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根有 徐校彬
“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是关键。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好了,课后自然不需要做过多的作业或进行“再培训”。而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此,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教育局于2019年制定进一步推进集体备课的实施意见,以此回应区域教育变革发展的需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梳理学校类型,构建全覆盖的集体备课模式。因为各中小学在办学规模和师资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婺城区教育局推出了三种集体备课模式:一是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学科备课组以校内学科组为单位组织集体备课;二是规模较小和缺少骨干教师的学科备课组以校际(集团校或教共体)学科组为单位参加集体备课;三是专职教师较少的学科备课组(如心理健康、音乐、体育、美术、信息、劳动等),参加由教研员组织的区域集体备课活动。在备课时间安排方面,婺城区教育局要求各校各学科教师每周至少参加半天的集体备课活动,各校可结合实际,或选择校内学科组集体备课,或参与校际集体备课活动,或参加由教研员组织的区域集体备课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婺城区音乐学科教师依托区域集体备课平台,历经多年探索和打磨建构的“一三五”新常态音乐课堂,在国家级及部级公开课、精品课展示活动中亮相14次,6次登上省教学活动评审赛场并获4次一等奖,2次二等奖。
在婺城区教育局的推动下,各校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教师的集体备课形式。比如,金师附小依托“分层多元教研”集体备课活动,开展了“一周一课、一课一队、系列研究、现场改课”等研修活动,形成了“教、研、训”一体的教研模式,引领教师走上专业化成长之路。
紧盯难点堵点,实施全方位的集体备课策略。在区域推进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出现了集体备课重“教”轻“研”、重形式轻实效等问题,由此导致集体备课活动不仅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还加重了教师的时间负担。基于此,2020年8月,婺城区教育局与教研室联合推出七个强化举措,进一步明确集体备课的工作要求,即强化对集体备课内涵的认知、强化运行框架的搭建、强化备课领头人的选用和培养、强化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强化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强化常规兜底和主题研讨的结合、强化学校集体备课特色品牌的创建。
集体备课中出现的问题,其根源不在于“行动”层面的操作不当,而在于“认知”层面对理念与规律的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这也就解释了缺乏骨干教师的学校,集体备课活动更容易流于形式的原因。所以,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培养教研员及区级骨干教师对集体备课的专业引领能力上。2020年12月,婺城区教育局成立了婺城区中小学集体备课指导团队,进一步明确集体备课内容、强化集体备课的问题导向、指导教师专业学习及研究方向、落实常规管理和平台搭建等工作。
集体备课中,教师既可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也可以集思广益分析学情;既可以反思教育过程,也可以总结教学经验;既可以剖析学生案例,也可以探讨育人方法。可以说,集体备课的形式和内容是自由且丰富的,可以覆盖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随着集体备课逐渐走上正轨,2021年8月,婺城区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和效率的若干意见》,围绕“五个着力”(着力构建集体备课运行机制、着力提炼集体备课典型模式、着力探索集体备课内拓外延、着力提高集体备课发言实效、着力完善集体备课评价体系),进一步推进集体备课提升实效。
集体备课追求的是激发每位教师的教育热情,引导教师对教育教学形成理性认识,在互学互助中,不断跨入教学的新境界。基于此,2022年8月,婺城区印发《全面做好学校集体备课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六个聚焦”(聚焦集体备课校长理念的引领、聚焦集体备课成长平台的巩固、聚焦集体备课学科带头人的培育、聚焦教师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聚焦集体备课作业管理的研究、聚焦集体备课考核机制的完善)为抓手,推进集体备课文化建设。
为集中力量推进集体备课工作走深走实,婺城区教育系统成立了集体备课工作专班,并将“集体备课”开展情况纳入学校发展性评价考核,逐步完善考核机制。在此过程中,学校需每季度上报“集体备课反馈单”,教育局会组织现场观摩活动督查学校集体备课工作、每学年开展学校集体备课专题考评、评选集体备课学校典型案例。
创新活动平台,巩固全参与的集体备课阵地。学科教研员牵头组织“一课一队”“一课一题”等卷入式集体备课评比活动,学科教师全员参与。评比活动要求磨课过程留痕迹、教学设计有改进、教学过程有反思、参与教师有评议。活动中,各校首先提交PPT或视频形式的磨课过程资料,随后教师进行异校课堂展示,竞逐单项奖和团体奖。
随着活动的不断推进,区域与学校推出了很多扎实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比如,婺城区初中社会学科在每年初三复习阶段,常态化开展“基于近三年中考典型试题说题展示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学校推荐骨干教师—根据教师长处分组研讨—各组推荐代表说题展示—命题趋势预测汇报”的活动流程,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婺城区环城二小通过“卷入式”集体备课模式,为全体教师搭建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引导教师在观点碰撞和相互激励中树立研究意识,理清楚备课内容、想明白备课方案、上好实践课、写出好课例。
加强协同并进,打造全体系的集体备课品牌。婺城区集体备课工作推进5年来,形成了各级各类教科研成果。由婺城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张根有负责的,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推进双减工作的模型建构与实施》被评为金华市一等奖;金华五中的《基于“青研班”的青年教师校本成长路径研究》获浙江省教科研课题二等奖;实验中学的《中职学校PDCA双循环结构化集体备课模式的实践研究》,站前小学的《代表课: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研究》,琅琊小学的《小学语文“二备·四曲”集体备课创新探究》,婺城小学的《“三三一”集体备课模式下教学求真共同体构建的实践研究》,育才小学的《小规模学校“三维五环一精准”集体备课模式实践研究》,环城二小的《构建“一课一队”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模式的实践研究》等成果均在省市级课题评比中获奖,有效推动婺城区集体备课活动不断深入。
集体备课是个老话题,婺城区的区域集体备课结合了文化背景和时代语境,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和意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婺城区教育局将携手学校,全体系推进区域集体备课,引领全区教师把握教育规律,聚焦教与学的核心,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