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巧
摘要:在当前时期的地方国企发展创新环境下,现阶段的地方国有企业正在致力于深入推动实现地方国企的深化改革举措。地方国有企业通过全面推进以及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应当能够有力支撑地方国企形成更加良好的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客观上转变了地方国企的传统发展思维认识。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地方国企推动实现国企改革的现存关键影响要素,结合地方国企的基本改革需求来探析可行的完善路径。
关键词: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实施路径;影响因素
引言
地方国有企业的全面改革举措旨在推动实现地方国企更加良好的企业竞争实力,通过采取地方国企多元化的企业改革转型思路方案,进而有效确保地方国企能够形成科学的企业内部管理以及企业经营模式。在目前的地方国有企业发展环境趋势作用下,地方国企正在逐步尝试进行原有发展路径的优化调整,据此达到节约国企的改革实践工作资源、提升地方国企的改革实践成效、改善国企经营利润指标等重要实践目标。由此能够确定,深入推行以及严格落实地方国企的全方位改革实践举措具有突出的必要性。
一、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作用
对于当前时期的地方国企而言,地方国有企业促进实现全方位的企业深入改革具有非常突显的保障意义价值。地方国有企业目前必须应对日益激烈化的国企市场竞争,在根源上决定了地方国企亟待促进实现更加系统化的企业深化改革。地方国企只有促进实现了更加高效的国企改革举措,地方国企现有的行业竞争地位才会获得平稳的提高,据此实现了巩固地方国企的良好竞争实力、合理控制地方国企的管理运营成本、提升国企经济效益利润以及转变国企人员思维的重要目的[1]。由此可见,全面践行并深入落实地方国企的各个层面改革工作举措对于地方国企的稳步健康转型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近年来,各个领域行业的地方国企都在致力于推动国企的改革转型举措。地方国企通过合理采用更加多元化的灵活改革设计规划方案,对于地方国企目前普遍遇到的国企改革相关阻碍因素能够给予逐步的突破,充分显示出了地方国企在助推自身转型发展中的决心[2]。地方国企应当被视为国企组成范围内的重要企业主体,国企改革的稳定实施有益于地方国企逐步获得企业本身的壮大发展,从而保证了地方国企能够更好贡献于城乡地方的经济发展进步。
二、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存影响因素
(一)体系机制因素
地方国企现有的规范体系以及企业管理机制都会直接作用于国企改革进程,地方国企在很长时间里普遍形成政企不分以及多头监管的企业传统经营管理模式,进而明显增加地方国企自主参与到现阶段国企改革进程的实践难度。地方国企普遍受制于企业经营权与企业所有权的混合状况制约,国企管理人员与企业员工长期存在着过度依靠政府产业部门为其提供扶持的思维方式[3]。地方国企的基层职工目前亟待促进培养规范化的实践行为模式,地方国企的从业技术人员以及企业的基层职工如果普遍缺失规范化的思维理念作为指导,那么将会明显减损地方国企的预期经济利润效益,导致国企人员存在怠惰与散漫的情绪。
(二)思维认识因素
地方国企人员的现有思维认识长期阻碍了地方国企的深入改革进程,国企人员的固化思维形式必须促进实现尽快的优化调整。当前时期发展环境下的地方国企正在进入到企业自主经营的市场竞争氛围,地方国企的管理决策人员如果未能促进实现企业传统的理念思维转变,那么意味着地方国企很难占据较为突出的企业优势竞争地位。在目前的情况下,仍然普遍存在着较多的地方国企人员很难做到在根源上调整自身思维,地方国企人员对于铁饭碗、大锅饭等僵化固定的传统思维理念亟待实现全方位的改进。国企人员针对国企的财务内控、企业和谐文化的建立形成、企业人才引进等层面思维认识应当促进实现必要的调整,构建地方国企人员的动态化改革思维理念[4]。
(三)监督管理因素
地方国企改革的全面推动进程具有综合性以及长期性,因此在根本上决定了地方国企必须接受企业改革转型各个环节步骤中的严格监督。然而当前阶段的地方国企改革具体实践进程普遍缺失企业外部监督以及内部监督控制的重要保障因素,容易造成地方国企人员的主观随意性。国企人员目前如果要促进达到更加良好的国企转型改革总体实践成效,那么现阶段最为关键的国企优化改革路径就要集中体现在强化国企改革监管。地方国企只有从全方位的企业改革转型角度入手,那么地方国企的深入推动实现改革进程才会得到更加快速地发展。反之,缺失国企财务内控监督以及外部监督的地方国企改革将会存在突出的盲目性或者主观性,很难保证实现地方国企的优化改革以及效益提升目标。
三、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的优化实施路径
地方国有企业构成了当前市场主体中的关键组成,地方国企长期对于支撑并且促进地方市场经济的活跃发展提供了宝贵动力[5]。地方国有企业的现有经营模式以及企业管理形式都会显著影响到地方国企的改革发展进程,进而决定了地方国企亟待促进达到企业全面转型改革的优良效益指标。具体在深入推动支撑地方国企实现平稳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关键应当体现为如下的国企改革整体优化思路:
(一)健全地方国企深化改革的保障规范
国企改革的保障规范制度目前集中体现在地方国企的内部规章规范、现行法规以及地方条例等,以上多个层面的国企改革监管规范都要全面贯穿于地方国企的现有改革进程。在此前提下,地方国企目前针对国企推动实现深化改革的企业内部规章应当给予更加严格地落实,切实杜绝与摒弃地方国企的形式化改革实施弊端。地方国企通过采取规范化的国企改革开展表现形式,那么地方国企将会实现更加平稳与快速的企业自身转型目标[6]。地方国企的有关负责人员应当防止存在主观化的国企改革各项决策制定,切实做到客观分析与判断地方国企的市场环境变化。
例如,地方国企在当前的国企发展阶段进程中,已经有很多地方国企正在逐步深入推动国企分类改革。推动实现地方国企的分类改革将会有益于地方国企采取差异化的改革设计规划方案,切实防止地方国企存在笼统形式的僵化改革趋向。因此,目前针对地方国企的优化改革开展实施方案应当更加侧重体现在分类进行国企改革调整,重点涉及地方国企现有的企业管理模式、法人治理结构、企业股权结构、约束激励机制、企业选拔以及培训人才机制等多个层面的差异化分类改进。
(二)创新转变地方国企人员的传统思路认识
地方国企人员的原有认识思路必须促进实现更大力度的改变调整,地方国企人员的传统思维理念重点表现在忽视国企的自主经营模式完善,以及采取经验化的国企决策方案制定模式。因此,促进国企改革的总体成效优化应当全面关注于国企范围内的人员思路认识调整,通过采取实时调整以及灵活改变国企人员现有思维方式的举措,才能构建地方国企的良性竞争氛围,进而有力支撑了地方国企形成客观与理性的企业改革创新思维方式。
地方国企针对资本布局的传统实施结构亟待促进达到更大力度的调整,通过采取更为灵活以及多样化的资本布局组成形式,才能支撑达到地方国企的管理层级压缩、国企架构重新塑造、企业定位以及企业功能更新等目标。地方国企的管理负责人员必须严格整治国企范围内的现有不良资产,尤其是涉及地方国企内部的无效资产以及低效资产而言。应当清晰划定国企各个岗位人员的权责边界,严格实行地方国企的放管服举措[7]。
(三)全面强化地方国企改革中的监管工作力度
近些年以来,地方国企的转型改革进程仍然有待促进改革监管的各项举措强化。地方国企只有做到了深入推进并且规范实施国企的改革监管方案举措,那么地方国企的平稳改革以及创新发展目的才会得以更大程度地展现。具体而言,现阶段的地方国企必须做到自觉接受来自国企外部以及企业内部人员的严格监督,做到在根源上强化国企财务内控监督以及国企经营过程监督。地方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主观性的国企经营思维应当给予必要的转变,更多关注于地方国企的发展过程监督。
地方国企在全面深入推行国企各项监管工作的同时,应当重点考虑到采取国企创新活力的激发措施手段。应当侧重于国企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内部劳动制度以及分配制度方案实现更加有序的调整,切实采取更大力度的激励人才形式与手段[8]。唯有如此,地方国企中的技术人员才能够激发出自身的技术创新研发动力,确保构建形成地方国企良好的技术研发综合实力。
(四)促进国企开展人力资源的系统培训措施
国企人力资源的系统化培训工作,能够全面推进国企形成更加良好的实践人才队伍,据此提供了国企人才水平提升的关键前提支撑。现阶段的国企管理人员应当促进国企内部形成学习型的企业培训组织,鼓励国企范围内的岗位业务人才自觉接受国企提供的珍贵培训资源。知识管理的组织体系应当在国企内部实现更加完善地建立,全面增进国企内部的人员沟通交流。国企员工现有的人力资源创新培训机制不能够缺少全方位的组织保障支撑,因此必须促进国企开展企业员工培训的组织保障体系实现必要的完善。国企只有全面建立形成企业信息化的人才培养平台,国有企业开展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才能得以充分地实现。国企必须构建智能化的企业数据库,采取国企的信息化形式来增进国企人员之间的培训资源共享。
人力资源培训的基本设计内容还需包含国企特有的企业文化,促进国企的岗位员工实现更高层次的职业道德水准。人力资源培训全面实施中采用的企业技术手段将会直接关系到国企培养人才的总体效果,现阶段的培训国企员工技术途径存在信息化的改进演变特征国企管理人员目前能够通过采用立体化的虚拟现实技术支撑平台,从而促进实现了国企培养信息化以及智能化人才的目标。国企员工在远程人才培训的保障机制前提下,国企员工就可以做到灵活选择接受培训的地点时间。人力资源培训的总体实施成效不能缺少科学的评估机制作为必要保障,国企目前现有的评估人才培训成效机制有待实现合理的整改。采取多维度以及多层面的评估绩效技术指标体系,有助于国企的管理人员客观判断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实施效果,促进了国企整改并且完善人才培训的具体内容形式。
国企通过采取互动协作平台、企业知识库、在线培训交流社区等多元化的企业人才培养形式,应当能够支撑国企形成更加浓厚的培训参与氛围。国企实施人力资源培训的传统形式主要采用一体化的员工培训方式,因此造成国企员工无法结合自身的基本需求来接受培训内容。相比而言定制国企员工的差异化培训服务机制能够紧密结合国企岗位业务的操作实践需求,明确了国企开展人才培训管理工作的总体导向。国企开展人力资源的全面培训工作应当涉及企业人才的技术创新思维养成,并且还要关注于员工的协作能力、人际交流技巧、岗位操作技能、营销问题的解决能力等多个层面的能力素养优化。
结语
经过分析可见,地方国有企业在当前阶段时期的企业改革创新进程正在逐步实现平稳深入地推进。然而从总体上来进行判断分析,可以确定地方国有企业仍然集中表现在企业人员认识、改革过程监管、改革制度规范等多个层面的难题障碍,因此地方国企应当能够积极尝试并且深入探索全新的国企改革路径。具体在完善地方国企现有的企业改革路径方案实践工作中,现阶段的地方国企应当侧重于采取多元化的企业改革调整实现思路,健全地方国企现有的改革实践保障规范体系。
参考文献:
[1]施海彬.新时期地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难点与推进方式[J].现代企业,2023(10):96-98.
[2]赵金祥,刘琪.地方国资国企改革背景下内审体系的创新发展[J].投资与合作,2023(07):151-153.
[3]符越,陈思羽,冯丽艳.地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财务效应研究——以山西汾酒为例[J].财务管理研究,2023(02):48-52.
[4]王妍.地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有效路径探讨——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地方国企集团化改革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02):53-55.
[5]孙殿丽.新发展格局下提升哈尔滨市地方国企质效的对策研究[J].科学理论,2022(08):83-86.
[6]郑秋芸.新时期地方国企改革路径模式探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0,10(08):11-13.
[7]朱杭笑.地方国有企业改革重组过程中资产划转路径及相关税务问题研究[J].财经界,2020(21):239-240.
[8]巩娜.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路径及政策建议[J].经济体制改革,2022,(05):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