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盼
摘要:数字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数字化技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发挥赋能作用,成为提升大学语文课程育人实效的重要抓手。大学语文教师数字化素养低、教学组织形式单一、信息化教学环境欠缺等因素使得赋能过程面临诸多困境。高校应从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帮助教师树立数字化思维,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推动教学模式变革,构建数字平台,提升资源共享效能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数字赋能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高育人成效。
关键词:数字化;赋能;大学语文;内在机理;困境;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7-0013-04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要做大做强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2]。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3]。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主题,以数字技术赋能大学语文课程是顺应国家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探讨数字赋能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和发展路径是当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非常重要且紧急的议题。
在教学领域,数字化为大学语文课程注入了新动力。数字赋能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丰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推动大学语文教学方式变革,助力大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
1.丰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
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分两种形式:一种以文学史为主,另一种以固定的单元主题和阅读篇目为主。两者讲授的内容都较为单一,容易造成对教材的照本宣科,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未来职业素养需求,这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缺乏积极性。而数字赋能大学语文课程可以丰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
一是优化与创新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传统的大学语文教材在内容的更新和传播上,与现实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数字化的发展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互联网平台获取最新岗位所需要的文化知识、能力素质和相关案例资源,并通过整合将社会、行业、企业所需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融入教学内容,实现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优化,确保学生接触到最新的、最有价值的、最能发展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数字化手段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其提供适合个人发展的学习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选择学习资源,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二是借助数字化平台将纸质作品转化为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能更好地赋予语文教学内容真实的情境。数字化可以将纸质经典著作通过图像、电子书、视频等数字化方式呈现出来,展现作品内容的真实情境,还可以实现云端阅读,从而极大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打破教学资源获取的时空限制,使教学内容更加立体,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使学生的审美与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教师教学古诗词时,可以通过数字化资源将文本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可视化情境,增强学生对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共情力等。三是进一步丰富大学语文学习内容。数字化使得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场域不再局限于书本及课堂,可以使学生依托数字化平台获取更为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如在线教学视频、电子图书、学术文献等。此外,数字化还可以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相链接,运用信息技术展现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情境。多种类的教学资源能够极大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丰富、学习成果更加丰硕。
2.推动大学语文教学方式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高等教育要根据时代特点,利用大数据的高速性、多样性和真实性,面向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自身的学习支持平台,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创新性转化。不断推动教学方式变革,是提高大学语文课程感染力和吸引力,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途径。当前形势下,数字赋能大学语文教学方式变革已成为现实。
一是赋能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数字赋能大学语文教学方式改革,可以使教师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布置学习任务,开展小组合作讨论,组织在线讨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等等。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加强教学互动,发起远程互动、课堂直播,开展沉浸式线上线下课堂教学,使线下课堂在线上学习中得到时间和空间的拓展与延伸,从而拓宽大学语文教学场域,培养和提高学生深度学习语文的能力。二是赋能高质量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有效的教学活动是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关键。数字赋能教学活动创新,可以通过虚拟仿真、AI数字技术、可视化图片创设符合教学实际和个人发展所需的情境,开展体验感较强的实践性活动[4]。例如,教学《诗经·蒹葭》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尽量还原文本中的场景,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比较诗中描述的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三个时令中“伊人”的行踪,将学生带入动态学习情境,带给学生沉浸式的学习和审美体验。三是赋能教与学的变革。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促使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教法上,教师不再采用传统的单纯的讲授法,并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在课堂上坚持“从做中教”“从做中学”教学导向,大量运用项目教学、问题探究教学、案例教学、模块化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例如,教师针对生活情景、岗位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将书本中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VR、AI等数字技术动态呈现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做到学有所用。在学法上,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建构知识的主动学习者,这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了满足。
3.助力大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学活动及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活动。数字赋能能够使数据信息获得更加便捷、类型更为多样、加工更为深入、应用更为及时,使大学语文课程评价从终结性评价向伴随式评价转变。原有的大学语文评价体系通常采用终结性评价,对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运用较少,难以全面、真实反映语文课堂上教与学的全过程,不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一是数字赋能强化过程性评价、伴随式评价。在数字赋能环境下,教师可以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教学过程的监测,利用数字跟踪、记录、分析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从而强化过程性评价。课前,了解分析学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前任务并将学习结果反馈至教师端,可以为教师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供学情依据。课中,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组织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平台可以实现对学生讨论、学习的实时监测,从而把握教学进程。课后,检测作业、目标达成情况。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采集伴随式数据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生成可视化评价报告再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为其推送相应的学习资料,从而实现差异化、个性化教学。二是数字赋能探索增值性评价。大学语文中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教学模块对教学评价的针对性和及时性提出了高要求。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难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价值立场、学习进步等情况。而数字技术可以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加频繁和深入,使每位学生都受到关注,都获得差异性和个性化发展,并使增值性评价成为可能。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大数据技术,通过计算机动画、图像处理技术,采集学生在一段时间之前和之后的知识、能力、素养等各要素的表现数据,再对这些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和分析,进而形成有针对性的评价结果,并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增值评价的分析数据,从而测量出这段时间后学生在语言表达、写作能力、文学素养、审美水平等方面的进步程度。
1.教师数字化素养低
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决定着数字化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广度与深度。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素养已成为教师未来必备的职业素养。2022年颁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到,教师应具备应用数字技术资源实施教学的能力[5]。数字化转型对教师的身份要求是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创新者。目前,高职院校部分语文教师适应数字化教学的能力较弱,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及各类软件创新变革教学方式的意识淡薄。有的语文教师对数字化教学的态度是畏难,甚至排斥的。有的教师不愿意主动尝试转变自身教学方式,仍在使用“灌输式”“一人讲授式”传统教学方式,这导致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学习体验感较差。在教学评价上,传统的教学评价仍然占据主要地位,一些语文教师不能合理利用数字技术对教学进行诊断和改进。教师数字能力、数字素养的欠缺制约着数字赋能大学语文课程的高效发展。
2.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依托教材、课堂、教师。然而,传统大学语文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相对老套,滞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课堂无法迅速、直观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只能随机抽取个别小组的成果,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强、参与度较低。传统师生关系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能力较弱。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难以构建理实一体化、多元互动的高效课堂,以致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3.信息化教学环境欠缺
智慧数字校园建设是实现数字赋能大学语文课程的基础和前提。当前,部分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缺乏足够的设备和软件系统,数字化进程缓慢,资金投入较少,相应地,依托数字资源搭建的教学资源平台、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课程、课程思政资源库也较少。同时,一些高校缺少专门的数字化管理人才,无法将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另外,数字化信息收集不全面,导致数据不能被精准掌握,各系统之间的统筹存在困难。例如,教务系统、学生宿舍系统、教室系统、图书借阅系统、办公系统过于分散,教师能够使用的教学平台、APP数量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会影响数字化推进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变革。
1.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数字化思维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6]教师的数字素养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软实力。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数字化思维。首先,教师要转变思维,提升自身开展数字化教学的意识与能力。传统的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视频、音频等传统多媒体手段。数字化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师要拓展思维,在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处理和信息创新上有所突破,学会在课堂上运用人工智能或虚拟仿真等新技术开展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学习资源供给。其次,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运用数字化技术与数字化教学平台开展语文教学及实践活动的能力。教师应该重视数字化技术学习深造,掌握数字素养理论知识,具备技术教学的能力,能够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教材、教法等改革,开展模块化教学和实践活动设计、实施、评价,不断探索智慧化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2.改变教学方式,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变革推动着教育模式的转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对大学语文教学方式变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落实这些要求,则需要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进行重大突破[7]。大学语文课程在数字化背景下的改革,可以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进行创新。在教学内容上,不应再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而是向多元化发展。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大量的学习信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包括沟通与表达、应用文写作、文学篇目赏析,以及与大学语文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等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贴合生产实际与岗位需求,学习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相关的知识等。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依托数字化网络技术,在课堂上推行模块化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式,还可以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数字化为媒介,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现实课堂与虚拟教室相结合的双课堂教学模式[8]。该模式集信息收集、整合、共享于一身,能将师生互动讨论、学生参与、移动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大学语文的育人实效。
3.构建数字平台,提升资源共享效能
数字资源库的建设能够为大学语文课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一方面,加强大学语文课程与数字化的融合,能够推动语言文化数据资源高效共享。高校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力度,构建文本阅读、应用写作等多样化的数字化平台。还应积极与周边兄弟院校、图书馆、文化馆等开展合作,打通资源共享通道,建立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在内的语言文化数据资源库,通过数字化平台融合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语言文化素材,为大学语文教学和实践提供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完善大学语文课数字化应用场景,能够提高备、教、学、评、研、训等数字化水平。高校要构建数字化智能型平台,加快智慧教室、虚拟仿真等设施建设,为大学语文教学所需要的新环境、新平台、新模式、新评价提供具体的路径,将数字化落实在具体的语文教育场景中,推动语文教育与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而增强师生的参与感、获得感。
数字化时代,数字赋能大学语文课程既是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赋能大学语文课程对激发课堂潜能、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使学生时时皆学、处处能学。但当前,大学语文数字化转型还存在教师数字化素养低、教学组织形式单一、信息化教学环境欠缺等问题,高校应加快数字平台构建,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素养,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以推进大学语文课程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大学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22-12-21)[2023-06-22].https://www.gov.cn/zhengce/2022-12/21/content_5732986.htm.
[3][6]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3-05-29)[2023-06-22].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 2305/content_6883632.htm.
[4]刘星焕,何玉芳.以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机理、现实梗阻及实践路径[J].理论导刊,2023(10):104-108.
[5]教育部关于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2022-12-02)[2023-06-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302/ t20230214_1044634.html.
[7]刘宝存,李紫璠.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教学:进展、问题与对策[J].北京教育,2023(07):13-17.
[8]陈永平,冯燕芳.技术赋能的高职教学资源质量:场域学习、空间资源与教学设计[J].职教论坛,2023,39(06):54-62.
Digitally Empowering College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ntrinsic Mechanisms, Realistic Dilemmas, and Development Paths
Yang Pan
(Guzhou College of Health Prodessions, Tongren 554300, China)
Abstract: Empower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is the focus of current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Digital technology plays an empowering role i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becoming an important lev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university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education. The low digital literacy of colleg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the single form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the lack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environment make the empowerment process face many difficulties. Universities should start from updating their teacher education concepts, helping teachers establish digital thinking, changing their teaching methods, promoting teaching mode reform, building digital platforms, and improving resource sharing efficiency. They should fully promote digital empowerment of university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university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nhanc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digitization; empowerment; college Chinese; intrinsic mechanism; difficultie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eaching methods;resource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