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杰 常佳
“看我的测纸是两条杠,证明这个植株是转基因材料。”
“燕麦的染色体居然有这么多!快来看啊!”随着同学们充满好奇的议论声,大家争先恐后认真尝试各种生理生化实验,生怕错过每次实践的机会。
5月28日,山西农业大学(龙城校区)山西省后稷实验室(杂粮生物育种山西省实验室)举办的科技周科普活动迎来了太原五中龙城校区和太原市三十八中的80余名师生,实验室全体老师出谋划策、创新方式,为学生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索型实践课。同学们从课堂走进实验室,领悟中华农耕文明的积淀、感受科学的奇妙和创造力,了解国际前沿的科技研究成果。
山西省后稷实验室执行主任姜亮博士为同学们讲述了杂粮的栽培历史、重要价值及产业发展现状,让同学们深刻感受杂粮悠久的耕作和文化历史。赵波博士带领同学们参观杂粮“观谷”展厅,细致讲解每种杂粮的生长特性和研发现状;王友梅博士和王杰博士带领同学们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作物、不同组织多样的细胞形态,感受动态的细胞和生命的奥秘;王西博士则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报告讲解了PCR技术的诞生、反应原理及产业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老师这是些什么仪器啊?它们有什么本领呀?”
“这个植物在非生物胁迫刺激下是这样的生理状态吗?”
实验现场总能迸发出一声声“哇”的感叹声,同时也伴随着无数个“为什么”。
李璐博士和孟祥祥博士首先为学生们介绍了后稷实验室平台的仪器设备,讲解了光合作用发生的过程、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然后现场指导学生利用叶绿素仪和酶标仪进行叶绿素的提取和测定;王拴锁博士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讲解了谷子水氮高效利用分子遗传机制和调控网络;张威博士则全面细致地为同学们介绍了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的构造和用途,并让同学们通过显微镜对杂粮作物燕麦的染色体进行观察与比较。
“这次研学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高梁、燕麦、藜麦等常见杂粮,帮助他们建立健全农业相关知识体系。而生理生化实验则极大增加了学生们的参与度和满足感,培养了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核心素养。”太原五中龙城校区生物课老师张瑾对《科学导报》记者说。
吴慎杰博士、张欢欢博士为同学们详细地讲解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方法及应用,并指导学生们进行简单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让他们利用获悉的植物遗传转化知识,自由设计创意植物模型;胡振博士则通过PPT和视频的方式,形象地为同学们介绍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开发、应用、安全性及基因组编辑技术;高建华博士则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利用试纸条检测植株是否为转基因的小实验。
“知识的海洋无边无尽,在未知的奥秘中遨游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在科技参观活动来到尾声之时,这些意气风发的学生们仍意犹未尽,想要更久地驻足这片科研之海。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中,要花更多的时间发现科学问题、探索科学奥秘。
山西省后稷实验室杂粮科普宣传活动通过科学讲座和切身实践为同学们开启一场充满知识探索的农业科普奇幻之旅,让大家深入了解杂粮的作用和重要性,领会科学技术的力量,激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树立远大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