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竹
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小学阶段的个性化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途径。面对这一趋势,教师需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开展教学活动,致力于寻找和实践能够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课外阅读的目标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核心环节,通过科学的指导和有效的阅读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鼓励他们养成阅读习惯,让阅读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例如,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两茎灯草》一课,教师向学生分享:“你们或许不知道,吴敬梓这位杰出的作家,在《儒林外史》这部作品中,通过其独特的文学手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非常生动的守财奴形象——严监生。在严监生临终之际,他因两茎灯草而耿耿于怀,直至最后一刻都未能释怀。这一情节深刻地展示了他对财富的极端执念。实际上,这部小说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他们对待人生和梦想的态度都极为独特。比如,有这样一个人物,他对科举考试怀有极大的热情,连续考了很多年,都没有实现愿望。后来,他竟然中了举人,得知消息之后,他开心得发疯了。”此刻,教师故意制造了一个悬念,皱起眉头表示对这个故事的记忆有些模糊,然后对学生说:“不过,我现在有些记不清了,这个故事具体是怎样的呢?你们能不能去阅读一下《儒林外史》,然后回来告诉我呢?”这样的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自发地去阅读这部作品,探索其中的故事。
以上案例中,通过巧妙地在教学中设置悬念,教师成功地点燃了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儒林外史》的阅读热情。这种教学策略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增强了学生的主动阅读意识。
个性化课外阅读是指站在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角度发起的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内外结合非常关键。
例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师可以采取多步骤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首先,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帮助他们提炼本课的关键阅读技巧,如角色特点识别、情节理解、主题探索等。通过具体的实例,比如分析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对话,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从细节中挖掘信息,理解故事深层的含义。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短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这项任务旨在鼓励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策略应用于新文本的阅读中,检验他们是否能够独立识别文本结构、理解人物动机和分析文中的对话。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中的对话,或者就《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中的争论进行模拟讨论。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锻炼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上述案例中,学生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主动探索和实践来构建知识体系,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课外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评价中,如果评价标准过于复杂,不仅会使学生感到困惑,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信心。相反,简单易操作的评价标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课外经典读物中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片段,这样学生就可以知道自己阅读的是哪些经典读物。比如,教师可以从《飞鸟集》《格林童话》等经典读物中选取一些内容,让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阅读,提高学生分辨课文体裁的能力。在“评价”和辅导方面,教师可以每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阅读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发现的最精彩的段落,交流课外阅读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锻炼写作能力。
课外评价体系的制定和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全民阅读时代,学生的个性化课外阅读至关重要。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阅读空间,让他们在书海中畅游,享受阅读的乐趣,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阅读教学,既符合时代要求,也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