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红 赵天琪
【摘要】《木兰无长兄》是晋江作者祈祷君的作品,取材于汉乐府民歌《木兰辞》,既是一部侧重历史考究、引起读者对北魏历史兴趣的半架空历史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带有穿越、玄幻等娱乐元素,利用《木兰辞》中的背景设定、人物角色和故事情节等进行二次创作的网络同人小说。在写作形式上梯形结构和平行结构叠加,叙事上“史”与“学”的特色很鲜明。
【关键词】《木兰无长兄》;叙事;平行结构;梯形结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3-001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3.00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智库: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开放课题“黑龙江流域四小民族民间文学文献数据库建设方案与实施路径”(项目编号:ZKKF2022129)。
近年来,网络小说的发展日益成熟,成为当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其中半架空历史小说以实证方式尊重历史本质的真实,以通俗形象阐释抽象哲理,传承民族精神,得到众多读者的认可。
作为2017网络文学双年奖获奖作品,《木兰无长兄》同年3月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8卷共220.9万字。该作品取材于汉乐府民歌《木兰辞》,以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北魏历史事件为背景,既是一部半架空历史小说又是一部同人小说,写作文笔大气沉稳,历史底蕴深厚,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统一” ①,在叙事上兼具“史”与“学”的特色。
一、证史
首先,小说大背景以史实为基础。书中第1卷第17章中,“花木兰是在神嘉元年(公元428年)接了征兵的军帖。当年拓跋焘大点兵,为的就是第二年的北征柔然之战”。史载391年北魏可汗拓跋珪征调大军出征柔然,书中描述败胡夏、破柔然、攻克北燕、降服北凉等一系列事件,可见诗歌本身就是在史实基础上的文学加工。且女英雄花木兰的事迹此前也见于史籍《述异记》《通志》《氏族》中。
其次,描写了当时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事件。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代的“太武法难”。小说第1卷第77章贺穆兰以此告诫小和尚爱染隐藏行踪;在劝狄叶飞出使时,她讲述了历史上著名的张骞出使时“断匈奴右臂”的政策。可见,小说结合故事情节给读者提供了历史背景知识。
最后,小说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注重求证历史。
第一,考证姓氏。关于花姓,“花木兰的祖上原本所在的部族是贺赖氏,花木兰的祖上是贺赖氏的仆人,后来得了自由,为了和主人家的‘贺赖区分,汉姓记录在册时改成了汉字的‘花姓。”清朝学者段玉载在《说文解字·华注》中释道:“花字起于北朝,前此书中花字,出于后人所改。”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
关于“若干”姓,作者写道:“若干人是真实的鲜卑姓名。”《北史·苟颓传》记:“北魏有苟颓,本姓若干。”其他如高车、柔然、沮渠、斛律、阿单、闾毗、赫连等姓氏均有据可依,可见作者求证态度之严谨。
第二,考证地点。在穿越过来的贺穆兰去寻找丘林莫震的家人,来到上党地时。文中写道:“自古以来便是战略要地,因为‘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这句引文出自清代程恩泽撰、狄子奇笺的《国策地名考》一书。
小说中“暮宿黄河边”是指当时离黄河很近的、北魏都城盛乐(今和林格尔)附近。“黑山大营位于阴山南麓的黑山古城,是距离柔然最近、也是北境人数最多的大营。”“燕山胡骑”里的燕山即燕然山。小说中事件发生的地点亦确证可考。
第三,精述建筑。如,袁放向贺穆兰介绍汉族的袁家邬堡。“外有层层壁垒环绕,四周环以深沟高墙,内部屋舍毗联,堡中荫户便居住其中。四隅与中央建起塔台高楼,用于瞭望敌情、防御贼寇,登楼眺望,邬壁四周动静一览无余。”史学家陈寅恪在《桃花源记旁证》一文中有类似记述。
描述高车族的天穹庐,“主人延宾亦无行位,穹庐前丛坐,饮宴终日,复留其宿”,语出自《魏书·列传·卷九十一》,描写迎妇之日的盛况;《周书·异域传下·吐谷浑》记:“虽有城郭,而不居之,恒处穹庐,随水草畜牧。”小说据实描述了这种适应游牧部落生活而产生的建筑——穹庐。
其他关于“稽首礼”、军户制,鲜卑王室的“子贵母死”制度、汉族的“九品中正制”等规制均因为情节发展的需要,在文中做了相应描述,细节均可考。
总之,作为一部侧重历史考究的半架空历史小说,《木兰无长兄》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多数有理可循有据可依,在任意架空历史的网络小说叙事下无异于是一股清流。在小说作品的扉页中写到“祈祷君,女,南方人士,自幼好史”,作者深厚的历史底蕴大概是这部作品成为读者心目中“一部追着追着会厌烦,突然想起来又会接着追的正剧”的主要原因。
二、承学
同时,《木兰无长兄》也是一部在“证史”基础上娱乐和商业元素浓郁的文学作品。小说情节铺陈兼具后续和灵魂穿越两种类别,因为女主的一次穿越、两次重生而形成了多条叙事线索,在写作形式上梯形结构和平行结构叠加,使小说具有了后现代主义的开放式结局。“学”的特色很鲜明。
(一)内容上释文解疑
书名“木兰无长兄”出自《木兰辞》的第二段。小说第一卷第26章中,贺穆兰在梦中快速体会着当年花木兰的人生。父亲是典型的鲜卑军人,从花木兰能够骑马开始,父亲就开始锻炼她的骑射能力,教她军中战斗的技巧。母亲袁氏是汉家女出身,为了让她控制眼力、手力和指力,天天让她织两个时辰的布,“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她成了一个既会骑马射箭,又会织布喂鸡的姑娘。平常的日子直到“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时被打破了。
父亲符合征召年龄范围。“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但老父腿上有伤,一到冬天就疼得走不了路。花木兰的弟弟才十岁,那一刻,她明白了老天为什么要给她这么大的力气。因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所以,她要做阿爷的“大儿”,小弟的“长兄”。这一部分阐释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
花木兰终是带着父亲传下的皮铠和武器,“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去怀朔的集市上买好了骏马和骑具。
第一次复生后,贺穆兰“在可汗要求必须到达军营时间的前一年,赶到了黑山下的军营”。正是诗中的“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在倒叙手法的第1卷第9章里,花木托招待独孤诺等人时“磨刀霍霍向猪羊”,惊了这一群人。
关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写道:“这是鲜卑的一句俗语,指的是将军要身先士卒,死也当死在所有人的前头,而能凯旋最终活下来的,都已经成了壮士,也无所谓是将军还是普通卒子了。”
最后,当贺穆兰一生征战良多,军功十二转时,书中释义:策勋“待遇等同于正二品的‘上柱国,可实职只是五品的‘虎威将军,带的也是五品将军能带的兵数”。“赏赐百千强”“是一点也不算夸张,光牧场就有两处,牛羊马匹不计其数,加上其他财物,即使贺穆兰解甲归田,也够用几辈子的了。”
诗歌结尾“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男女外貌上的差异在军队中如果刻意混淆是可以瞒天过海的。但古代卫生条件落后,在满是男人的军营里天癸水至的时候怎么办。在第1卷第16章中,穿越过来的贺穆兰依靠前世作为医生对人体结构的了解分析,做出判断。“估计花木兰大姨妈一直没来的原因是身上的体脂过低,造成了运动型月经不调……大概是花木兰在应该来癸水的年纪入了伍,而后大强度的训练让她迅速消瘦,身上的脂肪变成了肌肉,再加上打仗长途奔袭急行军是常有的事,饮食不当就会让体脂变得更低。”用医学知识解释入情入理,说得过去。
后又写到贺穆兰为了在捐躯后不被军士掠走衣袍,不暴露女儿身,她带头改变军中风气,缝合战友的尸首还给家人。花木兰不敢洗澡,不敢受伤。在面对满朝文武的质疑时说道:“末将身材高瘦,入伍时又正值冬季,故而身份一直没有暴露,而后步步晋升,同帐之人越来越少,就更难暴露了……”小说对花木兰以女儿身从军十二年没有暴露性别进行了合理解释。
随着释文的深入,读者在读诗时的一个个疑问被解开,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更大的疑问,在你死我活的冷兵器战场上,身为女子的花木兰是怎样存活的?是天生神力?还是有保命招数?前者肯定不是主要原因。在第二世里花木兰第一次上战场就死于非命了。那么保命招数是什么呢?小说中写到第一世时花木兰出征,木兰谨遵花父“只要能活下来就行了”的告诫,活着回来了,活成了乡亲眼中的一个大龄女青年,“将军白头,美人迟暮。英雄竟成了乡野间村姑闲汉之流闲言碎语之中的笑柄”。
小说创作采纳了诗中一个特别词汇,“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的“火伴”一词,用“火伴”“同火”代替了白话文中常用的“伙伴”“同伙”。查究祈祷君故意如此的原因,文中常出现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一句做了回答,战场上战友们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生死相随,或许这才是花木兰在战场上能活命的主要原因。
(二)形式上复合叙事
小说叙事由一次穿越、两次重生建构而成,具有复合叙事的特点。
第一,情节分布的梯形结构。
梯形结构常见的情况是:“每个故事的结尾情境都是下一个故事的开始情境” ②;《木兰无长兄》的故事开始于“壮士十年归”之后,是从诗歌结尾开始的后续故事。
因触电意外昏迷的28岁女法医贺穆兰魂穿到花木兰身上,花木兰的故事结束了,贺穆兰的故事开启了。为避免历史重演,贺穆兰利用知晓未来的优势写信给朋友警示事件的恶化。为寻找花木兰的玄妙记忆,贺穆兰踏上了寻找阵亡同袍家庭的旅途,随着她的行踪,将花木兰资助同袍家人、照顾军奴的事迹一点点地展现出来,也知晓了花木兰即将夭折的消息。
为避免由于花木兰的早夭给历史带来的不良影响,天师道掌门寇谦之通过道门玄术,回溯时光,使她重生到了花木兰一切刚刚开始的时候。贺穆兰进入了穿越来的第一条副线——第一次重生。花木兰的第二世由贺穆兰主演了,她秉承花木兰低调做人做事的做法,可不久之后就在一次出征中被万马践踏惨死。历史没有改变,反而更惨烈。贺穆兰开始思考穿越过来的意义,怎样能达到寇谦之所说的改变?如果是争呢,争了又会怎样?
寇谦之费尽精血再次修改静轮天宫,弥补贺穆兰早死出现的一系列蝴蝶效应,贺穆兰重生的第二世开始了,也是最后一世,小说的第二条副线开启了。她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帮助同袍,大败胡夏,攻破柔然,克敌北燕,降服北凉,竭力不让历史的轨迹重合,终于堂堂正正地站在了拓跋焘的朝堂上接受封赏。
可见,文本中贺穆兰的一次穿越,两次重生,“每一个故事在主题材料上比上一个故事有所扩展” ③。贺穆兰的每一个新境遇与上回相比都更加复杂和艰难,小说的情节分布形成了一种梯形结构。
第二,同时叙述的平行结构。
小说第8卷第304章写贺穆兰身负重伤濒临死亡,寇谦之阐述了物理界的平行宇宙理论:“我从小身负异能,可以身外化身,有时候能看见未来,可有时候看见的未来又和我经历的未来不同,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未来和过去都不止一个,世界也不是一个世界……”在小说里,寇谦之以全知全能的视角沟通过去、现在、未来,甚至造世,“只要有静轮天宫所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的神魂便可自由来去”。他一次次地以精血为引想要改变花木兰年少夭折的命运,力图“从源头开始,改变大魏混乱不堪的未来”。
寇谦之将解决寿命问题的三个可能送到了花木兰面前,告知贺穆兰在不同选择下会造成两世结局不同的。第一世正常发展的花木兰选择了第一个,功成身退,后早夭。“结果如何……灭佛,暴动,储君丧,盖吴反,宗爱弑君……”
贺穆兰穿越后魂替第一世的花木兰后,由于她的一系列努力,世界发生了转变。在重生的,“你被马踩死那一世,你的世界一片混乱……”
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叙述是同时展开的,在平行世界中,花木兰、贺穆兰的人生是同时进行的。就像寇谦之说的那样:“我在无数个世界里穿梭时,都看到你在拯救魏国、辅助帝王……我钻入时间的空隙,找到了最早的你,便是解甲归田那一世的花木兰。”
俄罗斯学者鲍里斯托马舍夫斯基说:“在平行结构中叙述从多方面进行,先说一个方面发生的事。此方面的主人公可向彼方面过渡……” ④小说的主题是花木兰替父从军,但是随着主人公被置换,人物的性格发生了变化,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了,随之故事发生的背景细微处有了改动,伴随几世的其他人物结局也相应改变了。“伴随这种平行的结构,各主人公的命运也平行发展。通常是一个集团的命运在主题上对立于另一个集团的命运(如在性格、环境、结局上的对立等等),因而平行的故事总给人以一个故事烘托另一个故事的印象。” ⑤
小说中的三个故事,每一个和另外几个都是相互对照的关系。或低调做人或胆小怕事或不屈不挠,三种人生,哪一种更可取?小说因为同时叙述的平行结构形成的多维结局告诉了我们。在第三世中,贺穆兰终于“以女子之身成为魏国第一位女将军、女侯爷、女三司”,以她集“强大与温柔于一身,佛祖一般的存在”的精神品质拯救了许多人,使他们平凡的人生具有了辉煌意义。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木兰无长兄》这部网络小说中既有史学考证又有文学沿承,既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达到了文学作品给读者以启示和教育的目的,又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能重返文学作品的历史现场,对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一定使用价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网络文学作品。
注释:
①刘润为:《文艺创作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3期。
②③④⑤王先霈、王又平:《文学理论批评术语汇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20-321页。
参考文献:
[1]祈祷君.木兰无长兄第(第 1-6 卷)[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6.
[2]郭茂倩.乐府诗集(第16卷)[M].北京:中华书局, 1979:225.
[3]祈祷君.木兰无长兄(第 1-8 卷)[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张晓红,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兰州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