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郑注“相人偶”新诂

2015-11-09 16:44乔辉
西部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考释仪礼

摘要:“相人偶”一语仅见于郑玄注《仪礼》中,凡二例。古今学人对此语的理解皆未言明其本义。笔者结合相关传世和出土资料进行考索,以为“相人偶”之“相”乃“代主人、宾行作揖礼之摈、介等人”,“人偶”为二人行作揖礼;“相人偶”即为摈、介代主人、宾客行相互作揖之礼,以表敬意。

关键词:相人偶;仪礼;考释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相人偶”仅见于《仪礼》郑注,凡二例。《仪礼·聘礼》“公揖入,每门每曲揖”郑注:“每门则揖者,以相人偶为敬也。凡君与宾入门,宾必后君,介及摈者随之,并而雁行。既入,则或左或右”。《公食大夫礼》“宾入,三揖”郑注:“每曲揖,及当碑揖,相人偶”。然郑注“相人偶”语焉不详,其后学者释“相人偶”为“以人意相存偶”。如《仪礼·聘礼》 “公揖入,每门每曲揖”贾公彦疏:“云以相人偶者,以人意相存偶也。云既入,则或左或右者,东行,宾介于左,君摈于右也”。宋杨复《仪礼图》卷六《燕礼》“公揖卿大夫,乃升就席”:“言人之者,公将及升堂,故以人意相存偶,是以揖之乃升”。

《仪礼·聘礼》胡培翚正义:“每门辄揖者,以相人偶为敬也者。贾疏云‘以人意相存偶也。《礼经释例》云‘《大射仪》、《公食大夫礼》注皆有相人偶之文,疏未明晰。又《中庸》:‘仁者,人也。郑注读如相人偶之人,孔氏无疏,朱文公、王伯厚皆不知出于何书,俟考。”清人胡培翚以为贾疏“以人意相存偶”语义仍未明晰。清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将“五伦”之精义概括为“相人偶”,即互敬互助。此说失之于笼统。

今之学者对“相人偶”亦有说解,如:刘文英《“仁”之观念的历史探源》[1]一文以为“相人偶”是一种古老的礼仪,即“两个人见面,首先观顾对方,然后互相作揖,表示敬意和问候” ,“相人偶”是夷人的礼俗。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曾言: “人是‘相人偶,也就是‘人相偶,一人不得为仁……现在来说,就是搞好‘人际关系为仁。”白奚《“仁”与“相人偶”——对“仁”字的构形及其原初意义的再考察》[2]以为“相人偶”乃是双方皆以对方为重而互相礼敬,即相互“人偶”。以上诸说皆未揭示 “相人偶”之本义,俟考。

一、“相”乃“摈”、“介”考

“相”,《周礼》、《仪礼》、《礼记》中出现“相”字约120处,或为名词,或为动词。据《故训汇纂·目部》载“相”作为动词,其义有“视也”、“占视也”、“择也”、“诏侑”、“诏王礼也”、“相主人礼也”、“拊也”、“以音声相劝”八说;作为名词,其义有“可相视而占者”、“扶工”、“主君摈者及宾之介者”、“主人之吏摈赞传命者”、“王礼”、“赞主人及宾相拜之辞”、“左右”、“佐助之言”、“三公相王之事”等九说。据考察,“三礼”中“相”之动词词义,皆不符合“相人偶”之语境义;作名词“主君摈者及宾之介者”、“主人之吏摈赞传命者”等义时,与“相人偶”之义大致相符。如:《周礼·春官·大宗伯》:“朝觐、会同,则为上相,大丧亦如之,王哭诸侯亦如之。”郑玄注:“相,诏王礼也。出接宾曰摈,入诏礼曰相。相者五人。”又《秋官·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又《司仪》:“每门止一相。”郑玄注:“相,谓主君摈者及宾之介者。谓之相者,於外传辞耳。”此《周礼》三例所言均指天子、诸侯行礼时之相。《仪礼·乡饮酒礼》:“主人一相,迎于门外。再拜宾,宾荅拜,拜介,介荅拜。”《乡射礼》:“及门,主人一相出迎于门,再拜,宾荅再拜。”郑玄注:“相,主人家臣,摈赞传命者。”又“與升射者相左,交于階前相揖。”《聘礼》:“又上介奉币皮。先入门左奠皮。公再拜。介振币自皮西进。北面授币。退复位。再拜稽首送币。介出。宰自公左受币。有司二人坐举皮以东。摈者又纳士介。士介入门右奠币。再拜稽首。摈者辞。介逆出。摈者执上币以出。礼请受宾固辞。摈者出立于门中以相拜,士介皆辟。”此《仪礼》数例又指州长、乡大夫行礼时之相,亦兼任摈者接待宾客之事。

“相人偶”见于《仪礼》郑注,则我们以《仪礼》为例考察“相”之具体意义。《聘礼》:“君使召摈。”郑注:“有宾客使之迎之。”显然迎宾之礼非由君来完成,乃由摈完成。《聘礼》:“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为绍摈。摈者出请事。”郑注:“摈,谓主国之君所使出接宾者也。绍,继也,其位相承继而出也。主君,公也,则摈者五人;侯伯也,则摈者四人;子男也,则摈者三人。《聘义》曰:‘介绍而传命……即知其所为来之事,复请之者,宾来当与主君为礼……天子诸侯朝觐,乃命介绍传命耳。其仪,各乡本受命,反面传而下,及末,则乡受之,反面传而上。”郑注此言甚为明了,一言以蔽之:行礼之具体事宜皆有士、摈执行,君、主人、宾仅是象征性出现在迎宾、射箭等场合。

又如:《仪礼·士冠礼》:“摈者请期,宰告曰:‘质明行事。”郑注:“摈者,有司佐礼者。在主人曰摈,在客曰介。”胡培翚正义:“有司有二义:一是事有常职者,谓之有司;一是事本无常职,行礼时,特使人主其事,亦目为有司。后反言有司者放此。云在主人曰摈者,摈,人所使接宾者也。云在客曰介者,介,客所用以为辅者也。《礼经释例》云‘所谓摈介者,凡例皆有之。……《释例》又云‘案:《士冠礼》疏云《聘礼》及《大行人》皆以在主人曰摈,在客称介,亦曰相。《司仪》每门止一相是也。《士相见礼》请还贽于将命者。注:将犹传也,传命谓摈相也。疏云:出接宾曰摈,入诏礼曰相,一也。故《聘礼》与《冠义》皆云每门止一相,是谓摈介为相也……又《乡饮酒》、《乡射》主人迎宾,皆云主人一相,迎于门外。注:相,主人之吏。《乡射》注作主人家臣,摈赞传命者,皆指摈者曰相,唯《司仪》郑注:相,谓主君摈者及宾之介,故疏兼摈、介而言也。”

再如:《仪礼·乡饮酒礼》:“主人一相迎于门外,再拜宾。宾答拜,拜介,介答拜。”郑注:“相,主人之吏。摈赞传命者。”胡培翚正义:“张氏尔岐云‘主人于群吏中,立一人以相礼。与之迎宾于庠门外。方苞云‘主宾之礼交,摈传辞。故《聘礼》上介问下大夫,尚以三介从。乡大夫,国卿也,而一相。……其不曰摈,而曰相,以主于相礼,非接宾,乡大夫不可以独出与贤士接,又不可使胥史间厕,故惟以相礼者从。又曰:‘宾主献酬进退拜兴之节,会有目视不能及者,皆相者诏之。故于出门迎宾,特著一相,以见凡礼皆相赞也。《冠》《昏》《相见》无此文,其礼皆目视所能给,摈者特传词耳。”

由上,《仪礼》及《仪礼》郑注中“相”在特定场合下,皆指摈、介(赞)替代主人、君行具体礼仪之事,故此当为《仪礼》之通例。有些篇目未言摈介行礼之事,当据上下文省。“相人偶”之“相”乃名词,为替代主人和宾执行作揖礼摈、介、赞等类的人,而非“互相”、“相向”义。

“相”在《仪礼》诸篇多为“行礼者”,这一义项也见于其他文献,如:《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卫灵公》:“固相师之道也。”《季氏》:“焉用彼相。”《左传·昭公六年》:“士匄相士鞅逆诸河。”杜预注:“相,为介。”又《成公二年》:“使相告之。”杜预注:“相,相礼者。”我们以为“相人偶”之“相”当为助主人行礼之人,即《仪礼·聘义》所言“介绍而传命,君子于其所尊弗敢质,敬之至也”。“摈”、“介”负责传话、行礼,天子、诸侯、公、大夫有上下等级之差,下对上不直接对话行礼而通过摈介传命的方式以表达尊重。

二、“人偶”考

“人偶”一语,除《仪礼》郑注可见外,亦见于《论语》郑玄注、《毛诗》郑玄笺、贾谊《新书》《说文》段注等文献。敦煌吐鲁番写本《论语郑氏注》之《论语·乡党》郑注:“君召使摈,有宾客使之迎之。色勃如,矜庄貌。足躩如,逡巡貌也。揖所与立,人偶同位也。揖右人,右其手;揖左人,左其手。”“人偶”义,华喆《郑玄礼学的延伸——敦煌吐鲁番出土写本<论语郑氏注>研究》[3]以为“人偶”为双方互相致礼,郑玄在此处引用“人偶”实可与《仪礼·聘礼》中记载的迎宾传问的规定相联系,《聘礼》中还有宾入门之后的“公揖入,每门、每曲揖”,郑注“每门辄揖者,以相人偶为敬也”。这是公对宾的 “人偶之谊”,显然如华喆所言这种互揖也是“人偶”的体现。换言之,这种“人偶”之仪是由“相”来完成的,即“公”、“宾”之礼由其下属“摈”、“介”完成。此处不言明“摈”、“介”当为省文,与《仪礼》撰作体例有关,古人撰文多言简意赅,相同之处多省略其文。

《诗·桧风·匪风》:“谁能亨鱼,溉之釜鬵。”郑笺:“云‘谁能者,言人偶能割亨者。”马瑞辰通释:“汉时以相敬相亲皆为人偶。”又“谁将西归,怀之好音”郑笺:“云‘谁将者,亦言人偶能辅周道治民者也。”孔疏:“人偶者,谓以人思尊偶之也。《论语》注‘人偶同位、‘人偶之辞,《礼》注云‘人偶相与为礼仪,皆同也。”《说文解字·人部》“仁”段玉裁注:“《诗·匪风》笺云:“人偶能烹鱼者,人偶能辅周道治民者。”《正义》曰:“人偶者,谓以人意尊偶之也。《论语》注:‘人偶,同位人偶之辞。《礼》注云:‘人偶,相与为礼仪。皆同也。”据马瑞辰通释、段注,“人偶”为相敬相亲,相与为礼仪。汉贾谊《新书·匈奴》:“胡婴儿得近侍侧,胡贵人更进得佐酒前,上乃幸自御此薄,使付酒钱,时人偶之。”此“人偶”乃相亲之义。《说文解字·耒部》“耦,耒广五寸为伐,二伐为耦。从耒禺声。”段注:“按人耦犹言尔我亲密之辞。独则无耦,耦则相亲,故其字从人二……引伸为凡人耦之偁,俗借偶。”黄侃《说文笺识四种》之《字通》言“偶,相人偶。当作耦。”“偶”、“耦”同,故“人偶”亦作“人耦”,如段注言有“尔我亲密”义。

由文献载“人偶”义,则“相人偶”之“相”不作动词,当无“相互”义,只能作名词,为“赞礼之人”义。故而 “相人偶”一语中,“相”只能作名词,“人偶”只能作动词。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四“说文校讹字”言“偶,相人也”,其据郑注《仪礼》“屡言相人偶”为说,则割裂了“相人偶”之语境义,失当。

结语

我们以为“相人偶”乃主谓短语,其中“相”为主语,指替代主宾行作揖礼之人,即“摈”与“介”等;“人偶”作谓语,意为二人互相作揖行仁义之礼,“相人偶”即为摈、介等替代主宾行作揖礼。就传世文献言,“相人偶”仅见于郑玄注《仪礼》,其他学者无人使用,我们以为此语乃郑玄专有,尚不排斥其创造新语之说。这一短语主要用于《公食大夫礼》、《聘礼》中君、诸侯、公、大夫有等级之别的行礼场合,其性质乃为汉代用于表下尊上的礼仪专用词汇,非基本词汇,适用范围较为狭隘。“人偶”一语出现于《毛诗》、《论语》当为郑玄“以礼解其他经书”的佐证。

胡培翚作为清代“仪礼”学之大家,亦无从考证“相人偶”之语出处及语义,我们以为这当与清代学者无法见到出土材料有关,毕竟《论语》郑注残卷藏匿于敦煌文献之中,且出土时间晚于宋代。

参考文献:

[1]刘文英.“仁”之观念的历史探源[J].天府新论,1990(6).

[2]白奚.“仁”与“相人偶”——对“仁”字的构形及其原初意义的再考察[J].哲

学研究,2003(7).

[3]华喆.郑玄礼学的延伸——敦煌吐鲁番出土写本<论语郑氏注>研究[J].西域研

究,2012(3).

[4](清)胡培翚撰.段熙仲点校.仪礼正义[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5](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6](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9.

[7]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8]乔辉.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说文校讹字”之“偶”字字义商榷[J].长江学

术,2008(3).

[9]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M].北京:中华书局,2004.

[10]乔辉.阮谌三礼图辑佚本考索[J].甘肃社会科学,2015(4).

作者简介:乔辉(1977-),博士,西安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籍训诂、古典文献学史。

(责任编辑:李直)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代三礼图文献整理与综合研究”(14XZW017)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考释仪礼
论武威汉简《仪礼》分节符号背后的经学内涵
杨复《仪礼图》明清版本考——兼论《仪礼图》的版本源流
“名媛”的词义及其流变
《孔雀东南飞》开篇二句考释
《儒林外史》中“土仪”一词考释
论杨复《仪礼图》与张惠言《仪礼图》之关系
朱鼎煦与顾校《仪礼注疏》
论卢文弨之学术、生平及其他——《仪礼注疏详校(外三种)》点校前言
近二十年来《仪礼》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