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80-0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14.000
备注:null
作者简介:陈海龙(1995—),男,硕士研究生,初级-助教; 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普通作者:null
摘 要:本论文旨在探讨体育院校在培训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中如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现状分析、困境分析、对策分析和实施路径的研究方法,提出可行性强的策略。现行体育院校培训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特点和成就被详细剖析,学生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知和反馈也被充分考察。在理论分析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汲取国内外成功经验。最后,通过明确实施路径,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监测评估机制,提供了一套可行性强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体育院校,以学生为中心,培训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对策分析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Student Centered Training Management Courses in Sports Colleges
CHEN Hailong
(Jilin Sports College Sports Training College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13002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how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put students at the cent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training management courses. Through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theoretical analysis, dilemma analysis, strategy 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feasible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ent training management courses in sports colleges have been analyzed in detail, and students' cognition and feedback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s have also been fully examined. In theoretical analysis, highlight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ent-centered concept, and draw on successful experience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Finally, by clarifying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developing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s and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s, a feasible solution has been provided.
KeyWords:Sports colleges;Student-centered;Training management;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Strategy analysis
在当今高等教育环境中,培养具有全面素养和高质量人才是体育院校的根本任务之一。而作为培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建设在塑造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及综合素质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培训管理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不足,未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因此,本论文通过深入研究体育院校培训管理的课程思政建设,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策略。通过对现状的深入分析,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培训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期为体育院校培训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用性的建议,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体育教育领域的深入实践,为今后提出科学有效的对策和实施路径奠定基础。
1“以学生为中心”的培训管理课程思政的现状分析
1.1学校现行培训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特点
学校现行培训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在实践中展现出一系列显著特点与取得的成就。首先,该体系强调了多元化的教育资源整合,充分借助跨学科的优势,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知识领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拓展他们的学科视野,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其次,学校在培训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中注重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使学生在知识体系的同时,具备了更为实际的应用能力。这种整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符合当前社会对于高校毕业生实际能力的迫切需求。
1.2学生对现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认知
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包括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然而,他们也普遍表达了对课程思政建设方式的一些疑虑,认为过于注重理论灌输,与实际生活脱节。这反映了学生对于课程思政建设更强调实践、体验和情感的期待。此外,学生的反馈也涉及到他们对于参与度的感受。部分学生反映在现行体育课程中,他们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和规定,缺乏更多的参与和表达机会。这使得他们对于课程的投入度不高,缺乏对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方面,学生普遍期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能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使课程更具互动性和个性化。
1.3培训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和效果
在培训管理体系的运作中,学校需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确保覆盖学科全面,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需要在制定课程计划时考虑到学科的内在联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科需求。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培训管理体系运作的核心。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校需要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培训管理的需求。
2 “以学生为中心”的培训管理课程思政的困境分析
2.1教学理念与实践操作的现存问题
首先,一些教师可能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这导致了课程的单一性,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其次,教学团队可能面临教学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培训管理涉及到多个层面,包括师资培训、教材开发等,而这些方面的不足可能会限制“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实际操作中的落地。这种脱节可能还体现在学校管理层面,因为对新理念的推行需要更加灵活的体制机制和教育政策的支持,而这方面的支持在某些体育院校可能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因此,解决教学理念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脱节,需要系统性地审视和优化教学体系,提升师资水平,加强资源配置,以及调整教学策略,使“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更加贴近实际、可行、且有深远意义。
2.2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不足
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不足,是当前体育院校培训管理面临的一个显著问题。首先,学生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参与感不强,主动性相对较低。这表现在学生对于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反馈较为有限,缺乏对自身学习需求的清晰认知,而更多地是被动地接受传统教学模式。其次,学生对体育课程建设的理解和认同程度相对较低,缺乏对体育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这可能是因为现行教育体系更侧重于传授知识,而较少强调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发展。此外,学生可能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影响不够明确,缺乏对于课程与个人成长之间关联的认知,从而导致对建设过程的参与缺乏动力。这种积极性不足的情况还可能与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有关,学生在传统教育框架下难以找到对自己发展有实际意义的机会。
2.3传统培训管理课程的体制障碍
在传统的培训管理课程中,体制机制障碍是制约其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传统的培训管理体制往往过于强调课程的知识传递,而忽略了课程对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引导作用。这种体制机制使得培训管理更偏向于传统的知识灌输,而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和思想认知层面的关注。其次,可能存在的障碍还包括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中,往往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较少考虑学生在思政建设方面的发展。这种评价机制会导致教育者更加关注传统课程的教学效果,而忽视了培训管理课程在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的作用。
4 “以学生为中心”的培训管理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4.1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表和责任分工
在实现体育院校培训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以学生为中心”目标过程中,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是确保成功的关键一环。首先,应制定明确的时间表与实施计划,确保整个实施过程有序进行。计划的设计应涵盖项目启动、阶段性目标设定、关键节点的时间安排等。通过合理的时间规划,能够提高实施过程的效率,确保每一项任务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其次,责任分工的明确是确保实施计划执行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每一位参与者的职责都应该清晰而具体,从项目负责人到基层执行人员,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和任务。通过精确的责任分工,可以减少信息传递和执行层面的误差,提高团队的协同效能。
4.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专业水平
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培训管理的质量和效果。通过系统的培训,教师将更好地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更灵活地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这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贯彻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使其在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教师培训的加强不仅仅是理论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关注实际操作的技能培养。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学习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更灵活地运用创新教学手段。这将有助于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使课程思政建设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满意度。总体而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专业水平,不仅有助于提高培训管理的质量,更能够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体育院校的培训管理中得到更好的实践。
5 “以学生为中心”的培训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对策
5.1设定以学生为中心的培训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目标
在通过调整培训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确立一个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为出发点的教育模式。这一目标意味着培训管理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更贴近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成长需求,倡导个性化教学,以确保学生在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中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其次,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加开放、互动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探讨如何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手段,以提高学生在学科学习和思政建设中的参与度。同时,通过搭建师生沟通平台,建立起更加紧密的教学关系,使学生能够更自觉地融入到培训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第三,我们的战略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将探索如何在培训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2制定并采用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参与的具体措施
首先,建议通过定期举办师生座谈会,为教师提供一个与学生直接交流的平台,以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期望和反馈。这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术发展和心理状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此外,可以通过设立学生代表或课程建设小组,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设计和管理的决策过程中,提升他们在培训管理中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其次,应鼓励教师采用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设计在线讨论平台或利用社交媒体工具,拓展师生沟通的渠道,增进交流互动。通过定期组织学术讲座、座谈会,邀请业界专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浓厚兴趣。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培训管理的理论知识,也能够培养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
5.3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推进“以学生为中心”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实施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是新型教学理念的执行者与推广者。因此,加强教师培训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专业水平对于培训管理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首先,通过系统的培训,教师能更好地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更灵活地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培训不仅仅强调理论水平的提高,更关注实际操作的技能培养,使教师具备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其次,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也成为教师培训的重点,以满足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专业水平,我们期望能够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体育院校的培训管理中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培养具有全面素养的高质量人才贡献力量。
6结语
推进体育院校培训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是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富裕的全新要求。鉴于此,为全面了解与把握体育院校培训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中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重要意义与使用价值,通过现状分析来对当前体育院校培训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特点和成就进行了剖析,明确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通过理论分析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并从教学理念与实际操作的脱节、学生参与度不足等方面揭示了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贯彻与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现存困境。提出了加强教师培训、激发学生参与等具体对策,并就体制机制障碍提出相应改革方案。最后,通过实施路径的详细规划,制定了具体实施计划和监测评估机制,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培训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牛莹芳,谭洁. “以学生为中心”的培训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 河南教育(高等教育). 2023(10): 94-96
[2] 周乐天,林銮珠. 基于学生视角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调查[J]. 现代商贸工业. 2023,44(6): 240-242
[3] 杨玥.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管理学”课程教学创新设计[J]. 长春大学学报. 2023,33(2): 104-108
[4] 殷跃. 江苏省高职院校体弱学生健康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0,19(3): 48-53,59
[5] 朱传德. 家校共育视角下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教育管理[J]. 当代体育科技. 2021,11(15): 88-91
[6] 苑健,甘宜涛. 泛在学习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路径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 2023(22): 51-55
[7]王沁,郑海涛,唐家银. 以学生为中心的“随机过程”教学改革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23(46):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