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波 陶立德
【摘要】目的 分析间断缝合、连续缝合分别对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围术期指标、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均40例。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A组患者术中应用间断缝合法,B组患者术中应用连续缝合法,两组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与术后24 h血清肝功能指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 A组与B组缝合时间、腹腔引流管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B组均更短(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术后24 h B组均低于A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B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率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应用连续缝合与间断缝合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相当,而连续缝合更利于改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缩短住院时间,有着较高的安全性,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复发风险相对较低。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 连续缝合 ; 间断缝合 ; 肝功能 ; 复发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4.10.0007.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0.003
胆总管结石目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临床多将该疾病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为在胆管内形成的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是因胆囊结石掉落于胆总管所形成。患者发生胆总管结石后,多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等多种急性胆管炎表现,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因此,临床应及时给予相关干预措施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常用的手术方式,可在腹腔镜的辅助下保证术中视野的清晰度,有效清除结石,且有着创伤性小、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势[1]。有研究证实,不同缝合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手术效果造成不同的影响,良好的缝合方法与技巧可减少胆漏的发生[2]。间断缝合是指每缝一针即打一次结,并可根据缝合结的松紧程度调节缝合张力,但操作所耗费的时间相对较长,且缝合间距不一致还可增加胆漏及胆管狭窄的发生[3]。连续缝合法是采用一根线对同一切口进行连续缝合,仅在首尾打结,缝线压力分布较为均匀,操作便捷性相对较高[4]。基于此,本研究将分析间断缝合、连续缝合对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围术期指标、肝功能的影响,以期优化手术策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
2月期间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A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6~60岁,平均(42.33±3.25)岁;结石直径6~22 mm,平均(11.74±3.03) mm;单发结石10例,多发结石30例;BMI 18~22 kg/m2,平均(20.71±1.01) kg/m2。B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5~60岁,平均(42.30±3.27)岁;结石直径5~22 mm,平均(11.77±3.01) mm;单发结石11例,多发结石29例;BMI 18~23 kg/m2,平均(20.74±1.03) 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诊断标准:⑴符合《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9版)》 [5]中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标准;⑵符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手术指征;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等。排除标准:⑴存在胆囊切除史;⑵存在胆管畸形;⑶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等。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常规建立气腹,并采用4孔法将腹腔镜置入,所使用的手术器械均为腹腔镜配套手术器械(河北以便以谢贸易有限公司,型号:SD)。置入腹腔镜后充分切除胆囊,显露出胆总管,在胆总管前壁作一小切口,长度0.6~0.8 cm,将胆石收集袋置入腹腔内;将患者肋缘下锁骨中线处的操作孔适当扩大后由此置入纤维胆道镜(杭州桐庐医疗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型号:DDJ型),将患者体内中段结石挤压至切口处采用取石钳取出,下段结石则需采用一次性使用内镜下取石网篮(常州市久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JHK-BAS)伸至结石远端,通过张开、收缩使结石进入取石网篮内,后将其与胆道镜共同退出至网膜孔处,将结石装入胆石收集袋中,观察患者Oddis括约肌处是否存在明显结石,观察无结石后将导尿管置入,冲洗细小结石、絮状物,明确胆总管通畅度满意后将T型管置入。采用可吸收性外科缝合线(北京优德锐斯科技有限公司,型号:W9981)缝合胆总管,边距、针距分别需控制在1.5、2.0 mm,保证胆管壁全程缝合。A组患者应用间断缝合法进行缝合:将缝合针自一侧切缘约2 mm处垂直刺入,并于对侧切缘2 mm处垂直刺出,将线结打紧后剪断缝合线,后重复上述操作至切口缝合完毕。B组患者采用连续缝合法进行缝合:同样将缝合针自一侧切缘约2 mm处垂直刺入,并于对侧切缘2 mm处垂直刺出,第一针后打紧线结避免滑动,将线结无针侧剪断后进行连续缝合,在最后一针操作时将线结打紧,防止线结滑动,无误后将缝合线剪断,且线结应保持在胆总管外侧。缝合结束后应充分冲洗腹腔,明确患者不存在胆汁溢出、出血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术毕。术后引流液无胆汁,引流量在20 mL/24 h,复查CT术区无积液,拔除引流管。两组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⑴围术期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缝合时间、腹腔引流管置管时间、住院时间。⑵肝功能指标。采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空腹静脉血大约3 mL,按照3 000 r/min、10 min的标准进行离心,处理完毕后取上层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水平。⑶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胆漏、黄疸、胆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发生率=[(胆漏+黄疸+胆道出血)例数/总例数]×100%。⑷复发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复发情况,门诊复查肝胆超声显示存在结石则为结石复发[5]。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使用S-W法检验证实服从正态分布,以(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A组与B组缝合时间、腹腔引流管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B组均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AST、TBiL、DBiL、MAPK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B组均低于A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比较 B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率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患者发病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阵发性上腹部绞痛,若未能及时接受治疗或可存在一定的胆道梗阻风险,威胁其生命安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典术式,且可采用一期缝合来保证患者oddi括约肌的完整性,但其效果可受到缝合方式的影响,存在差异。间断缝合在临床中虽较为常用,但该缝合方式需多次打结,可影响胆管壁切口的血流供应,同时反复牵拉缝线容易造成胆管壁切割,使针眼变大,影响病情预后[6]。
与间断缝合相比,连续缝合从始至终仅采用一条缝线完成相关操作,可避免多次打结,且缝合更为严密,进而有效缩短缝合时间、手术时间[7]。且连续缝合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小,切口周围渗出相对较少,可有效促进其伤口愈合,缩短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8]。本研究中,B组患者缝合时间、腹腔引流管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较A组更短,这表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应用连续缝合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促进其术后恢复。
血清AST、TBiL、DBiL、MAPK均为反映机体肝功能状态的主要指标,而胆总管结石患者发病后其胆囊压力可呈现异常升高状态,导致胆道阻塞,进而对肝脏组织造成损伤,导致血清AST、TBiL、DBiL、MAPK水平均处于异常升高趋势[9]。本研究中,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AST、TBiL、DBiL、MAPK水平均降低,但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各指标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且随访期间的复发率低于A组,但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表示不同缝合方式均不对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的肝脏功能产生影响,预后较好,但连续缝合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分析其原因为,间断缝合与连续缝合均属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常用缝合方式,而间断缝合在进行操作时需多次打结,患者胆管壁切口血供可随之受到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在连续缝合法的作用下,患者胆总管所能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强,胆总管压力控制能力也可随之加强,可有效避免针脚不连续、针间距长短不一等情况,从而减轻受到局部刺激,避免肝功能受到较大影响[10]。此外,连续缝合可避免对患者胆总管切口反复拉扯,整个缝合过程顺畅且高效,且该缝合方式还可避免多次打结对机体造成的局部缝线反应,进一步保证细小结石的充分引流,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减少复发情况,更有助于其术后恢复[11-12]。
综上,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应用连续缝合与间断缝合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相当,而连续缝合更利于改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缩短住院时间,有着较高的安全性,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复发风险相对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郑清盛, 肖建东, 吴雪英, 等.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在多次胆总管手术后患者的应用[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9, 34(5): 459-460.
王全晖, 拜云虎, 袁守信, 等. 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术中不同一期缝合方式对病人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评估[J]. 临床外科杂志, 2021, 29(2): 181-183.
赵刚, 张朝阳, 乔师师, 等.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总管不同缝合方式效果比较[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0, 37(11): 1080-1083, 1088.
王新伟, 孙坤举, 孟晓敏, 等. 连续与间断缝合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 28(11): 832-835, 850.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9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9, 18(7): 611-615.
陈殿玉, 唐俊伟, 徐全宏. 两种缝合方式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中的效果比较[J].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2, 27(7): 535-538.
邸晋秦. 腹腔镜下胆总管缝合方式对胆总管探查术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D]. 西安: 西安医学院, 2022.
王恒毅, 程亚, 汤亲青, 等. 腹腔镜下连续缝合法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肝胆外科杂志, 2018, 26(2): 108-111.
林春冬, 吴路鹏, 李志民, 等.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总管不同缝线缝合方式效果比较[J]. 中外医疗, 2021, 40(34): 55-58.
陈丽芬, 郭腾捷. 血清肝功能指标对胆囊结石合并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 11(9): 60-62.
熊日晖. 倒刺线连续缝合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Ⅰ期缝合术中的应用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35): 17-18.
郭伟, 王劲, 杨磊. 不同缝合技术在胆总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刊, 2023, 50(11): 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