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平平
阅读是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拓展思维深度、培育逻辑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将阅读目标、任务、内容、方法等关键环节有效整合,可以提升学生阅读的质量和效率。互文阅读是语文课内外阅读极为重要的方式,主要是指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时,根据文章中心思想、表达方式和内容等要素,选择与教学内容存在内在关联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实现“双促”目标。采取互文阅读方式落实课前、课中、课后阅读实践手段,以期达到预设的阅读目标。本文以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进行研究,让互文阅读成为“双减”背景下语文学科“提质、增效、减负”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互文阅读方式进行整合与推广,实现语文阅读深层次的教学探索,以期提升课内外阅读价值。
一、依托课前阅读夯实阅读基础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阅读作为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本身具有极强的关联性、逻辑性、缜密性。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课前阅读的核心在“留影”,学生课前通过预读简单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方法等要素,对阅读内容有初步的认知,就能够带着疑问进行深度学习。
1.背景认知
课前阅读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感性认知,对学习内容有个初步的把握。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单纯阅读恐怕学生无法产生足够的情感共鸣,因为抗美援朝对于和平年代的学生相距久远,学生无法从更深层次体会到抗美援朝的意义,更不易体会“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中蕴含的悲痛。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时代背景,可以选择已经公映的同类影片,如《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等。另外,可以利用网络数据资源,选择与抗美援朝相关的资料(纪录片、音频、歌曲、图片、小故事等)进行关联学习,以便增强小学生阅读时的关联反应,让他们能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决策的正确性、中国人民志愿军视死如归的精神以及后世子孙应当从哪些方面继承和发展抗美援朝精神。
2.拓展阅读
“尽信书不如无书”,文章的阅读不在于强记内容,而在于对内容的共情、共鸣、共享,学生应通过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内蕴的情感、自我的激励。所以,如何通过阅读超越阅读本身才是关键。拓展阅读是阅读实践的重要手段,统编本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优中选优,彼此间既是独立的,也存在内在的关联,但拓展阅读不应局限于文章或时代背景,而应以跨越式拓展模式吸纳更多的阅读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庞大的阅读场景。在《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晨读和家庭预习时间,查阅与文章存在关联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拓展,如查阅毛主席、毛岸英、杨开慧的生平,解析《蝶恋花·答李淑一》,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还可以播放抗美援朝烈士遗骸归国的影像资料等。
3.深度鉴赏
2022年版课标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点培养语句品鉴能力”。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一部流动的历史,每个汉字、每句话都有其不同的美丽,传递着不同的价值与意义。初读《青山处处埋忠骨》时,学生大多对“忠骨”的概念及内涵认知不深,因为战争中的很多选择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可以播放影片《长津湖》中毛岸英等人为抢救重要地图重返指挥所而捐躯的情节。那时的地图是核心战略资源,所以要将阅读置于当时的战争背景中,才能够更好地体会到“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悲壮。在阅读表现毛主席内心悲痛的内容时,应当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关键词,体会“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中隐藏的悲痛。
二、聚焦课中双线阅读实践效果
统编本教材按照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双线结构进行设计,教学中必须把握“双线并进”的意义,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体现互文阅读的优势,通过互文阅读体会文章内容中的情感,提升拓展相关阅读文本的力度,进而形成互文互证阅读逻辑,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把握内在主题。
1.篇内互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中对于毛主席的内心有如下描绘:“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在课堂阅读理解中,教师应当通过神态、动作的解析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文中共产生两次互文关联:一是“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对比发现,与第一句存在相同的描绘手法,都是为了表达主席内心极度悲痛的情感,教师可以提出“主席为什么不通过痛哭的方式表达情感”,将主席的伟大、隐忍、格局表现出来。二是把“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进行互文,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到类似或相关的句子,如“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等,都是通过人物的神态、情绪、表情等变化去体现内心的波动。互文阅读方式的应用,能够从横向和纵向角度进行阅读训练。
2.互文互证
《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标题源于“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标题选择就已经具备互文内核和底蕴,而标题立意与诗文意蕴是一致的。前文分析的是篇内互文,还有很多篇外互文内容,如《黄继光》《我的战友邱少云》《刘胡兰》《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事实上,此类文章本身就是一部流动的历史,虽然文章描绘的是一人一事,却是千千万万革命志士的缩影。互文阅读时,只需要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2~3篇文章,就能够真正理解文章的主题,掌握必要的阅读之法,既关注思想价值,又聚焦表达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的精髓与技巧。互文同时具备互证功能,单篇文章的表现力可能稍有些弱,但拓展到关联的文章时,就能够找到互相佐证的词句,多视角、多层面地展现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融合课外阅读拓展思维广度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与补充,也是语文教学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学生的阅读思维、阅读经验、阅读方法存在差异,所以阅读效果可能参差不齐。分析发现,思考维度是影响课外阅读效果的重要原因,通过拓展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提升课外阅读效果。
1.纵横结合
互文阅读,既可以横向拓展文章内部资源,通过资源的交叉、互证达成阅读目标;也可以纵向拓展文章的时间流向,向上或向下进行拓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时,可以横向选择与抗美援朝相关的文章,以增加学生对抗美援朝时代背景的理解与认知。如《再见了,亲人》《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这些都是纪实性文章,情感一致,但描绘的人群与角度存在差异。从纵向视角互文阅读可以选择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就会发现抗美援朝战争更加艰难。
2.积淀底蕴
互文阅读是可以无限拓展和延伸的,国内关于抗美援朝的书籍和文章相对较多,除上述提到的课文外,还有战地记者魏巍撰写的长篇小说《东方》,系统地分析和描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真实场景。为什么在互文阅读中要谈及底蕴?因为每篇文章的撰写立意、方法、结构都是存在差异的,只有不断地阅读、对比、分析,才能够把握不同体裁的个性,才能够促进底蕴的沉淀与积累。《青山处处埋忠骨》就是一篇极具代表性的阅读篇目,标题、背景、人物、事件都极为生动,能够引发学生无限的联想,进而通过互文阅读让学生更真实地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和阅读方法,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各类文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结语
互文阅读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成长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的重要方式,需要从理论和实践视角给予高度的重视。首先,依托课前阅读夯实阅读基础,让学生通过预习掌握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反复阅读拓展认知深度并且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度鉴赏;其次,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加强课中阅读实践体验,以篇内互文和互文互证为手段,做好学生阅读的引导;最后,融合课外阅读拓展思维广度,利用纵横结合的方式去积淀底蕴,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