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坚
当AI与教育相遇,结果会是怎样?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零一个答案。
今年六月,最耀眼的高考明星当属“AI”!不只是高考的作文题与“AI”相关,考后第一时间全网霸屏的也都是“某AI猜高考作文题压10中3”“当AI参加2024高考”“大模型挑战高考作文”之类与AI高度相关的自媒体消息,“AI”与“教育”就此被“深度捆绑”,但“AI+教育”的未来哪会就这么狭隘。
当AI与教育相遇,未来会有无尽的可能。且就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视角,做一个好玩的非正式的个性化盲猜。
站在教师的角度,若我有了AI,将会变成啥样?
最功利的想法是:枯燥乏味的事让AI去做,简单重复的事让AI去做(不避讳了,说的就是批作业、写范文,还有讲讲知识点之类),不喜欢或者不擅长的事还是让AI来帮助。
最“不要脸”见解:从前,模仿和抄袭是可耻和被唾弃的,现在,仍守旧地一味强调从零开始无疑是可笑且无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将重新定义“拿来主义”,AI会让自己的工作更省心更省力也更显“优秀”。
最迫切想实现的:开发一套无所不能的“AI虚拟试教(上课)系统”吧!各种风格的教学设计可选,各种类型的学生可挑,既有新手上路型的入门难度,也有摘星揽月式的赛事精炼,难度系数可以是1-n的自定义,模拟场景也有1-n个可选项。脑子里之所以会突然蹦出这么个鬼主意,是因为教育的容错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所以,在“试教”这件事上,尽量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少折腾孩子。
一个美妙的妄念:AI在赋能和改造“我”的同时,孪生一个数字的“我”,让数字的“我”可以随时顶替当下的“我”。只是,数字的“我”若不如当下的“我”,要来有何用?又或,数字的“我”更优于当下的“我”,我还有啥用?
站在学生的角度,若孩子们可以有AI,他们喜欢的会是什么?
我猜想,标配的智能玩意儿中一定会有“AI做(猜)题神器”,但这类成人视角最有效的提分工具,应该不是孩子们的首选对象。
我猜想,孩子们一定会喜欢有趣又好玩的工具,如一支很智能的“神笔”。对,就要神笔马良手里那支!在他们还不会说话时就可以画画,在他们还不会写字时也可以画画,在他们不太会画的时候还愿意动手去画。化潦草为工整,让简陋变精致,都是一瞬间的事!只要动动手指,那蝶儿就飞了,刚说个话儿,小猫便跟着走了。孩子们脑袋里任何的奇思妙想,都能通过神笔生动地呈现。这下好了,不会画的和会画画的都开开心心的。
当然,我更希望孩子们有一个陪自己长大的AI小伙伴。不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别人家孩子”,而是自带“成长属性”(疗愈功能)的幼时玩伴,孩子们的个人行为会影响“伙伴”最终的养成结果。在成长的过程中,既可以一起作业,一起合作,协同设计、共同创新,也可能是一起犯错,一起被罚,共同纠错、携手进步。若不小心把小伙伴养成了不是自己喜欢的样子,你可以重启或者归零,但这样的次数并不多,一次,或两次,最多三次。走错的路可以重走,但后悔的次数一定不能太多。
当AI与教育相遇,未来的教育便有了无限的可能性,但同样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只希望,在未来教育这架天平上,让AI能更偏向学生这端一些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