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晓
结核病,属于一种慢性传染病,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造成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该病主要以肺部感染为主,可累及多处器官和组织。大多数结核病感染者,在疾病初期并不会有明显的症状表现,通常情况下,这类病人都属于潜在感染者。在潜在感染者中,大约有10%的感染者会病变为活动性疾病,也就是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大多数结核病患者通过有效的抗结核治疗都可以被治愈,但如果患病后不及时进行治疗,或者治疗后不按照医嘱要求用药,可能会造成病情复发或者产生耐药性,情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病人出现死亡的情况发生。
根据结核分枝杆菌侵犯的器官或系统的不同,患者可有不同的局部症状,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只有通过体检才能够发现。但大多数情况下,结核病患者都会出现体重减轻、夜间盗汗、乏力、低热等症状,女性患者还会出现月经不调等症状。
在临床上,结核病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简单说,就是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但是并没有出现症状,同时借助细菌学或影像学检查,也不会发现出现活动性结核。(2)活动性结核病。就是出现相关症状的结核病,同时借助相关检查,能发现活动性结核的情况。活动性结核病,又分为肺结核与肺外结核。肺结核,主要包括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气管及支气管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等;肺外结核,主要包括胸外淋巴系统、骨和关节、泌尿生殖系统、消化道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在肺以外的部位。(3)非活动性结核病。没有活动性结核的症状,经过细菌学检查阴性,但影像学检查具有结核表现。
在临床治疗中,结核病的基础治疗,且也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就是化学治疗。在结核病的治疗过程中,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其治疗目标就是杀菌、防止耐药性的产生、防止和杜绝复发。此外,在治疗结核病的时候,还可以辅助其他治疗,进行联合干预,如对症治疗、手术治疗等辅助治疗,能大大提高临床治疗的整体效果。
除了接受治疗以外,科学的调养对于病情的控制以及患者身体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
那么,结核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要如何科学的进行调养呢?
首先,在治疗期间,应遵医嘱选择饮食或禁食,日常饮食中患者应加强营养,以高热量、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同时减少牛奶及奶制品的摄入。
其次,饮食上要做好荤素搭配,以增进食欲、提高机体抵抗力,补充身体所需营养为主。如病人可多吃一些豆浆、鸡蛋、鱼、肉、猪肝、蛋黄、鱼肝油等食物,再搭配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尤其是一些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如胡萝卜、韭菜、杏、大枣、柚子、番茄、青椒等。饮食口味上,要以清淡为主,少吃甜食和咸的食物,像腌肉、咸鱼、咸菜、冰激凌等,尽量少吃,最好不吃。还有一些辛辣的食物以及咖啡、浓茶,建议不要食用。在每日饮食中,要限制牛奶及奶制品的摄入,每日多喝水,补充机体水分,一般建议每日饮水量不低于1500ml,这样有助于稀释痰液,保持气管通畅。如果结核病患者出现腹胀情况,则不要食用像碳酸饮料等产气食品。
最后,要定期随诊复查,报告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和医生进行沟通,方便医生能够根据病人当前的实际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在治疗期间,病人要戒烟、戒酒。治疗期间,要确保身体营养补充充足,要保持良好的心情状态,病人自身要给自身加油打气,建立治疗信心。
除此之外,在治疗期间,为了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促进身体更快恢复,要坚持运动,做一些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打太极、做健身操等,具体的运动量可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逐步增加,避免出现过度劳累的情况。同时,日常要做好个人卫生以及消毒工作,如在烈日下暴晒4~6小时的被褥,餐具用沸水消毒10~15分钟等。如果自身出现发热、咳嗽、咳痰、食欲缺乏等不适,要第一时间就医。
(作者单位:柳州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