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散文阅读中健全人格

2024-06-28 07:15:25谭云凤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1期
关键词:文本情感评价

谭云凤

散文有别于其他文体,其艺术表现第一要素聚焦于作者的自我情感,第一叙述者是作者,第一聆听者也是作者,自表自答,自怜自顾。它个人的倾诉,其关注的视角不在于记叙的客体,而在于描述人与事物的过程中,作者作为主体的所思、所想、所感。散文阅读的本质力量在于引发学生对自我意义的探索,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学生需要通过反复阅读文本,寻找多元方法来剖析文本结构,挖掘文本深层意义。

笔者基于教学现状,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运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反思阅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将《老王》阅读教学设计如下。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聚焦于“小人物”,这些平凡、有弱点的小人物是社会大环境的一分子,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从这些小人物中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能够引导学生向善向美,培养人文情怀,完善人格修养。

杨绛先生于1984年撰写了《老王》,以“忆旧”为总题,发表于《随笔》1985年第1期,后收录于《杨绛散文》中,是杨绛先生作品中最富有生活理趣的篇章,是了解杨绛先生人生际遇的“捷径”。在语文教材中,《老王》被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一单元以“关注小人物”为主题,阅读的工具性要求为“熟读精思”“把握文章重点”“感受文章意蕴”,人文性要求为“从小人物中汲取营养,完善人格修养”。基于新课标与教材对《老王》的阅读要求,笔者在解读文本时将其概括为“老王”的人性挖掘,试图通过细读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看到“小人物”身上的品格光辉,学会精读文本,感受文章意蕴。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教材对《老王》的阅读要求,以及学生的学情,笔者确定《老王》的教学目标如下:

1.精读课文、掌握圈画技巧,培养“叙事视角”意识,掌握塑造人物技巧。

2.通过集体朗读等方式,了解小人物的特点。

3.结合历史背景与作者的处境,体会作者的心境变化,学习小人物身上的大情怀。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本语言,了解描写技巧,深刻感受老王的形象特点。

2.探寻老王所处时代中表现出来的美好品质,感受老王的大情怀。

【教学过程】

文本细读任务共分为三个阶段:初读阶段、细读阶段、研读阶段。第一阶段以学生自读、略读为主,让学生掌握文本的叙事内容,总结出阅读中的疑难点,并拟写微主题的具体内容。

一、初读阶段

任务一:速读课文。

任务要求:在不借助任何工具书、注释的前提下,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受最深、有疑问的地方。

任务二:齐读课文最后1个自然段。

对课文进行“反弹琵琶”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找出文本的中心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并结合主题进行思考、交流与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速读,学生进行初步体验,提出直觉疑问,以此为切入点,在感悟中求知,以便后续的溯源思辨,有利于探究活动的推进。)

二、细读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为微主题设计,具体分为两个活动,分别统领对应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两个内容。

▲活动一:探究老王与作者的相遇、相知与别离

任务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老王与作者一家的情感起源,画出相关的言行片段;找出老王对作者一家的帮助,如在特殊时期,老王不忌讳地送作者丈夫去医院,去世前给作者一家送鸡蛋、香油等。重点关注这些行为背后所反映的老王的品德和价值观。

教师活动:

问题1:在课文中,哪些地方展现了老王的质朴?是他的言行举止还是他的生活态度?请找出来并进行讨论。

问题2:老王在哪些情境下表现出了善良?有没有具体的行为或决定彰显了他的善良品质?请举例说明。

问题3:文中有没有场景描写老王对他人宽容的表现?在面对一些挑战或冲突时,他是如何处理的?

问题4: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老王是否展现出坚毅的一面?(可能是面对生活困境、与作者一家的别离等情节。学生可以找出相关描写并进行讨论。)

问题5:老王的品德是否是多面的?(在不同的情境下,他可能展现出不同的特质。)

学生活动:

1.寻找情感起源:阅读文本中描述老王与作者一家相遇的段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或画线。(关注对话、行为和情感描写。)

2.揭示老王的帮助:阅读文本中描述老王对作者一家的帮助,如送作者丈夫去医院,在去世前送去鸡蛋、香油等的片段。(用另一种颜色的笔标记或画线,重点关注这些行为所反映的老王的品德特质。)

3.情感分析与心理描写:在小组内讨论老王与作者的情感关系。小组成员分享各自的理解,逐步揭示老王的内心感受。(在笔记本中用文字表达老王在相遇、相知和别离时的情感变迁。)

4.创作情感图谱:创作一份情感图谱,以图形展示老王与作者一家的情感发展。要突出关键节点,如初次相遇、互动、别离等。图谱中可以包括对话、情节和作者对老王情感的描写。

5.小组分享与反思: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的情感分析和情感图谱,分享对老王的理解和认识,并对其他小组的分享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随着作者一家人的身份背景的变化,来逐步走进老王的内心世界,品味老王质朴、善良、宽容、坚毅的品德。)

▲活动二:探究作者的语言,从语言层面剖析人物塑造

任务要求:联系文章的语言表达,从中看出对作者而言,老王的形象是如何变化的,列出相关的关键语句,找到文章的情感密码,并在细读白描技巧的过程中了解作者对老王的关注点的不同所引发的情绪变化。

教师活动:

问题1:在文中,哪些语句传递了作者对老王的情感?请列举一些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情感的关键词汇或表达方式。这些语句如何影响你对老王的感知?

问题2:作者在描述老王时使用了哪些白描技巧?请找出其中的两个例子,并解释这些描写如何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老王的外貌、言行或内心世界。

学生活动:

1.关键语句的标记:阅读文本,标记或画出在描写老王时作者使用的关键语句,包括老王的外貌描写、言行举止、内心感受等方面。

2.情感密码的剖析:从标记的关键语句中,尝试找到作者通过语言传递的情感密码。作者如何通过语言营造文章的情感氛围?是通过描写细节、使用隐喻、抒发情感,还是其他方式?

3.白描技巧的分析:关注文章中的白描技巧,即对事物的细致描写,挖掘作者如何通过白描来刻画老王的形象,包括但不限于他的言行、举止、生活细节等,并寻找这些描写中蕴含的情感色彩。

4.情感变化的记录:针对作者关注点的不同,记录在文中对老王的关注点发生变化时作者如何通过语言表达不同的情感,包括正面描写、负面描写或者情感转变的描写,学生应注重捕捉这些变化。

三、研读阶段

该阶段可开展“读书交流会”,而在开展探讨之前教师还需要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

1.准备活动:人物档案卡

小组合作后,学生可集体创作人物档案卡,对文本的人物形象进行梳理,再基于概括的信息进行分享交流。

2.准备活动:为人物作画

任务要求:为“老王”与“我”两个人物作画,结合档案卡的素材,并分析该人物形象对作者所产生的心理变化,为人物创作一幅漫画。

(设计意图:作者对老王的态度变化,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发生变化的。刚开始的时候作者以一种同情怜悯的态度去对待老王,后来随着时代变化,作者自持的“读书人”的身份已经不再如过去那般光鲜亮丽,这种身份的转变使得作者对待老王的态度也发生着改变,甚至还会对老王持有一种恶意、敌视、警觉的态度。因此,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深处,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受能力。)

3.书写感悟活动

任务要求:细读完《老王》之后,我们见证了作者的心路历程,你从作者对老王的态度转变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回想自己的生活,是否身边也有过这样的人?是否有类似的人物影响着你?读完文章你的心境是否发生了改变?撰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读后感悟,从作者的心境变化关联自己的成长,进行反思。

(设计意图:七年级的学生逐渐从童年走向少年,他们生命中接触的形形色色的人逐渐增多,对于这些成长中的学生而言,认识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陌生人是独特的感悟与体验。因此,“书写感悟”活动,旨在让学生从文本中汲取力量,促进自身的成长,沿着作者的思考去反思自己的行为。)

【教学评价】

任务式学习强调对任务过程进行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参与情况、掌握行为表现的评价,在本任务学习中主要是对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单的情况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则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交流程度、思维活跃程度进行评价。

结果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读写感悟成果进行评价,包括各个阶段成果的评价与读后感的评价。阶段成果包括自读准备、微标题设计、人物漫画的创作等,由小组汇总,进行小组间的评价。

本学习任务的终极成果是写一篇读后感悟,依据审美性实践评价量规,主要基于内容与形式制订表格。(见表3)

说明:根据任务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5分最高,1分最低。

展示任务成果时,评价小组要准备充分,被评价小组要认真听取组间意见和教师的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与改进。教师要及时反映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并指出学生的问题加以点拨指导,要尊重学生个性,给学生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

(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万向初级中学)

编辑:张俐丽

猜你喜欢
文本情感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