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中越关系(1950—1975)的真实面目

2015-11-09 16:56赵绍新
西部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陈强越南博士

摘要:陈强博士的专著《中越关系研究(1950-1975)》以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依据,兼收并蓄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国际关系理论,以丰富的有血有肉的史实和资料为基础,详细分析了1950年至1975年中越关系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过程,并有史有论,史论融合。陈强博士以严谨的学术精神,创造性地将1950年至1975年的中越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朋友→准对手→对手。这一观点是中越关系研究领域的一大学术创新。

关键词:中越关系;1950-1975;朋友;准对手;对手

中图分类号:D829;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950年至1975年的中越关系一直是中越关系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领域。此期间中越关系的演变复杂无比,这不仅在于中越的历史交往、地缘政治对两国关系的影响,还在于冷战格局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印度支那地区的权力角逐。当时中越关系表面上是“同志加兄弟”的铁哥们关系,但其间夹杂着诸多利益纠纷,矛盾层出不穷。

在三亚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陈强博士的专著《中越关系研究(1950-1975)》(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14年5月)问世之前,学术界对1950年至1975年中越关系的性质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1950年至1975年中越关系的主流是友好的,两国密切合作,频繁交流,即使存在一点小矛盾,但这并不影响两国的友谊,我们可用“山连山,水连水,睦邻友好”、“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好兄弟、好伙伴”等热情洋溢的词汇来赞扬两国关系的亲密程度。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一时期中越关系应该用“笑里藏刀,耍两面派”、“明里是兄弟,暗地里踢腿”等尖刻的词汇来形容,意即两国之间矛盾重重,难以分清是敌是友。

在阅读陈强博士的专著之前,与大多数人一样,笔者一直认为1950年至1975年的中越关系是“同志加兄弟”、“好朋友、铁哥们”的关系,期间可能有一点小矛盾,但并不影响两国的友谊关系这一主流。在阅读了陈博士的著作之后,笔者一下被其新颖的观点震慑住了。陈博士以严谨的学术精神,创造性地将1950年至1975年的中越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朋友→准对手→对手。这一观点是中越关系研究领域的一大学术创新。由此,笔者认识到,1950年至1975年的中越关系绝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对其深入研究,我们会发现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东西。

陈博士以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依据,兼收并蓄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国际关系理论,以丰富的有血有肉的史实和资料为基础,详细分析了1950年至1975年中越关系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过程,并有史有论,史论融合。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泰斗汉斯·摩根索提出的著名观点“权力界定利益”[1]29在国际关系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强调:“所有当代成功的政治家都把国家利益作为他们政策的最高标准,在国际事务中没有一个伟大的道德家达到过他们的目标。”[2]34陈博士以此观点为其著作的理论支撑点,提出了其核心观点:“中越关系的性质主要由两国的国家利益的关系决定,当两国的国家利益吻合度很高时(1950年至1964年),两国关系就是朋友关系;当两国的国家利益的吻合度比较低,而且有部分国家利益相互冲突时(1965年至1972年5月),两国关系就是准对手关系;当两国国家利益的吻合度基本为零,而且相互冲突时(1972年6月至1975年),两国关系就是对手关系。”[3]2陈博士认为,这就是1950年至1975年中越关系的演变规律(陈博士还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展示了此规律)。这一规律是陈博士的重大发现。由此,笔者得到一个启发:在分析国际关系中行为主体的相互关系(双边或多边关系)时,应从史实出发,分阶段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要透过现象去认清本质,如此方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自然科学追求精准、统一和通过实验验证标准答案,这是自然科学的独特研究要求。而国际关系学作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热门学科或“显学”,也有其研究的方法和要求。不过,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我们不能强求国际关系学如同数学、物理、化学那样严密精准,因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人和社会,所以不可避免地含有人的主观因素。要求一名社会科学的学者做到绝对地价值中立是不现实的,因为人本身就是充满观念和感情的结合物。对社会科学的学者,我们只能要求他们以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尽最大的可能来还原历史事实和其本质。让笔者欣喜的是,这些要求,陈强博士都做到了。陈博士曾在法国巴黎东部大学(原巴黎第十二大学)学习了四年,接受过严格的西方学术训练,养成了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精神。难怪,陈博士的这部作品处处体现着“求真、求实”的精神。

在撰写《中越关系研究(1950-1975)》之前,陈强博士在政治哲学、政治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已有所建树,本书是其在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博士后的研究成果的结晶,也是其学术生涯的开山之作。纵观全书,陈博士在写作思路、写作方法、论证方法、语言运用这些方面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其一,以事件为焦点,以时间为线索。陈博士使用了以事件为中心,并以时间为线索的分析法,将中越关系从朋友到对手的演变一一铺开在我们面前。按陈博士的划分,1950年至1975年的中越关系是从1950年1月中旬两国政府互相交换照会开始的,此后至1964年中越关系是“同志加兄弟”的友谊关系。在这一时期,中越两国携手合作,互帮互助,亲如一家。中国援越抗法抗美、日内瓦会议是其中的标志性事件。中越关系演变为准对手关系主要是由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苏联对越政策的调整和中国安全策略的调整,以及越南内政变动。当时,越南劳动党中央第一书记黎笋成为了实权人物,“越南国父”胡志明主席因身体原因逐渐隐退,长期在中国治病,成为精神领袖,以铁腕人物黎笋为核心的排华派上台,极力排挤以胡志明为代表的亲华派,对中国暗地里采取防范和排斥政策。中越的准对手关系从1965年持续到1972年5月。“1972年5月,美国对越南民主共和国采取了近乎疯狂的报复行动……越南民主共和国领导人坚定地相信:中国拿越南问题与美国做交易,出卖越南的利益,背叛越南‘同志加兄弟。由此,越南民主共和国对中国的敌视大体上固定下来。”[3]1131972年2月中美和解,发表《联合公报》,北越领导人已怒火中烧,觉得中国同志背叛了越南同志,在背后捅刀子,由此采取行动,主动攻击南越美军,而1972年5月美军的报复行动使北越损失极其惨重。难怪,北越领导人从此无比坚定地认定中国跟美国穿同一条裤子,是越南的“敌人”了。从1972年6月至1975年,中越关系迈入了对手时期。在这一时期,越南对中国的敌视公开化,敢于与中国“叫板”,两国在越南华侨问题、陆地边界问题、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主权归属问题、北部湾划界问题上对立和冲突频仍。

其二,用大量材料和史实支撑观点,论据可信度强。在撰写此书的过程中,陈博士广泛阅读和参考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其所采用的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均以其对相关材料的广泛阅读和对史实的充分掌握为基础。在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前,陈博士往往先回顾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并进行辨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引出自己的观点。

其三,语言灵巧生动,富有文采。国际关系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运用优美但准确的语言,使枯燥的国际关系理论能被大众理解和喜爱,这是非常难的。陈强博士曾在法国攻读政治哲学博士学位,想必其深受法式浪漫主义文化艺术的影响,故其语言风格也捎带着丝丝的浪漫气息,将原本僵硬的中越关系史实描绘得生动活泼。如将毛泽东、斯大林与胡志明的会面表述为“共襄盛举”[3]20,用“领袖”、“苦心经营”、“胡萝卜加大棒”、“仰美国的鼻息”[3]73等词描述美国的霸权政治。用“游戏”、“博弈”、“不欢而散”、“皆大欢喜”[3]86等词评价日内瓦会议的意义。用“黄金时期”、“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芥蒂”、“浮出水面”、“唇齿相磕”、“戏剧性”[3]195等词形容中越关系。陈博士的语言驾驭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我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外交学院党委书记秦亚青教授对《中越关系研究(1950-1975)》做了如下评价:“陈强博士的这本著作既用了大量史料进行认真严谨的分析,又以科学的精神探寻国际关系的一般规律。这种结合国际关系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严谨细致的论证过程,努力创新的学术精神,无疑会对两个学科均产生重要的启发意义。”(见该书封底)的确,任何一门学科的突破和任何一项研究的创新往往需要其他学科和其他研究提供辅助性的方法。在当今学术界,前沿交叉学科正如异军突起,获得了十分强劲的发展。与其说陈强博士的著作是一本研究中越关系的国际关系学著作,不如说它像是一部叙述中越的恩怨情仇的史学书。在扑朔迷离的中越关系表象下,陈强博士雾里看花,厘清了1950年至1975年的中越关系的发展脉络,这是相当不容易的。这也印证了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东南亚研究》杂志社社长曹云华教授为该书所做的序言所云:“虽然研究中越关系的成果是如此丰硕,但是,像陈强博士这样的有创见、有鲜明特色的成果却并不多见。”

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于向东教授如此评价陈强博士的这部著作:“作者提出的一些己见,为人们解析中越关系演变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又一可资参考的读物,也将会对人们认识当前的中越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乃至中国周边外交有所裨益。”(见该书封底)眼下由于南海利益之争,中越关系扑朔迷离,如雾里看花。我们不妨捧读陈博士的这本书,回顾1950年至1975年中越之间的爱恨情仇及其深刻原因,细细品味陈博士从中提炼出的三个启示:一、处理对外关系,必须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二、处理对外关系,必须务实;三、处理对外关系,必须讲道义。[3]204由此,我们将能对当前中越关系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可靠的估计。

参考文献:

[1](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M].徐昕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Hans J. Morgenthau, In Defense of the National Interests, Alfred A. Knopf, 1951.

[3]陈强.中越关系研究(1950-1975)[M].香港: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赵绍新,男,广西百色人,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直)

猜你喜欢
陈强越南博士
High-order field theory and a weak Euler-Lagrange-Barut equation for classical relativistic particle-field systems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制冷博士来帮忙
神奇博士感冒了
越南百里“银滩”
博士蚊
不死的爱
去看爷爷
润博士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