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庄子解》部分疑难字词考释

2024-07-01 10:31王宇菁彭再新
今古文创 2024年23期
关键词:考释王夫之

王宇菁 彭再新

【摘要】王夫之的《庄子解》是中国古代解庄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为深入研究《庄子解》这一宝贵的文献资料,必当疏通其文意。整理发现,《庄子解》中尚存在一些有待疏解的字词,本文选取其中部分疑难字词,并进行考释,对《庄子解》一书的文献研究工作及汉语词汇的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王夫之;《庄子解》;字词;考释

【中图分类号】B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3-008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3.024

基金项目: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王夫之《庄子解》与郭象《庄子注》训诂对比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S202310555106)。

王夫之,世称“船山先生”。作为明清之际的大儒,王夫之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有着颇多贡献。其所著的《庄子解》一书,思想精深,体系完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解庄之作,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学界历来多关注王夫之在经史之学上的成就,对王夫之在庄子哲学的阐释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值得注意的是,若想准确领会船山先生的思想要义,就不可忽视其著述行文中最基本的字词之义。通过整理发现,《庄子解》中亦存有诸多疑难字词,本文选取其中的“翳”“絫”“圉”“含弘”“污隆”“窅然”“官骸窍藏”“洪纤”“诅盟”“窒”“皞天”“回惑”“威仪酬酢”等字词,结合文本文意,查阅文献典籍,对上述疑难字词进行考释,尝试疏解其意义。或有谬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翳”

《庄子解·卷一》:“繇野马、尘埃、生物之息纷扰于空,故翳天之正色,不可得察。”

按:“翳”字的本义,是指用羽毛制作而成的车盖。《说文解字》中说,“翳,华盖也。”《急就篇注》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解释,“翳,谓凡鸟羽之可隐翳者也。舞者所持羽翿,以自隐翳,因名为翳。一曰华盖,今之雉尾扇,是其遗象。”“翳”又指蔽覆之物,例如《管子·小匡》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甲不解垒,兵不解翳”之“翳”。而《庄子解·卷一》中“故翳天之正色,不可得察”之“翳”,当作动词解。《扬子·方言》曰:“翳,掩也。”《广雅》:“翳,障也。”《广韵》中也说,“隐也,蔽也。”《楚辞·刘向·九叹·远逝》中有“阜隘狭而幽险兮,石?嵯以翳日”之语,“翳”在其中即为遮蔽意。《庄子·逍遥游》中说,“野马也,尘埃也”都是生物以气息相吹的结果,“纷扰于空,故翳天之正色”之“翳”当作掩蔽之意解。

二、“絫”

《庄子解·卷一》:“自知效一官以上,三絫而乃游无穷。”

按:《说文解字》中说,“絫,增也。”《前汉·律历志》中有“权轻重者,不失黍絫”,其中,十黍即为“絫”,而十絫即为铢。“絫”在古时同“累”字。《说文解字注》中说,“增者、益也。凡增益谓之积絫。絫之隶变作累。累行而絫废。古书时见絫字、乃不识为今之累字。良伪切、亦如是。”如《吴王濞传》:“胁肩絫足。”颜师古曰:“絫,古累字。”“累”字有集聚意,如《史记·卷四·周本纪》:“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有增加意,如《韩非子·五蠹》:“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此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从“知效一官”始,由“行此一乡”到“德合一君”再至“而征一国”,接连增进,是为“三絫”。

三、“圉”

《庄子解·卷一》:“彼于分有定,于境有辨,以形圉而不以神用,而忘分忘辨者,不测之神也。”

按:《说文解字》中说,“圉,囹圄,所以拘罪人。从幸从囗。一曰圉,垂也。一曰圉人,掌马者。”《尔雅·释诂》将“圉”释为“垂也”,如《诗·大雅》:“多我觏痻,孔棘我圉。”而“圉人”为掌养马刍牧之事者,如南朝徐陵在《梁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中的“诣诸圉牧,莫不皆知”。而《庄子解》中言及视宋荣子则见为神人,“以形圉而不以神用”,此中的“圉”当作动词解,或为受限之义。

四、“含弘”

《庄子解·卷一》:“天高地下,高者不忧其亢,下者不忧其污,含弘万有而不相悖害,皆可游也。”

按:“含”,《说文解字》中言,“含,嗛也。”《正韵》:“包也,容也。”“含”有包含、容纳之意,有“内藏着、存在着”之意,如《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之“含”。对于“弘”字,《说文解字》中说,“弘,屋深响也。从宀厷声。”《玉篇》:“大也。”《增韵》:“广也。”对于“含弘”,《易·坤》有言:“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孔颖达疏:“包含宏厚,光着盛大,故品类之物皆得亨通。”“含弘”亦可指襟怀度量之大,如《文选·嵇康·幽愤诗》:“大人含弘,藏垢怀耻。”其中“含弘”一词为述宾结构,指心胸之宽广。而《庄子解》中“含弘万有而不相悖害”之“含弘”,应为“天高地下”可包容博厚之意。

五、“污隆”

《庄子解·卷一》:“污隆治乱之无穷,与之为无穷。”

按:“污”,《说文解字》中说,“污,薉也。一曰小池为污。一曰涂也。”《说文解字注》:“薉者、芜也。地云芜薉。水云污薉。皆谓其不洁清也。”“污”又生发出衰微之意,如《礼记·檀弓》:“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隆”,《说文解字》中说,“隆,丰大也。”“隆”之本义为丰富盛大。如《淮南子·缪称》:“赵宣孟以束脯免其躯,礼不隆而德有余。”又《玉篇》:“盛也。”而“污隆治乱之无穷”,根据语义结构,可推知“污隆”与“治乱”意义相近,当作政治之兴替或世道之盛衰解。

六、“窅然”

《庄子解·卷一》:“神凝者,窅然丧物,而物各自效其用,奚能困己哉?”

按:“窅”,《说文解字》中说,“窅,深目也。”《篇海类编》言其为“深远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本政》中有“茫乎天运,窅尔神化”之语,其中“窅”即指深远意。如《文选》中的,“若乃交神圯上,道契商洛,显默之际,窅然难究;渊流浩瀁,莫测其端矣。”张铣注:“筹策明默,窅然深远,难以究探也。”“窅然”又可指岑寂貌,如唐李景亮的《李章武传》:“视天欲明,急趋至角,即不复见,但空室窅然,寒灯半灭而已。”亦可指幽暗貌,宋代严羽《山居即事》诗云:“磵户寂无人,松萝窅然暝。”而“神凝者,窅然丧物”,结合“丧物”之意,此处的“窅然”或作怅惘貌来解。同《庄子·逍遥游》:“尧治天下之民……窅然丧其天下焉。”陆德明释文:“窅然,犹怅然。”

七、“官骸窍藏”

《庄子解·卷二》:“将指此官骸窍藏,何者为主,而何者为臣妾?”

按:“官”,《说文解字》中说,“官,吏,事君也。”又可指具有某类机能的器官,如《孟子·告子上》:“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骸”,《说文解字》中说,“骸,胫骨也。”也可作骨之通称,如《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又指身躯,如《吕氏春秋·孟春纪·重己》:“其为舆马衣裘也,足以逸身暖骸而已矣。”“窍”,《说文解字》中说,“窍,空也。”又可指眼、耳、口、鼻等器官之孔。“藏”,《说文解字》中说,“藏,匿也。”又与“臓”通,如《周礼·天官·疾医》:“参之以九藏之动。”即内脏,如《淮南子·原道》:“夫心者,五藏之主也。”故“官骸窍藏”即指身躯、身体。

八、“洪纤”

《庄子解·卷二》:“洪纤虽殊而不相争轧。”

按:“洪”,《说文解字》中说,“洪,洚水也。”《说文解字注》中说,“洪、大也。引伸之义也。”如宋代苏轼的《石钟山记》:“声如洪钟。”“纤”,《说文解字》将其释为“细也”,《扬子·方言》中说,“纤,小也。缯帛之细者谓之纤。”“纤”有细小意,如《文选·马融·长笛赋》:“微风纤妙,若存若亡。”故“洪纤”即为巨细、大小等意,且文中有“虽殊”二字,足可见其差异之大与对比性之显着。《文选·班固》中有言,“铺观二代洪纤之度,其赜可探也。”张铣注:“言布观殷周大小之度,其幽深之迹亦可探究也。”宋代曾巩的《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中也有“显晦咸暨,洪纤不遗”之语。

九、“诅盟”

《庄子解·卷二》:“自有适有,而各据为心之所得,见为德而守为常以立其封,发若机括而留如诅盟,皆八德之为也,道未始有之也。”

按:“诅”,《说文解字》中说,“诅,詶也。”《广韵》将其解释为“咒诅”。“诅”又有起誓之意,如《周礼》:“掌盟诅。”郑玄注:“盟诅,主于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诅。”“盟”,《释名》曰:“明也。告其事于神明也。”《类篇》言其为“誓约也”,有立下誓言之意,如《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将以甲戌盟,寡君知不得事君矣,请君无勤。”“诅盟”即作誓约之意解,如《书·吕刑》:“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孔颖达疏:“虽有要约,皆违背之。”违背要约,即违背“诅盟”。

十、“窒”

《庄子解·卷四》:“有以则作于其气,而逆人之气:以其端乘其邪,以其虚乘其窒,以其勉乘其惰,以其一乘其纷。”

按:“窒”,本义为阻塞,《说文解字》中说,“窒,塞也。”如《易·讼》:“有孚窒。”《尔雅》言其为“塞也”,《广雅》注其为“满也”。又《集韵》:“徒结切,音侄。实也。”《庄子解》曰:“以其端乘其邪,以其虚乘其窒,以其勉乘其惰”,可见“端”与“邪”二者相对,“勉”与“惰”二者相对,则“虚”亦当与“窒”相对。故结合文意,此处“窒”应当作“实”来解。

十一、“皞天”

《庄子解·卷四》:“心齐之要无他,虚而已矣。气者生气也,即皞天之和气也。”

按:“皞”,《说文解字》中说,“皞,皓旰也。”清代大家段玉裁注:“皓旰,谓絜白光明之貌。”《广韵》言其为“明也”,《类篇》言其为“白貌”,可见“皞”字之本义应为明亮、光洁。《前汉·郑崇传》中便有“皞天罔极”之语。“皞”字又通作“昊”,如《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昊天”即“皞天”。又《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其中“昊天”即指广阔无边之苍天。《庄子解》此处的“皞天之和气也”,“皞天”亦应作苍天之意来解。

十二、“回惑”

《庄子解·卷四》:“知先成乎中,则耳目且荧乎外,震撼回惑,人间世皆桎梏矣!”

按:“回”,《说文解字》中说,“回,转也。”“回”字的本义为回旋。“惑”,《说文解字》中说,“惑,乱也。从心或声。胡国切。”《广韵》言其为“迷也”,《增韵》言其为“疑也”。“惑”字的本义为疑惑。故“回惑”一词有迷惑意,如《后汉书·荀悦传》:“肃恭其心,慎修其行,内不回惑,外无异望,则民志平矣。”亦有惶惑意、犹豫意等。《庄子·人间世》中谈到,叶公子高将要出使齐国,他认为楚王交给自己的使命非常重大,而齐国对待从外国来访的使臣,表面恭敬,有礼有节,实则轻视怠慢,所以很是害怕。但孔子曾对他说,任何事情,无论大小,鲜有不合乎道而取得好结果的,事若不成,则必然会受到惩罚;事情若成,则会受到激荡的阴阳之气所影响而换上病症;而无论成败与否都不会招致祸患的,就只有盛德之人可以做到。叶公子高说自己平日吃的都是粗食,早晨受命,晚上就想饮清凉的冰水,可见心生焦灼,已受阴阳之气激荡而失调,更何况如若事不能成,必然会遭受君主之惩罚。于是他向孔子请教,当这两种灾祸降临己身,作为人臣实在承受不住,又有何避祸之法可以采取呢?叶公子高认为,双重的祸患即将临于他身,故恐惧而心焦。故结合文意来看,此处“回惑”应作惶惑之意解。

十三、“威仪酬酢”

《庄子解·卷五》:“好生而恶死,好存而恶亡,好达而恶穷,好富而恶贫,好誉而恶毁,所好为贤,所恶为不肖;乃至饥渴寒暑,皆不顺其情之所适然,以致饰于威仪酬酢之形容。”

按:“威”,《说文解字》中说,“威,姑也。”《说文解字注》:“引伸为有威可畏。”“仪”,《说文解字》中说,“仪,度也。”徐锴言:“度,法度也。”“仪”又可指仪表,如《诗·大雅》:“令仪令色,小心翼翼。”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诗经·邶风》中便有“威仪棣棣,不可选也”之语。“威仪”,可指古代典礼中的动作之礼和待人接物之仪,如《礼记·中庸》中的“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孔颖达疏:“威仪三千者,即《仪礼》中行事之威仪。”“威仪”还可指王公贵族的扈从、随从,如《晋书·卫瓘传》:“及大车、官骑、麾盖、鼓吹诸威仪,一如旧典。”“酬”,《说文解字》中说,“酬,主人进客也。酬,酬或从州。”《集韵》:“时流切。同酬。”“酬”的本义为客人向主人祝酒后,主人再向客人敬酒。《仪礼·乡飮酒礼》:“主人实觯酬宾。”注曰:“酬,劝酒也。”“酢”,《说文解字》中说,“酢,醶也。”《说文解字注》:“引申之,凡味酸者皆谓之酢。”即从浆之本义引申为酸味。《仓颉篇》中有言,“主答客曰酬,客报主人曰酢。”“酢”指客人用酒来向主人回敬,如《诗经·大雅·行苇》:“或献或酢,洗爵奠斝。”“酬酢”则指主客双方互相敬酒,后泛指交往应酬等,如《宋书·索虏传》:“若能酬酢,自今不复相犯秋毫。”此外,“酬酢”还有应对之意,如《易·系辞》:“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注曰:“酬酢,犹应对也。”“致饰于威仪酬酢之形容”,结合文本之义观之,“威仪酬酢”或应作礼仪、交际之意解。

参考文献:

[1]郭芹纳.训诂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蒋骥骋.古代汉语[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4]路庆兰.王夫之《庄子解》文献研究[D].鲁东大学, 2018.

[5]彭再新,彭粤珊.王夫之《庄子解》用字注释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04).

[6]彭再新,周霞.王夫之《庄子解》语法观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04).

[7]孙永选,阚景忠.新编训诂学纲要[M].济南:齐鲁书社,2007:213.

[8]王夫之.船山遗书[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6.

[9]王夫之撰,王孝鱼点校.庄子解[M].北京:中华书局, 1964.

[10]许慎.说文解字[Z].北京:中华书局,2015.

[11]周雅杰.王夫之《庄子解》研究[D].广西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考释王夫之
王夫之《说文广义》考订《说文》析论
“名媛”的词义及其流变
《孔雀东南飞》开篇二句考释
《儒林外史》中“土仪”一词考释
心送
安徽滁州方言本字考释
2000年以来《水经注》词汇研究综述
试论庄子对王夫之自然观的深刻影响
《仪礼》郑注“相人偶”新诂
心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