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府禁方》应用膏药的中医思维及现代启示研究

2024-06-28 15:33:43王蕻博彭恩胜吴海波段胜斌陈昊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4年5期
关键词:膏药

王蕻博 彭恩胜 吴海波 段胜斌 陈昊

【摘 要】 旴江名医龚廷贤擅用膏药,思维独特。其著作《鲁府禁方》福、寿、康、宁四集中有大量膏药的论述,应用参术膏治疗内伤、鼓胀体现了“元气论”的自然观;应用独乌膏、太阳膏治疗头痛病体现了“阴阳论”的生命观;应用经验化癖千槌膏、黄阁化癖膏治疗小儿疳积体现了“五行论”的诊疗观。时至今日,龚氏对膏药选料、煎煮、市场、人文理念方面的研究,仍给后世医家带来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鲁府禁方;膏药;中医思维;龚廷贤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4)10-0018-04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10.zgmzmjyyzz202410005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Plasters in the Book Lu Fu Jin Fa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Medicine Thinking and Modern Insights

WANG Hongbo PENG Ensheng* WU Haibo DUAN Shengbin CHEN Hao

Ji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 China

Abstract:The renowned physician Gong Tingxian from Xuanjiang possessed a unique mindset and exceptional skills in utilizing plasters. His work, Lu Fu Jin Fang, encompasses four volumes—Fu (Blessing), Shou (Longevity), Kang (Health), and Ning (Tranquility)—which extensively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plasters. The utilization of Can Shu Gao (parturient-related plasters) in treating internal injuries and abdominal distention exemplifies the natural perspective of the “yuanqi theory.” The application of Du Wu Gao (Black Crowberry Plaster) and Taiyang Gao (Sun Plaster) in managing headaches embodies the vitalistic outlook of the “yin-yang theory.” The use of Jian Yan Hua Pi Qian Chui Gao (Thousand-Hit Plaster for Empirical Habits) and Huang Ge Hua Pi Gao (Huang Ge Plaster for Empirical Habits) in addressing pediatric malnutrition manifests the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 grounded in the “Five Elements theory.” Even in the present day, Gongs research on plaster selection, preparation techniques, market considerations, and humanistic concepts continues to provide crucial insights for future medical practitioners.

Key words:Lu Fu Jin Fang; Plasters; Chinese Medicine Thinking; Gong Tingxian

龚廷贤治愈鲁藩王妻子顽疾后被赐“医林状元”牌匾,写下《鲁府禁方》[1]。此书刊于公元1594年(万历二十二年),将鲁府和龚廷贤素藏秘方删繁就简、分门别类编辑而成,依病证而分112类,又列通治、膏方、杂方三门,其丸、散、膏、丹、汤齐备,珍贵实用。膏药是我国中医学五大药物剂型,诸多中医名家认为,膏药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2]。龚廷贤应用膏药治疗多种疾病,医学功底深厚,诊疗思维独特,值得后世学习借鉴。

1 参术膏中的“元气论”思维

参术膏药物组成虽只有人参、白术两味,但在固护元气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龚廷贤认为元气可以保证人体处于健康状态,提出:“夫人之一身,有元神,有元气,神官于内。气充于体,少有不保,而百病生矣。余谬为保元云者,正欲保其元神,常为一身之主,保其元气常为一身之辅,而后神固气完,百邪不能奸,百病无由作矣。”[3]《鲁府禁方》中的福、寿两集记录了内伤、鼓胀的治疗方法,认为参术膏在治疗时不仅能保护元气,更能行气和气。

1.1 行气:治疗内伤 内伤多是慢性疾病,七情、劳倦、饮食失调都会引起内伤,伤害元气。龚廷贤认为:“人之一元,三焦之气,五脏六腑之脉,统宗于胃。故人以胃气为本也,凡善调脾胃者,当惜其气。”因此,以胃气为本,利用参术膏治疗饮食失节后损伤脾胃,劳役过度后耗伤元气效果极佳。

参术膏治疗内伤的精髓在于两点:一是掌握行气的原理,《素问·调经论》中提出:“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意思是说脾胃气衰,元气不足,正气虚损后的气机不畅会导致饮食不进。参术膏药性温和,可以调动人身之气,辅助胃磨动,随着脾胃乘呼吸的升降而运化水谷,水谷气消而转输,增进食欲,便可产生元气;二是选用固护益气之药。膏药为浓缩之品,含量较高,对久病急需恢复元气之人效果更佳。为了增强参术膏滋补效果,原方入蜜二两,能促进患者肠胃蠕动,缓解长期气虚便秘的情况,再以瓷罐盛,入土埋三天三夜出火毒,服药每两三匙,白米汤下,能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考虑周到。

1.2 和气:治疗鼓胀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和”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理念,承载着中医精气神、形神统一、天人相应的自然观维。龚氏因治愈鲁藩王妃鼓胀而闻名天下,离不开他对“和”的深刻理解。诊治前,王妃四肢羸瘦、腹大如蛛、病已垂危[4],龚氏认为,不能用以往活血化瘀、除胀祛邪的治疗方法,而是以培补正气为主,于是采用李东垣《脾胃论》的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药到病除。参术膏取补中益气汤中的人参、白术制成膏剂,效果极佳。

参术膏在治疗鼓胀过程中不仅强调环境与人之间的和,更注重人体自身的和。一是消补兼施,先调脾而非逐瘀。虚实夹杂者,消补兼施谓之和,鼓胀的原因可以是脾气虚,也可以是脾阳虚。脾气虚表现为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脉缓;脾阳虚表现为面色苍黄、畏寒肢冷、舌胖脉沉细无力。单纯逐瘀的话,用药过于峻猛会伤及正气,因此固护脾胃是重中之重,参术膏药性温和适度,是中庸之法,符合常理正道。二是升降相因,先化湿而非利水。升降痞塞者,升降相因谓之和,鼓胀治疗中如急于利水,大量的津液流失,气随津脱,患者会出现神疲乏力、萎靡不振的状况,利水太过,极有可能在身体虚弱时引发其他疾病,因此最重要的是化湿。参术膏中白术健脾燥湿,淡渗利水。用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可达到脾胃健运,从而逐渐恢复人体机能畅通,营卫调和。

2 乌头制膏中的“阴阳论”思维

阴阳是古代哲学的范畴,是指自然界中具有相反属性并存在对立制约关系的两种事物,并能以此解释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以及运动变化规律[5]。乌头作为“十八反”中的毒性药物,在治疗头痛疾病中也有“阴”“阳”两面的特性,“阴阳论”是龚氏中医学理论的基本思维方法,对其临床实践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2.1 阴阳交感相错:治疗风寒头痛 没有阴阳双方的交互作用,阴阳的其他关系便无从谈起。之所以说独乌膏具有阴阳交感相错性,一是表现在取穴上,二是表现在剂型上。

在取穴方面,独乌膏涂于顶、脑角、太阳、风府处,因为以上穴位不单独归属十二经脉的任何一条,也没有明显的阴阳归经,如风府虽不是太阳或阳明经,但是位于督脉,而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此脉与冲任同起于胞中,在尾骨端与足少阴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汇合。龚氏应用风府穴搭配其他头穴,表现出阴阳之间的变化规律,也形成了其独特的治疗格局,即交感相错,相互感召。

在剂型方面,川乌一两为末,醋调成膏,风寒头痛,独乌制成膏剂最佳,服药不效。制成膏剂一是因为乌头有毒性,外用更安全;二是乌头口服主要作用于风湿痹痛,而治疗风寒头痛外用效果最佳;三是涂抹相应穴位方便;四是膏剂能区别于口服药,患者会小心用药,避免误食。

2.2 阴阳互根互用:太阳膏治疗太阳头痛 阴阳不能单独存在,在某些范畴的阴阳关系还体现为互相滋生、相互为用的特点,尤其在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表现极为普遍,龚氏将此思想应用于太阳膏中。一是体现在理论应用上;二是体现在临床实践上。

太阳膏在理论应用上切实可行。龚氏治头痛病的最终目的是调理阴阳,达到阴阳和合的状态。他认为从根本上讲,头痛发生主要就是阴阳的相对平衡被打破,阴阳的偏胜偏衰代替了阴平阳秘,阴阳失调是头痛发生的根本原因。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联事物或现象的相对立的属性或同一事物本身存在的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以表示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两种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区分及运动变化,又可以表示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应着的两个方面的属性趋向及运动规律。

太阳膏在临床应用上效果显著。太阳膏用法为:川乌、天南星、白芷细末,用葱白连须同药捣烂,贴太阳穴上,纸盖之。川乌主治太阳头痛,天南星为头风要药,白芷为阳明经引经药,入足阳明胃经,一般用于前额及眉棱骨的阳明头痛,配伍葱白散寒通阳,对阴盛格阳也有极佳疗效。太阳膏集引诸药归经而把握阴阳的整体观,将阴中寓阳、阳中寓阴、互根互用作为治疗依据,以提升阳气为主而治疗头痛。

乌头膏和太阳膏贴于不同的穴位,既入阳经也入阴经,不拘一穴,乌头用膏方贴于特定穴位,既可以避免口服药物的毒性,又可以循经治疗,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儿童用膏中的“五行论”思维

五行论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观点是宇宙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元素或物质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龚氏熟练掌握五行的运行规律,在《鲁府禁方》康集中,他特别关注“土”元素的特性,巧妙地运用经验化癖千槌膏和黄阁化癖膏这两种膏方,对小儿疳积进行治疗。

3.1 经验化癖千槌膏“培土制水” 培土制水法是中医五行学说中相生相克的治疗方法,经验化癖千槌膏灵活运用“土克水”的原理,通过温运脾阳来治疗小儿脾阳不振、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积块。

在“培土”方面,本方通过川椒来温暖脾阳。脾胃位于人体中央,属土,小儿身体刚刚发育,脾胃虚弱时协调其他脏腑的升降活动力量稍差,川椒不仅能够提升脾胃活动能力,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状,同时对于儿童肠道寄生虫导致的虫积腹痛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治水”方面,本方中应用芒硝与麝香来消除水湿停聚。脾五行属土,五窍为口,五气为湿,小儿因湿邪积聚腹部形成积块,口中有臭秽之气,应用芒硝可以治疗小儿“内水”停聚,芒硝为皮硝提取物,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的作用,能加速小儿体内结块分解排出体外,口中臭秽自然消除;应用麝香可以引“外水”发散,麝香外用可显著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毛细血管数量,先用麝香少许擦皮肤,引气透出后,便可开始覆药,其原理是用麝香调动身体的元气,激发体表的温煦,从而将脾胃之气运行达到扶土效果,后以热水浴软,捏成一饼,以狗皮盖贴,随将有火熨斗在膏药上熨三五次,再用绵帛勒之。三日一换,可除病根。这种培土制水的外敷法能够由内到外将水湿排除,通过皮肤渗透方法直达病灶。

3.2 黄阁化癖膏巧治“子病犯母” “子病犯母”是中医五行学说中的一种病理表现。在病情严重时,子脏病变日久会过度消耗母脏的资源,导致母脏也出现不足的症状。

黄阁化癖膏治疗心脾积热型小儿疳积,“子病犯母”是病因。本方中的“子”是脾,“母”是心。这种心脾积热既有表象又有里象,表象有两点:一是口内生疳,口疮多是脏腑有热;二是身体发热,说明体内有热邪透表浮于肌肤之外。里象为积滞生热,小儿脾常不足,喂养不当,饮食过饱加之脾胃运化功能较弱而致食积生内热。针对以上病因,黄阁化癖膏以“清心健脾”[6]为治则,方中黄柏清热、秦艽祛湿,配以莪术、三棱、穿山甲破血消癥,再加全蝎、蜈蚣攻毒散结,诸药协同作用,治疗癖积气块、身体发热以及口内生疳等症状。黄丹归为心经、脾经和肝经,这种药材具有多种功效,既可以拔毒又可以坠痰镇惊,该方制膏外用能减少毒性,增强药效,对瘰疬结核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用此药膏时,需将其坐入水中溶化开,不可直接在火上加热。小儿使用一小张,摊在布上,贴于患处。贴用后,患者可能会经历一些特定的生理反应,如贴用三日后感觉肚皮痒,七日感觉疾甚痛,这些都是药膏起效的标志。龚氏以五行论中“实则泻其子”为治疗原则,通过清心泻火法调整脏腑之间的平衡,根据小儿的特殊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 《鲁府禁方》应用膏药的现代启示

对于需要局部给药、透皮给药的病症,选用膏药效果最佳。药物通过皮肤进入血管慢慢渗透,药性平和,充分利用,不会增加肠胃负担。膏药在选料、煎熬、养生方面对现代医学仍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4.1 取象比类,挑选膏方用料 当今西医思维,分科精细,局部诊疗,“取象比类”的整体思维越来越少,《鲁府禁方》中将神仙太乙膏单独列为膏药专章,原方中称:“专贴打扑伤损,遍身疼痛,一切痈疽……如神。”本方用药14味,联系事物之间的共性个性,按照功能行为相同或相似为同类原则,做到治疗上的“取象比类”。首先是注重了“象”的整体类比,自古以来,就有“凡花皆升”“凡藤皆通”的概念,该方选用槐树枝、柳树枝、桃树枝各30寸,应用树枝为药是取树木调达、升发之形,功能活血通筋,起到治疗疼痛的作用。其次是注重了“类”的动态功能,黄柏、防风、玄参、赤芍、白芷、生地黄、大黄均用5钱,此类药物药性多偏寒凉,味道偏苦,配伍到一起能祛热、除风。中医的取象比类并不是简单的直觉感悟,而是通过大量实际经验的总结,将病因不拘泥于表象,能由此推彼,触类旁通。

4.2 按序守规,如法煎药成膏 中药煎煮方式往往容易被忽视,“一锅出”“大锅出”的情况屡见不鲜,现代煎膏方式不能追求高效而删繁就简,应按照古方古法有序炮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鲁府禁方》福集中应用神异痰火膏子治疗痰火就明确细致地描述了煎膏顺序,首先将生、熟地黄(二黄)与诸药分开各自煎煮,二黄为同一植物不同制品,炮制方法不同,效果不通,得痰火之人阴虚血燥,热扰心神,二黄单独煎煮能最大程度发挥药效,既滋阴清热,又补血补精,煎煮后和其他药物混合成膏时,下蜜再熬制,此顺序不可颠倒,蜂蜜表面作用是调味,实际是中和药物,缓解药性,此方熬药时用的是沸腾之水,如先倒入蜂蜜会破坏蜂蜜成分,失去药效,最后下松花、玄明粉、白矾、乳香、柿霜、梨、藕,这些药物用量小且不适合反复煎煮。由此看出,煎膏顺序不得更改,严格按照古法炮制才能让煎膏发挥应有的作用。

4.3 迎合需求,巧妙以膏养生 早在明朝时期,中医美容便开始盛行[7],《鲁府禁方》收录涉及洁肤、乌发、芳香、美容、延缓衰老的方剂共约35首,在今天美容养颜、养生预防方面仍有广泛的用途。《鲁府禁方》杂方中记载的孙仙少女膏、杨太真红玉膏均为美容养生方,但是药物组成和功效各不相同。孙仙少女膏主要功效为润泽肌肤,黄柏皮清热燥湿、杀菌消炎;土瓜根去颜面热毒疮疖;大枣补气补血,滋润皮肤。整体搭配治疗疱皯、痤疮等疾病。杨太真红玉膏主要功效为红润面色,以杏仁、滑石、轻粉为药。滑石性爽滑,可疏利毛孔,加上冰片、麝香气味芳香,可增加美容效果,且能去皮肤疾患。龚氏的面部护理水平极高,为后世中医美容发展提供重要的研究内容。

4.4 用膏制药应以人为本 龚氏在应用膏药时,能够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其医德医品也给后世重要启示。

首先是仁心仁术,龚廷贤常以“儒医”自命,在钻研医道时,认为仁心是医者的首要品质,在其著《万病回春》中指出:“医道,古称仙道也。”同时对当时的医者也提出了批判:“原为活人,今世之医,多不知此义。”最后提出医者的道德准则是“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济众,惠泽斯深”。

其次是精诚情怀,认为医生将好生之德、恻隐之心、淡泊名利、心怀天下作为基本准则,龚廷贤在少年时就喜诵爱物济人之句,从小信奉“达则为良相,不达则为良医”的至理名言[8]。成名后,在《鲁府禁方》中写下禁方括曰:“好生君子,依方修制,救急济贫,扶危苏剧。刊布天下,咸沾恩惠,国泰民安,功垂万世。”[9]龚廷贤以天理良知警戒自我,从不区别对待病患,在《万病回春》中提出“贫富虽殊,药施无二”,还应“十勿重利,当存仁义”。龚延贤认为医家的品行不仅在医学专业方面要博古通今,还应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担当感,医德医术同样重要,在他的很多著作中,对医生、病人乃至子孙后代如何立身处世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5 结语

《鲁府禁方》被鲁藩王称为“皆百发百中者”,可见龚氏技术高超。在应用膏药方面,他擅于总结规律,审视生命现象,注重医学思考,具有超前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不仅考虑自然因素、环境因素,更为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设身处地地着想,将其“循生生之理,用生生之具,助生生之气,达生生之境”的大医情怀不断注入到中医药文化之中。

参考文献

[1]龚廷贤.鲁府禁方[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3.

[2]张艳宏.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基础及目前应用现状[J].甘肃中医,2007(2):1-3.

[3]龚廷贤.寿世保元[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

[4]史世勤.龚廷贤与中日医学交流[J].中国科技史料,1993(1):21-28.

[5]杨寒松.《黄帝内经》阴阳思想的哲学源流及其理论的内涵与特点[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6]谢强,宋济,黄冰林.旴江名著《鲁府禁方》辨治五官疾病特色探微[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7):50-51,66.

[7]潘馨莹,蔚振宇.《鲁府禁方》美容方药探析[J].河南中医,2015,35(6):1439-1440.

[8]柳菁菁,张彬锋,孟裕在.《鲁府禁方》美容方特色分析及其在化妆品开发中的应用展望[J].广东化工,2020,47(21):87-89,92.

[9]张治国,李景远,刘理想.龚廷贤“王道”医学思想探析[J].中医学报,2017,32(11):2124-2126.

[10]龚廷贤.鲁府禁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

[11]李世华,王育学.龚廷贤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407.

(收稿日期:2023-09-07 编辑:刘 斌)

基金项目:2021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后疫情时代增强国民中医药文化自信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C21115);江西省2022年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融媒体视域下中医药文化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YC2022-s830);2023年度立项江西中医药大学“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红樟叶”采编播宣讲团(项目编号:X202310412277Q)。

作者简介:王蕻博(1995—),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医文化学。E-mail:804993447@qq.com

作者简介:彭恩胜(1975—),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医文化学、医学人文。E-mail:13879158178@163.com

猜你喜欢
膏药
“冷”膏药镇痛“热”膏药散寒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17:00:18
小膏药,大学问
注意细节用膏药
基层中医药(2021年9期)2021-06-05 07:14:14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10
撕膏药避免疼痛小妙招
膏药的正确打开方式
贴膏药,时机位置要对
膏药一次贴多久
膏药一次贴多久?
农家参谋(2017年11期)2017-03-25 12:33:23
祖传膏药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