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阐述了临沂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包括生产区域集中化、集成技术广泛应用、品牌创建突出等;分析当前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有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机械化生产水平偏低、营销渠道狭窄等;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与策略,以期为提高临沂市苹果产业整体发展质量水平提供可靠指导。
关键词:临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临沂市苹果产区几乎遍及各个区县,其中兰山区、蒙阴县、沂水县等是苹果主产区,2022年临沂苹果种植总面积达39万亩,总产量达到72万吨,占山东省苹果生产总量的7.4%[1]。苹果产业在壮大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临沂市的特色产业之一,综合效益优良,在促进区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扶贫目标等方面有战略性意义。
1 临沂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
1.1 生产区域集中化
自2010年起,临沂市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引擎,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苹果集中产区,找准突破口,瞄准着力点,加强引导与投入持续巩固提升苹果产业传统优势与综合生产力,促进其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其中,沂水县陆续建成了红旗山、单家庄、恒和、黄旺等多个苹果示范园区,带动新发展果园10万多亩。
1.2 集成技术的应用
先后示范推广了华硕、烟富等苹果优良品种,2017年以上两个品种成功入选临沂农业主导品种。临沂本地选育了沂水红、蒙山红苹果等优良品种,2012年沂水红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得了推广。依托项目实施进程,在苹果产业园区推广矮砧集约栽培技术,临沂费县的矮砧苹果栽培规模超过3万亩,且在全县2万亩苹果园区中推广土壤改良、果园生草、壁蜂授粉、病虫害绿色生态防控及铺设反光膜等果树栽培新技术。
1.3 品牌创建突出
早在2008年9月,沂水诸葛镇评为中国优质苹果基地百强乡镇;2016年,蒙阴、沂水分别冠名为中国现代苹果产业“20强”县和“30强”县的称号。2018年,以上两县区苹果的品牌价值分别达到15.37亿元、11.96亿元,其中2018年沂水苹果成功入选“沂水十佳”[2]。
2 临沂市苹果产业发展中的不足
2.1 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
乔砧密植栽培是大部分果农果园生产中选择的主要栽培模式,存在着栽培密度不合理、幼树整形修剪时一味追求枝量等问题,导致单树郁闭严重,影响果园通风透光,易发生和传播病虫害,不仅限制果园机械化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也影响果实产量与品质,降低经济收益。伴随时间的推移,老龄低效果园面积逐渐增加,2018年苹果老龄果园占苹果栽培总面积的27%以上,老果园土壤有肥力低、植物生长元素缺乏、病菌多等特点,若不进行改良直接栽培果树,会带来生长延迟、果实品质降低等问题。
2.2 生产机械化程度偏低
临沂市大部分地区以山区与丘陵地为主,普遍建造的是梯田式苹果园,且以分散经营为主,多数果农采用传统粗放式栽培管理,节水灌溉及肥水一体化技术设施的推广可谓是步履艰难,到目前为止机械化程度没有突破45%的大关;果园生产管理活动中须投入大量的人力、时间成本,其中人工成本超过苹果总生产成本的一半。
2.3 营销渠道狭窄
临沂市多数果农在苹果营销中处于被动状态。在苹果采摘盛期等待苹果收购公司前来收购是常规营销模式,果农自身缺乏推广优势果品的意识,在高产年份经常出现价格过低和销售渠道受阻等情况,最后出现削价竞争的局面。多数苹果作为鲜果采用直销模式,即直接售卖给批发商或消费者,苹果产业长期在低端发展阶段。蒙阴、费县、沂南等地区在2020年末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苹果销售难的问题,低价售卖苹果对各地收购商的吸引力不足,导致临沂很多苹果主产县区陷入“卖果难”的发展困境[3]。
3 优化建议
3.1 优化种植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把苹果产业发展中的“重量轻质”转变成“重质保量”,紧扣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针,鼓励并指导果农栽培苹果中早熟品种以及稀有品种,比如早熟优质果珊夏、秦阳(图1),中熟的鲁丽,晚熟的王林、维纳斯黄金等,酌情适度开发小国光、印度青等老品种,促进区域苹果种植品种结构均衡。另外,果农要做到及时挖除残败园。在加速果园更新进度,特别是在老龄化果园改造时,对于病虫害危害严重、入不敷出的残败园(年收益不足3000元/亩)采取全园挖除策略。每年残败园的实际挖除面积要在400公顷以上,要做到挖大、挖深,力争把园土中原果树残留根系数量控制到最少,原则上全园清净后,4~6年全园轮作其他农作物后才可以重建园。
3.2 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
要加大农机农艺深入融合的苹果省力、简约式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力度,尽早购置使用作业平台、耕深施肥一体机、弥雾机等配套设施,以更好地满足经济实用类苹果园机械化生产需求。构建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格局,不仅节省劳动力成本,提高整个果园的生产效率,还能使果实产量与品质达到标准化水平。对于基于现代栽培模式生产的苹果园,更要加大肥水一体化技术与实用型管理类装置的推广力度。地方政府要鼓励年轻技术人员返乡发展,将果树栽培新理念、新技术带到本地苹果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优势,使苹果园区栽培管理更具规模性、集中性,比如统筹使用农药化肥,与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共建水肥一体化工程,力争使全果园深翻、施肥、植保、喷洒农药、除草等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果树修剪、果实采摘实现半机械化作业(图2)[4]。
3.3 推广现代栽培模式和综合配套技术
第一,持续完善苹果无病毒标准化良种苗木繁育体系,满足优势产区苹果品种结构调整与产业可持续化发展的需求,有效解决传统苹果产区存在的品种老化、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通过栽培无病毒苗木,能有效防止病毒的危害,还能提高果品产量与品质,通常增产20%以上,优质果率增加30%~35%,较好地满足了市场对无公害优质果品的消费需求。制定并严格落实苗木繁育管理规范,特别是在苗木生产及运输至目的地后要严格执行检疫程序,从根本上确保苗木质量。
第二,推广宽行矮砧密植集约化栽培模式。这种栽培模式具有结果早、产量高、果实品质优良、省时省工、便于机械化操作和标准化生产等优势,是今后临沂市甚至是全国苹果主产区的主流发展趋势,对促进苹果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化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还需构建修剪整形、肥水控制、疏花疏果等配套技术体系,以更好地满足苹果新栽培模式实施的需求,逐渐实现全园管理全程机械化。推行无袋栽培技术,与套袋苹果果实相比较,无袋苹果果实锌、铁、锰和钙含量更高,且有助于增加采摘后贮藏性、延长货架期等,进而显著增加苹果栽培种植效益。
第三,加大投资力度,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全面改善苹果主产区灌溉与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简化整枝、绿色防控等生态型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果园生产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水平。鼓励工商资本投资现代果业,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进程,比如将果业发展和旅游、采摘、观光等相结合,有效发展果园综合体(图3)。应用好老板的“钱袋子”“人脉”,科学有效地拓展提升苹果园的功能定位,制定全园区的规划与建设标准,真正化解过去苹果销售渠道狭窄、路子少等困难。
参考文献
[1] 姜良广.临沂市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J].果农之友,2023(7):100-102.
[2] 郭丽丽.临沂市苹果优质高效生产综合措施及发展趋势[J].果农之友,2023(3):84-86.
[3] 翟信国.山东临沂地区维纳斯黄金苹果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20):75.
[4] 李修春,高林,葛大伟.临沂市水果产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东农机化,2019,41(3):30-31.
作者简介:宋清芳(1977年—),女,汉族,农艺师,从事果树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