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 周海龙 刘旭涛 滑乐
摘 要:苹果产业是我国乡村全面振兴、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加快苹果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推动建设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区,重点介绍了标准化宽行密植高效果园的选址与规划、砧木与品种、苗木选择与授粉树配置、土壤改良与苗木处理、苗木栽植与管理、果园配套设施和轻简高效配套技术,以期为新时代苹果种植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苹果;宽行密植;建园
中国是苹果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苹果产业作为我国最具竞争优势的农业特色产业,在全面振兴乡村、发展县域经济、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我国苹果产业出现老龄果园面积大、主栽品种结构单一、早中晚熟比例不协调、果园劳动力缺乏、机械化程度低、成本投入高,以及消费者对优质果品的需求与苹果果实品质不高、种植成本增加与果园效益降低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通过更新主栽品种、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建设高标准苹果示范园,加快推广宽行密植高效建园技术和省力化栽培管理技术,提升苹果产业综合效益,为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标准化宽行密植高效果园具有早成形、早结果、早丰产、便于机械化作业等特点,笔者在本文中将按照“宜矮则矮、宜短则短、宜乔则乔”的原则,重点介绍标准化宽行密植高效果园的选址与规划、砧木与品种、苗木选择与授粉树配置、土壤改良与苗木处理、苗木栽植与管理、果园配套设施和轻简高效配套技术,期望为苹果种植者提供有益参考,为生产营养、安全、优质的苹果产品奠定基础,实现苹果产业提质增效、节本增效、增产增效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1 果园选址与规划
1.1 果园选址
应以利于生产、便于运输和销售为基本条件,一是综合考虑耕地性质、地域、地形、地块等,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粮化”行为的有关要求,不占用国家保护性耕地建园;二是考虑土壤、水源、气候、生态、自然灾害等因素,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水源充足的地块,避开环境污染和冰雹等灾害多发地带。
1.2 果园规划
根据地域特点、地形地势、地块面积、生产需要等因素,一是合理规划水电路网、栽植区、灌溉池、堆肥区、选果区、生活区等建设场地,按照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原则,因地制宜规划集中连片栽植区域;二是根据砧木类型、品种长势、立地条件、管理模式等,合理布局栽植行向和密度,以南北行向、株间距1~1.5米、行间距3.5~4米为宜,符合宽行密植建园标准(图1)。
2 砧木与品种选择
2.1 砧木选择
应选择生长发育快、亲和性好、抗逆性强、品质优良、根系固定性强的自根砧或无融合繁殖的砧木,以G935、M26、M9-T337、SH、青砧、楸子、新疆野苹果、八棱海棠等矮化、半矮化、乔化、半乔化砧木为主。
2.2 品种选择
积极发展萌芽率高、易成花、好管理、品质优、抗性强、免套袋的新优品种,促进不同色系、不同果形、不同口味差异化发展,解决晚熟品种单一、成熟采收期集中的问题。早中熟品种选择华硕、嘎拉优系(如大卫嘎拉、施娜克、巴可艾、红思尼克等);中晚熟品种选择玉华早富、蜜脆、美味、华冠等;晚熟品种选择秦脆、瑞阳、瑞雪、瑞香红、维纳斯黄金、富士优系(如烟富10号、烟富8号、烟富3号、福布拉斯、富士冠军、岩富10号、新2001、宫崎短枝、龙富短枝、礼泉短富等)。
3 苗木选择与授粉树配置
3.1 苗木选择
优先选用本地区培育的二年生带分枝优质脱毒容器大苗或带土球壮苗,苗木整株无损伤,新鲜有活力,枝干健壮,芽体饱满,根系发达,嫁接口完全愈合,砧桩剪除愈合完好,检疫合格(表1)。
3.2 授粉树配置
授粉树应在行间或行向两端栽植,要选择与主栽品种花期一致或相近、能相互授粉、容易成花、花粉量大、萌发率高、亲和性强的品种,或选择易于管理、丰产性好、经济价值高的专用授粉品种。按主栽品种与授粉树比例分别为5∶1或10∶1的标准配置。
4 土壤改良与苗木处理
4.1 土壤改良
栽植果树前应根据选址地块土壤性质进行有效改良,一是无重茬问题的一般土壤,只进行土地平整,在栽植行向混合施入足量商品有机肥(或腐熟农家肥)和过磷酸钙肥各3000千克/亩和50千克/亩;二是老龄果园重茬地土壤,挖除原树后及时清理树枝、残根,撒施完全腐熟的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3000~5000千克/亩,撒施后及时对规划地块深翻0.3~0.5米使肥料与土壤混匀,并按照“表土下、底土上”的原则进行回填后旋耕平整,同时开挖深0.8米、宽1.0米的条状果树栽植沟。春建园和秋建园的栽植沟分别在土壤封冻前和夏季7—8月完成开挖,果树栽植前还应沿栽植行向起宽1.0米、高0.05~0.1米的中间低、两边高的“V”形斜面垄。
4.2 苗木处理
果树栽植前要严格按照苗木高度、主茎粗细、根系完整度、枝干伤损等情况进行分级分类,修剪烂根、伤根,主干伤口涂抹愈合剂封闭。栽植前在低度石硫合剂水溶液中浸泡12~18小时,再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倍液+5%~10%过磷酸钙+生根剂+细土的泥浆蘸根,处理后立即栽植。不能立即栽植的苗木应在无风、背阴、低温、高湿处假植或沙藏。
5 苗木栽植与管理
5.1 苗木栽植
应合理布局栽植密度,确保栽植时间适宜,遵循正确栽植步骤。
(1)栽植密度。苗木栽植密度应根据地形地势和规划实际合理布局,矮化砧园株间距1.0~1.5米、行间距3.5~4米,乔化砧园株间距3米、行间距4米为宜。
(2)栽植时间。春栽和秋栽时间分别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和苗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保湿假植或沙藏苗可适当推迟1个月左右。秋栽苗木地冻前要埋土防寒,春季及时去土扶正。
(3)栽植步骤。栽植时应在苗木根周铺设防鼠网并理顺根系,定植时嫁接口朝南,回填1/3土时轻提苗木,然后踩实周围土壤,回填土距地平线5厘米时踩实并整理树盘。回填土时应注意调整苗木栽植深度,矮化砧苗木嫁接口应露出地平线≥5厘米,避免品种生根。
5.2 栽后管理
苗木栽植后要注意加强管理,保护幼苗成活、成长。
(1)栽后覆膜。苗木栽植当天根部浇透水,2~3天后再浇1次透水,待水下渗后树盘覆土,并用地膜覆盖树盘或顺行在斜面垄覆膜,以提温保墒,促进树体生长。秋栽苗木要及时缠物保护并埋土防寒,翌年5月份分两次放苗并解除缠绕物。
(2)栽后补水。覆膜后每10~15天检查1次墒情,及时依墒补水,3~5千克/株。
(3)春季补植。春季土壤解冻后至发芽前对新建园苗木死亡的,要及时带土移栽新苗,栽后覆膜、浇水、保护。
(4)病虫防控。新建苹果园栽植当年要注意防控白粉病、腐烂病、早期落叶病、锈病等病害和顶梢卷叶蛾、金龟子、蚜虫、红蜘蛛等害虫,果园病虫害防控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以农业防控为基础,以生物防控、物理防控为关键,以矿物源、生物源农药为补充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6 果园配套设施
6.1 搁架系统
新建矮化砧苹果园要顺行建立高度为4米的水泥柱或钢管柱,间隔9米,便于后期架设防雹网。支柱距地面0.5米以上,间距0.5~0.8米拉4~5道铁丝,每株树旁立竹竿并固定于铁丝上,以支撑树干中立。搁架系统也可用作果园架设屋脊式防雹网设施,以防范4—10月份的冰雹灾害,降低损失(图2)。
6.2 灌溉系统
新建标准化宽行密植高效苹果园应配备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通过滴灌引水引肥进园入土,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投入。
6.3 机械设备
新建标准化宽行密植高效苹果园还应配备全自动打药机、除草机、旋耕机、施肥机、采果平台等设备,便于后期果园轻简省力化管理。
7 轻简高效配套技术
7.1 果园生草技术
实施果园生草或豆菜轮茬技术,早春在行间种植豌豆、鼠茅草、白三叶草等,或每年5月份播种黄豆4~5千克/亩,8月份刈割覆盖或翻压后再播种油菜0.3~0.5千克/亩,第二年油菜开花后及时刈割覆盖或翻压,以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图2)。
7.2 免套袋技术
苹果开花后20天在幼果表面均匀喷洒腐殖酸为主要成分的免套袋液态膜剂,以形成具有一定韧性和弹性的保护膜,解决苹果套袋导致的用工大、成本高、效率低、污染重等问题,依靠免套袋果实内在品质的提升,达到“长得丑,卖得俏”的销售目标。
7.3 疏花果技术
使用植物调节剂疏花疏果,待中心花完成授粉受精、边花开放后进行疏花;或中心果直径≥20毫米时进行疏果,以减少花期和幼果期的劳动用工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作者简介:张凯(1995年—),男,农学硕士,从事苹果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E-mail:zk11044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