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钟
【摘 要】近义词“考察”和“考查”容易被误用。对此,有必要结合现代汉语的用例和词义发展的历史展开分析,厘清“考察”和“考查”的发展变化,明确二者的语法功能、使用的语境和与之搭配的词语等,以减少误用情况。
【关键词】考察;考查;近义词;历时
笔者在编校稿件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少人分不清近义词“考察”和“考查”的用法,经常会出现误用的情况。如:
考察工作或学习的出勤情况。
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
以上两个例子中的“考察”均应为“考查”。
又如:
选派干部,要和本单位考查、培养、锻炼干部结合起来。
这个例子中的“考查”应为“考察”。
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这组近义词呢?
对于近义词,主要可以结合语音、义素、语素和语境等进行辨析。笔者认为:辨析近义词,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成果,如工具书的释义和列出的典型例句来区分词义;另一方面要正确使用近义词辨析方法。基于此,笔者选取较为权威且常用的工具书《古辞辨(增订本)》(2011年版)、《汉语大词典》(电子检索版)和《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虽然我们是在现代汉语语境下辨别这组近义词的,但要弄清楚它们的区别及词义变化的来龙去脉,笔者认为需要结合词义发展的历史,从历时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和分析。“考察”与“考查”的区别在于“察”与“查”。王凤阳在《古辞辨(增订本)》(2011年版)中对这两个词作了辨析。
“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物看得一清二楚……“察”有各种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是为了了解真相。
“查”,《字汇》“浮木也”,这是它的本义;《正字通》“俗以为考察义”,这是它的借义……“查”是调查,重在对不清楚的对象进行搜寻、翻检,目的是把它找出来或弄清楚。正因如此,它才构成“侦查”“巡查”“搜查”“稽查”“查阅”“查点”之类的词语。“查”是近代才出现的词,它在中古以前用“检”。
通过以上辨析,我们可以看出,“察”字出现的时间较早,“查”字出现的时间较晚。二者的本义并无关系,只是在用字的过程中,“查”被借用,表示考察义。“察”和“查”表示的词义是有侧重点的:“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的观测和考核,目的是弄清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变化过程;而“查”重在对不清楚的对象进行搜寻、翻检,目的是把它找出来或弄清楚。
再来看《汉语大词典》(电子检索版)对“考察”和“考查”的释义及相关用例。
● 考察
1.对官吏政绩的考核。
及拜刺史、郡守、辅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其行。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一》
三省分三年考察之,高则引对,次即试用,下者还之本选。
——《宋史·选举志四》
2.观察研究;审察。
古之圣贤,必观书以考察往行,然后成治功。
——《新唐书·李石传》
快把刚才讲的这几个青年,都给我列入发展对象名单里,并且指定专人去负责考察和培养。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
3.现常指实地观察调查。
学术文章要参考书,小说也须能往各处走动,考察,但现在我所处的境遇,都不能。
——鲁迅《书信集·致胡今虚》
4.犹考试。
凡考察,悉准在学人数,每内舍十人取五,外舍十人取六,自上而下分为三等籍,以俟上舍考定而参用之。
——《宋史·选举志三》
●考查
研究;审查。
他们把我的名字报到联邦调查局去考查的,可是到今天还没有接到回音。
——洪深《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第四幕
以上例句囊括了古代和现代的用例,具有一定的历时性。我们可以看到,“考察”一词出现的时间较早,义项比较多。义项1、3和4使用的语境、搭配的对象比较明确,与“考查”的义项不存在交叉。“考察”的义项2与“考查”的义项是容易混淆的,但“考察”侧重表示仔细察看、明辨,“考查”侧重表示调查、检查。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考察”和“考查”的释义及用例如下所示。
● 考察
1.实地观察调查。
他们到各地考察水利工程。
2.细致深刻地观察。
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勤于考察和思索,才能有成就。
● 考查
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
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
与《汉语大词典》(电子检索版)相比,《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考察”的词义发生了变化,一是词义指代的范围缩小了,二是词义的概括性有所增强。“考查”的释义指向更加具体,且范围扩大。“考察”所表示的“考试”义,由“考查”来承担。
黄伯荣、廖旭东两位学者认为语境辨析法是辨析近义词比较好的方法。因此,笔者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考察”和“考查”的用例进行了穷尽性调查,发现从共时的角度看,二者使用的语法功能、语境和搭配是有区别的。
从语法功能上看,“考察”既可以充当谓语,又可以充当定语。如:
把犯错误者留在组织或单位,考察他是否改正错误。
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考察。
考察队。
筹组考察团。
前两个例子中,“考察”是谓语成分;后两个例子中,“考察”则充当定语。
“考查”只能充当句子的谓语。如:
考查人的知识、技能。
从语境和搭配来看,“考察”和“考查”适用的语境和搭配与其词义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考察”适应的语境范围较广,搭配也比较灵活;“考查”适应的语境和搭配相对固定,宾语一般为知识、能力、学习(业)成绩和情况等。
我们再来看文章开头举的例子:
考察工作或学习的出勤情况。
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
这两个例子中的谓语所表达的意思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来检查或衡量情况、能力,且发出动作的主语对宾语的情况是不甚清楚的,需要检查,所以用“考查”为妥。
选派干部,要和本单位考查、培养、锻炼干部结合起来。
这个例子中,干部的选派是要通过长时间、细致、深刻的观察的,所以用“考察”为妥。
综上所述,“考察”与“考查”的辨析,要观照古今,既要从历时的角度分析词义、用字的发展变化,弄清楚词义的来龙去脉,又要关注共时层面的使用情况。从历时角度看,发展到现代汉语阶段,“考察”的词义范围缩小,词义概括性增强,侧重表示仔细察看、明辨;“考查”的词义范围扩大,分担了“考察”的“考试”义,侧重表示调查、检查。从共时角度看,“考察”可以充当谓语和定语成分,适用的语境范围较广,搭配较为灵活;“考查”只能充当谓语成分,语境一般与考试有关,往往与“知识、能力、学习(业)成绩和情况”等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