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在人们的生活中是经常见到的意外伤害之一。从蹒跚学步的孩子,到步履艰难的老人,都可能因为摔倒、碰撞、被重物砸伤或其他意外导致骨折。对大多数人来讲,骨折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病。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住院或回家休息三四个月就会痊愈。损失和伤害虽然不可避免,但多数不会有生命危险,也不会落下严重的后遗症。
然而,对老年人来说,却有一种可以致命的骨折。这就是髋骨骨折,被许多骨科医生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因为髋骨骨折后,你可能没有机会再发生骨折了。传统的临床资料显示,老年人发生髋骨骨折后,1年内的死亡率不低于20%,最高甚至能达到50%;5年存活率可能不到20%,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后老年人的“第三大杀手”。在医疗水平得到极大发展的今天,髋部骨折的死亡率甚至超过了某些癌症。此外,髋骨骨折后遗留的行动不便,也会导致老年人的身体进一步衰退,导致过早死亡。
在解剖学上,髋骨由髂骨、坐骨、耻骨构成,三骨会合于髋臼;髋骨分为左髋骨和右髋骨两块,和骶骨、尾骨以及它们之间的骨连接一起构成骨盆;髋臼与股骨头构成髋关节,其中股骨头、股骨颈是最常见发生骨折的部位。髋骨是一个复杂且极为重要的结构,是人类得以直立、行走的独特结构。髋骨骨折后人就会失去直立和行走的能力,只能卧床不起,由此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深静脉血栓以及严重的尿路感染等。髋骨骨折造成的死亡,其实和骨折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这些并发症密切相关。因此,老年人发生髋骨骨折后,除了积极治疗外,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从源头上采取措施,积极预防髋骨骨折是更重要的举措。老年人发生髋骨骨折的原因主要是骨质疏松;当然,也和一些不安全的行为密切相关。因此,老年人千万不要把骨质疏松当作无关痛痒的小病。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骨质疏松并及时治疗。同时也要做好生活中的防摔倒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髋骨骨折。
当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髋骨骨折如今也有了积极的治疗措施,比如对股骨骨折患者植入人工股骨头等。这些新的治疗技术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死亡率。读者应当了解这些知识,老人发生髋骨骨折后及时正确地求医治疗,以减少生命危险,给老人们幸福的晚年。
策划/执行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