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本院校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2024-07-03 05:17:33潘宗友张维俊赵辉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潘宗友 张维俊 赵辉

关键词:中高本;院校协同;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关键词: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汽车制造类为例 (课题立项号GS[2023]GHB1435)。

0 引言

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着许多隔阂和脱节现象,这就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1]。因此,研究中高本院校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就在于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有效衔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2]。该意见还鼓励和支持各省探索省域统筹的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新模式。

上海自2010年开始试点中高职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后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在此试点的基础上,上海在优化和完善技术技能型人才长周期贯通培养模式上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在已形成了中高贯通、中本贯通等培养模式的一体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经验。

甘肃省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从2024 年起将“2+3”调整为“3+2”中高贯通,及实施“五年一贯制”和“3+4”中本贯通培养模式。

北京为适应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及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在职业院校中深入开展探索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贯通培养机制模式研究,构建了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中职—高职—职业本科”7年贯通一体化培养模式。

1 贯通培养模式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等,社会对于多知识、多层次、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是处于极度的饥渴状态[3]。现在职业教育和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无法很好的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和技术技能需求之间的矛盾,如何有效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国家、职业院校和企业、社会共同努力,其中采取长学制贯通式人才培养和校企联合办学、现代学徒制等,就是有效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

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能够紧贴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型、技术技能型、创新型和高层次职业型人才。长学制贯通模式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高超的技术技能、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主动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能力。

贯通培养模式有助于消除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间的鸿沟,使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过程实现无缝衔接和有效贯通,能充分利用两个阶段的教学资源优势和特长,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这更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现代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是现代职业教育类型的重要探索成果[4]。

2 贯通式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贯通人才培养过程的一些不协调情况,具体如下。

(1)高等职业院校一般要求中职学生参加本校组织的转段升学考试,并且择优录取。在这个转段升学考试过程中,对于专业填报问题,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填报志愿是按照专业大类进行填报,如工业类、土木水利类和信息技术类等,汽车检修归属工业类。由于工业类对应的中职专业方向过多,这样高等职业院校的好专业可以更好地筛选出学习优秀的中职学生。但这些中职学生原专业是否满足其高职专业基础,如中职数控技术对应高职的应用化工技术,中职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但不学习化学、化工单元等,这部分学生升入高职后必然学习困难,甚至无法完成学业。

(2)好的高等职业院校优先把学习成绩好的中职生筛选完后,其他生源紧缺的高等职业院校会把剩余的中职生接收。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需要进行转段升学考试,可能需要几次考试,才能最终被录取。这不同高等职业院校的转段升学考试内容、考题等不尽相同,造成重复考试,资源浪费和学生考试、升学焦虑。

(3)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对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的技工学校学生也要进行转段升学考试,这些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和中高贯通培养的学生一起参加转段升学考试。进行择优录取,造成五年一贯制学生被淘汰,进入其他高等职业院校的不同专业。

3 中高本院校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1 协同教育理论

协同教育理论强调不同学校之间的合作与协同,通过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资源共享,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在协同教育培养人才过程中,要实现以下几方面。

(1)建立合作机制。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应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应明确双方合作内容和责任等,保障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双方应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以确保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资源共享。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之间应该进行资源共享,包括教师、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实验实训设备等。

高等职业院校可以派出优秀的专业教师到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训室建设等。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向高等职业院校借用实验实训设备和教学资料等,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

(3)课程学分互认。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之间实行课程学分互认制度,即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完成一定课程学分后可以申请转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习深造,以获得相应的专业学历学位。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转学升学过程中浪费已经取得的课程学分,提高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和效率。

(4)实习实训基地借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或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借用高等职业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实践。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一同参与项目研究和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5)跨校交流。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之间应形成定期的跨校交流制度。通过组织学生、教师参加跨校交流活动,如教师学术研讨会、实训室建设研讨会,学生实习实训等交流活动,使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阶段就能够接触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和学术氛围,为他们顺利升入高等职业院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3.2 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类型研究

结合国家和各省份出台的相关政策,现在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中职—高职—职业本科”贯通7 年一体化培养体系,这一般需要和高等职业本科院校进行合作或由单一的职业本科院校主体来实施,实现中职、高职和职业本科贯通7 年一体化培养,2 年中职学习、3 年高职学习和2 年职业本科学习。

(2)“中职—高职”贯通5 年一体化培养体系,即五年一贯制,这一般需要和高等职业专科院校进行合作或由单一的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主体来实施,实现中职、高职贯通5 年一体化培养,3 年中职学习、2 年高职学习。

(3)“中职—本科3+4”分段衔接模式,即3 年中职教育学习后进行升学考试,进入应用型、职业本科或普通本科院校4 年教育学习。

(4)“中职—高职3+3”分段衔接模式,即3 年中职教育学习后进行升学考试,进入高等职业专科院校或普通专科院校3 年教育学习。

(5)“高职—本科3+2”分段衔接模式,即五年一贯制高职学习后进行升学考试,进入应用型、职业本科或普通本科院校2年教育学习,即专升本。

(6)“五年一贯制高职—本科5+2”分段衔接模式,即5 年高职教育学习后进行升学考试,进入应用型、职业本科或普通本科院校2 年教育学习,即专升本。

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主体是单一主体或双主体,即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院校、七年一贯制职业本科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技师学院。其优点是在于办学主体单一,课程设计合理性、统一性和连续性好。学生没有高中阶段学习和升学压力,且可早一年拿到毕业文凭,节省一年时间。学生能够更早更好地认识专业,使学习基础扎实、学习连续性好、实践技能强,实现递进螺旋上升式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术技能培养提升。此外,学生还能够较早地确定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等。

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主体是双主体,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的连续性、统一性上都有欠缺。故需要省级统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课程、课程内容、考核评价,升学转段考试内容、考试方式等机制,实现中职院校以升学考试教育为主,从而实现中职教育教学课程、内容、考核评价的省级统筹,便于中职转段或升学考试的统一。这也有助于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等。

4 中高本院校协同人才培养实施措施

4.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技术技能型高层次人才,是紧跟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对接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明确各贯通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计划校企、校校协同制定,是经过产业分析、岗位人才技能需求调研、典型职业活动分析研究、课程结构分析研究、课程教学内容分析研究等制定的。

4.2 明确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建设队伍和考核评价等进行分析研究。确保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数学叠加和删减”,而是相互的促进和复杂的“化学反应”,是对中高本院校协同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设计[5]。

4.3 实现省级中职教育的省级统一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各省中职学校普遍采取撤销、兼并重组等措施,省级范围内弱、小的中等职业学校被撤销,只剩下优质的中等职业学校。这些中等职业学校为满足人民对高等教育和高学历的向往,只能以升学考试为主要教学目标。故为实现中高本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需要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核评价及升学考试等进行省级统一,从而保障教育考试录取的公平、公正,以及高等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4.4 建立良好院校协作机制

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应建立起长期稳定协作机制,保障教学资源共享、课程学分互认、实习实训基地可借用、教师学生可跨校交流,以及评价、监督和反馈机制等。

4.5 资金与技术支持

在中高本院校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运行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教学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需要政府专项资金支持,或吸引企业、社会各界的资金投入。

中高本院校协同人才培养模式还需建立专门的教育技术支持团队,来负责教育技术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以及教师培训和技术支持等,来提升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可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教育技术研究和创新,引进先进的教育技术产品来解决。

5 结束语

中高本院校协同人才培养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校企产学研结合、提升实验实训条件、促进校校协同、课程融合等。中高本院校协同人才培养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可以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培养出更具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作者简介:

潘宗友,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汽车性能安全、汽车检测维修和职业教育等。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00:23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探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00:25:18
高职院校“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浅析
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略
改革高职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实验实训教学模式
《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改革之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45:34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