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堂课的灵感来自这句话:平衡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并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反馈,能帮助他们在PBL中实现深度学习和产出高质量产品。(《项目式教学》)
《济南的冬天》一课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放开手脚做项目的同时,尝试将各种各样的评估贯穿一个项目的始终:“完成迷你项目”这个板块。
任务一:想象品味——考察选择济南冬天的景点。我充分评估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而非只评估团队合作的结果。
任务二:提炼模仿——诗化命名济南冬天的景点。我提出了“提炼模仿法”,利用它作为工具和流程进行形成性评估。
任务三:提炼创写——宣传推销济南冬天的景点。学生根据学到的方法、老师和同伴的反馈、经典景点广告词的示范,挑战新的创造。
最后一个板块——评价项目学习。我为学生展示“故事缩写评价量表”作为示范,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结构化地总结学习成果的机会。在这个机会中,学生将充分做到自我反思,并评估同伴表现。
◆济南的冬天——项目式学习在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课堂类型】
思辨性
【课堂亮点】
(1)运用“连接+打通”策略。(2)实践PBL教学法。(3)评估项目成果。(4)打通认知壁垒,进行跨界学习,发展学生思维能力。(5)实践领导集中式对话模式。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济南冬天景点开发及宣传”项目的实践与反思,品味散文语言,提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重点)
2.能通过“连接+打通”策略,打通现实与虚拟,感受经典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和创意美,运用“提炼模仿法”内化知识,拟写景点名和广告语。(重难点)
3.能通过对课文和“西湖十景”的打通式学习,积累大量词汇,感受中华文化的美好,增强文化自信。
4.能根据教师反馈、同伴反馈、经典景点广告词的示范和自我反思,优化学习行为,结构化地总结学习成果,进而有能力自评和评估同伴表现。(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悬挂项目
师:在《天净沙·秋思》里面,我们了解了PBL,顺便为《天净沙·秋思》这首曲做了一个迷你项目。谁来简要说说自己对这堂课的学习印象?
明确:非常有趣,也很燃;非常神奇,可以把储存在大脑里用不到的知识用上;很高效,在给《天净沙·秋思》设计展览品的策划、讨论、交流过程中,还学到了很多知识……
师:PBL的一般模式:通过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复杂的任务来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这些任务包括设计、计划、决策、执行、交流结果等。“很燃”就意味着大家的学习主动性、参与度、求知欲、思维活跃度被PBL很好地激发了出来,大家玩儿得很开心。
其次,我们的大脑中有大量碎片化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涉及诗词积累、音乐、美术领域,还涉及历史、物理、化学、数学等。为了更好地完成项目,你将打通认知壁垒,调动一切可用的知识。经过这个融会贯通的学习过程,你的思维力怎么可能不强大,格局、眼界怎么可能不扩大?
再次,PBL通过解决参与性强的、与真实世界密切相关的问题来实现深度学习。什么是深度学习?不仅认识知识的表象,还要通过分析、评价等来学习知识的深层含义、内在规律、终极价值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更容易加深我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感悟。
所以,这种教学法相当高级!让我们玩儿得又“嗨”,学得又深。想不想再来一次新的体验?(教师展示课题《〈济南的冬天〉——项目式学习在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悬挂迷你项目:
【情境与项目】
你是济南市旅游资源开发办公室的负责人,想深入了解济南的冬天之后,选择开发几个引人入胜的有商业价值的旅游景点,为景点命名,并宣传景点吸引游客。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完成这样工作,朋友向你推荐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你和你的团队将以合作的方式,通过完成一系列的学习探究任务,来高效地解决工作问题。
【新技法学习】
提炼模仿法。
师:请进入情境角色中。既然朋友向我们推荐了《济南的冬天》,我们就不再自行策划行动方案,直接走进这篇名家散文,好好了解一番济南冬天的特点和各处美景。(教师播放配乐班得瑞的《初雪》,学生朗读课文。)
二、完成迷你项目
任务一:想象品味——考察选择济南冬天的景点
◆子任务一:
小组合作探究:济南的冬天是()的。
师:读罢此文,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明确:响晴、温晴、秀气、没有风声、可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结构特点进行提炼,注意整体评价,学生聚焦响晴、温晴。)
◆子任务二:
小组合作探究:济南的冬天是()的。响晴?温晴?
师:“响晴”和“温晴”哪一个更适合?请你在文章中找一句最能佐证你想法的描写,先为这句话设计朗读,再结合对这句话的品析,说说你的选词理由。(学生先独立思考,圈点勾画批注课文,再小组讨论,准备发言。)
明确:(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与联想、质疑与对比,将名句品味透彻。教师、学生示范朗读,学生齐读贯穿始终。
(2)示范一:“温晴”合适。“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把山拟成一个穿着花衣的姑娘,把草比喻成带水纹的花衣,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的景象。花衣能被风吹动,可见雪比较薄。为什么薄呢?因为气候温暖,雪下不了太厚,或者雪已经化了一部分。这句描写突出了“温晴”的特点。
示范二:“温晴”合适。“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将薄雪拟人化,使它更加灵动,就像小姑娘的脸蛋,因为害羞露出粉色,突出了薄雪的温和。后面一句说“那些小山太秀气”,更突出了它的温和,所以是“温晴”。如果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去写“响晴”,小姑娘的害羞就不合适了。
男孩也会害羞,为什么薄雪被拟人化为小姑娘的脸蛋而不是小男孩的?首先,上文说道“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已经把山们拟人化为爱美的少女,上下文统一,所以下文也应该拟人化为少女。其次,女孩子更温柔,拟人化为女孩,更恰当地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暖、晴朗的特点,给人羞怯、温柔的女孩子那般安适之感。男孩子更适合表现阳刚、生机勃勃的美,比如《春》中写的“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如果把山和薄雪拟人化为男孩,作者想要突出的应该是“响晴”的特点。
为什么薄雪被拟人化为一个害羞少女,而不是微笑的少女或者歌唱的少女?因为斜照的阳光并不强烈刺眼,是温暖的,温和的阳光映在薄雪上,雪反射夕阳之光,呈现出淡淡的粉色,这正像是女孩子害羞的脸。如果比拟为微笑,夕阳和雪的反射就太过灿烂,反而不真实。作者这样写更形象生动贴切地表现了夕阳斜照下雪景的特点和美。值得一提的是,可爱的薄雪承载着作者的喜爱、陶醉之情。
(3)难点突破: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前置学习材料中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小龙女出场的选段和王维《山居秋暝》讲透空灵之美。
(4)教师充分评估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而非只评估团队合作的结果。
师:通过品读《济南的冬天》,我们对济南冬天的美景详细“考察”了一番,也深刻了解到,济南的冬天最大的看点是“温晴”,那么,我们将要挑选、打造的景点也应突出“温晴”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到济南的哪些地方去挑选景点呢?
明确:城外小山、山坡上的小村庄、城外的河水。
任务二:提炼模仿——诗化命名济南冬天的景点
◆子任务一:
小组合作探究:济南冬天美丽的山色、村景、水姿分别组成了一幅幅清隽的图画,作为济南市旅游资源开发办公室的负责人。请你根据老舍的文章,为济南的冬天选择景点,并为景点取一个美丽的名字!
温馨提示:
(1)景点的看点要突出“温晴”的特点,有特色、可开发。(2)景点命名需诗意、概括性强,能体现老舍对济南冬天胜景的感情。(3)尝试提炼模仿:尽量提炼段落中的字词来雅致地命名(可灵活处理)。
景点命名示范:
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断桥残雪、平湖秋月、三潭印月、花港观鱼、雷峰夕照、曲院风荷、双峰插云、南屏晚钟、柳浪闻莺
(各小组展示,成员板书景点名。)
明确:(1)小村卧雪、柔雪夕照、薄暮映雪……
(2)教师用“提炼模仿法”作为工具和流程,以“西湖十景”为参照进行形成性评估。学生在实践中摸索这个工具的使用方法。
◆子任务二:
小组合作探究:总结提炼模仿法
师:当老师给你一个段落和一篇文章时,你将如何提炼?又如何模仿?请大家回忆活动二环节老师和同学的点拨和反馈,尝试分步骤总结提炼模仿法。
明确:第一步,确认段落写作对象;第二步,圈出关于写作对象的关键信息;第三步,分析模仿对象的语法结构和语言特点;第四步,模仿对象,把圈出来的信息进行组合(组合要通顺,符合语法要求和大众的认知习惯,能用文章内容组合最好,不能,则化用文章内容);第五步,检查。
任务三:提炼创写——宣传推销济南冬天的景点
师:现在,我们将运用提炼模仿法完成一个更高级的任务——撰写广告词,找出第4自然段写得好的句子并提炼、化用、浓缩。模仿“断桥残雪”广告词为“雪霁晴峦”景点拟写广告语。
西湖十景之一“断桥残雪”的广告词: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冬日雪晴,伫立断桥,残雪似银,冻湖如墨,黑白分明,动人心魄,来吧!断桥残雪请你欣赏绝佳美景!
学生根据学到的方法、教师和同伴的反馈、经典景点广告词的示范挑战新的创造——拟写广告词。教师巡视班级,选择学生习作准备评价。
三、评价项目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从广告词的要求、“雪霁晴峦”所涉及的景物特点、“断桥残雪”广告语的优点三个角度,由易到难拟定评价标准。制定若干评价标准后,形成评价量表。
课后任务:评价并继续完成广告语的拟写。
1.根据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广告语,遴选出“雪霁晴峦”优秀广告语。
2.为济南的冬天其他景点拟写广告语。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南义初级中学)
编辑:常超波
作者简介:王琴(1978—),女,汉族,甘肃宁县人,本科,中级职称,从事初中语文的教育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