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4-06-28 09:56:38袁莉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1期
关键词:所欲本心孟子

袁莉

文言文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蕴含着古代人民的智慧,体现了古代人民的为人处世风格、哲学思想,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启迪思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改持续推进,愈加重视文言文教育价值的挖掘,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搭建教学支架,给予学生外部支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本文以《鱼我所欲也》一课为例,运用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即支架式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意识,即从被动转为主动,进而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学习。

一、教材分析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是论说类文言文,蕴含丰厚的文学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以及积累文化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孟子在文章中对比了两种生死观,对于舍生取义的人,孟子十分赞扬;对于苟且偷生的人,孟子十分斥责。《鱼我所欲也》阐述“舍生而取义者”的道德主张,指导学生辨别义与利,坚守“本心”。

《鱼我所欲也》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论证严密,感情洋溢;排比铺陈,善于譬喻,将复杂的道理通过形象化的事物加以阐述,便于读者理解。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属议论性文言文,多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一般。教师可改变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互动式学习,提升文言文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文章,掌握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学习、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理解文章主旨。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结构,掌握语言节奏,品味语言特色。

4.把握经典论说类文言文的论证结构与方法,即比喻、正反对比、具体事例运用,深度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

5.理解《鱼我所欲也》中阐述的“义”,懂得生命的意义,慎重选择人生道路。

6.树立“舍生取义”的道德观,摒弃一己私利,明确“本心”,遵从“本心”,将辞让之心、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善心”放在首位,始终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并灵活运用;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教学难点:理解文本内容与内涵;把握文章主旨,深层次理解文意,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基于学情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播放《朗读者》节目中关于“选择”主题的视频,让学生理解主持人开场语中关于“选择”的一段话,并将此主题作为这节课的主题。

教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做过哪些关于“选择”的事情?

学生A:上周,面对去游乐场和去参加志愿者活动,我选择参加志愿者活动,受益匪浅。

学生B:我放学后,经常面临是先完成作业,还是先做娱乐活动的选择。

教师(总结):理解视频中主持人说这段话的含义,在人生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临选择,在关键时刻,面对生与死、利与义时,我们该怎么抉择呢?古人又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接下来,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面对“生”“义”“利”选择时,孟子给出的答案。

教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孟子吗?知道孟子是怎样的人吗?

学生A:我知道,孟子和孔子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在孔子提出的“仁”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的主张。

教师:我们以前也学习过孟子的文章,大家记得是哪篇吗?

学生B:《富贵不能淫》中最有名的一句话:“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为大丈夫之道,成为人们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学生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最为有名的一句话:“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此为文章主旨,强调人们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避免因过于安逸而自满。

教师:同学们对学习过的孟子的文章都有自己的见解,扎实掌握了相关知识。在《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都运用了论证方法。今天要学习的《鱼我所欲也》,孟子也运用了大量的论证方法阐述自己的选择。让我们来看看,面对抉择,孟子是如何选择的。

(设计意图:首先,借助文化类节目《朗读者》搭建情境支架,设置生活中关于“选择”的话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降低论说类文言文的学习难度,实现新课程的高效教学。其次,搭建问题支架,面对“选择”话题时,学生能在课堂上讨论交流,锻炼思维能力。)

(二)以阅读感知文本内容

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阅读文本,读准语句、字音、节奏。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理解文本大意,找出疑难处,与同学、老师分享、讨论。

教师:同学们,请自行阅读《鱼我所欲也》,可采用自由读、高声读、齐读等朗读形式,感受文本语句的停顿节奏、字词重音。

学生A:“故不为苟得也”的“为”读“(wéi)”。

学生B:“死亦我所恶”的“恶”读“(wù)”。

学生C:“乡为身死而不受”的“乡”读“(xiàng)”。

……(学生纷纷作答)

教师:同学们了解了文章字词的读音,那能凭阅读感觉找到课文的节奏吗?

学生D:这句话的停顿应该是这样的: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学生E:这句话的节奏是这样的: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学生纷纷作答)

教师(总结):文言文的语言不同于现代语言,要在反复诵读过程中积累文中生字,听清读音。同学们要结合文下注释,注意字词在文章中表达的含义,加以积累,经反复阅读,理通文章大意。遇到难以理解的句子,做好标记,留在小组讨论。

班级各学习小组纷纷讨论,发表疑难句子的含义,与其他小组沟通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各个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巡视,在各学习小组寻求帮助之时,采用指导、引导方法,让学生自行搭建文言词汇支架、文言句式支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大意。

多媒体显示教师为学生搭建的文言词汇支架、文言句式支架,如下:

文言词汇支架(明确重点字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如“辟”“辩”“得”等通假字,“辟”通“避”,为躲避之意;“辩”通“辨”,为辨别之意;“得”通“德”,为恩惠之意。“是”“为”“于”等为一词多义,“是”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译为“这种”,在“是亦不可以已乎”中译为“这种做法”;“为”在“乡为身死而不受”中译为“宁愿”,在“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中分别译为“为了”“接受”。

文言句式支架:判断句式:“鱼,我所欲也”,此为判断句式,标志词为“也”;倒装句式:“所恶有甚于死者”,此为状语后置句,可理解为“所恶有于死者甚”;省略句式:“乡为身死而不受”,省略了宾语,可以理解为“乡为‘礼义身死而不受‘施舍”。

教师:我们熟读了《鱼我所欲也》,那让我们想一下,孟子在“生”与“义”间是如何选择的,在课文中有所体现吗?

学生A:孟子在课文中表达了“舍生取义”的道德观。

教师:是啊,那孟子是怎么论证的呢?

学生B: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

学生C:还有举例论证法。

教师:是的,在短短的几百字中,孟子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让人们理解了“生”“义”“利”的关系。那么,课文最后一词“本心”,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E:“本心”是指“义”。

学生F:“本心”是“不忍人之心”,是“恻隐之心”。

教师:让我们来看大屏幕。(为学生提供孟子的背景资料,了解孟子的“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教师:理解了课文大意,明晰了文章主旨,那么,接下来,按照从左至右,再从右到左的形式,一人一句地翻译课文。

(设计意图:采用初读、细读、研读等由浅入深的朗读支架,让学生逐步把握文章含义,以自由读、高声读、齐读等朗读形式,找寻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观,品味孟子精神的内涵。)

(三)知识迁移,古今对读

教师:“舍生取义”是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的主张,面对“生”“义”抉择时,孟子选择了“义”,认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让我们看一下“桃园结义”“大义凛然”中“义”所表达的内涵。

学生A:“桃园结义”中的“义”为刘备、关羽、张飞的豪情仗义,是家国天下的大义,也是朋友之间的小义。

学生B:“大义凛然”中的“义”指的是正义,是面对威逼利诱而不为所动之态度。

教师:是的,在不同词汇中,“义”所表达的含义有所不同。但孟子利用气势恢宏的文字,让人们品味其精神世界,理解其道德主张,诱发人们关于生命的思考。“舍生取义”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但随着社会发展,“义”的含义发生了变化,“义”表示社会公义,“利”为一己私利;面对“义”与“利”的抉择,身处现代的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呢?在面对诸多诱惑时,我们要遵从“本心”,做出正确选择,无愧于心。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词汇中“义”字内涵的理解,可更加深入地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并引导学生思考人生。)

(四)布置作业

1.理解、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3.绘制思维导图。

(五)制订评价量表

支架式教学法的应用,要从多个维度着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见表1)。

六、教学反思

在《鱼我所欲也》教学中,单一形式的支架应用具有局限性,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支架,充分发挥支架作用,提高支架式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也要注意支架搭建和撤销的时机选择。支架的搭建要满足学生需求,而非盲目搭建,要引导学生将课文理解透彻;而在知识迁移阶段,要减少支架应用数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教师要设计科学、客观的评价量表,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自身的教学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切实实现学生学习质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双重提升。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

编辑:曾彦慧

猜你喜欢
所欲本心孟子
冒死护友
“岁月更迭·设计本心”——WAD广州设计分享会圆满举办!
房地产导刊(2021年6期)2021-07-22 09:12:46
《论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章前半部分新解
做动保,最重要是“守得住本心”!众乐坚持打造贴近一线需求的产品
当代水产(2019年11期)2019-12-23 09:02:36
磨刀不误砍柴工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VIKI_LEE:保持本心,随心创作
金色年华(2017年2期)2017-06-15 20:28:30
己之所欲 慎施于人
“兢兢无负其本心”——蕺山后学祝渊的思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