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药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却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隐患。全科医学面对的大部分患者是老年人,常多种慢病集于一身,需多种药物同时使用。老年人还常常出现睡眠障碍、听力视力、认知下降等问题,病情复合化。因此,在老年人疾病的治疗、控制、康复过程中,合理安全用药非常重要。
患者方面因素 增龄老人出现自身记忆力减退,身体机能下降,且合理用药知识匮乏,常出现擅自用药,自行选药等情况。
医源性因素 临床医师由于个人专业所限,缺乏临床药师指导和合理化处方的培训和监督,易导致药物选择偏差或多重用药。
受益原则 医生应该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用药需求和问题,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用药建议。同时,患者也应该主动向医生提供既往病史、过敏史,咨询用药的相关问题,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状况,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个性化原则 每个人的身体精神状况和药物反应都不尽相同,因此,全科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用药指导。包括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疗程,以及提醒患者个体差异,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老年人常罹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脑血管病等多种基础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在基层医院易同时进行西药、中成药、中药方剂治疗,其中有些药物成分会重复超量。多种药物相互配伍是否影响肝肾功能,是临床用药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优先原则 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治疗,平衡矛盾问题,兼顾整体治疗。
精简原则 用药建议质量精,数量少,用法简单,如降血压、调血脂、控血糖建议选用复方制剂,根据疗效、患者耐受性调整药物。
小量逐增原则 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变化,用药的时候建议逐渐增量达到安全治疗效果。一般68~80岁老人用3/4或4/5成人剂量,80岁以上老人用1/2成人剂量。
择时原则 选择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如对高血压患者,一般根据患者血压值变化节点、杓型或非杓型来指导服药。变异型心绞痛多在零点到六点发作,因此主张睡前用长效钙通道阻滞剂。
停药原则 定期随访,根据老年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状态优化药物方案,无指征药物、重复用药需及时停药。
依从原则 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到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正确使用方法。如家人或陪护使用老年人专用药盒,贴上服药时间标签,按时提醒并督促其服药。
非药物原则 重视治疗性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平和心态,戒烟酒等不良嗜好,保证睡眠,规律作息,促进健康生活。
推行上下医联体联动社区义诊、健康宣教、家庭医生签约体检服务,慢病随访实施宣传,提升医疗信任感,树立安全用药观念。有助于老年患者更好地理解医生的用药建议,遵循医嘱,避免药物不当使用,不迷信滥用保健品,明智选择适宜远期预后的方法。
医、药、护协助持续健康教育及普及药物知识,定期举办各类健康讲座等活动,利用家医团队群、网络短视频健康宣传,提高老年患者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加强对药物的管理,确保药物的储存、使用和处置都符合规范。
信息技术共享药物档案,监督合理化用药,规范处方标准,定期处方点评,合理药物指导。医生还应该定期随访检查老年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理用药现象。
总之,老年人合理用药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与老年患者的沟通和健康宣教中要注意方式方法。通俗易懂的口诀、社区送健康活动等,都是一些很好的思路,需要医生、患者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加强药物知识普及,提高医生和患者的沟通能力,规范药物管理,才能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