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联读 生发思维

2024-07-07 04:33:32周一飞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4年6期
关键词:伊索统整寓言

周一飞

【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在本册第二单元整组教学寓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寓言故事,在读懂内容的同时,学会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教材推荐的必读书目为《中国古代寓言》,选读书目为《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寓言故事并不陌生,课内课外都有接触。为了落实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师安排了“导读—推进—分享”三步走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感受阅读寓言的乐趣。由于寓言故事比较简短,有的学生把它们当笑话来读,不一定能读懂故事的寓意。所以,教师要推进阅读进程,引领学生多渠道、多层次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思维碰撞,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其更好地认识寓言,感受寓言的魅力。基于此,设计了推进课《探寻寓言“密码”》。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使其进一步把握寓言的特点。

2.尝试从主人公、故事内容和蕴含的道理等方面开展关联阅读,从而产生进一步阅读寓言的兴趣。

3.通过讨论,预设交流分享的方式。

【教学准备】

三本寓言书、思维导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分享交流,揭示课题

1.回顾阅读经历:最近,同学们都在看寓言故事。你们觉得哪个故事很有意思?你们是怎么读懂故事的?

(学生结合思维导图、阅读名片、手抄报等分享故事内容、蕴含的道理及生活中的例子,交流自己独特的阅读方法,如看题目、抓关键句、作比较……)

2.导入新课:哇,同学们已经解开了那么多寓言的“密码”。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探寻寓言“密码”吧!(板书:探寻寓言“密码”)

(设计意图:本课伊始,让学生分享交流最近读的寓言故事,从中了解他们的阅读进程,特别关注导读课中学过的阅读方法在实际阅读过程中的运用情况。)

二、快乐闯关,温习寓言

1.游戏1:看人名,他们分别是哪个故事的主人公?请对号入座。

第一关:人物篇

望洋兴叹           梁上君子           歧路亡羊

鼠屎断案           老马识途           三人成虎

庞恭  河伯  孙亮

陈寔  杨子  管仲

评价:人物和题目完全对应,你真棒!如果闯关成功,请给自己加颗星。

2.游戏2:前一列是故事题目,后一列是故事中的道理或生活中的例子,请同学们连一连。

第二关:明理篇

《螳螂捕蝉》 有个人跑步得了倒数第二名,他还要去讥笑倒数第一名。

《刻舟求剑》 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患。

《眉眼嘴鼻》 做事要灵活变通,不能死守教条,墨守成规。

《五十步笑  事情是在变化的,我们不能固守教

百步》              条,要懂得变通。

《守株待兔》 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功劳,不顾集体。

《郑人买履》 有个人买彩票中了500元,后来就不上班了,天天蹲点体彩中心。

评价:看来,同学们对故事中的道理都已了如指掌。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对故事中的人物和道理有所了解。设置“快乐闯关”这一环节,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关注故事中的道理,也可联系生活中的例子来读懂寓言。)

三、关联阅读,亲近寓言

(一)关联道理,激兴趣

1.提问:仔细看第二关的这几个故事,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这两个故事中的道理很相似。

2.追问:这两个故事选自哪本书?看看《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的目录(PPT出示目录),还有哪些故事的寓意也是很接近的?

3.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不同的故事,有相似的道理,我们可以关联着读。(板书:道理、有关联地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延续前面的检测环节,先让学生发现不同的故事可能蕴含非常相似的道理,再让他们回归书本去找一找还有哪些故事中的道理是很接近的。这样有关联地读,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更系统化。)

(二)关联角色,品形象

1.提问:刚才我们看了《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的目录,有了一定的发现。那么,《伊索寓言》的目录里又藏着什么阅读密码呢?

预设1:《伊索寓言》中,故事的题目基本上都是《× ×和× ×》或《× ×、× ×和× ×》,而且动物比较多。

预设2:有的动物在故事中出现得特别频繁,比如狐狸。

2.追问:狐狸是寓言故事中的常客哦!那你最早认识狐狸是通过哪个故事?

预设:《狐狸和乌鸦》。

追问: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狐狸?

预设:狡猾、奸诈。

追问:你从哪里看出狐狸的狡猾、奸诈?

预设:语言、动作。

3.思考:同样是狐狸,它在不同故事中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布置学习活动:①自由读,各自写。②小组交流。③集中反馈。

预设:《狐狸和鹳》中的狐狸自私、小气;《狐狸和装病的狮子》中的狐狸聪明、会动脑筋;《狐狸和豹》中的狐狸智慧、心灵美;《蝉和狐狸》中的狐狸狡猾、奸诈……

4.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小结:相同的主人公,有不同的形象,我们也可以关联着读。(板书:主人公)

(设计意图:《中国古代寓言》中的主人公以人物为主。阅读时可以关联故事中的道理。《伊索寓言》中的主人公以动物、植物或某样物品为主。阅读时可以关联主人公的形象。课中以出现频率较高的狐狸为例,引导学生读出“同一个主人公有着完全不同的形象”。)

(三)关联内容,聊发现

1.提问:同一本书中的故事我们可以关联着读,那不同的书我们是否也可以关联着读呢?

2.出示《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中的《狐狸和葡萄》。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翻开作业纸,上面有两个故事。读读这两个故事,如果你有什么发现,就在边上写一写。

预设:题目、主人公、内容和道理都很相似,出处、作者、语言表达稍微有点不同。

3.全班交流。

小结:相似的内容,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这样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关联着读。(板书:内容)

4.思考: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惑吗?

预设:为什么国家不同,作者不同,故事却是差不多的呢?

5.播放《寓言的自述》: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寓言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寓言的自述

《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书,在全世界流行了2500多年,经久不衰。这是一部世界发行量最多的寓言书,极大地影响了后世寓言家们的创作。

伊索生活在古希腊,他是一个奴隶,十分聪明,善于讲动物故事。后来,伊索摆脱了奴隶生活,开始周游世界,又讲了很多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并不都是伊索创作的。人们很喜欢伊索的故事,口口相传,有的还模仿他的样子来讲故事。这些故事经后人整理,都归于伊索名下。

克雷洛夫,俄国著名的寓言家,他一生创作了203篇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和《伊索寓言》相似,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常借动物和植物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6.提问: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这些寓言故事都差不多吗?

预设:伊索曾周游世界,讲了很多故事,人们口口相传,所以有了不同版本的故事。

(设计意图:同一本书中的故事可以关联着读,不同的书也可以关联着读,非常典型的就是《狐狸和葡萄》。课中,学生细读故事,发现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音频,知道异同背后的原因。)

四、预告分享,总结延伸

1.布置任务:读完寓言故事后,我们要分享交流自己的收获,每个同学都要参与。你打算用什么方式和大家分享你的阅读成果呢?

预设:讲故事、编儿歌、做书签、做分享卡、做手抄报、演课本剧……

(课件出示:讲一讲、唱一唱、编一编、演一演、找一找、画一画)

(设计意图:这一学习任务让学生畅所欲言,为之后的展示课做铺垫,旨在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

2.提问:同学们,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读寓言的?

总结:主人公相同、内容相似、道理差不多的故事,我们都可以关联着读。当然,在以后的阅读中,同学们可能会发现更多可以关联的信息,也会发现更多阅读的法宝。看,我们成功解锁了寓言“密码”。同学们,带上今天的收获尽情去阅读吧,让我们走向更广阔、更丰富的寓言世界!

【教学思考】

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可以运用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五层次读书方法“感知初读、特色细读、扩展联读、精品深读、重构回读”。在课堂上,对“扩展联读”这一读书方法的指导尤为突出,旨在让学生学会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统整梳理,强化思维

读一本书,需要对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进行梳理、统整,使其系统化。统整的内容有很多,可以对故事内容进行统整,也可以对故事中的道理进行统整,还可以对阅读方法进行统整。统整的方式也有很多,如画思维导图、设计阅读名片、制作手抄报等。这样能够让阅读走向深入。

本课伊始,学生既分享了故事内容、蕴含的道理以及生活中的例子,又交流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方法,如看题目、抓关键句、作比较等。这些方法都是学生在导读课中习得并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实践运用的,所以他们乐于分享,善于表达。这其实就是一次统整活动。

二、多维联结,发散思维

联结策略在本次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运用得最多,也颇有成效。

首先,教师运用多媒体,将《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的目录放大,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故事,有相似的道理,可以关联着读。

其次,教师利用目录让学生发现寓言中狐狸这一动物出现得比较频繁,然后以《狐狸和乌鸦》这个他们熟悉的故事作为范例,引领学生抓住语言、动作等描写来感受狐狸的形象。之后,学生开展小组活动,阅读有关狐狸的故事,感知狐狸的不同形象。学生通过汇报交流发现:相同的主人公,有不同的形象,也可以关联着读。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的书中的同一故事,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知道:相似的内容,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之后学生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相关知识。

由此可见,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可以把整本书读细、读精,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三、分析探索,锻炼思维

《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中的《狐狸和葡萄》,题目相同,内容相似,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呢?为什么作者不同,故事却差不多?这很值得探究。学生仔细阅读后,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对两个版本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展开思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伊索统整寓言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42
寓言
文苑(2020年5期)2020-11-19 10:41:17
成长的寓言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16
时装寓言
智族GQ(2020年3期)2020-06-01 07:26:50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蚂蚁和麦粒
老鼠开会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1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