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科幻电影的文化研究与价值表达

2024-07-03 14:10尚钰朝
新楚文化 2024年13期
关键词:文化研究科幻电影

【摘要】科幻电影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想象力美学,是因为它持续强调技术,并创造了一个介于现实与虚构之间的故事世界。同时,这种强调也使得科幻电影必须符合电影工业的美学原则。从工业角度来看,科幻电影需要依靠先进的科技水平构建一个虚拟的世界,并以高超的技术水准真实地呈现出来。由于科幻作品中展现的技术必须超越现实中已有的科技,所以科幻作品中的技术想象与现实技术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相互关系。为了形成一个健康而合理的科幻工业体系,重要的是将科幻电影的文化与价值相结合,所以在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科幻电影的创作需要在科幻的话语体系和类型范式内反映大多数观众的审美需求,并探索出适合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表达。

【关键词】电影工业美学;科幻电影;文化研究;价值表达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13-0050-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3.015

一、文化研究下的家国情怀与故土情怀

中国电影长期以来一直探讨的是“家”的主题。英勇的英雄们最后都会归于他们无法割舍的“家”。无论何时,提到“家”,都会让人心潮澎湃,因为它是许多中国人最本质的归宿。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大同”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大同,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人们应该同心协力,携手并进。

2019年,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上映,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一座里程碑,其成功源于诸多因素。其中显著的一点是,电影通过凸显民族文化,构建了独特的末世逃亡中国式景观。该片巧妙地将中国元素融入其世界观中,展现了中国式的视觉风格。这种策略使得《流浪地球》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电影本身,升华成了一次重大的文化事件。电影在细节上非常注重展现中国独特的文化元素,例如济宁补给站的派出所、朱自清的《春》、人们钟爱的烤串和麻将,以及影片最后的春节十二响等。这些元素与集体主义和乡土情怀紧密结合,使得电影更加贴近中国观众的心。

在好莱坞的科幻电影中,当末日或灾难降临地球时,人们往往选择逃离,抛弃自己的家园。然而,中国人却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他们选择与地球同行,共同面对困境。这种选择背后,体现了中华文明深厚的农耕文化根基。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它强调的是稳定、和平与和谐。在这种文明中,人们不喜欢冒险,更喜欢在熟悉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以期获得丰饶的收成。他们反对掠夺和战争,更倾向于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中国兵法中的“以战止战”思想,正是体现了这种以和平为最高目标的智慧。对于中国人来说,土地不仅是生活的根基,更是情感的寄托。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将之视为生命之根。这种对土地的依恋和对家园的深情,构成了中国文化深层结构中的重要部分。

因此,当电影《流浪地球》中的中国人选择带着地球一同流浪时,我们不难理解这背后的文化逻辑。他们不愿意抛弃自己的家园,不愿意割舍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在他们的观念中,与其逃离地球,不如带着地球一起寻找新的家园。这种选择与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常见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流浪地球》所展现的不仅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崛起,更是对中华文明中农耕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和重新诠释。它让我们重新审视土地、家园和人类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人对于家园和土地的深厚情感。

这部电影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春节元素,传递出人们对归属感和家乡的深深向往。无论身处何方,距离有多远,家始终是人们精神的寄托和归宿,它牵动着每一个离家人的内心。这种情感共鸣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家的温暖和归属感,也让电影散发出独特的情感魅力。在《流浪地球》中,地球回到原点的希望显得珍贵而稀有。人们返回地下城的路途充满了巨大的考验,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这一过程更加值得去尝试。每一次的挑战和困难,都让人们更加坚定地相信,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实现地球的回归。在电影中,人们为了保护家园,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决心,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生动体现。电影中“家”的观念,作为最基本的国家单位,与“国家”这个宏大概念息息相关。国家由无数个家庭组成,每个家庭都承载着人们对家的情感和对家园的珍视。电影《流浪地球》通过情感、情节和视觉美学等方面的展现,完美诠释了中国人对土地和家园的情感,从“家庭”延伸到“家国”,再到“家园”,深刻体现了中国人对家的深厚情感和对土地的眷恋。同时,电影工业美学的运用,使得这种情感表达更加生动、立体,为观众带来了震撼心灵的视听体验。

二、文化研究下的集体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流浪地球2》是一次集体记忆的叙述,在全球危机面前,各国无法自给自足,影片中时间观的强设定呼唤人类团结踏上征程。各国之间没有明争暗斗,所有人都朝着共同目标奋斗前进,这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导向和美好愿景。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文化交流对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文化发展非常重要。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成功地展示了中国的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彰显了中国在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中国文化包含着珍贵的共同体基因,如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独特理解。同时,中国文化中还融入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准则和集体主义思想。集体主义不仅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品质,也塑造了他们的生活习惯,成为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价值观念。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紧密相连,这种联系不仅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也展示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电影工业美学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契合。加强电影工业美学在国际交流中的影响力,电影工业美学是跨越历史与当代的艺术,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世界性。推动电影工业美学的国际传播,需要深入挖掘其核心精神,积极寻找全人类共通的文化共识和价值观,以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培育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打造中华文化品牌,能够焕发中华文化的活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贡献的重要公共产品。我们应该注重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推动其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三、价值表达下的使命担当与精神文明

中国科幻电影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仅仅关注电影技术方面的进步,也注重传递核心价值观。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历史表明,其故事主要围绕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卓越文化价值和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

《流浪地球》可以被视为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向全球电影界迈进的又一里程碑。该电影利用科幻题材,从宇宙的视角出发,超越意识形态的鸿沟,成功传播了中国价值观的重要样本。中国人价值观的独特内核是从农耕文明发展而来的,它强调对土地和家园的情感执着以及对传统根源的追寻。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与航海文明和殖民文化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在电影中,当世界面临末日的威胁时,人们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他们选择保护自己的家园,并决定将地球带离太空。这一情节与“愚公移山”的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展现了人类不畏艰难、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电影传达的核心信息是中国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对战胜命运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生活豁达的态度,这与古老的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和“大禹治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电影以科学主题呈现,与充满奇幻元素的仙侠故事有所不同,但它仍然延续了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观的民族传统。

电影《流浪地球2》是一部前传,展示了最初的“流浪地球计划”被称为“移山计划”,强调了这一计划需要代代相传、数百代地球人的共同努力。在剧情中,影片一开始展现了“移山计划”的执行者与反对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反对方通过黑客入侵网络系统、操纵无人机袭击太空基地,并派遣人员潜入太空电梯,与刘培强和其他人展开激烈搏斗。最终,执行方通过覆写系统、夺回无人机控制权,而反对方发射导弹炸毁了太空电梯和方舟号空间站。综上所述,《流浪地球2》以编年体的形式展示了三条交叉融合的人物线索,并强调了“移山计划”需要代代相传的努力。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演进,中国科幻电影所传递的价值观也在不断演变。从零散的科幻思维到具有独特中国特色的价值观,科幻电影一直在不断进步。在当前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科幻电影的价值观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四、价值表达下的牺牲奉献与对外传播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牺牲精神的目的和作用也有所不同。中华民族崇尚奉献和牺牲。回顾漫长的历史,中国人民同舟共济,默默奉献,留下了众多关于奉献的古老传说。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都体现了舍小我成就大我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与时俱进,它也意味着放弃或舍弃。无论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还是生活中的楷模榜样,中华民族都崇尚这种奉献精神,并将之融入影视作品中,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

中国科幻电影的一个重要主题是“牺牲与爱”。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传说,展现了中国人在与天地斗争中的壮丽情怀,与面对末世寻求希望的电影主题完美契合。这种牺牲奉献精神也是中国人在灾难和困境中所展示的优秀品质。面对“非典”、汶川地震等问题,中国人所表现出的牺牲与爱传递出了中华民族的卓越品质。这种牺牲奉献精神一直是我们所崇尚的精神理念,也是中国人生活中根植于高尚美好品质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影视作品还是现实生活中,这种牺牲奉献精神都得到了深刻的践行。

为了更好地传播价值观给观众,电影不仅需要展映渠道,还需要宣传渠道。电影院是最直接的展映渠道,随后发展起来的还有电视、网络和手机等渠道。宣传渠道是向电影观众传达电影资讯的途径,包括线下传播渠道、社交媒体传播渠道和大众传播渠道等方式。在网络环境下,中国科幻电影的观众群体在塑造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并赢得他们的喜爱,需要在电影的传播方式上持续努力。

在线和线下传播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影评人。如今,大多数手机用户在零碎的时间里充分利用手机刷抖音、浏览新闻、浏览微博、参与论坛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接收与电影相关的信息,并将其转发给其他人。比如,在浏览微博时,如果看到某个电影片段引起兴趣,就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和转发等方式与其他人分享这个内容。其他人也可能接收到这条微博并再次传播。根据猫眼的统计分析,微博上《流浪地球》的互动量累计达到了1834.7万。以《流浪地球2》为例,在淘票票平台搜索《流浪地球2》可以找到与电影相关的主创人员采访视频、发布会照片、明星推荐视频以及网友的评论等内容。这些内容能够提升电影的热度,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起到电影宣传推广的作用。

五、结语

中国经济转型推进,电影艺术市场化是必然。科幻电影成为电影工业化先锋,因为投资成本高。科幻电影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对未来科技的独到设想和精彩展示,以及科技力量驱动下所呈现的视觉美感。从电影工业美学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科幻电影,深刻认识其作为大众艺术与工业化生产产品的双重属性。这涵盖了审美特性、信息传递方式以及技术美学等多个层面,旨在全面理解科幻电影在视觉呈现、情感传达以及科技展现等方面的独特价值。通过转换这种视角,中国电影将在新时代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摆脱传统上对艺术表达和现实主义的过度重视,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与情感体验。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以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为基础,展现了中国人对宇宙探索的热情。它巧妙地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品德中的传承、奉献和团结等价值观念。作品以正确理解和表现中国文化为基础,展示了中国文化的自信,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创作的典范,同时也体现了电影工业美学的特色。所以,在尊重电影的艺术追求和文化价值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充分肯定电影的技术标准和工业化生产流程。这样的双重标准将推动中国电影在新时代取得更大的发展,并打破长久以来过分强调艺术表达和现实主义题材的传统观念。这样的改变将为中国电影开辟新的道路,使之在国际电影舞台上更具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旭光,薛精华.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中国科幻电影新论[J].未来传播,2022,29(02):64-71+121.

[2]易红,龙玉红,闵梦怡.对电影《流浪地球》的文化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09):1-4.

[3]陈旭光.类型拓展、“工业美学”分层与“想象力消费”的广阔空间——论《流浪地球》的“电影工业美学”兼与《疯狂外星人》比较[J].民族艺术研究,2019,32(03):113-122.

[4]刘亭.国产科幻片创作的本土化策略[J].当代电影,2020(10):129-134.

[5]刘睿宁,屈会超.中国科幻电影话语体系的突破与建构——以《流浪地球》系列为例[J].新闻爱好者,2023(10):69-71.

[6]赵思瑶.科幻电影的中国文化内核:《流浪地球2》的大国形象构建与价值表达[J].传播与版权,2023(10):45-47.

[7]陈旭光.电影工业美学:理论源起、学术争鸣与拓展空间[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04):106-113.

作者简介:

尚钰朝(1998-),女,汉族,甘肃高台人,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微影像创作。

猜你喜欢
文化研究科幻电影
科幻电影创意视野下的伦理美
科幻电影里的液化机器人要来啦?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中国文化研究概述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科技文化视阈下的文学研究概述
《文化研究读本》读书报告
“文化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