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坡下驴又得驴

2024-06-28 03:54:01朱兴华
作文新天地(小学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伏笔破局三国志

朱兴华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注释:【面长似驴】意为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会】聚集,会合。【长检其面】在脸上贴了一条长长的标签。【因】于是。

这是陈寿《三国志》中的故事。孙权在群臣聚会时,叫人牵了一头驴,并在驴的脸上贴了一张长长的标签,上面写了四个字:“诸葛子瑜”。诸葛子瑜是诸葛亮的大哥,名瑾,字子瑜,是东吴的一位大臣,才华卓绝,恭肃宽厚。只是他的脸很长,像是驴的脸。孙权的这个玩笑开得实在过分,但诸葛子瑜也不好发作,估计也只能尴尬地赔着笑脸自嘲。

幸亏诸葛子瑜有一个被誉为“神童”的长子,名叫诸葛恪。诸葛恪二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做官。诸葛恪看到父亲当众被辱,心里肯定不好受,但是又不好正面对抗孙权。他该怎么办呢?文中这样写:“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意思是请求孙权给他一支笔,他要添加两个字。作者用了“乞请”这个词。这个词的语气非常卑微,却可以表达最诚挚的感情、最迫切的诉求。“跪”字说明诸葛恪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动声色,恪守礼节。当然,诸葛恪也留了一个心眼,他并没有说要添加什么字。因为如果说了,自己的意图就暴露了,万一孙权不同意,自己的目的就无法实现。

果然,孙权同意了。诸葛恪就在父亲的名字下方续上了“之驴”两字。这样,驴脸标签就变成了“诸葛子瑜之驴”,非常自然、非常轻松地破解了窘局,不但获得满堂喝彩,更是得到了孙权的赏识。孙权一高兴,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这真是“元逊奇思破窘局,顺坡下驴又得驴”。

《三国志》在刻画诸葛恪这个人物形象时,正面描写并不多,只写了诸葛恪的两个动作和一句话:“跪曰”“续”“乞请笔益两字”。但是,联系整件事情,诸葛恪机智、冷静的特点,已经非常突出。精彩的是侧面烘托。一是满朝大臣看到诸葛恪续字之后,“举坐欢笑”——这个气氛太好了!这里的“坐”是通假字,通“座”。“举坐欢笑”就是“全部座位上的人都开心地笑起来”——当然包括诸葛恪本人,也包括孙权。大家都为诸葛恪成功破局而惊喜、佩服——这个破局实在是太巧妙、太完美,而且速度非常快!二是孙权的表现,“乃以驴赐恪”。孙权能高高兴兴地结束他自己设计的恶作剧,还把这头驴赐给诸葛恪,这充分说明了他非常赏识诸葛恪的才华。后来,孙权临终时,还任命诸葛恪为托孤大臣之首。

《三国志》用笔虽然非常简练,但是在结构上还是非常严谨的。本文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前文写“恪父瑾面长似驴”,为下文写孙权戏谑诸葛瑾埋下伏笔。前文写“长检其面”,其中的“长”,也是为下文诸葛恪能有空间续写“之驴”两字伏笔。这两处伏笔与照应,似乎没有刻意为之,却依然能够彼此关联,浑然一体。另外,作者也善于设置悬念。孙权令人牵来一头驴羞辱诸葛瑾,这个局面将如何发展,是第一悬念;诸葛恪说“乞请笔益两字”,到底会添哪两个字,是第二悬念。故事的气氛也不断变化:从“聚会之欢乐”到“玩笑之尴尬”,到“乞笔之紧张”,到“破局之欢快”,瞬息之间而风云变幻。在一则短短的故事中,悬念迭起,情节跌宕,还能前呼后应,结构严谨,疏密得体,真是玲珑精巧,匠心独具。

年少出名的诸葛恪,其过人之处就是他在面对困难时,没有畏缩不前,而是善于在危机中找到机会,从而化解危机,从山穷水尽走向柳暗花明。后来,他力排众议,平定了朝廷历来都无法招安的山越人,立下了非常显赫的功绩。

猜你喜欢
伏笔破局三国志
破局“出货难”
“数”中寻机,借势破局
破局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5:50
认清自己 创新破局
称象
大话三国志
《三国志演义》的“知遇”之感
名作欣赏(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退路
微澜尽处是狂涛——《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伏笔手法漫谈
语文知识(2014年11期)2014-02-28 22:01:14