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玲 周红霞
摘要:地理情境教学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其通过创设具有现实感和沉浸感的地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社会认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基于地理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以主题式串联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虚拟技术融入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以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态度,以环境保护内容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以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观,同时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地理思维;社会认知;地理态度;空间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7-0133-04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跨学科特点明显,既涉及地球的自然环境,又关注人类的社会行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在传统地理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地理知识,缺乏对地理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实践操作机会。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采用更加灵活、更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而情境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地理学科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判断能力,使其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具备分析、解决和创新的能力。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其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让学生拥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世界的能力。
1.情境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地理学科的内容广泛而深入,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多个领域。地理情境教学可突破教材的局限,通过创设生动、富有创意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以模拟实地考察、观察地图、制作模型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现象,深入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特征,激发出对学科更浓厚的探索兴趣[1]。
2.情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地理学科强调对事物的综合、系统性认识,要求学生具备综合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使地理知识割裂开来,导致学生陷入“知识孤岛”,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而地理情境教学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地理知识与实际问题解决相结合,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地理思维能力、综合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这种教学方法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判断能力。
3.情境教学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社会认知
地理学科不仅关注地球的自然环境,还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通过地理情境教学,学生可深入了解地球上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环境和资源差异,从而形成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例如,教师可在情境中模拟各国、各地区的风景名胜,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经济发展情况,思考其中的差异和联系,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意识,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1.前期准备工作不全面
在初中地理情境教学中,全面性的前期准备工作是确保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但部分教师在准备中存在不全面的问题,这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和障碍。第一,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理解和把握。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广泛的知识体系和复杂的地理现象。但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不深入,或对某些概念、原理掌握不充分,没有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2]。第二,教学资源不充足。地理情境教学强调以真实案例或实地观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但部分教师在准备阶段忽视收集相关资料和资源的重要性,导致在教学中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或探究。第三,时间管理不当。地理情境教学需要教师合理规划教学活动时间,灵活调整课程进度。有的教师未充分考虑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导致情境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2.欠缺必要指导
地理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基础性的地理知识,还要提供必要的指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忽视指导的情况。第一,对地理情境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地理情境教学是将地理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通过模拟真实的地理环境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但有的教师缺乏对地理情境教学核心理念的理解,未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只强调理论知识传授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受限。第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关注。地理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但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完全按照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进度,未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未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活动,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第三,忽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地理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地理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推理并解决问题。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引导。这样,学生就缺乏积极思考、勇于质疑的意识和能力,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也无法灵活地将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1.主题式串联,培养学生地理思维
情境教学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可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和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知识,并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相应的地理思维,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3]。例如,在“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中,教师可在情境中设计一系列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以此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如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湖泊或河流进行实地调查并收集数据。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这样,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可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总结出河流、湖泊的特点及分布规律,并探索其中的影响因素,以此发展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能力。除了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教师还可设计一些情境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识解决情境中的特定问题,如让学生根据地理条件和资源分布来规划城市中的人工湖泊,以此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在运用情境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在不同环节的表现,为学生提供相应学习资源,并加强引导,以此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树立地理学习信心。
2.融入虚拟技术,培养学生空间意识
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虚拟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场景,以此加深学生对空间的感知和理解[4]。例如,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只能通过图片、黑板等平面工具来呈现相关内容,但学生受认知所限,难以真正理解其中的奥妙。而基于虚拟技术,教师可创设一个仿真场景,让学生借助VR眼镜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以及公转的轨迹和影响。当学生亲眼目睹昼夜更替的变化,亲身体验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后,就能对抽象的地理知识形成直观理解。教师还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互动式教学法设计一些情境任务,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扮演地球、太阳或其他天体,主动参与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探究中。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球自转以及公转对地球的影响,还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基于虚拟技术的地理情境教学还可提供一系列的模拟实验、动画演示和互动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可通过操作虚拟仪器进行实验,模拟地球的运行轨迹并观察其影响,或参与一场虚拟竞赛,通过回答问题和解决难题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这些互动设计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由此可见,虚拟技术的运用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相关地理知识,并形成空间意识和科学思维。需要强调的是,基于虚拟技术的教学方法并不能代替传统教学方法,其只是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与辅助,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教育智慧,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工具,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地理态度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正确地理态度[5]。例如,在“自然灾害”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自然灾害为话题,引入具体案例创设相应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以发生过的地震或洪水作为教学案例创设教学情境,并在多媒体课件中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视频,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接下来,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案例,如针对所选择的自然灾害案例,探讨其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应对措施等。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自然灾害的理解,还能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案例分析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更多关于自然灾害的知识。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教师可为其提供相应图书或网络资源等,让学生自主整理,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另外,教师还可开展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等,让其了解更多地理现象及其影响,以加深对自然灾害方面知识的认识、理解。除以上教学方式,教师还可通过其他创意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态度,如组织学生参与模拟灾害演习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应对自然灾害的策略和方法,或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原理和影响因素。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增强对自然灾害问题的敏感性和关注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4.扩展环境保护内容,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是一项重要任务。为更好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结合情境教学,采用扩展环境保护内容的方法开展教学,以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使其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思考、实践[6]。在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个真实的环境问题作为情境创设的素材,如城市的垃圾处理问题,然后展示相关数据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探究解决办法。另外,教师还可组织实践调研活动,如让学生前往附近的垃圾处理厂或者垃圾分类中心,亲身体验垃圾处理过程,并采访相关工作人员和专家,了解工作原理和相应技术手段[7]。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如引导学生参与社区的环境整治活动,或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工作,或开展一些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学生可深入了解和思考环境保护问题,从而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和互动,可了解更多知识,进一步拓宽视野。
5.开展课题研究,践行地理实践观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情境教学法践行地理实践观,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或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8]。这样,学生就会对初中地理知识产生更浓厚的探究兴趣,成为对地理学科有深刻理解的学习者。例如,“自然界中的生物”包括生物的分类、分布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模拟真实的生物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深入理解课堂上学到的内容。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前往校园内的植物园展开考察活动,让学生观察植物,并了解其特点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让其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植物的信息,分析其分布规律。这样,学生就能将课堂上学到的植物分类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问题,如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植物考察活动中,教师可以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如“为什么有些植物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的分布”等。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植物适应性和生态环境重要性的理解。在教学情境创设中,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生动的教学内容,如借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或设计一些游戏、趣味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其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出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6.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健全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地理情境教学中,科学、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既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保障。传统的评价方法以笔试考核为主,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忽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情况。在初中地理情境教学中,学生要通过实地考察、小组合作、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进行学习,因此评价方法也应多元化。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实地考察表现、听取学生的小组合作报告、评价学生的多媒体展示效果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在情境中的学习成果,并引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使学生借助评价、反馈,调整学习行为,实现学习效果的稳步提升。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社会认知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在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情境的合理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结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评价方式,确保地理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以此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勇.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106-107.
[2]杨怀志.基于核心素养的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活动”功效及教学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36):16-17+22.
[3]董训跃.聚焦校园真实情境的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36):55-58+61.
[4]庄雅玲,毛学刚.基于新型建构主义的初中地理主动学习策略探究———以“澳大利亚”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32):46-49+75.
[5]李彤.基于时间尺度思想的初中地理、历史跨学科教学———以人教版“黄土高原”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31):14-17.
[6]袁剑芳,刘卉.以课堂为主阵地的初中地理项目式学习策略探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27):20-22.
[7]付京慧.初中地理校本活动类课后服务课程开发的评价探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16):62-66.
[8]李诗涵,陈展图,肖伟丽.中学地理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14):59-61+71.
Explora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Situational Teaching Based on Core Competence
Zhou Ailing, Zhou Hongxia
(Shandong Province Anqiu City Dahua Middle School, Dawenhe Tourism Development Zone, Anqiu 262100, China)
Abstract: Geography situational teaching is a unique teaching method that stimulates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exploration motivation, cultivates their geographical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broadens their horizons and social cognition by creating realistic and immersive geographical contexts. In teaching practice, teachers can cultivate students geographical thinking through thematic linkage ba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geographical context teaching, integrate virtual technology into cultivating students spatial awareness, cultivate students geographical attitude through case analysis, cultivate students human environment coordination view throug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tent, cultivate students geographical practice view through project research,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situational teaching; geographic thinking; social cognition; geographical attitude;spatialawar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