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语文”视野下初中文言文教学初探

2024-06-29 21:51:25胡娟
文教资料 2024年3期
关键词:桃花源记文言文教学

胡娟

摘 要: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淡薄、教师教学模式固化以及生命意识传达浅层化等问题。以“生活性”与“生命性”为特征的“生命语文”教学理念的出现,无疑为初中文言文教学打开了新视角。本文阐释了“生命语文”教学理念的内涵及其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总结文言文教学困境的基础上,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为例,从“生命语文”视角出发,通过构建情境、设置游戏、师生对话等教学策略,以引领学生走入文本,体会文本中蕴含的生命意义和人文内涵。

关键词:生命语文;文言文教学;《桃花源记》

文言文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主题思想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巨大的推动力,也是文化传承所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当前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仅停留在背诵及应试阶段,尚未真正走进文本,文言文教学出现了“只有文言知识灌输,没有文化精神传承”[1]的尴尬局面。将“生命语文”教学理念与初中文言文教学相结合,能够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树立生命意识,体会文中蕴含的生命意义与人文内涵。

一、“生命语文”教学理念的内涵

关注个体生命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997年,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2]。这标志着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拉开帷幕。因此,教师应主动为课堂教学注入生命活力,让置身其中的生命个体都能深刻体验到生命所蕴含的无穷力量。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关注“人”的终身发展,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教育与个体生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关系,而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个体生命发展与完善。

冯建军指出,“教育学作为生命成全之学, 履行推动人的价值实现, 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使命,也就为自己找到了存在的价值与位置”[3]。因此,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体生命价值,找寻个体生命意义。

“生命语文”教学理念与其他教学理念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更多地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所体悟到的生命价值。因语文教育受“工具主义”的影响,许多教师逐渐忽视了对人精神的建构,在这一现状下,熊芳芳承续了生命教育理念,并将其与语文教育相结合,于2001年提出“生命语文”教学理念,她也是最早提出这一理念的人。“生命语文”教学理念指出,“以生命为出发点,遵循生命的本质属性,与生活牵手,让生命发言,让语文进入生命,唤醒生命,并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是为帮助我们认识生命的美丽与宝贵,探索生命的方向与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与品位,使生命变得更加美好、更有力量、更有意义而进行的语文教育”[4]。这一理念显现出“生命语文”的两大本质特征——“生活性”与“生命性”。[5]“生活性”即引导学生去经历和体验现实生活与心灵生活。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内在审美素养,唤醒学生深层次的心灵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构建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作者的情怀,沁润心灵。“生命性”是教师从个体生命出发,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张扬个性,激发学习热情,体悟生命内涵,追求多元的人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生命性”的传达需要师生双边互动,展开对话交流,相互理解、启发,共同成长进步,在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中展现生命热力。“生命语文”教学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丰富学生生活内涵,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感悟生命意义和人文内涵。

本文认为,“生命语文”教学理念重在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体悟其潜藏的生命内涵与意义,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进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思考。这也为教师转变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提供了新视角。

二、“生命语文”教学理念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选篇都是文学精品,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优质资源。“生命语文”教学理念的提出无疑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这一理念,潜移默化地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在“生命语文”教学理念支撑下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思考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真谛,从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如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桃源人”与外界隔绝,追求安宁和乐的生活状态,让学生理解生活的多元化和生命的可贵,珍惜自我和他人的生命。

(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尊重自我

语文教学应始终把对“生命”的关注与关怀作为从一而终的发展重点,这与“生命语文”的价值取向,即“用语文唤醒生命意识,用语文丰富生命内涵,用语文提升生命质量”[6]形成了内在联结。初中阶段是学生涵养心灵的重要阶段,文言文对涵养学生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向学生渗透生命意识,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我,更加尊重自我。如在《桃花源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教学的方式,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分别站在渔人和桃源人的角度思考,写下自己的学习感悟和心得体会,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拓展自我。

三、当前文言文教学中的困境分析

(一)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薄弱

首先,虽然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不少文言选文,对文言文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文言文的词、句等与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们容易产生文言文十分晦涩难懂的感受。这导致学生很难走进文本,自然也难以体会其中的生命意蕴。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今文化差异日益凸显,学生虽深知文言文内涵深厚,但又因文言文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很难与其产生共鸣,文言文与当今社会的脱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相较于小说、散文等现代文的学习,文言文涵盖的知识相对琐碎,学生学习的付出与成效往往不成正比。以上原因导致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相对薄弱。

(二)教师教学模式固化

在应试的压力之下,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多侧重通过大量的讲授来传递文言知识。因此,文言文教学存在教学思路单一、教学情境缺失、课堂氛围沉闷等问题。这剥夺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其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枯燥单调的讲授方式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得到的更多是静态的、浅层的文言知识,而非动态的、深层的知识,所以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更多的是等待教师的直接“投喂”。在这种硬化的教学模式下,文言文所蕴含的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就很难被挖掘。

(三)教师生命意识传达浅层化

文言文可以分为“言”和“文”,“言”主要指向字词句,也就是文言基础知识,“文”是文言文文本所承载的文学和文化。[7]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将二者统一起来。但反观当前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大部分教师更加侧重“言”的讲授,把文言文的翻译、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作为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将文言文的主题、作者情感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一带而过,忽视了“文”的传达,没有引导学生体味文言文的真正内涵及其中的生命意义与生命价值。

四、“生命语文”视野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之一,承载着古人自我情感的表达以及对世界的认知。所以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应局限于词、句的理解与翻译,更要关注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哲理,体悟文章的情感表达。《桃花源记》是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篇目。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更蕴含着一种对理想社会与自由精神的追求和倡导。下文将以《桃花源记》为例,提出“生命语文”视野下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一)构建情境,导入背景,激活生命意识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如果直接讲授文言文,可能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和畏难情绪。而构建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将文言文与实际生活或者已经在头脑中构建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来辅助教学,展现出文言文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开展学习。[8]教师通过引入作者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知人论世,跨越时空,与作者展开对话,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

在《桃花源记》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创设真实语言情境,如巧妙设疑、角色扮演、配乐朗读等。教师可以构建“陶渊明诗歌回忆录”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学习过的陶渊明诗作中的相关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等。在学生重温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逐步引导其总结陶渊明生活的社会背景并体会他的处世心态,进而感悟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联系《桃花源记》巧妙设疑——“桃花源”真的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吗,引导学生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通过写作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并寄托自己的美好情趣的创作意图。如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二)设置游戏,引发思考,丰富生命体验

在传统文言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会出现脱离文本,直接教授文言词、句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机械化、僵硬化、浅层化、碎片化地理解文言词、句,学生无法进入到文言文的具体情境中,无法感同身受,甚至丧失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置游戏,在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的同时,使其更容易走进文本,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生命意识奠定基础。

在《桃花源记》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两个小游戏。第一,设置“文言知识冲关”游戏。将易错字音、疑难词语、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成语意译、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两两一组,按照难易程度设置文言知识冲关卡,并将其分为四个等级:初级-中级-中高级-高级。学生通过运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文本中文言知识方面的问题,进行闯关,率先闯关成功者可以获得奖励。这种教学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能让学生直接认识到本节课文言知识的重、难点所在,让学生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设置“渔人角色体验”游戏。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桃花源:看到了平坦的土地,整齐的房舍,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等田园美景;体验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感受到他们“怡然自乐”的精神状态。在学生体验“渔人角色”时,教师可以引导其用“美-乐-奇-情”将课文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情境。同时,在学生体验渔人这一角色时,教师可以扮作记者,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以渔人的身份谈一谈进入桃花源后的感受。在文言文教学中,游戏的设置能够淡化师生身份,形成平等、和谐、融洽的互动氛围,帮助学生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理解文本所体现的内在意蕴,归纳整理文章主旨。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够“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师生对话,植入情感,感悟生命价值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对话交流中,师生相互启发学习,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使文言文“活”起来。学生也能够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获得审美体验,感悟生命价值。

在《桃花源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就“‘桃花源是陶渊明想象的理想之地,但为什么读起来却有很强的真实感”这一问题与学生展开对话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比如,进出桃花源的路径及过程写得真实具体;渔人所乘的交通工具——船,也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桃花源里的农村景象比较贴合实际;开篇的渔人、结尾的刘子骥,也增加了文本的真实性等。教师再进一步引出对“作者为何要写‘桃花源,它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这一问题的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创作背景出发,结合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采用自由发言的方式,让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内容进行总结。师生对话互动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移情”效果,有助于学生感悟文章中的生命价值,提高学生以古观今的能力。

五、结语

“生命语文”教学理念是一种焕发着生机与活力的教学理念。它强调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生命意识的人。在“生命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注重个体生命价值,挖掘文本内在的生命意蕴,让学生品味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生命表达。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对文言知识有较为系统、全面的掌握,还在于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能够采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能够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可以通过构建情境、设置游戏、师生对话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深入文本之中,深入理解文言文所蕴含的深层意蕴,为拓展学生思维以及激发其生命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生命语文”教学理念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相符,两者注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它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众多学者、专家的关注和重视,为当下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新方向,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当然,这一理念正处于发展阶段,仍需不断结合教学实践加以丰富、完善,才能真正推动文言文教学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

参考文献

[1]许春卉.“生命语文”观照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6):29-30.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8.

[3]冯建军.论教育学的生命立场[J].教育研究,2006(3):29-34.

[4][5]熊芳芳.生命语文[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7:2-13.

[6]陈广凤.熊芳芳“生命语文”发展历程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7]包建新.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86.

[8]石宗璞.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及突破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2023(20):33-35.

猜你喜欢
桃花源记文言文教学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名家硬笔抒写《桃花源记》
中国篆刻(2017年5期)2017-07-18 11:09:30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9:40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