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蓉
导读: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强调让幼儿适应新的发展趋势,满足身心健康需求和综合能力提升。基于这样的背景,绘本教学成为劳动教育的最佳融合形式,两者在实践方向和理论目标上高度一致,高效结合势在必行。本文对相关融合性进行探讨,希望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一、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拆解
(一)新时代教育
相较于传统时代,现在的时代节奏步伐较快,各种网络和多媒体设备盛行,启蒙教育和家庭教育观念发生了迭代更新。从前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应试型人才,这种老套的教育方式已经被新时代淘汰。当下,多功能教室、绘本教学、情境教学、电子媒体等多种形式深入人心,素质教育、“双减”政策、针对性发展、多元综合培养等理念正悄然改变着整体教育风貌。
(二)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的是以3—6岁幼儿为主要的客体对象,在专业园所开展的教育模式。其通常以游戏为一日生活的主要形式,涵盖艺术、健康、科学、语言、道德、情感等多种领域,具有丰富性、综合性和情感性特点。幼儿教师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核心轴,对幼儿进行多频次、高质量指导,力图保证幼儿全面综合成长。
(三)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教育形式。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邦国,祖祖辈辈的勤劳耕耘才有了现代的蓬勃发展。劳动教育应从小植根于心田,包括但不限于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复合型劳动,种类丰富多样,涵盖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如穿衣服、叠被子、种植、栽花、绘画创作、舞蹈、跳操、集体比赛、做家务、学习、工作等。从小展开劳动教育,对培养我国优秀青少年至关重要。
(四)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
综合以上教育特点,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应运而生。它的开展地点以幼儿园和社区为主,举办方为幼儿教师,辅助方为家长、保育员和其他社会人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革新特征,灵活多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幼儿本位等都是典型特征。此外,教师会确保幼儿养成科学正确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从意识和实践两个层面共同帮助幼儿达到更高层次的劳动水平。基于此,这种教育形式需要和具有鲜明时代性、趣味性、可行性的教育工具、创新指导模式相匹配。
二、绘本教学分析
(一)绘本的定义和简介
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导、文字为辅助的阅读形式,是近几年被广泛引入我国的教育材料,经过了翻译人员的翻译和出版发行人员的改良,具有较为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和本土化风格。此外,绘本是一种典型的儿童阅读材料,将儿童心理学特征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巧妙无痕地蕴于其中,深受幼儿欢迎。《野兽国》《玛德琳》《大卫,不可以》等都是幼儿喜闻乐见的绘本作品,被应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
(二)绘本教学特征
绘本教学是以绘本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旨在通过绘本生动传神的特征提升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让其形象直观地理解一些抽象概念,丰富间接经验,提升实践能力。一般而言,绘本教学包括故事讲读、阅读分享、专题讲解、延伸活动等环节,往往和多媒体课件、游戏活动、戏剧表演、情境教学等相联系,和时代的教育特征、整体面貌相吻合,已经成为幼儿园启蒙教育不可或缺的新兴形式。
三、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和绘本教学融合性分析
(一)新颖度一致
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尤其强调“新”,即劳动符合创新性特征,契合新时代风貌,不会出现揠苗助长或老旧落伍的教育弊端。例如,在以往的劳动教育中,有些幼儿园为了让幼儿体会耕作的辛勤和快乐,一个月开展过多下乡种植活动,不顾及幼儿的精力、体力、兴趣和综合发展需求,不符合新时代寓教于乐教育理念,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在如今的劳动教育中,越来越多幼儿园开始意识到平衡传统和新时代教育目标的重要性,采用构建园所模拟稻田、合理控制户外种植频次、引进多媒体模拟种植教学、将分层教学和针对性教学相结合等灵活、专业、既有目的也有策略的方法。
绘本教学是一种新兴产物,旨在通过阅读的形式激发幼儿的生活兴趣和劳动情感。例如,通过《妈妈的红沙发》《朱家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蚂蚁和西瓜》《花婆婆》等和劳动相关的绘本,幼儿可以自行总结归纳劳动的种类、特征、要领,激发劳动兴趣,形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为真实的劳动实践作铺垫。这种间接性、艺术性的教育形式是传统教育缺失的方向,多项教育实践已经证明了绘本教学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两者都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幼儿教育新理念的教学形式,它们不至于落入陈旧俗套的窠臼,和幼儿一样持续学习,虚怀若谷,虔诚真切,能激发幼儿最本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二)形式上互补
一方面,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性。例如,在足球、篮球、乒乓球、棒球、排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活动中,如果仅为幼儿讲述每项运动的历史、规则、名人、趣事等,便只能起到激发幼儿劳动兴趣的作用。幼儿无法亲身感受每项运动的具体要领,没有劳动的劳动教育是空洞的、纸上谈兵的。
另一方面,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容易产生重内容而轻形式、重目标而轻趣味、重实践而轻理论,而这些刚好是绘本教学的优势。它将一个个劳动形式汇编成小故事,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丰富多彩的画面、个性鲜明的人物加深幼儿对劳动的印象,激发幼儿对劳动的认知与想象,促使其对劳动跃跃欲试。例如,通过阅读《足球,跑啦!》《篮球小飞人》《不可思议的乒乓球》《我是杰基·罗宾森》《排球》《一起羽毛球》等运动主题绘本,幼儿可以跟随主人公体验每种球类运动的精髓,学习特定运球技巧,激发胜负欲,从根本上提升劳动意愿,甚至学以致用,巧妙地将特定运动经验运用于其他劳动项目中。
两者一个重视实地体验,一个重视理论学习,在形式上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只要教师懂得运用智慧将其高度融合,相信幼儿的劳动学习便能更上一层楼。
(三)辅助性提升
在单独的劳动教育和绘本教育中,幼儿往往只能做到单向度提升。例如,在劳动教育中提升做家务的效率,在绘本教育中培养对种植劳动的热爱之情。真正无痕的、高明的、有智慧的教育往往要借助两方的相互辅助,在完成其中一方的学习时,另一方的学习目标自然能迎刃而解。这种此消彼长、相互促进、潜移默化的形式,是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和绘本教学相融合的真实写照。
以《花婆婆》为例,幼儿在学习绘本时往往会被花婆婆用一生种植鲁冰花的事迹深深打动,他们会自行收集鲁冰花的种植经验、花期、花的颜色、培育技巧等知识,而这些劳动智慧正是必不可少的劳动准备,是劳动能力的重要一环。在实际种植环节中,他们又会自动调动绘本阅读经验,比较实际种植效果和绘本中主人公种植效果的异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基于此,阅读理解能力和劳动智慧的交错式、螺旋式循环提升,比单一能力的单调提升效果好得多。
两者各有所长,在培养目标上侧重点不一,却能实现双赢。如果将错开学习的峰期,将双方的培养目标巧妙蕴于彼此的教学过程中,便能实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最高层次提升目标,达成正向良性教育循环。
四、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和绘本教学融合性分析
(一)协同创新,丰富形式
教师可以采用丰富的活动形式,将劳动教育和绘本教学相结合,体现新颖性和时代性。戏剧表演法是协同创新的上佳形式。很多幼儿园开设纸偶剧课程,租赁了很多演出服饰,有专门的表演区域。教师可以利用新时代教育模具和场地优势,鼓励幼儿将特定绘本的内容加以呈现,以一种表演式的、间接性的劳动形式代替真实劳动,为劳动教育提供更多可能性。例如,《第一次上街买东西》描绘了女孩美依帮家人买东西的旅程,她经过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件,历经挫折,终于达成了购物愿望。教师可以设立“购物节”,让幼儿分别扮演绘本中最擅长的商贩角色,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创新。在教师的启迪下,他们基于生活兴趣纷纷演绎了卖鱼贩、超市收银员、厨师、水果摊老板、肉铺老板、奶茶店员等角色,扮演顾客的美依需要在委托人(可以是同伴,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家长)的委托下历经同样的困难,达成了和雇主的承诺。期间,他们甚至还会遇到绘本中主角没有遇到的困难,如砍价、商品供应不足、被顾客插队等,由此懂得劳动行为具有随机性、不可控性,并不是刻板的、一成不变的行为,需要生活智慧的逻辑巧思的指导。同样,在平时生活中的采购环节中,教师可以调动幼儿阅读绘本的经验,对日常劳动做出“戏剧化”“情境化”“游戏化”处理,让其化身美依、美依家人、商人等各种身份,完成家务劳动、教室清洁、食品采购、运动游戏、创意分组等活动。这样艺术化的、精彩纷呈的呈现方式体现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十足创意。通过同时为劳动教育和绘本教学注入创新性,活动形式得到最大限度丰富,幼儿得以在充满童真童趣的多样情境中快乐劳动、高效劳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新时代教育需求的综合能力。
(二)互补教学,调动经验
在进行劳动教育时,教师要随时观察幼儿的精力集中情况。一旦发现幼儿的兴趣低迷或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可以通过绘本阅读调动其积极性,将其拉回劳动语境中。例如,在整理归纳活动中,幼儿开始时往往兴趣高昂,半途疲软,分心干其他事。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幼儿阅读过的绘本《大卫,不可以》,调动其经验,激发其思考意识,以鼓励性、暗示性的儿童语言提出以下问题:“如果你们是大卫,怎样才能不被妈妈批评呢?大卫都做了哪些被禁止的行为呢?和你们做的事情有重复吗?妈妈就完全不允许大卫做这些事情吗?”在充满辩证性的问题激发下,幼儿对整理物品的本质进行了思考。有的提出妈妈还是希望大卫高高兴兴玩游戏的,不然不会给他提供相应的玩具,只是希望他收纳整齐。有的认为要时刻保持整洁,才能不被妈妈批评,但这很难做到,需要互相监督,因为时常会在玩耍时忘记了规则。有的觉得大卫做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在玩耍时也要顾及家长的感受。幼儿在相关思考中消解了归纳互动的疲惫感、懈怠感和无意义感,开始无意识地由现象深入问题本质,激发了劳动的深层次意愿。劳动活动不可避免的乏味性、重复性和强制性特点得到了一定程度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幼儿的深入思考、趣味探讨、深刻共情。同样地,在劳动主题绘本阅读中,如果幼儿对某种劳动概念感到抽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亲身示范、互相模仿等策略鼓励其适当实践,仿照相关生活经验模仿主人公的劳动行为,提升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通过互补教学,幼儿的学习经验可以得到调动,教学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的。
(三)错位目标,交叠提升
教师可以将绘本教学目标设立为劳动教育目标,或将劳动教育目标设立为绘本教学目标。例如,在绘画活动中,由于艺术创作是一种审美劳动,教师可以将绘本《小蓝和小黄》的教育目标“识别三原色,掌握叠加技巧”蕴于其中。在幼儿用各种颜色的画笔创作出五颜六色的画作时,教师可以询问:“你们能像小蓝和小黄一样完美融合又悄悄分离吗?你们的作品中有三原色出现吗?可以给同伴和老师指指看吗?”在绘本的启迪下,幼儿能将创作技巧和创作意识高度融合,提升创作水平。又如,在《爷爷一定有办法》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衣服制作活动“妙手废物利用”的教育目标“对生活材料进行处理,使其具有新的作用而不被丢弃”根植于其中,进行思维启迪:“还记得我们衣服制作活动的比赛目标吗?你们觉得约瑟的爷爷如果参加这个比赛,会取得怎样的成绩呢?为什么呢?他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呢?如果你是约瑟,要怎么报答爷爷呢?”在劳动活动的启迪下,幼儿能将绘本情节、特定人物和真实的劳动实践挂上钩,在思想上融合现实与虚构,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提升对劳动的认知。他们会仔细观察绘本中约瑟爷爷的制作技巧,在生活中捕捉相同的来源,开展临摹制作,潜移默化地以活动思维促进阅读思维的提升。
综上所述,将目标“错”位,得来的却是一种“对”的教育效果。这说明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本质目的。教师如果能运用智慧,将两者的优势和价值巧妙渗透,便能实现教育效果的叠加,综合提升幼儿的思考水平、劳动能力和阅读能力,契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先进、创新、与时俱进的理念。
五、结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在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背景下,教师可以高度融合绘本教学,在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认知、劳动能力等方面对幼儿进行综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