆盖的领域与内容,使其信息采集足以覆盖和整合现有多个主要信息管理系统的所有内容类型。二是对现有各主要系统的库存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明确数据类型、数据归属、完整性、真实性,进而将符合要求的数据直接上传至新建系统中,尽可能减少教师个体需要重复提交数据和认证信息的工作。三是加强兼容性技术研究,通过可兼容技术应用,使旧系统的数据可以转变为符合新系统要求的信息规格,进而将归整好后的库存数据上传新系统,按区块链模式进行存储,实现新旧系统的有效对接与融合。

5.2  系统构建的短期高耗费与系统应用的长期经济性的矛盾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创建是一种全新尝试,其研发工作具有高投入、易失败等风险。其研发所需要的大量人力和财力,各高校自身难以承担。此外,系统创建后,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还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给予保驾护航,因此各高校还需要对自己的技术人员进行再培训或技术升级,以满足系统维护的需要。此外,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系统的更新与运行工作,高校可能还需要给予教师、管理员或技术员一定的经济补偿或奖励。因此,从短期来看,这一工作的经费投入将会非常昂贵。但是,从长远来看,由于系统运行能带来教师信息管理工作模式等方面的巨大变革,并减少相关人力需求和相关工作程序,因此其应用对高校管理工作而言具有极大的经济性。为了缓解系统建构的短期高耗费与系统应用的长期经济性之间的矛盾,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系统建构与运行的前期投入主要由政府以专项财政拨款的方式进行拨付,减少各高校的财政负担与压力。二是将系统创建的技术研发工作与多个同质性商用平台的创建结合起来,通过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进一步探讨和解决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问题,进而为其他行业领域,比如医疗、企业、公共部门等,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经验借鉴与基础技术支持,提高政府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研发总体投入的效益。三是鼓励高校参与研发工作与相应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并通过专项科研项目立项的方式资助高校开展相关工作,提高高校对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与技能升级的积极性,为系统的后期运作与维护提供大量的合格人才保障。

5.3  教师信息认证的传统中心权威与去中心化的矛盾

在传统的以政府或高校为中心的治理体系下,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的权威机构或合法性认证主要来源于政府或高校部门。教师的信息认证需要自下而上的层层申请和审批。而在区块链技术模式下,通过点对点的分布式对等网络技术,以及智能合约和共识机制,区块链可以在系统内形成一个去中心化、去信任、不可篡改和具有可追溯性的“自组织”网络,其直接结果是形成一种去中介的、无需信任积累的信用范式[15]。在这种情景下,政府或高校不再是教师信息认证的唯一权威中心,其与系统中的其他主体(系统用户、教师)都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而一些由传统政府职能来保障的权责,比如信息的真实性、信息的权威性等,则转变为由全体参与主体来共同承担。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高校的角色也将发生改变,从原先的领导者、管理者转变为协调者与参与者,进而减少其对教师服务领域的掌控力度,弱化其对教师的管理权威。顺应这一变化,政府或高校需要进行2大方面的改变:一是从新定位自身在教师信息管理方面的职能,积极推动高校治理与教师管理流程的改造,以更好应对区块链技术对职能消解与权威弱化的挑战。二是继续积极履行最终权威决策者的职能。区块链技术的固有特征使高校或政府无需为系统参与者提供信任保障,但是“构建于区块链技术基础之上的系统仍需法律规制而不能仅靠代码之治”[16]。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毕竟尚未成熟,其会面临诸多不可预测后果,政府或高校需要为此承担兜底责任。高校教师管理是否需要区块链技术、如何融入区块链技术、在多大程度上可托付区块链技术等,都需要政府或高校提供最终决策。而当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教师信息管理中遇到不可预测问题时,政府必须发挥协调作用,引导外部力量对其加以整改。

综上所述,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升教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可溯性、共享性与高效性,采取自上而下的系统建构和应用推进,规范严谨的信息采集与源头认证,将宏观信息的社会共享与微观信息的有限开放相统一,并将教师的信息管理与其档案建设和绩效考核相关联,处理好新建系统与已有系统兼容性缺乏的矛盾、系统构建的短期高耗费与系统应用的长期经济性的矛盾以及教师信息认证的传统中心权威与去中心化的矛盾,可以促进区块链技术更好地服务高校教师管理信息化发展及创新。

参考文献:

[1] 巢乃鹏.国外区块链技术的政府实践与治理[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2):44-50.

[2] 张宁,王毅,康重庆,等.能源互联网中的区块链技术:研究框架与典型应用初探[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36(15):4011-4023.

[3] 区块链——用技术为互联网金融驱“魔”[J].中国总会计师,2015(12):143-145.

[4] 林小驰,胡叶倩雯.关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综述[J].金融市场研究,2016(2):97-109.

[5]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中国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R].2016.

[6] 习近平.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N].人民日报,2019-10-26.

[7] 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2(4):481-494.

[8] ZHU H, ZHOU Z Z. Analysis  and  outlook of applications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to equity crowdfunding in China[J]. Financial Innovation,2016(2):29-38.

[9] 王梦豪,曹蕾.区块链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SWOT分析[J].中小学电教,2019(5):43-48.

[10] OTJACQUES B,HITZELBERGER P,FELTZ F. Interoperability of e-government information systems:issues of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sharing[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7,23(4):29-51.

[11] PARDO T A,NAM T,BURKE G B. E-Government interoperability:interaction of policy,management,and technology dimensions[J].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2012,30(1):7-23.

[12] 程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研究[J].电子政务,2009(Z1):120-126.

[13] 高国伟,龚掌立,李永先.基于区块链的政府基础信息协同共享模式研究[J].电子政务,2018(2):15-25.

[14] 罗海滨,范玉顺,吴澄.工作流技术综述[J].软件学报,2000(7):899-907.

[15] 冯珊珊.区块链:信任背书大数据时代的可能性[J].首席财务官,2016(6):14-17,6.

[16] 杨东.区块链如何推动金融科技监管的变革[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2):51-60.

猜你喜欢
管理信息化区块链技术高校教师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前路展望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适用性和应用展望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潜在问题文献综述
浅谈“一带一路”下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浅析我国农业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化发展
浅谈目前我囯船员结构状况的改善方案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特点和发展趋势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