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叙事风格的特色

2016-12-23 17:14王海燕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2期
关键词:视角叙事红楼梦

王海燕

摘 要:《红楼梦》是一部经典之作,其叙事风格更是打破了以往的惯例,它将写实与诗化相融合,采用一体的网状叙事结构,再加上灵活变化的叙事角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将一段复杂而又凄美,浪漫而又残酷的社会现实放到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为了她们而哭,为了她们而笑。

关键词:《红楼梦》;叙事;角度;视角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01

《红楼梦》是一部内容涵盖深广,堪称“ 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小说。鲁迅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甚至学术界产生了以该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红楼梦》共120回,描述了一个看似爱情故事的,实则现实主义的长篇故事,它看似依旧是说书似的章回体小说,实则其叙事艺术已经得到了本质的升华,小说既真实地反映丰富复杂的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和展现了生动鲜活的人物性格。

首先,小说将社会的写实与人物活动中创造的大量诗歌相结合。它的内容既包括了生活的原生态,又充满了可以表情达意的诗词歌赋,从而达到了即、写实与诗化的无缝融合。在阅读《红楼梦》时,我们不仅被小说讲述的故事情节吸引,更会被书中出现的诗词陶醉。曹雪芹在创作这些诗词时,显然接受了楚韵风骚、汉乐府民歌,魏晋文化、唐诗宋词、元代戏剧等的影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对小说情节进行了不可或缺的补充,又增添了文笔的诗情画意。比如黛玉的诗词婉约中渗透着哀思,史湘云的歌赋中开朗豁达居多,这些都与人物性格像匹配,同时,诗词歌赋的加入,也使得下里巴人的小说有了扑面而来的文学气息,拉升了小说的艺术品位。

其次,小说首创了提纲挈领式的纵横交错的结构。《红楼梦》这篇小说的线索采用了多条并进交叉、制约制衡的纵横结构。全书内容涉及了神话世界、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把众多鲜活的人物和纷繁复杂的事件组织在一起。同时书中的每个事件又百面贯通,筋络相连,既交代它的来龙去脉,因果巡回,又连环相扣,毫不间断。可以说,《红楼梦》是作者用生活的七彩丝线织就的一幅艺术巨锦,巧夺天工而又自然浑成。

《红楼梦》结构的精巧最初体现在开篇的前五回,这五回基本交代清楚了整部小说要讲述的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余下章节在层层铺开叙述,采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注此写彼,手挥目送”的方法,让每一个情节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故事和画面转换自然,不着痕迹。

《红楼梦》将很多大小事件串联在一起,既互为因果,又相互推动,使得情节的可观性很强。例如宝玉挨打,在宝玉挨打之前,先有茗烟闹书房、叔嫂逢五鬼、宝玉诉肺腑、蒋玉菡赠茜香罗、金钏投井、贾环告发等,让宝玉挨打成为了许多矛盾纠结的大事件。挨打之后又引起袭人进谗言、晴雯送手帕、黛玉题诗、宝钗送药、薛家兄妹争吵等一系列事件,从而展开了宝玉与贾政之间不同人生选择的冲突,揭示了嫡庶之间、夫妻之间、母子之间的矛盾,写活了许多人物的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和场景的转换。《红楼梦》就是以诸如此类的重大事件为分水岭,把大大小小的事件和形形色色的人物组织起来,条理清晰,首尾连贯,各个事件互为因果,连环相扣,经纬不断,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线索可以从这幅天然的织锦中抽得出来。

再次,叙事视角的灵活转换。《红楼梦》摆脱了说书人单一的视角模板,而是将作者与叙述者分离开来,以作者创作出来的小说中的人物为视角,多角度的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人物性格。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种首创,这颇具现代意味的叙述人叙事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读者的眼球,带来了一股新意。

例如《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林黛玉初进荣国府,小说以林黛玉为角色式叙事人,从全知视角展开叙述,将贾府的环境、社会地位、富贵来源初次展现在了观众的眼前,其中又以初进贾府的林黛玉为视角,通过她的眼睛和感受来看贾府众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就这样登场了。同时又以贾府众人为视角,通过贾府众人的眼睛和感受来看林黛玉,从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层层渲染,步步推进,将一个外表柔弱,内心自傲清高的黛玉带到读者的面前,而在此期间,叙述人和叙述视角在林黛玉和众人之间频繁地转移,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

最后,小说有着极具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红楼梦》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语言充满了生活气息,以古典书面语言为模范,又有着浓厚的文学感染力。这种语言形式在描摹人物时,可以把人物的动作感情和心灵状态都描摹了出来。

《红楼梦》的人物语言达到的个性化的高度,是前所未有的。书中人物语言能准确地显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并且能形神兼备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黛玉语言机敏、尖利;宝钗语言圆融、平稳;湘云语言爽快、坦诚;宝玉的语言温和、奇特,常有“呆话”;贾政的语言则装腔作势,枯燥乏味;晴雯的语言锋芒毕露;凤姐的语言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如王熙凤初见林黛玉那一段。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乃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边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走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见了一个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王熙凤的形象跃然纸上。

一部《红楼梦》说不尽、道不完,它是一本永远都看不完的书,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也值得我们一再探究。

猜你喜欢
视角叙事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真实世界的寓言
略析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质
论电影中角色参与的心理快感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