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批注阅读教学探微

2024-06-28 11:44赵霞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12期

赵霞

[摘要]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次正式出现“批注”的概念,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让学生“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并且阅读时注意体会人物的心情。通过单元导语引领、课文示范方法、课后练习实践等,可以做到突出重点、有效迁移、显化过程,从而让学生掌握批注的要领,学会通过批注来阅读,从而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 批注;单元导语引领;课文示范方法;课后练习实践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融入了大量的创新教育思想和理念,语文要素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教材按照层级递进、分散呈现,分步落实、集中训练的思路编排“批注”语文要素,体现了层级性、发展性的特点。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次正式出现“批注”的概念,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让学生“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并且在阅读时注意体会人物的心情,这就提示语文教师要进行专门的批注阅读指导。基于此,笔者结合教材内容探讨批注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单元导语引领,突出重点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将“批注”列为语文要素之一,并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语中要求“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就明确了本单元的主题与教学重点。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对导语进行研读,从而把握本单元的教学方向。

过往的语文教材中,更多地把批注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一个手段,而教学的重点或是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或是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把“学生学会批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与原先辅助阅读手段的定位完全不同。也就是说,本单元的课文是作为掌握一种阅读方法的载体,而不是教学的主要对象。实际上,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也鲜明地体现了编者的这一意图。具体看这一单元,第18课《牛和鹅》直接在课文旁边示范了五处批注,后面两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和《陀螺》都预留了版面的四分之一空白给学生作批注。并且,在每一篇课文的课后第一道习题中,编者其实已经给出了有关批注的单课学习要点,将之串联起来,就构成了整个单元的“批注”学习路径。这充分体现了教材对“批注”由扶到放、由单一到多元的编写思路。基于此,学生通过这几篇课文的学习和实践,将有效掌握批注的要领,并深刻理解批注阅读的方法。

二、课文示范方法,有效迁移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共有三篇课文,分别是任大霖的《牛和鹅》、叶至善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和高洪波的《陀螺》,均属于回忆童年生活的记叙文。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批注、批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下面以第一篇课文《牛和鹅》为例,分析教材中示范的批注。

1.基于课文示例作批注

《牛和鹅》这篇课文的每一页的旁边都留有四分之一的空白,共计5处棕色印刷的批注,分布于各个自然段中,这五处批注并不是随意而为的。课后的第一道习题就点出了编者的意图:结合课文中的批注,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和同学交流。显然,编者用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给学生做了示范。通过范例,学生明确批注可以怎么写、可以从哪些角度着手等。针对这五处批注,我们发现它们是从如下角度切入的:①自己的疑问;②对文章写法的点评;③自己的感受;④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⑤自己的一些联想(这个角度在本文的批注中没有体现,这种批注形式不常见,但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补充)。如此一来,不仅课后的第一道习题解决了,而且学生头脑里对批注到底是什么、可以从哪些角度切入等疑问也迎刃而解。

空泛的讲解,远不如实际案例来得直接、有效,这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例。此时,再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将本课所学夯实,可以让学生对“批注”有更清晰的认识。

2.学生自己尝试作批注

通过课文旁边的示范批注,学生知道了批注的角度,但如果《牛和鹅》教学仅仅止于这个层面,内容难免显得单薄了。教师可以继续要求学生进行写批注的尝试。这篇课文第二处批注“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不难发现,它是指向写法的批注,首先引用了文中的动词,然后表达了心情,最后点明写法。分析到这里,学生再上手操作就很容易了。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尝试从写法的角度进行批注。以下是几位同学所作批注的内容:

学生A:通过拍、摸、触,将“我们”不怕牛的样子写得清清楚楚。

学生B:“锤”这个字,让读者感受到作者虽然不如别人胆大,但对牛也不害怕的样子,写得很明白。

学生C:扳——叫它跪下来——骑,把那几个孩子胆子特别大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

结果表明,在课文示范的基础上,学生能很快地掌握批注的要领。

三、课后练习实践,显化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方法的习得,如果只是看别人操作,效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只有将理论落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本单元后面两篇课文,都留出了约四分之一的空白,用来给学生进行批注实践。而且,这样的实践是以课后习题为抓手,一课一得,着力进行批注方法的探索。

1.在不理解处作批注

第19课叶至善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后第一题内容如下:默读课文,在你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显然,这一题要求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写下自己的疑问。学贵有疑,疑问是学生在阅读时最容易产生的一种思维,可能针对某个词语,可能针对某个情节,还可能针对某种写法……学生在写下疑问时,真实地反映出自己的想法。有了疑问才会有思考,才能为接下来的学习和研究铺路,所以疑问批注非常重要。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批注有非常个性化的内容,也有比较共性的地方。比如,一些学生都在课文第十自然段的旁边作批注:扮老虎到底要不要“豁虎跳”?另一些学生在第二十自然段的旁边批注道:文中的“我”表演真的砸锅了吗?随着共性问题的提出,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对重点的呈现,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有效理解整篇文章。

2.在体会较深处作批注

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高洪波的《陀螺》,课后第一题同样与批注有关:默读课文,在你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比起《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习题,此处让学生批注的角度就更显得多元化了,可以是自己阅读时受到的启发,也可以是学到的知识,还可以是对文章写法或内容的理解……在这一课,笔者着力引导学生将批注阅读落实得更加深入。通过前两课的批注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单一的批注方法,所以在《陀螺》教学中,笔者首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了批注的角度,随后以课文为载体,启发学生将批注角度从单一转向多元,把批注阅读与仿写练笔结合起来。比如,课文的最后一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对此,笔者让学生用批注的形式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这样,就不仅仅是批注练习了,而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温儒敏.语文讲习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

[2]蒋剑秋.小学语文单元大概念的解读、提取与实施[J].小学语文教师,2022(03).

[3]叶枚举.聚焦单元要素,习得批注策略[J].中小学班主任,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