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耳前小孔到底需不需要处理

2024-07-04 00:00:00王效军
家庭医学 2024年12期
关键词:耳屏耳郭耳轮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小孩子耳前的小孔,其实是先天性疾病,医学上称之为先天性耳前瘘管,易发生感染,如果感染则需要手术治疗。

孩子耳前小孔到底是什么

小孩子耳前小孔的位置不固定,但多数出现在耳轮脚前,少数出现在耳轮的后上边缘、耳屏、耳垂等处。迷信的长辈们说这是“富贵孔”“聪明孔”,寓意孩子将来很聪明,吃喝不愁,衣食无忧。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在医学上,这个小孔被定义为“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全球各地人群发病率不同。先天性耳前瘘管多数为单侧,如为双侧,遗传的可能性大;女性多于男性;左右侧发生情况报道不一。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报道称其属于多基因相关病。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多数有家族史,也有部分患者反复追问几代均无遗传性家族史。先天性耳前瘘管不会引起听力障碍,但是容易发生感染,有时需要反复切开引流,而且很多都是从婴幼儿期开始发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

孩子耳前小孔是如何形成的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耳郭胚胎发育异常导致的软组织畸形,由Heusinger等于1864年第一次报道。其形成与耳郭胚胎发育异常有关,主要是由于第一、二腮弓的耳郭原基在发育过程中融合不全所致。人胚胎在第4周的时候出现6对鳃弓,耳郭由第一、二鳃弓和第一鳃裂的中胚层和外胚层形成;胚胎第6周,间叶细胞扩增成6个耳丘,第1~3耳丘集结于第一鳃弓尾端,第4~6耳丘集结于第二鳃弓的头端。耳丘最终增大并融合形成耳郭。其中第1耳丘演化成耳屏,第2耳丘演化成耳轮脚,第3耳丘发育成耳轮的大部分,第4耳丘演化成对耳轮,第5耳丘形成对耳屏,第6耳丘形成耳垂和耳轮的最下端。异常发育的耳丘可能导致耳郭相应部位的大小出现异常或缺失,或形成瘘管。

耳前瘘管的确切胚胎发育依据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3个因素相关,即第一鳃弓耳丘不完全融合、外耳形成过程时外胚层内折,或者第一鳃裂背侧部分闭合缺陷。

有报道显示,耳前瘘管也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例如,孕妇过多地暴露于有致畸剂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先天性耳前瘘管。

孩子耳前小孔有什么奥秘

先天性耳前瘘管为常见的先天性耳畸形。瘘管是一种可有分支而弯曲的盲管,管腔深浅、长短不一,开口很小,部分可见分支。外口开口于耳郭周围的皮肤上,多见于耳轮升支前缘,少数可开口于耳轮升支的后上边缘、耳轮脚、耳甲、耳屏及耳垂等部位。窦道位于颞肌筋膜浅层以及腮腺和面神经的外上部,通常与耳郭软骨膜连接。管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含有毛囊、汗腺及皮脂腺等。管腔内常有脱落上皮、细菌等混合而成的鳞屑或豆腐渣样物,挤压瘘口周围时自瘘口溢出。小儿平时无自觉症状,但由于皮屑及皮脂腺分泌物堆积,形成皮脂腺囊肿,极易感染而发展成脓肿。先天性耳前瘘管一旦被感染,瘘管口周围皮肤红肿、疼痛、发热,形成脓肿,可反复感染经久不愈。

孩子耳前小孔需不需要处理

根据大量的临床治疗观察,将先天性耳前瘘管分为单纯型、感染型及分泌型,其中感染型及分泌型需要手术治疗。

单纯型 耳前可见一较小的瘘管口,瘘管口的皮肤与周围色泽一致,没有分泌物,没有任何症状,往往在体检或患其他耳病时被发现;有时是双侧瘘管,患者其中一耳感染就诊时被医生发现。

分泌型 瘘管口稍大,管壁较粗短。可间断性流出稀薄的黏液或乳白色干酪状物质,味道恶臭。

感染型 瘘管多具分支,引流不畅,继发感染后常年呈现间歇性发作,反复在局部出现红肿,或形成脓肿,破溃流脓。脓肿可发生于瘘口处,亦可发生在瘘管分支处,如耳郭上部或后部,或外耳道口端,而瘘管口的炎症反而不明显。瘘管周围皮肤溃烂、结疤共存,创面长期不愈合。

孩子耳前小孔如何处理

无症状的先天性耳前瘘管平时没有临床表现,只是在常规的耳鼻喉科检查中被发现,无须特别处理。若耳前瘘管发生感染,因为反复肿痛、溢脓、感染和迁延不愈等特点,影响小儿患者的生存质量,可局部使用外用抗生素治疗,若未能好转者应当立即停药就医。若出现感染面积扩大甚至脓肿,可能需要口服或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进行治疗。抗生素治疗需要足疗程、按时用药,对抗生素过敏者、妊娠、哺乳期妇女及18岁以下患者禁用左氧氟沙星。严重的需要施行瘘管切除手术治疗。如果感染引起瘘管局部出现脓肿、溃烂,则需要先行局部切开引流、换药,待炎症控制后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才能有效提升患儿手术治疗的效果。

如何预防耳前小孔感染

耳前瘘管感染后可能深入耳道软骨及耳郭,同时,术中炎症侵及软骨膜会导致耳郭软骨膜炎、耳郭畸形、软骨坏死等并发症。因此要积极预防感染。预防小儿的耳前瘘管发生感染,平时要牢记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教育有耳前瘘管的孩子平时不要总是用手触摸耳朵,防止把手上的细菌带进耳前瘘管中。瘘口瘙痒的时候不要用手搔抓、揉搓或挤压小孔,以免把细菌揉进去,导致感染发炎。如果有正常的代谢物分泌出来,一般不需要处理,尤其不能随便用棉条或纸巾伸进小孔里面掏;可用消过毒的棉棒,轻轻地在孔口周围擦干净即可。无症状时应多注意观察。

2.平时饮食要清淡,营养均衡。可适当多进食一些鸡蛋、牛奶、瘦肉、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绿色食品,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少吃鱼虾、扇贝、螃蟹、海鲜等食物,避免造成局部刺激或发生过敏。多喝温开水,避免上火造成发炎。

3.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尤其要保持耳部干净、干燥。洗脸时要把耳朵周围清洗干净,用洁净的毛巾轻轻将水擦干,保持局部干爽,防止细菌滋生,以免耳前瘘管感染。注意平时尽量不要碰脏水,保持耳部洁净。

4.如果孩子的身体抵抗力较差,则容易引发耳前瘘管感染。建议孩子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以减少感染的概率。运动中要注意避免汗水或粉尘污染耳前瘘管,以免引起感染。

猜你喜欢
耳屏耳郭耳轮
burow楔形皮瓣在耳屏前角化棘皮瘤的应用1例
先天性耳屏畸形伴外耳道狭窄的分度与手术策略△
孩子长“猿耳”,千万别等自己恢复
耳廓无创矫正对婴幼儿耳轮粘连的疗效分析
“先天性耳郭形态异常的分类及治疗现状”点评
改良耳屏切口治疗髁突骨折
对侧耳舟软骨游离移植联合耳后乳突皮瓣修复长段耳轮缺损的临床体会
借耳郭
栅状耳屏软骨-软骨膜与颞肌筋膜在鼓膜修补中的疗效观察
耳穴按摩健康三招
家庭用药(2009年2期)2009-03-14 04: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