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英哲
2023年1月,云浮市新兴县立项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迎来了推动全县教育事业争先进位、跨越赶超的重要机遇。
在新兴县创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启动大会上,新兴县委书记陈哲江强调,全县上下要坚定“创则必成、干则必胜”的信心决心,做实做细实验区创建各项工作,奋力打赢创建实验区这场“硬仗”。
新兴县如何抓住机遇,打赢这场“硬仗”?县域中小学有何作为?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新兴县教育局局长陈春红,并走访了多所中小学校。
局长访谈
《广东教育》:新兴县是云浮市唯一列入建设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的县(市、区)。近年来,新兴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积累了怎样的优势条件?
陈春红:近五年来,新兴县全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对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结合实施“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致力改善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设教育人才队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好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排头兵。
一是扩增学位,“优化环境”促进均衡。2021年以来,完成了11个校舍建设项目和6个小学运动场建设项目,新增公办学位5300多个。目前即将竣工的校舍建设项目还有5个,可再增加公办学位6160个。新兴县还致力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对全县公办高中的校园环境、校园网络、教育装备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并为全县高中教室、学生宿舍等主要场室装配了空调、热水供应系统,进一步优化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致力于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新兴县社会各方力量捐资办学热情高涨,2014年成立的新兴县新州教育基金会,带动各镇相继成立了多个镇级教育基金会,累计接受捐资4亿多元。其中翔顺控股集团捐资超过2.5亿元,温氏股份及其系列子公司捐款超过1亿元,广东凌丰集团捐资近4000万元。新州教育基金会募集教育基金超过4000万元,还有6个乡镇的教育基金会募集教育基金共计超过2000万元,为实施教育建设项目提供了保障。目前以捐建企业命名的学校有4所,提供学位超过10000个。
二是重研强师,“学有优教”更有底气。新兴县全面实施“新强师工程”,打造高素质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把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发展和管理全过程,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优化师资队伍——抓好教师补员,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2021年以来招聘引进教师297人,推动教师交流轮岗320人,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强管理团队——2023年实施的新一轮教师“县管校聘”工作中,统筹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重新聘任学校中层及以上人员581人,推动校长交流轮岗15人、副校长及中层干部交流轮岗57人,选优配强学校管理团队,增强学校管理活力。配强教研队伍——2020年在全市率先建成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并建立县教师发展中心定点联系学校和教研员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制度,健全“县—片(镇)—校—学科”四级教研体系,推进教研训一体化建设。培育教师“领头雁”——2021年以来,全县入选省级名教师1人,市级名校(园)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共50人,培养县级骨干教师881人,遴选县级“三名工程”培养对象109人。借助外力帮扶——牢牢把握新一轮顺德对口帮扶机遇,推动13所中小学校、1所中职与顺德区优质学校建立了“一对一”对口联系制度,每学期互派教师支教(跟岗学习),组织管理人员到顺德区短期跟岗学习,定期参加顺德区学校管理线上培训,还通过学校结对、互派教师、短期跟岗、定期培训等形式,促进校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三是“五育”并举,“全面育人”见行见效。开展市级“课程思政”试点县工作,积极探索“党建+课程思政”模式,进一步发挥各类课程育人功能。实施教育提质工程,以省级基础教育教研基地建设为契机,全方位落实科研促教工程,实施教学“基准”课件制作使用、名教师送课下乡、“专递课堂”搭建等教学管理改革,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规范落实课程设置,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课程,注重补齐体艺、劳动、信息、科技和综合实践教育等课程,落实“阳光体育一小时”和体艺“2+1”项目,积极推进体教融合,创建体艺特色学校。近几年来,全县获评全国文明校园、中国创新型学校、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各1所,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13所、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2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7所、省级足球推广学校6所、省级篮球传统项目学校1所、省级篮球推广学校3所、省级游泳推广学校1所、省级艺术特色学校4所、省级传统文化传承学校4所、省级书香校园6所。
《广东教育》:目前,新兴县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主要挑战?
陈春红:近几年,新兴县在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但对照创建省级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工作的目标任务,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县城优质学位仍然不足,乡镇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镇与镇之间教师配置还不够均衡;三是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仍然存在。
《广东教育》:新兴县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什么?采取了哪些主要举措?
陈春红:新兴县在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建设的过程中,聚焦公平和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寄宿制学校“三所学校”,打造高素质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建设幼儿园、小学、初中和跨学段教育集团,构建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力争到2025年,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提升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具体实施“七项工程”。一是实施党建定向导航工程,坚持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促进党的建设与学校业务双融双促。二是实施资源优化整合工程,通过推进学校布局优化调整、优质教育资源扩面提质、集团化办学走深走实“三项举措”,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水平差距。三是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树牢“抓教育就要抓质量”的鲜明导向,在发挥好教育评价改革指挥棒作用的基础上,深化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科研促教成效和质量监测实施,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实施素质教育增效工程,坚持“五育”并举,实施德育增效、体质提升、美育发展、劳动教育落地“四项行动”,强化培根铸魂立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是实施各类教育扩优工程,准确把握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的不同发展需求,采取相应工作措施,全面构建完整的教育链条,推进县域教育整体公平优质。六是实施师资强能提质工程,围绕着建设好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的核心任务,选优配强管理团队,培育教师“领头雁”,完善教师、教研员管理考核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全方位打造高素质的教育人才队伍。七是实施护校安园保障工程,落实好学校安全保障、卫生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三项建设”,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广东教育》:新兴县如何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寄宿制学校?
陈春红:新兴县紧紧围绕实施“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和创建省级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的目标任务,推动各乡镇办好“三所学校”。
一是推动乡镇中心幼儿园提质。新兴县2020年实施学前教育“5080”攻坚行动时,就加强了乡镇中心幼儿园升级改造,按新的规范化标准要求,完成了水台、稔村、东成、里洞、六祖、天堂、簕竹等镇的中心幼儿园扩建(迁建)工程,使每个镇都办好一所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并带动其他公、民办幼儿园发展,充分挖掘潜力,扩班增容,增加幼儿园学位供给,如期实现了“5080”目标。近年来,着重抓好县城新建扩建公办幼儿园,落实住宅区配建幼儿园工作,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在此基础上,依托本县承担的省级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试点工作,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升保教保育水平,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目前,全县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7.06%,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3.53%。
二是集中力量改善乡镇中心小学和公办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厕所革命”,加强中小学校体育运动场地、美育场地和劳动教育场室(所)建设,并根据各学科教学需要配齐相应的器材和设备设施。加强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加强服务保障,满足学生生活需求。2021年以来,先后完成了蚕岗中学学生宿舍楼增建,天堂二中学生食堂和宿舍楼、洞口小学食堂和宿舍楼、环城中学学生食堂、太平镇中心小学食堂和宿舍楼新建,以及明德中学食堂扩建等项目,完成了14所学校升级改造和12所小学运动场改造建设工程,并对全县13所乡镇初中和每个镇1所寄宿制小学进行了学生生活设施配备。
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选优配强学校管理团队,优化各学科教师配备,推进学校管理、教育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带动辐射全县中小学教育提质增效。
《广东教育》:新兴县承担的省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县建设,目前取得了怎样的阶段性成效?
陈春红:从2021年11月起,新兴县积极探索教育评价改革的路径与举措,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及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任务分工方案》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评价导向,严格落实“十不得一严禁”要求,采取“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改革路径,健全“党委政府—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五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改进党委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发挥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立了县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和党政领导干部为学生讲思政课的常态化机制,2021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教育工作30余次,县党政领导深入学校调研共计40余次。切实做好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自查自评,并对镇级党委政府、县直部门履行教育职责实施综合考评。
二是改进学校评价。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统筹考虑办学质量、社会影响、发展规划等因素,完善对各学段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方案。每学年第二学期末,通过实地查看、听课、座谈等形式对学校开展综合评价,帮助学校分析教育质量情况,引导学校针对存在问题落实改进措施,并在下一周期评价检验整改效果。
三是改进教师评价。进一步完善对教师评价的实施办法和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的方案,全面评价教师的思想政治、师德师风、教育科研等方面情况,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评优评先、职称职务晋升和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充分体现优绩优酬,激励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四是改进学生评价。既注重建构“五育”并举的学生评价体系,也以单项评价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品行、发展个人特长。在实施学业评价过程中,坚持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与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相结合,完善了中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灵活运用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作业展示、学科测试等方式,对学生实行形成性、展示性和水平性评价,并将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升学的重要条件;建立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对学生德智体美劳五方面进行横向发展记录,并选取了6所不同层次的学校实施试点,创新性制定了学科综合素质评价单,实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有效评价。进一步完善德育评价,充分整合学校中层干部、班主任、家长委员会等资源,通过日常行为观察、德育活动记录等评价方式,形成学习主体、教学主体、监护主体“三个主体”相结合的多方评价机制。切实加强体艺特长和劳动实践评价,建立县级学校体育美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实施体艺“2+1”项目,促进学生体艺特长评价落地。选取有一定改革基础的学校作为试点,依托劳动教育课、跨学科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实践等,丰富学生劳动内容,实施劳动技能评价。
2022年12月,新兴县的试点工作顺利通过了省专家组的中期评估,同意继续推进。目前,新兴县已全面完成试点项目各项工作任务,正在分析总结试点过程的做法经验,努力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成果,并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线走访
如何调整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在集团化办学和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方面,分别有怎样的探索?“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新兴县在优化整体布局、促进均衡发展、提升课堂质量等方面下功夫,合力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优化整体布局,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资源分配不均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一大难点。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不断集中,农村学龄儿童减少,使新兴县出现中心城区小学学位相对紧缺,而农村小学学位富余的现象。
2021年8月,全县有公办中小学校149所,包括高中1所、完全中学3所、初中15所、完全小学60所,教学点70个。全县100人以下的小学(教学点)共56所,均集中在农村。全县公办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科学调整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新兴县根据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大量农村人口向县城转移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化解中心城区学位供给不足与农村学校学位富余的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一方面,加快推进县城教育扩容工程。近五年来,新建了2所小学(翔顺育才学校、翔顺敏行小学),扩建了6所小学(惠能小学、翔顺实验学校、凤凰小学、昌桥小学、州背小学、洞口小学)和3所中学(环城中学、新兴县第一中学、惠能中学),并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引进社会力量举办了1所民办中学(黄岗实验中学)和1所民办小学(北英实验学校),累计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学位16000多个。
另一方面,实施新一轮农村小规模学校撤并。从全县大局出发,统筹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整合“小、散、弱”偏远学校。对生源较少、条件较差、教育质量偏低的教学点实施撤并或停办,将学生分流到所在镇的中心小学或片区中心学校就读。2021年以来,全县共撤并(停办)小规模教学点31个,分流学生1000多人,重组教育资源,优化育人环境,有效缩小校际差距。
新兴县对保留下来的学校进行升级建设,全面改善学生吃、住、学、运动等基本条件,推动每个镇都建成一所配备学生食堂和午休环境的小学,为学生提供午餐午休服务,对有寄宿需求的学生还提供住宿等课后生活和管理保障。对因撤并学校而出现学生上学路途较远的问题,县教育局与县汽车客运站定制了农村客运专线,接送学生上下学,采用政府补助、社会捐赠和家长分担的办法解决交通费,确保学生正常上下学和交通安全。
探索集团办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新兴县全面推进初中集团化办学,从2022年春季学期开始启动初中集团办学,将县内17所公办初中(含完中初中部)采取“县城学校+乡镇学校”“优质学校+普通学校”的形式,组建了新兴县第一中学、新兴县惠能中学和新兴县实验中学3个初中教育集团。
新兴县实验中学作为龙头学校,纳入蚕岗中学、集成中学、明德中学、里洞中学四个乡镇学校成立新兴县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新兴县实验中学校长彭松华介绍,通过文化共育、资源共享、交流互通、教学共研等方式,教育集团着力提高整体办学水平,促进集团内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新兴县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入选省第三批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
该教育集团每学期都制定集团办学工作方案,细化集团资源共享的措施与方式。
首先,建立“软资源”共享机制。实施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制度,实现优质理念共享。例如,集体备课制度和研讨活动计划,规定了集团各校各科教师到实验中学参加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备课内容、理论学习内容等。
其次,建立“硬资源”共享机制。集团内场地资源、特色课程资源、教学资源、教师培训研修资源等硬件资源实现共享。例如,举办新兴县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校际球类联赛、集团水火箭比赛,以及共享研学基地等,提升集团内教育整体质量,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的目标愿景。
第三,网上资源共享。新兴县实验中学把学校网上资源共享给成员校,共享备课、组卷等网络资源,为成员校教师开通网络资源账号,备课组之间共享课件、试卷、习题等,以此带动成员校教师备课、组卷、资料搜集的能力提升。
自集团成立以来,集团师生获得各级各类奖项,教科研硕果累累。据统计,2022年4月至2023年7月,教育集团教师获得各级各类奖项共261人次;2022年、2023年新兴县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新兴县实验中学教育集团连续2年获得一等奖,在2022年的全县综合评估中,新兴县实验中学和集成中学包揽了2个一等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新兴县教育集团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新兴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陆晓云表示,将进一步推进校域的深层交流与互动、融合,推动集团内各校的共同发展、互助共赢,促进集团办学高质量发展,努力让新兴县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有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
同时,新兴县还积极探索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共同体建设。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将其承担的省级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幼小科学衔接项目)试点成果面向全县推广,在原有8所试点园(校)的基础上,再遴选了5所优质园(校)作为牵头园(校),将全县幼儿园与小学组建为6个跨学段教育共同体,全面推进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
目前,新兴县正在筹划进一步扩大集团化办学和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成果,推动以县直属小学和各镇中心小学为龙头,与所在区域内其他学校组建小学教育集团;以新兴县第一中学为“龙头”,与其他3所公办普通高中组建高中教育集团;以现有初中教育集团为基础,与其招生范围的对口小学组建跨学段教育共同体;推进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建设,助力提升乡村学前教育质量。
聚焦提质增效,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提升关键在课堂,从2018年开始,新兴一中锐意改革创新,致力推行“一件两稿”的教学模式,各年级备课组严格按流程、真研讨、抓落实的要求去实施,努力打造活力高效课堂。
“一件两稿”教学模式,“一件”是上课课件,“两稿”是预习稿和练习稿。具体而言,分单元、章节或框题,由备课组长在开学前作出安排,主备教师须提前两周制作好课件及两稿,交备课组长先审阅;在备课组会议中,主备人展示课件及两稿,阐述设计思路,讲解重难点的突破,备课组成员提出修改意见;备课组会议后,主备人根据教师提出的意见修改完善,然后分享给备课组成员。教师拿到课件及两稿后,还要根据本班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只有经过“二次备课”的课件才能到课堂上使用。
为了保证“一件两稿”的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学校实行行政领导推门听课汇报制度,坚持作业批改检查反馈制度,同时,还开展“魅力课堂”评选活动,学校每月分年级评选出一节最具魅力的课堂,评出后大力宣传表彰。
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理念,新兴一中还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反复研讨,优化课堂结构,分别设计了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四种课型的教学流程,主备教师严格按照课型流程精心备课。“这样既保证了课堂结构科学合理,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落实,也避免了随心所欲、漫无边际的课堂,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新兴一中校长伍绍武说。
在新兴县北英实验学校,一种“专递课堂”从云端送到了乡村学校。一根高速光纤、几个摄像头、一块大屏幕,几十公里的空间限制就此被打破,两地三所学校共100多名在校师生沉浸在热闹的“专递课堂”实时互动教学中。新兴县北英实验学校与簕竹镇中心小学、榄根小学联合开展了“专递课堂”,学校心理教师崔栩萍、音乐教师陈立湘与两地三所学校的学生们先后上了精彩有趣的云端心理课和音乐课。
“通过对云端课堂的探索,三所学校的学生同时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开阔了眼界,也锻炼了我们的老师。”北英实验学校校长胡在军表示,“我们将会在云端课堂上继续探索尝试,共享共研,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给更多学校,实现共同发展。”
新兴县将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以实验区建设为抓手,聚焦关键指标靶向发力、聚焦短板弱项攻坚突破、聚焦重点领域改革创新、追求公平与质量,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本文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责任编辑 王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