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卓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根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精神层面需要获得满足的重要性,感召共同记忆、实现精神共识成为时代的主题。这在寻根问源、共诉乡愁的海外侨胞群体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承载乡情记忆、侨旅生涯、寻根谒祖等文化信息的博物馆,逐渐发展为当代侨胞的精神家园和交流场所,根亲博物馆就是众多博物馆中突出时代记忆并不断赓续的一种类型。本文以该类主题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在梳理20家博物馆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姓氏族谱、根亲文化和华侨文化3种形式,分析根亲主题博物馆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根亲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其特殊的社会功能提供借鉴。
根亲文化与根亲主题博物馆
近年来,根亲和根亲文化这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逐渐引起国内外的重视,从字面上来看,根亲由根和亲两字组成,是一种同根同源的亲情关系;根亲文化广义上属于历史文化,狭义上属于地域文化,本质上是文化的追属、心理的认同和灵魂的皈依。因此,要真正理解根亲这个概念,其重点是抓住3个关键点:同根同源、向外迁徙、寻根谒祖。从根亲到根亲文化,不仅只是由根亲所带来的原有的文化,重点应放在根亲现象产生后,对有根亲需求的群体所带来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逐渐成为一种普遍性的规律,并形成一种文化现象。目前,根亲文化在中原地区、沿海地区及海外华人华侨中广泛传播。
根亲文化是一种寻根探源的文化现象,根亲文化的研究对唤醒海内外华人华侨认祖归宗、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团结具有深刻意义。随着根亲文化的发展,各地相继创办了一些根亲主题博物馆。根亲主题博物馆里,与根亲文化相关的藏品主要以民俗为主,包括姓氏族谱、家书信札、宗族文献档案、民俗器物或者相关出土文物等。丰富的藏品类型对专题博物馆的征集工作有很大帮助,且根亲主题博物馆作为文化宣传阵地,集中展示祖根地悠久的历史,为海内外华人华侨提供方便快捷的寻根文化服务。
国内根亲主题博物馆的现状及特点
根亲主题博物馆现状
根亲主题博物馆具有追溯族源、守护记忆、维系血脉宗亲的作用。国内以寻根问祖为主题的博物馆在逐渐兴起,但是概念的界定尚未明确。笔者根据收集到的20家博物馆的信息,将其大致分为3类:第一类是姓氏族谱博物馆,如中华姓名博物馆、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客家族谱博物馆;第二类是根亲文化博物馆,如固始根亲博物馆、韶关珠玑巷博物馆、郑州瞻世客家文化博物馆、梅州市客侨博物馆、四川客家博物馆、中国客家博物馆、海峡两岸博物馆;第三类是华侨文化博物馆,如厦门华侨博物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福建长乐华侨博物馆、开平华侨博物馆、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南通华侨博物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广东华侨博物馆、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福清侨乡博物馆。
以根亲为主题的博物馆较之其他类型博物馆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根亲主题博物馆的藏品来源十分广泛,姓氏族谱、家书信札、宗族文献档案、民俗器物或者出土文物等,都可以被收集进博物馆进行展览。其次,由于寻根热潮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而根亲主题博物馆的藏品来源又以征集民俗为主,因此其馆藏文物年代多集中于近现代。最后,在分布地区上,目前中国根亲文化类型博物馆分布地区多集中在福建和广东等地,但同时在河南、四川、江苏、北京、黑龙江地区也有部分分布。
根据2022年中国各省市华侨人数占总人数统计表,按照占比从高到低各省的数据分别为:福建侨胞比例41%、海南侨胞比例22%、广东侨胞比例19%、广西侨胞比例6.3%、浙江侨胞比例3.2%、河南侨胞比例1.6%、江苏侨胞比例1.3%、山东侨胞比例1.1%、湖北侨胞比例1%。可以看出,沿海地区及两广地区的华侨人数占比非常高。笔者统计的国内根亲博物馆分布为:广东省建有7座,福建省建有6座,河南省和四川省各建有2座,江苏省、北京市及黑龙江省各建有1座。结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华侨人数分布比例与该地区建设的博物馆的数量不成正比,如侨胞人数居多的海南省、广西省及浙江3省尚未兴建根亲博物馆。
根亲主题博物馆特点
第一,保存记忆的载体。博物馆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存在于城市中,逐渐成为这个城市的记忆载体。博物馆的出现最初是源于对物品的收藏,藏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寻根文化就是一种特殊而有深远意义的文化,它不仅代表着多年来当地人民离开根祖地对故乡的思念与探寻过程,也代表着一代又一代当地文化向外拓展又延续的过程。博物馆为这一记忆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将与寻根文化相关联的藏品进行分级、分层收集保管,并建立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做好数字化管理,以保障藏品的安全。博物馆可以通过向公众展现姓氏族谱、民俗文物等展品,充分展示多元化、富有特色的根亲文化与艺术。如固始根亲博物馆的根亲文化展厅以固始历史上4次向东南沿海移民为主线,主要展示固始士民徙闽条件、陈氏将军入闽、三王入闽、两宋士民入闽4部分历史情况,呈现当时背景下共同的闽南文化记忆。再如韶关珠玑巷博物馆设置姓氏源流展厅,用姓氏文化指引观众了解珠玑古巷背后的历史,为人们搭建文化平台,重拾历史记忆。
第二,共享记忆的媒介。博物馆通过展示这一地区的历史公共记忆,提升群体的认同感,将记忆共享给所有公众。以陈列展览、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发挥博物馆的对外职能,拓宽社会公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通过对姓氏文化、人文始祖文化、名人圣贤文化、移民迁徙文化的了解,去认识当地的历史,从代代相传珍藏下来的姓氏族谱、家谱、民俗文物中,品味当地历经千年的沧桑与变迁。如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推出“根脉寻踪·泉州百个家族移民菲律宾族谱展”,为广大侨胞提供高效的寻根服务;客家族谱博物馆,通过展示客家地区姓氏、族谱、契约以及祖图和神明崇拜图等宗族文献档案,向公众呈现出一个枝繁叶茂的客家民系,让公众共享客家文化的历史记忆。
第三,补全记忆的窗口。随着根亲文化这一理念的传播,学界展开了热烈讨论,但光靠现有理论体系进行研究比较受限,无法深入发掘其学术研究价值。而博物馆作为庞大的实物资料库,对学界研究并诠释历史实物背后的内涵有很大的助力。博物馆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陈列展览活动,举办学术讨论会,设置学术研究机构,对弘扬根亲文化、召唤共同记忆、唤醒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的作用,举办的活动有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海峡论坛族谱展等。如客家族谱博物馆,不仅建立教学与教育实践基地,还定期举办客家族谱研究学术研讨会,出版学术专著,扩大学术研究力度,充分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使观众也逐渐成为为博物馆提供记忆、提供藏品的创造者,与博物馆一起共同寻找线索,补全记忆的窗口。
根亲主题博物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藏品类型单一 未健全藏品征集系统
藏品体现了一座博物馆的性质和类型,同类博物馆在收集藏品时会有同质化趋势。如客家族谱博物馆主要藏品为客家地区的姓氏、客家族谱、客家契约以及祖图和神明崇拜图等宗族文献档案;福清侨乡博物馆主要藏品为家书和信札等民俗文物;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主要藏品也是姓氏、族谱、宗祠祭祀等民俗风物。此类博物馆展出的展品缺乏典型性、代表性。而且,许多博物馆在建馆之初先确定了主题,因此大部分藏品均为刚建成时的藏品,藏品类型单一,使得藏品征集工作长期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状态。另外,博物馆管理层在专业配置方面没有设立专职征集人员,没有制订系统性的藏品征集计划,导致文物展示仅围绕单一类型藏品进行。
陈列设施简陋 陈列方式单一
博物馆陈列集中反映了博物馆的类型和性质,纵观大部分的根亲主题博物馆,如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其基本陈列以展现早期泉州人在海外所从事各种传统手工业活动的情景浮雕为主,辅以微缩景观、场景复原及图片和文字的方式进行;韶关珠玑巷博物馆,其基本陈列有南迁史厅、非遗展厅、姓氏源流馆、民俗文化厅、珠玑巷后裔联谊文化展等,采用文物陈列、文字图片相结合、场景复原等方式;郑州瞻世客家文化博物馆共有4个展厅,主要展现客家民俗文化,陈列方式以文物、文字图片相结合、场景复原和多媒体互动展项交错为主;福清侨乡博物馆,其基本陈列馆有古代史陈列馆、华侨史陈列馆和革命史陈列馆,陈列方式多采用文物展示、文字图片相结合、场景复原等方式。
总体来说,大部分根亲主题博物馆的陈列方式以文物展示、文字图片相结合,或以场景复原为主,不是沙盘复原,就是景箱复原或模型复原。观众在参观完相似类型的博物馆后,很难再有兴趣继续参观类似的博物馆。许多博物馆仅有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并且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布展时间过长,很难轻易更换,加大了对新内容的补充和信息更迭的难度,很难给予观众更多探索和提升的空间。
学术研究力度不够 宣传渠道过窄
当前,根亲主题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力度不够,宣传渠道过窄。对根亲文化的研究应基于实践,博物馆要主动发掘根亲文化的价值。作为保存当地古往今来独家记忆的一座场馆,应将专属于本地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为华人华侨寻找共同记忆发挥作用。在对外宣传方面,博物馆没有利用现有的文化文物资源,社交媒体和社交活动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渠道过窄。如韶关珠玑巷博物馆、海峡两岸博物馆、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等没有建立官方网站进行自身宣传,微信公众号宣传方面尚处于初步构建阶段。
根亲主题博物馆改进的对策
讲好根亲故事 突出文化内核
学界把根亲文化的内容主要分为:姓氏文化、文字文化、礼制文化、农耕文化、先哲思想、宗教文化、始祖文化等7个类别。根亲博物馆可以深入挖掘当地的自然及人文资源,将其作为文化载体进行体现,力求讲好根亲故事。突出文化内核,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料和近代民间故事,打造特色博物馆。如位于丹麦富勒斯自治市的丹麦移民博物馆,邀请在丹麦生活的移民来讲述他们自身的移民过程和生活经历,经当事人授意后对内容进行归档,可供相关研究者进行查阅,为移民研究提供新的文化视角和研究课题方向。根亲主题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对场馆进行策展时,可以邀请海内外同胞及本地居民参与其中,设计线下活动,感受并融入根亲文化的氛围,真正将文化内核传递下去。
拓展藏品广度 夯实物质载体
根亲主题博物馆的藏品主要体现人口迁徙中某个家族、人物或是某些代表文物等内容,其藏品主要有族谱、家谱等。如客家族谱博物馆,根据2018年统计结果显示,目前馆内藏有闽、粤、赣、川、桂、台等客家地区共153个姓氏、2900多部、20000多册客家族谱;海峡两岸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涉及闽台文化、历史名人、民间老行当、闽南戏剧、民间信仰、两岸风俗与宗祠等多个系列,构建了专属于海峡两岸亲情的全流程寻根物证库。根亲主题博物馆可以继续深入挖掘先民迁徙路线中可供找寻的物证及人证,以及历年来海外同胞到当地寻根这一跨时代路线的物质载体,展现出一条专属于当地与闽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客家亲人的寻根路线。
加大宣传力度 打造特色文旅
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根亲主题博物馆要提升对各媒体平台的利用率,输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加大宣传力度。并进行招商引资,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积极参与姓氏、恳亲等大型活动,加强与当地侨联的合作,发挥特殊的社会功能。在收藏藏品方面,要与外界积极合作,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合适的文创产品。要加强与当地文化旅游单位的合作,打造特色文旅。如洛阳市文物局联合洛阳古都研学旅行发展有限公司及4所博物馆打造的《博物馆奇妙夜》夜宿活动,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过去很多事物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根亲主题博物馆给人们提供了充满回忆的空间,给予人们一种物理归属感,成为当代侨胞的精神家园和交流场所。根亲主题博物馆汇聚了承载历史记忆的诸多藏品,起到聚拢资源、守护记忆、维系血脉宗亲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传播根亲文化的重要载体。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