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世界上第一个闹钟早在1787年就被发明出来了,但是直到20世纪初,闹钟仍然没有普及。20世纪20年代以前,在英国有一种职业叫Knocker-up(敲门人),被人们聘用负责叫醒服务。每天早上,敲门人用短棍敲打雇主的门,或者用长杆敲击雇主的窗户,直到确认雇主已经醒来才会离开。通常他们每周会收到几便士的报酬。20世纪20年代之后,由于闹钟变得便宜而普及,这个行业也就消失了。
首先,古文讲究韵律,古人读书叫诵读,也叫吟诵,声音抑扬顿挫,吟诵入神时会自然地击节踏足、摇头晃脑。也就是说,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可以增强节奏感,使自己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其次,古文没有标点符号,读书时摇头晃脑地附和一下,便于断句和记忆。另外,古书阅读顺序是由右及左、由上及下,脑袋确实会不由自主地上下左右晃动。
“毛病”最初指牲畜(一般指马)的毛色有缺陷。古时候,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在购买、挑选马匹时,对马的要求十分严格。古人在相马的时候,首先要看马的毛色如何、有何缺陷,即用毛色来判断马的优劣。明代徐咸在《相马书》里记载:“马旋毛者,善旋五,恶旋十四,所谓‘毛病,最为害者也。”意思是,卷曲的马毛有好有坏,位置生得不好,就是毛病,对主人妨害最大。大约从宋朝起,“毛病”一词开始指代人或物的缺点。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山谷老人刀笔》一书中记载有“乃是荆南人毛病”,这里的“毛病”指人的习惯、缺点。
【文稿】晓 军
【责任编辑】蒲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