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4-07-02 00:33:33徐钒付瑶胡峻榕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14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

徐钒 付瑶 胡峻榕

中图分类号:G807.3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14.000

基金项目:校级教改(JGC202013)。

备注:null

作者简介:徐钒(1986—),男,硕士研究生,中级-讲师; 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教育。

通信作者:徐钒(1986—),男,硕士研究生,中级-讲师; 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教育,735037007@qq.com。

普通作者:null

基金项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自筹项目(JGC202013);口述史专项项目(US0015Y)

作者简介:徐钒,男,(1986-),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通信作者:胡峻榕,男,(1974-),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口述历史、体育人类学,邮箱huujunn@163.com。

摘要:本文从体育口述史以及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研究现状入手,以高校体育教师的口述史内容和相关背景资料为研究基础,分析当前高校公共体育的主要现实问题,提出四种发展对策。同时从一线教师实际教学内容出发,为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发展规划发展方向,提出发展建议,为推进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策略以及有价值的发展借鉴。

关键词:体育口述史研究;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发展现状;发展对策分析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Oral History of College PE Teachers

Fan Xu1,Yao Fu2,Junrong Hu1

(Department of Sports,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Guilin, Guangxi, 541004;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research status of oral history of sports and public sports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content and relevant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oral histor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it analyzes the main practical problems of public sports in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s fou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t the same time, starting from the actual teaching content of frontline teachers, we pla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urrent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propos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and provide reference strategies and valuable development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Research on sports oral history;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Development status;Development strategy analysis

1研究现状

1.1体育口述史研究现状

体育口述史研究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具有代表性的如美国的体育哲学家齐格勒(1970)所提出的“体育史研究要引入口述历史方法”[[[] Earle P.Zeigler.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J].Human Kinetics Journals,1970(1):4.]],以及埃里森(1979)所提出的“在研究少数族群的体育运动时要重视口述历史资料的运用”[[[] Maria T.Allison.One the Ethnicity of Ethnicl Minorities in Sport[J].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1979(1):89.]]等观点。进入20世纪80年代,体育口述史作为资料收集与整理方法,在《体育史料》系列丛书的编撰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夏天.体育口述史的价值与推进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8,12(12):138.]]。21世纪开始,体育口述史研究逐渐成为体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在乒乓球领域,徐寅生的《我与“国球”——徐寅生口述历史》、施之皓的《基于口述史的中国乒乓球发展研究》;在武术领域,赵光圣的《隐去的声音:武术家口述史研究》、戴国斌的《新中国武术发展的集体记忆:一项口述史研究》;在体育传媒领域,薛文婷的《传媒人物——新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口述史》。随着上述一批省部级、国家级课题提的问立项使得体育口述史逐渐被众多体育学者所认识。[[[] 陈默.口述历史门径(实务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20.]]已经发表和出版的体育口述史成果多出自民族传统体育学领域,而体育教学、竞技体育等专业领域的口述史成果尚不多见。这表明,以武术为主干的民族传统体育学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学校体育、竞技体育领域的口述史学研究稀缺也表明口述史学在体育学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侯胜川,赵子建.口述史学在体育研究中的实践与展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87.]]由此可见,我国体育口述史研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且研究成果是较为丰富的,但是相较起音乐口述史、文学口述史等起步较早、收集资料较为丰富的研究来说,体育口述史的材料收集和研究工作数量较少。

1.2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研究现状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研究起步时间虽并不算长,但是成果相对来说较为丰富公共体育教学在高校虽处于边缘学科的地位,但其属于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全国各所高校均有开设这一课程,因此教学覆盖面广,教师队伍庞大,相对应的研究队伍也较为庞大。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研究热点目前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研究。目前的研究热点方向是在公共体育教学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这是目前高校各学科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公共体育教学也不例外,研究主要集中于挖掘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对于公共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丰富,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之外加入瑜伽等新兴运动;当然也存在针对不同省份的体育特色所开展的体育课程,例如少数民族特色体育项目。二是教学模式的研究。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将新媒体技术加入到当前课堂教学之中形成新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另外还有就是借鉴当下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这些教学模式对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例如将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等教学模式应用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创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三是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当前高校各学科都在积极开展对于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包括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两部分,高校公共体育也不例外,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结合高校学科特点,依据高校现阶段所使用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2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主要现实问题

通过整理某高校体育老师的访谈内容同时结合现今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实际,笔者发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中存在四个主要问题: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由“专业化”向“大众化”转型的速度略显缓慢;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更新相对缓慢;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仍处于边缘学科地位;高校体育文化氛围营造成果尚不显著。

2.1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由“专业化”向“大众化”转型的速度略显缓慢

体育与其他学科一样存在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国家近年来对于体育大众化的转型投入力度非常大,在社会生活中“大众体育”已经变成一个新兴词汇,收到人们的追捧和关注,2008年夏奥会和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更是使得冬夏两季的体育项目更广泛地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但是这一现象在高校之中的体现似乎并不显著,大多数高校有体育特招生的存在,这些学生是“专业化”的代表,在这些学生中体育运动是普遍存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之中的;而作为高校学生主体的普通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受我国多年来“重文轻武”的传统观念影响,高校对于专业学生的培养依旧看重文化成绩,即便是体育专业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学习仍然是以理论学习为主,而对于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及体质健康水平发展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体育[[[] 汤攀,许大庆.高校公共体育一体化模式设计与实施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9(6):70-75.]],很多学生除了体育课外其余时间甚至很少进行体育运动。因此高校体育真正在大学生中实现大众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且大多数高校将更多的人力物力放在了培养专业体育人才方面,希望通过少数人取得体育成绩,这样的培养方式对于高校学生群体来说是不利的,对于大众化体育来说也并不是有利的,这应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接下来发展所应思考的问题。

2.2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更新相对缓慢

教学改革一直是高校各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现阶段高校各科目均在进行教学改革,体育也不例外,但是相较其他学科而言体育学科的教学改革速度相对缓慢。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且课堂教学更偏向于实践教学,老师示范动作,学生观摩后自行实践,这种教学形式在我国高校体育课堂上已持续多年。而体育课程改革最多的内容是课堂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随着对应体育运动规则的改变而发生对应的改革,体育教学内部出现的教学改革是相对较少的,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影响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发展速度。任何专业的发展沿革都离不开自身不断的革新,经历过变革的专业学科往往更适应时代需要,更符合培养学生的实际需求。现在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在某种层面上说不能够很好的真正吸引学生,也有这一方面的重要原因。

2.3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仍处于边缘学科地位

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完成近百门课程的学习,在这样的学业压力之下学生往往会进行取舍,这时往往体育课就与其他公共课程一样成为学生选择舍弃的课程。学生选择体育课也不再因为爱好某一项体育运动,而是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给分高不高,上课要求严不严,是不是在室内上课,这些要求都符合的课程往往就成为了学生争相选择的热门课程。这一现象其实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体育在学生心中早已成为了边缘学科,这门学科存在的主要意义就是拿到学分不挂科,不影响成绩,甚至有些同学用这一门课的成绩来提高自己的绩点。由此可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在学生层面仍处于边缘学科地位,这种想法也一定程度上使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成果不够显著,素质教育下培养出的人才并不是全面发展的,往往重“德智”而轻“体美劳”,这样的人才也并不完全适合国家发展需要,有时甚至会培养出一些偏科人才。

2.4高校体育文化氛围营造成果尚不显著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发展至今,除了第一课堂的教学外,还注重营造高校的体育文化氛围,但是从高校目前的校园文化氛围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全国各高校在对于校园文化营造一直是非常重视的,不同高校也都逐步形成各自独有的校园文化,但是在这其中体育文化氛围所占比重并不高。高校校园文化中体育文化所占比例不高对于体育教学也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那么体育教学的效果也就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全国各所高校每年均会举办各种不同地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活动在举办期间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确实相对浓郁,但是这种文化氛围很难持续,对于学生日常生活的改变也并不明显。在体育文化氛围方面,社会层面的氛围营造效果好于学校,大众体育理念践行效果明显,高校也应借鉴有益经验,结合学生实际,真正做出变革,形成行之有效且符合实际的体育文化氛围。

3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发展对策探究

通过访谈并结合现今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针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创新教学理念,提升学科地位;加大改革力度,完善课程体系;挖掘教学资源,深化教学价值;课内课外联动,营造运动氛围。

3.1创新教学理念,提升学科地位

正如此位高校体育老师所提到的一样,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应为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在继承以往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顺应国家培养人才要求,明确培养人才方向,提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理念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漫长过程,需要改革魄力,同时更需要一线教学人员的改革行动。全新教学理念的施行,首先应有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国家十分重视体育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继续推进体育改革创新,加强体育科技研发,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步伐。”因此,高校更应重视体育教学的地位与作用,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充分保障体育教学发展。其次,一线教师也应尝试彻底改变固有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高校主抓体育教学的相关领导应采取多种手段,引导体育教师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端正教学理念,重视课堂教学。教师自身对于体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影响是相当重大的,教师有意识地根据当前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才真正做到了改变,才能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学科。这样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在提升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的同时也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也就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地位,不再被认为是可忽视的边缘学科。

3.2加大改革力度,完善课程体系

在尝试创新理念的同时,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单位应同时有意识地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此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在轰轰烈烈地进行过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单位应跟上改革步伐,依据学校学生的生源特点以及教师教学特点对于体育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完善。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对于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第一,优化课程教学目标。作为高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公共体育在高校的整体课程体系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体育教育实施的最高层次和阶段,也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效衔接,有助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 段青.新发展时期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转型模式的思考[J].田径,2023(11):4-7.]]。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最重要目标,结合学生实际,优化现阶段教学目标,同时不断更新教学目标,通过这一方式使得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更贴近学生实际,更符合时代需要。第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贯彻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一门重要的公共课程,大学体育课程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核心是完成对学生“育体”的重任。[[[] 陈龙.对 21 世纪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竞技体育运动规则是在不断更新变化的,相对应的体育教学的内容应予以优化。同时对于民族特色体育运动项目以及新型体育运动项目,也可以加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以此丰富教学内容。以此使得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更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第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目标的不断变化,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进行一定的创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目前大多数所采取的为传统的教学形式,理论讲解到实践练习,这种教学形式极易使得学生丧失兴趣,因此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也迫在眉睫。应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尝试制定符合学生个人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因材施教,同时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形成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得体育教学真正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使得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真正改变学生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定期开展体育活动,供学生在良好的体育环境中接触、积累体育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协同育人是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生态系统运行的关键与桥梁[[[] 傅锦文.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江西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23.]]。

3.3挖掘教学资源,深化教学价值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应在教学资源层面进行更为深刻的挖掘,当前体育课程的教学资源更新比较缓慢,教学资源也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因此,各高校可结合自身实际对于教学资源进行挖掘——首先,对于日常体育教学中的既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归类,形成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基础资源库,将资源库内容进行分类教学,使得体育课程更富层次感;其次,对于本校校内的体育历史资料进行挖掘提炼,形成本校特有的体育教学资源,并将此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了解学校体育史,形成体育文化氛围;再次,对于高校所处地域内的体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尤其是富有民族特色的特色体育和具有教育意义的体育故事,通过走访调查等形式对于这些地域体育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们在学习民族体育内容的同时提升爱国热情和民族荣誉感;最后,对于竞技体育竞赛规则,经典比赛过程以及在比赛中所呈现出的各种精神品质均应纳入到本高校的体育教学资源库中,对于这些内容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是在对学生进行竞技体育知识的普及,也是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树立热爱运动、正确运动、终身运动的观念。在整合资源进行教学的同时,体育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价值得以体现,更加深化了体育课程的教学价值,丰富高校体育课程内涵。

3.4课内课外联动,营造运动氛围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除做好第一课堂教学外,还应做好第二课堂相关活动的开展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校园文化氛围。当前各高校均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制度,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制度,着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同时应做到第一与第二课堂的联动。第二课堂所开展的活动应保证与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相呼应,并将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延伸到第二课堂的活动之中,使得一二课堂真正形成联动。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将体育运动带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让运动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即“大众化”。第一课堂或许无法达到真正达到这一目的,同时需要通过第二课堂中的相关体育活动来进行知识延伸和巩固。首先,高校体育部门应提前完成活动策划,各项活动策划应与学生体育课程所学习内容相关联,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对于课程内容进行巩固;其次,高校体育部门应充分联系学生,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以此提升学生对于运动的喜爱程度和活动的参与度,力求做到全覆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在校园内形成运动氛围;最后,高校体育部门应确保长期开展系列活动,同时对于活动内容进行定期更新和强化,养成习惯并改变高校学生的现实情况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通过持续努力去创造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新局面,营造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新格局。

4结语

高校公共体育作为高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科教学研究中有重要地位。笔者对一位从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38年的老教师进行了无结构式访谈,从访谈内容中总结出他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看法和感悟,为探索教学理念、完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价值、营造运动氛围等提供思考方向,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Earle P.Zeigler.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J].Human Kinetics Journals,1970(1):4.

[2] Maria T.Allison.One the Ethnicity of Ethnicl Minorities in Sport[J].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1979(1):89.

[3] 夏天.体育口述史的价值与推进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8,12(12):138.

[4] 陈默.口述历史门径(实务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20.

[5] 侯胜川,赵子建.口述史学在体育研究中的实践与展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87.

[6] 汤攀,许大庆.高校公共体育一体化模式设计与实施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9(6):70-75.

[7] 段青.新发展时期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转型模式的思考[J].田径,2023(11):4-7.

[8] 陈龙.对 21 世纪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9] 傅锦文.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江西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23.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简析农村电网计划实施发展现状及改革方案
试述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与发展现状
澜沧县冬早蔬菜现状与发展思路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06:52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06:04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44:27
河南信阳石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24:22
电力变压器绕组轴向振动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