旸瑫
那年,我遇见庄子,是在初中课本里,艰涩的文言文令人抓狂,除了囫囵吞枣地背诵片段外,就单知道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多年来,在各类报纸杂志和图书里,我又只言片语地读到庄子,便零星孤立地臆测庄子。在我心里,一直想探究,庄子的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是逍遥游的世界,齐物论的世界,养生主的世界,人间世的世界,德充符的世界,大宗师的世界,应帝王的世界,江湖相忘的世界,还是其他别样的世界?
“鲲”“鱼”“鸟”“鹏”之间是什么关系?庄子如椽巨笔下的一个“化”字,又积蓄着怎样神秘的力量,绘就了《逍遥游》里从北冥到南冥那波澜壮阔的画卷?
那孱弱微卑的蜩、学鸠、斥,对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大鹏,却并不以为然,这难道只是简单的“平淡而满足于现状”的目光短视,知足常乐吗?“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庄子会不会有我们所不曾领悟和探悉的深意呢?
“尘垢秕糠”,是庄子对世俗大小功名利禄的喻义,可难道庄子真的认为它们如此“无用”吗?
名家惠施经过精心培育而收获的“大瓠”,因“其坚不能自举”,所以不能用来装水,于是“剖之以为瓢”,又因为太大而无法使用,只好“掊之”。那么,其真的难逃“无用”之命而惨遭丢弃?
“彼”与“是”,是庄子的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彼”与“是”并存,它们“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其统一于一物,成为“物”的两个方面。那么,在认识事物时,难道就是非“彼”即“是”两个方面吗?除了一面,另一面,会不会还有其他一面的存在?
楚昭王庶弟南郭子綦,所论的“人籁”“地籁”“天籁”三者,正如唐代成玄英所认为的那样,同质无异吗?倘若有不同,又在哪里?这三者是否有关联?
对世上是非之人,庄子精妙洗练的这16个字——“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所呈现的又是怎样一种丰富生动的人世间的言语和形态啊?
庄子的世界,丰富而纷繁,深刻而奥妙。
对于庄子,我脑子里时常会冒出诸如以上的许多问题。我有如此多的问题想讨教庄子,他是否会应接不暇?
也许,庄子并不介意我浅薄的学识见闻,愿意向我敞开大门。兴许,我就扛着问号,踉踉跄跄,跌撞进了庄子的世界,可以请教学问,问疑世事,或许还能拉家常,可以促膝谈心,可以彻夜通宵,可以不分寒暑春秋,可佐以茶,抑或酒,可以……
走!端捧《庄子》,梦回战国,轻抚这智慧淳静的简牍,感受这睿智深邃的思想。走进庄子恣肆汪洋的世界,兴许会遇见一个新我。
(编辑 高倩/图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