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2023BJJ070);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4B790019);南阳市软科学项目(23RKX013);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项目(YJY202312);南阳师范学院国家社科培育项目(2023PY014)
作者简介:牛亚丽(1985—),女,河南义马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农村发展。
摘 要:作为农业大市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河南南阳,近年来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农业碳减排步伐不断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从产业结构、粮食生产、农业资源利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方面对南阳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从生态环境、农民素质、绿色发展意识、农产品结构等方面剖析了南阳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农用物资利用效率、加强教育培训、强化科技支撑、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关键词:“双碳”目标;农业绿色发展;南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在《“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的农业绿色发展思路中,20余次提到“固碳减排”“碳达峰”“碳中和”等“碳”相关词语,并设置专门章节强调“绿色低碳”的具体要求。农业绿色发展和减排固碳均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出发点,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南阳作为“中州粮仓”,是全国粮、棉、油、烟集中产地,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在农业种植方面既需要注重农业生态保护,减少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又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南阳农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推动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南阳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
南阳作为农业大市,2010—2022年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持续上升,2010年为682.18亿元,2022年上升为1 325.56亿元。农业产业结构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而林业、渔业以及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所占比重较低。2010年农业所占比重为65.15%,2022年上升为70.14%;牧业所占比重位居第二,2010年牧业所占比重为28.95%,2022年所占比重降为22.93%;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占比重上升缓慢,2010年所占比重为2.72%,2022年为3.36%。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南阳农牧业发展较好,但是在林业、渔业和相关服务业方面还有待提升;另一方面说明“双碳”目标对南阳畜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农作物以粮食为主,经济作物占比较小
南阳农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较小。2010—2022年南阳粮食播种面积呈缓慢上升趋势,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 124.78千公顷,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上升至1 308.29千公顷;经济作物中油料和蔬菜占比较大,其中2010年棉花为84.89千公顷,油料为313.36千公顷,蔬菜为246.73千公顷,2022年棉花下降为0.49千公顷,油料为389.84千公顷,蔬菜波动幅度不大,为255.36千公顷。
进一步分析南阳主要农产品产量,南阳蔬菜产量高于粮食、棉花和油料,其中蔬菜产量呈阶段性上升趋势,2010—2022年间,2010年为946.91万吨,2014年下降至最低值790.54万吨后,又波动性上升至2022年的1 195.46万吨;粮食产量呈缓慢上升趋势,2010年为584.02万吨,波动性上升至2022年715.53万吨,比2010年增长了131.51万吨;棉花产量呈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7.68万吨下降至2022年的0.06万吨;油料产量呈缓慢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115.08万吨上升至2022年的172.69万吨。
(三)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
南阳农业从业人员在2010—2022年间波动性上升,2010年农业从业人员为295.84万人,占河南省农业从业人数的12.78%,2022年降至174万人,占河南省农业从业人数的13.18%。农业从业人数有所下降,但主要农产品的产量有所增加,说明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升。
再从农业水资源利用情况来看,南阳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在2010—2022年间呈波动性上升,2010—2013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缓慢上升,2014年下降至最低值367.95千公顷,后稳步上升至2021年的408.91千公顷。
农业现代化方面,2010—2022年南阳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变化规律呈波动性上升趋势,2010年南阳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 120.4万千瓦,2013年达到研究期内峰值1 307.85万千瓦后,2014年快速降至1 182.71万千瓦,之后又缓慢上升至2022年1 490.26万千瓦。这说明南阳农业机械化程度得到提升,农业发展实力逐步提高。
(四)农业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2010—2022年间,南阳农用化肥、农药以及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农用化肥使用折纯量整体呈倒“U”型变化趋势,2010年为79.88万吨,在2015年达到峰值91.26万吨后一直下降,2022年降至69.99万吨,比2015年减少了21.27万吨,降幅为23.31%;农药使用量2010年为1.96万吨,2010—2013年基本保持不变,2014年开始逐年下降,2022年降至1.27万吨,比2010年减少0.69万吨,下降幅度为35.2%;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010年为2.63万吨,在2014年达到峰值3万吨之后,保持波动性下降,2022年降至2.38万吨,比2014年减少0.62万吨,下降幅度为20.67%。
二、南阳绿色农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一)生态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南阳农业生产总值2010—2021年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农业生产总值占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在60%以上。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虽然农用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量有所下降,但其使用量依然位于河南省前3名,化肥、农药及农膜的大量使用造成耕地地力下降、白色污染严重、土壤结构遭到破坏以及水质量下降等,进而影响了农产品生产质量,向“发展与保护并重、产业与生态协调、数量与质量齐升”转型的任务依然很重。
(二)农民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一是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目前,南阳第一产业从业人数逐年下降,中青年大多外出打工以寻求高收入,与南阳的农业人口相比,职业农民数量偏少,对新型的绿色生产观念和技术接受较慢,影响了绿色专业技术的推广和低碳生产活动的开展。二是小农户难以独立承担碳减排的责任。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小农户占全国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98%,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70%。作为农业大市和人口大市,南阳与全国一样,小农经营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要方式,这就决定了低碳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小农户,需重点关注小农户在低碳减排中的重要责任主体作用。
(三)绿色农业发展意识较为欠缺
首先,农业生产经营者对绿色农业的理解不够,现阶段依然以追求高经济收益为主,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绿色生产技术、绿色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和机制把握不够清晰。其次,农产品销售者在农业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对绿色物流及绿色包装理解不够,认为农业绿色发展只跟农业生产者有关。最后,相关文件中只提到了绿色农业发展,但缺乏具体的绿色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因此,南阳农业绿色发展还需多方共同发力。
(四)农产品结构不够合理
一是结构不够合理,供给端和需求端结构偏差较大,中低端产品相对过剩与优质品种短缺并存,且农产品销售方式及品种同质化。二是品牌意识不够强,南阳优质农产品种类很多,如仲景香菇酱、博望黄金梨、桐蛋等,但能够在国内叫得响的品牌却较少,品牌效应不够强。
(五)农业碳减排机制不完善
第一,南阳农业碳排量依然较大。2010—2021年南阳碳排放量在河南省一直位居前3名,但其碳排放强度位于河南省后列,且碳排放强度在研究期内持续下降。第二,没有形成碳减排市场交易机制,低碳绿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有限。第三,碳减排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监督考核机制,农业生产者缺乏自主减排的动力。第四,绿色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实现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不利于农业投入品的减量化,也不利于碳排放的持续减少。
三、“双碳”目标下南阳绿色农业的发展路径
(一)提高农用物资利用效率
一是合理配置农用物资,提高农业生产资料效率,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如引导农民使用无机肥、农家肥,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研发可降解农膜并提高农膜的再利用率。二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大力发展节水技术,落实用水管理。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
人才是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首先,培育本土乡村人才。积极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其在低碳农业中的模范带领作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大教育设施投入,不断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其次,多维度开发和优化农村人力资源。激励和鼓励大学生和退伍军人投身到绿色农业发展中,并在医疗、住房和就业上给予政策倾斜。最后,加大农业人才培育的合作力度。可以与南阳当地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进行合作,根据不同县市的人才需求进行定向培养,建设绿色农业发展人才库,同时,加强当地高校在绿色农业方面的科研立项,将其成果转化纳入职称评审条件。
(三)强化农业低碳发展科技支撑
加大科学技术创新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优化科研经费投入结构。一是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减少化学品投入给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带来的危害,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二是加强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不断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创新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农业相关从业者的积极性,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三是注重在推广过程中对各种技术的有机衔接,及时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降低农业生产者的风险。
(四)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一是提高财政支农用于绿色农业重点项目建设的比重,充分保证其发展。二是要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可以采用财政+社会资本的形式确保绿色农业支出的长效增加。同时,要用法律手段明确支农资金的来源、用途、使用对象等,还要加强对其资金发放和使用的监督机制,提高政策和资金的使用效果。三是加大绿色农业人才的引进和奖励政策,不仅要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还要奖励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基层工作者和农业从业人员,同时从需求侧出发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为南阳绿色农业发展增添活力。
(五)优化种植结构
首先,要充分发挥南阳优势,在保证耕地质量和粮食大市地位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率。其次,要重视农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特色农产品,诸如西峡猕猴桃、仲景香菇酱、艾草、桐蛋、淅川软籽石榴等,同时延长地区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对其进行深加工,加大对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和宣传推广,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最后,要注重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鼓励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多采用绿色生产技术,提高土壤活力,但同时也要积极保护农户的种植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提高农户生产组织水平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赵敏娟,石锐.“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挑战及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辑刊,2024(2):162-171.
[3]牛亚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困境与路径选择: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9):277-279.
[4]张俊飚,何可.“双碳”目标下的农业低碳发展研究:现状、误区与前瞻[J].农业经济问题,2022(9):35-46.
[责任编辑:王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