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的姿态来“做事”

2024-06-30 12:32林燕杨涨勤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5期
关键词:想象文学语言

林燕 杨涨勤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在第一学段的学习内容包括“阅读并学习讲述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爱国志士的童年故事……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与变化……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三个方面。学习内容浅显又深刻,需要为学生美好人生做好奠基,培育学生的语言审美意识,让学生享受阅读乐趣,学习创意表达。该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其独有气质:文学阅读,读者跟着作者一起去想象;创意表达,作者邀请读者一起来想象,让学生在审美的语言实践中习得审美的语言。笔者以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遵循“教人做事”的行动逻辑进行探索。

一、聚合多维目标,融通真实的审美情境

1.提炼“做事”主题

本单元选用了诗歌、散文、说明文等多种体裁,编排了四篇课文,内容涵盖古今,展现了祖国的壮丽山河。“我爱阅读”中的《画家乡》从儿童的视角描绘了独具特色的家乡风光。通过单元学习,学生必将产生热爱祖国、亲近家乡的情感。综合考量,教学本单元,笔者提炼出“寻美中国、美慈溪”主题。

2.锁定“做事”目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这一核心目标的统摄下,最终形成本单元的素养型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图文对照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借助关键词和图片,边读边想象画面,学习并积累课文的语言,发挥想象进行有创意的表达,逐步提高表达的丰富性和独创性。

(3)学会观察,感受探索发现的喜悦;与同伴合作交流,自信地与他人分享;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培养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3.激活“做事”需求

(1)开发“真实”情境。本单元以描述性文本为主,相较于故事类文本,这类课文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我们在单元伊始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有人说,读书是另一种旅行。这一单元,我们和诗人、作家共赴一趟说走就走的文字之旅,把一路的所见所闻,用自己的巧手图文并茂地展现在这张长达2米的白纸上。祖国是‘大家,家乡是‘小家,家乡慈溪也有许多值得打卡的美景、美食。学习结束后,咱们组织一次‘行万里路的班级‘墙书发布会,让同学、老师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处处胜景。”

还原描述性语言的真实语用情境,唤醒生活经验,盘活相关的知识积累、情感体验,将传统的学科行为转变为真实的实践活动,学生进入一种悬而未决但渴望解决的认知冲突中,对“做成事”的结果怀有美好的期待,这来源于发现美、欣赏美的情感体验和冲动,是一种自觉的创造性表达,加强了文学阅读与学生创作活动的联系。

(2)展现“有我”生活。在情境创设中,我始终定位于学生视角。总任务“纸页上的足迹—我的旅行墙书”是二年级学生的第一份“墙书”,为“我”做“墙书”,做“我”的“墙书”,“我”是旅游小达人,请你跟“我”来。无论在哪一个环节,学生都被赋予角色相应的使命与任务,一旦选择特定的角色就担负着被赋予的任务,自然产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学生从旁观者、接受者变为祖国美景的探秘者、学习成果的创造者,角色进阶使他们更清晰、更具体地觉察到单元主题之于自己的意义,从而产生持续的内在学习动机。

为此,激活审美需求为文学审美的逻辑起点注入活力,使学生在熟悉而新奇的审美情境中,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学习的自主建构和意义生成,经历“用语文做事”的学习方式,最终让文学阅读促进精神成长。

二、建立审美图式,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1.经历“做事”过程,丰富情感体验

锁定核心知识,遵循阅读文学作品“发现—感受—表达”的逻辑,统整一组学习任务、一系列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形成一张结构化的做事清单(见图1),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建构积极的、有逻辑的审美体验。

在大任务引领下设计的子任务都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共同体,提供了阅读与交流、观察与体验、想象与表达的广阔空间,形成了以角色体验为中心、以表达逻辑为基点的学习路径。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美、发现美,在“墙书”绘制中表现美、创造美,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读和品是文学阅读的灵魂,紧紧抓住语言描写的独特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对文学语言的品味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将语言变成情感体验,实质就是让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语言实践。在“赏风情”子任务中,以“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展开感悟之旅,通过“知好”“读好”“夸好”架起代言之路。借助图片,直观感受葡萄枝叶又多又密;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想象葡萄丰富美丽的色泽,品味葡萄色泽之美;绘晾房示意图,探访葡萄干的秘诀……教师通过多维度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细化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步让学生形成“葡萄沟之好”的具象化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读好相关语句并做葡萄沟的代言人。

学生通过与文学作品进行持续对话,发现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形象美,体悟蕴含其间的情感美,将审美感知与情感活动紧密交织,建立语言与审美的直接联系,并将其内化为日后对新文本或新语境的自发式审美路径,这是抵达“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的必经之路,更是直指审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

2.探究“做事”智慧,积累审美经验

低年级学生阅读经验相对欠缺,应引导他们通过想象、朗读、讨论等方式从单向度的文本内容对话中跳出来,让他们不断发现文字表达的秘钥,即“如何做好某事”的知识,指向做事的方法。

在“游奇山”子任务中,学生经历了“初读寻奇—赏读探奇—仿说夸奇”的学习历程。学生能感受到石头之奇,但是难在用积累的语言准确、有序地表达,即“仿说夸奇”。教学时笔者采用三个学习活动有序推进。

活动1:名字有趣——是什么

展开想象,为喜欢的奇石取合适的名字。

活动2:样子有趣——像什么

作者用“好像”或“像”,把“仙桃石”想象成“桃子”,把“仙人指路”想象成“仙人”。描写“猴子观海”用了双引号,描写“金鸡叫天都”时用“变成了”,让我们知道“猴子”“雄鸡”也是想象出来的。

用上合适的方式把“天狗望月”“老僧采药”“金龟探海”想象成一种事物。

活动3:想象有趣——做什么

想象画面中的事物,用上准确的动词描写怪石。

学生梳理出作者介绍黄山奇石的创作秘钥,实现语言由读到写的建构。在此基础上,迁移方法共探奇石,在“构思与想象”的助推下模仿写其他奇石,学有余力者迁移到对其他事物的描摹上。教师从文学阅读中找到具有再创造意义的训练点,将“积累课文优美语言”无痕地嵌入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指导学生把握表达的融通机理,在恰当的应用情境中,实现技能的浸润、内化、发展和迁移,达到创意表达的发展要求。

从阅读、欣赏文学作品走向对实际生活的体验与表达,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做事”的智慧在一个个的学习情境中被分解、落实,那些对作家而言最重要也最宝贵的创作智慧通过作家的示范和任务的驱动转化为儿童建构自身表达经验的养料,帮助他们形成建构意义的认知地图,实现经验的积累。这份经验是长久的智慧,是改变心智模式的关键,更是审美创造核心素养提升的应有之举。

3.融通“做事”资源,拓展审美视野

学生往往因为认知有限,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难免会遇到陌生的事物和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的情形,这对他们关联、重组、表现、创造带来前置性的障碍。因此,教师引入相关材料进行适度组合、调试,并在整体的观照下,内外贯通,或纵深开掘,或横向拓展,组织群文阅读或互文阅读。

根据既定主题,本单元的学习资源有来自单元内部的循环使用,比如用先具体再概括的方法介绍新疆葡萄干,激活文本语料,巩固习得的语言表达。也有单元内外的联系,比如将《日月潭》与写景文《春游阿里山》《美丽的武夷山》联系起来对比阅读,为制作“墙书”提供多维资源;联系《美丽中国·从家乡出发》系列图画书,试着在“墙书”中融入赞美家乡和祖国的文字。此外,依托慈溪市地方课程《寻美慈溪》,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体验平台和审美空间,让学生走出校园,寻找慈溪的美景、美食,寻访慈溪的名人,探寻慈溪的传统文化和发展史,感受家乡的自然美、人文美。

新的资源,提供新的“做事”组合方式,通过“材料+”创意联动,扩展语言的张力,拓宽审美视野,提升“做事”效度。学生感受体验之美,积累审美经验,综合多种方法创造性地表达文学阅读感受,形成富有个人印记的文学读写成果,实现对美的创造。

三、展开多维评价,实现审美创造的育人旨趣

文学阅读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学业评价应该注重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独特体验。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更应该关注他们积极的学习体验,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动机,真正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实现文学育人的终极目标。

1.嵌入“做事”评价,助推审美内化

在“纸页上的足迹——我的旅行墙书”单元学习任务过程中,嵌入口头言说、文字表达、审美创造与文化自信等维度适切的评价,引导学生借助评价检测学习行为。能自主梳理旅行路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过文字想象到的画面,主动积累由原文生词发散延伸的词汇并将其运用到合适的语境中,这是基于口头言说维度的评价;运用“名字有趣、样子有趣、想象有趣”“先具体后概括”“选用词语”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这是基于文字表达维度的评价;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绘制并介绍旅行“墙书”,产生热爱祖国、亲近家乡的情感,这是基于审美创造、文化自信维度的评价。

不管是哪一个维度,始终以关注关键能力的结构化应用和向任务之外的生活迁移为宗旨,始终以呵护儿童天性为要义,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多种媒介呈现个性化的成果,积极寻找并准确指出蕴含其间的创造力,并不断鼓励与强化。

2.研制评价工具,提升审美效能

为学生提供可理解、可操作的评价方法或工具,以记录学习过程中结构化的进程,显现相对完整的能力框架,让“文学审美素养”看得见。

评价工具应视个体的实际需求灵活使用,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如在“展·旅行墙书”中,除了常见的图文并茂、指定的语段创作外,有的学生为每一页折叠墙书录制音频并设计成二维码,小观众们只要扫一扫就能轻松“云”游;有的设计了根据文字描述猜景点的游戏,增加了和观众的互动感……让基于文本的文学体验走向根植生活的文化实践,学生有意或无意地接近自我建构的审美标准,切实提升审美效能。

通过“想做事”“会做事”“做成事”的进阶学习,直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终极目标——让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

猜你喜欢
想象文学语言
我们需要文学
快乐的想象
语言是刀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